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疆域遼闊,各地區氣候變化情況也不一樣,當南方人還處在「秋老虎」天氣的影響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仍然在25度之上,但是北方剛剛進入立秋之後,人們就明顯感覺到天氣涼了,到了「處暑」時節,溫度降的就更快了。
每年的8月23日前後,是二十四節氣「處暑」交節的日子,根據節氣字面的意思也很容易理解,處在古文中的解釋裡有「去」的意思,所以「處暑」的節氣,就表示到了這個時節,暑熱就已經停止了,未來的一段時間不會再有特別炎熱的天氣,夏季悶熱難熬的日子就要結束了。
處暑時節,自然界最大的變化是從北方吹過來的冷空氣開始逐漸南下,在冷空氣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氣溫開始漸漸降低,雖然一些地區還會受到「秋老虎」天氣的影響,但炎熱的天氣越來越少了。
處暑時節也是一個莊稼即將成熟的季節,處暑節氣的第三個候應是「禾乃登」,意思是說到了這個季節,田間早熟農作物即將迎來了收穫的日子,古人把「黍、稷、稻、梁類農作物稱為「禾」,禾乃登的說法就代表了穀物成熟的意思。
特別是在東北地區,由於雨季已經結束,秋高氣爽代替了烈日炎炎,早晚的溫差變化極大,這種晝暖夜涼的天氣,非常有利於農作物體內乾物質的製造和積累非常有利,所以這個時期田裡的莊稼成熟很快,一夜之間遍地的水稻就會在秋風的作用下,從綠色轉變成金黃,所以農民場把這種現象稱為是「處暑禾田連夜變」。
農村俗話說「處暑禾田連夜變」:處暑的含義是什麼?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