從2006年1月1日起,零售藥房處方藥雙軌制購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市民必須憑醫藥處方在藥店登記購買處方藥。記者調查發現,實行四天來,大多數藥店處方藥銷售量急劇下降。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銷量下降應為短期現象,部分藥店需轉變經營結構,加大藥店經營的多元化。
本報記者鍾建偉
藥店銷售量急劇下滑
雖然上海市藥監局推出了藥品分類管理試行辦法,但零售藥房處方藥雙軌制購買的取消,對於多數藥房衝擊很大。記者昨日調查發現,實行四天來,大多數藥店處方藥銷售量急劇下降。
益豐大藥房總經理劉湘嶽向記者表示,在轉軌的處方藥中老百姓常用藥受的影響尤為明顯。比如北京降壓0號日常的銷售量為一天40多盒,今年1到4日總共才賣出了12盒;倍他樂克去年一天的銷售量在50盒左右,可今年1到4日總共才賣出23盒;珍菊降壓片去年一給的銷售量接近200瓶,可今天前4天只賣出了65瓶;心腦康膠囊去年31日的銷量為50盒,今年1到4號只賣出了10盒。照此下去,藥店的經營很難想像。
滬上另一家知名經濟大藥房———開心人大藥房總經理喻夢青透露,他們的情況也基本相同。
藥店紛紛自救
劉湘嶽表示,此次被取消雙軌制購買的處方藥,包括了大部分老百姓的常用藥。比如心腦血管類藥、糖尿病類藥、肝膽類藥等等,佔據了藥店營收的很大一塊份額。應該說,上海市藥監局的試行辦法規定上海市民可憑病歷卡購藥,有利於市民到藥店進行購藥和藥店營業收入的增加,緩解了取消雙軌制給藥店帶來的一部分衝擊。但是,從目前來看,藥店受到的影響依然很大。
因此,益豐大藥房打算從兩方面進行自救,一是增加OTC類藥品的進貨量和進貨品規,以期在OTC藥物的銷售上進行突破;二是自行加大對市民關於安全用藥的宣傳。
我們很希望有關部門也能加大對市民用藥安全的宣傳,以增加市民持處方來藥店購藥的數量,使藥店能夠渡過這段艱難時期。」劉湘嶽說。
專家評析
過度競爭逼藥店調整結構
上海藥品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汪亮表示,此次零售藥房處方藥雙軌制購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的施行,標誌著國家已經開始向「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動刀。國家雖然強制了公民要憑處方在藥店買藥,但同時放開了醫院對處方的管制,而上海市藥監局對於市民可憑病歷卡購藥的規定更擴大了這一權限。這意味著從源頭上制止了醫生開高價藥、多開藥的弊端,市民可以自行根據處方自行選擇購藥的地方和數量。這不僅可以節省醫保資源,也可為藥店帶來更多銷售收入。因此,從長遠來說,藥店銷量下降應該是短期現象。
其次,這反映出了滬上藥店的過度競爭。汪亮說,為什麼藥店總是表示經營困難,為什麼國家一有個大的舉措藥店就會受到衝擊?這都說明了滬上的藥房處在過於集中的局面。大家都湊在一起軋鬧忙,出現的結局就必然是過度競爭,大家都吃不飽飯。還說明一點就是滬上目前的藥店太多了,正處在新一輪的洗牌期。今後,國家關於醫改的新政會不斷出臺,這必然會導致零售藥房的優勝劣汰,出現最後的獲勝者。
最後,汪亮認為零售藥店目前應繼續調整結構布局,加大藥店的多元化經營。汪亮向記者表示,國外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憑處方在藥店購藥的進程,目前還不是一樣存活著數目龐大的零售藥店?因此,國內藥店目前應當及時調整自己的結構布局,比如重新選擇藥店的布點和布局,在藥店中引入多元化經營。比如可以在藥店中引入化妝品、日化用品、小家電、健身器械、生活用品等等,這在國外的藥店都是可以找到範例的。
提醒
上海市民可憑病歷卡購藥
據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流通處處長王燕表示,上海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推出藥品分類管理試行辦法,市民除處方外,還可憑藉個人《就醫記錄冊》(病歷卡),在零售藥店登記購買處方藥。該辦法為期1年,市民憑處方或病歷卡登記銷售處方藥時,駐店藥師或執業藥師必須在崗,否則藥店不得銷售。
新的試行辦法規定,市民憑處方或《就醫記錄冊》到零售藥店購買處方藥時,駐店的當班執業藥師或藥師將對處方或病歷卡上的醫囑進行審核,嚴格按醫囑正確調配、銷售藥品,不得擅自更改。如果執業藥師或藥師發現處方或病歷卡的醫囑中字跡不清、有所塗改將拒配藥品。
記者了解到,由於《就醫記錄冊》的醫囑有效期為3天,因此市民在零售藥店只能購買3天用量。售藥後,執業藥師將會在醫囑的下方加蓋「已售」章。同時,對每個購買處方藥的情況都會予以登記。而突發性哮喘、癲癇、心臟病人的應急用藥,可由駐店當班執業藥師仔細詢問病情,了解病人用藥史後實行登記銷售,藥品銷售量一般控制在1天用量或藥品的最小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