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森林防火瞭望員曹起雲:一份孤獨 一份執著 為了那一份堅守

2020-12-23 金臺資訊

「帽山瞭望塔、帽山瞭望塔,上片區域一切正常,未發現火情」。放下對講機,那雙龜裂的手繼續拿起一旁的望遠鏡審視著四周的林地。「收到,今天大風藍色預警,一定加強值守,注意保暖,辛苦你了老曹」。對講機裡的一句叮囑仿佛讓寒風中原本孤獨的身影溫柔了起來。

在喇叭溝門滿族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工作的地方很簡陋,僅十平方米有餘,一張床、一套桌椅、一臺電暖氣便幾乎放不下多餘的東西了;他們工作的設備也很簡單,一架望遠鏡、一部對講機,還有一摞值守記錄單;但是他們管理的範圍很廣,方圓十幾公裡凡是透過望遠鏡能看到的地方,都是他負責監管的區域。他們是平凡而又特殊的一群人——森林防火瞭望員。

鄉裡共有兩座瞭望塔,其中一座在北京最北的一個村——帽山村,在村子最北邊的山坡上,筆者發現了這座瞭望塔。這座塔看上去已經修建多年,老化比較嚴重,當天的陣風也讓鐵架的連接處不時發出金屬摩擦的聲響,順著蜿蜒的小路走到塔前,碰到了已經等候筆者多時的瞭望員,借著給瞭望員送口罩的機會,筆者有幸了解到一位默默奉獻的守護者。今天負責值守的瞭望員是曹起雲,老曹今年57歲,布滿溝壑的面龐稜角分明,有點像遠處的山稜,粗糙的手掌,看上去比同齡人年長不少。在接下來的閒談中才知道,這已經是老曹做瞭望員的第6個年頭了,6年前,這座瞭望塔還有六七名瞭望員,因為工作苦,工資也不高,慢慢的就只剩下他和他哥哥兩個人,這一幹就是6年。

或許是平日裡見到的人少,又或許是看我比較人畜無害,老曹和我說了不少,從鐵塔說到遠山,又從遠山聊到奇聞軼事,仿佛要將這6年來在這鐵塔上的所見所聞一股腦地講給我聽。他說就在前兩年還及時預防過一次火情,「那時候剛開春不久,天挺冷的,也加上這幾年雪實在太少了,下午又颳起了風,村幹部囑咐我一定要盯緊了別有閃失,我也不敢怠慢,望遠鏡幾乎就沒離過手,過了有半個鐘頭,我心想著回屋喝口熱水,剛一轉身,就看見北山那邊有個東西在動,你知道咱們這邊山上野生動物不多,冬天出來活動的就更少了,我就趕緊拿起望遠鏡,一看是個男的正蹲在地上不知道幹嘛呢,我看了半天也不像是本村人,就趕緊報告村裡,大概一個小時吧,那人被接回來了,一問才知道是外地跑過來上山裡刨藥材的,而且還從身上搜出了打火機和一些乾糧,他們早上上山到天黑了才回去,中午累了就在山上吃,那時候蹲在地上正要點火熱乾糧吃呢,你說懸不懸。」

我打趣的說道:「您這真是立了大功啊,要是沒提早發現不知道造成多嚴重的後果呢,不愧是當了6年的老瞭望員!」他聽完哈哈一笑,臉上的皺紋似乎都被笑意填平了。

「行了,時間差不多了,我得上去看看了。」說完便大口咽了口熱茶爬上了梯子,筆者也忙跟了上去,站在塔頂,連綿起伏的群山盡收眼底,山嶺間一簇簇待開的山桃花、蜿蜒的公路依稀可見,他說,前幾天還能在山尖上看到雪。天還是藍的透亮,雲白的讓人忍不住想咬一口,可我卻無心逗留片刻,猛烈的大風瞬間吹透了我僅有的兩層單衣,凍的我趕緊退了回去。不知不覺過了一個多小時,也快到了飯點,由於屋子太小,兩個人呆在一個小屋裡略顯侷促,我擔心影響老曹工作,也怕耽誤他吃午飯,便起身告辭了。

林區的防火瞭望員們儘管工作條件艱苦,但他們的心態是開朗和樂觀的。站在高塔之上,遠望層巒疊嶂,笑看雲捲雲舒,護衛著這片綠水青山,雖是簡簡單單,卻是豪情滿滿。當筆者下到塔底,老曹還是剛見面那樣笑著向筆者揮手,那一瞬間,筆者決定過一段時間一定再來這裡一趟,跟他嘮會兒磕,聽他講講大山深處的故事,也算給他解解悶兒吧。

在喇叭溝門滿族鄉,像老曹一樣的瞭望員一共有4名,每年10月到第二年的5月幾乎都要在瞭望塔中度過,四人兩塔守護著全鄉的林地範圍。(

蔣嘉琦)

相關焦點

  • 森林防火瞭望員曹起雲的「高塔」堅守
    放下對講機,那雙龜裂的手繼續拿起一旁的望遠鏡審視著四周的林地。「收到,今天大風藍色預警,一定加強值守,注意保暖,辛苦你了老曹。」他們是平凡而又特殊的一群人——森林防火瞭望員。喇叭溝門滿族鄉裡共有兩座瞭望塔,其中一座在北京最北的一個村——帽山村。這天,在帽山村最北邊山坡上瞭望塔值守的是曹起雲。老曹今年57歲,布滿溝壑的面龐稜角分明,有點像遠處的山稜,粗糙的手掌,看上去比同齡人年長不少。今年已經是老曹做瞭望員的第6個年頭了。
  • 與山林相伴21年的防火瞭望員:習慣了寒風與孤獨
    他是吉林省永吉縣大崗子林場208大嶺森林防火塔瞭望員,其視野可以覆蓋附近5個鄉鎮的森林。幾天前,王紹清看到了多地森林火災的視頻,這讓他在瞭望時更加謹慎。「山火可不是兒戲,我們一點點馬虎都不行。」王紹清正在「偵察」山林火情 石洪宇 攝王紹清不能馬虎,但要克服孤獨。
  • 大山的眼睛:記林區防火瞭望員張文浦
    【大山的眼睛 ——白山市五間房林場瞭望員張文浦的故事】記者 祖維晨    林區防火瞭望員,相信不會有多少人知道這個職業。瞭望員們長年與深山和樹林為伴。應之邀,張文浦帶記者來到了瞭望臺——他默默堅守的地方。    一路上,張文浦及同事與記者的聊天十分輕鬆,他同事告訴記者,1983年,林場大頂子山老瞭望員年事已高不能再從事防火瞭望工作了,而瞭望員工作不僅需要能夠吃苦,還需要有工作熱情和責任心的人來擔當,當時很難選出合適的人選,林場陷入缺少防火瞭望員的狀態。
  • 帶嶺區委書記祝天姝檢查森林防火工作並慰問瞭望員 - 伊春
    帶嶺區委書記祝天姝檢查森林防火工作並慰問瞭望員 發布日期:2018.10.08 來源:帶嶺區 10月3日至4日,帶嶺區委書記祝天姝深入環山林場、寒月林場、北列林場、南列林場、明月林場就「十一」期間森林防火工作進行檢查,並慰問了大青山森林防火瞭望員,送去區委、區政府對森防一線的問候。
  • 興安之「眼」護興安——記根河林業局森林防火瞭望員
    李玉春(右一)和同事李海林前往瞭望塔進行值守 張旭 攝張旭 吳少卿在內蒙古大興安嶺莽莽林海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堅定的信念、不變的初心和真摯的情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駐守在林海的至高點,甘當護佑綠水青山平安的「眼睛」,他們就是森林防火瞭望員。
  • 「芹花」在小興安嶺綻放——防火瞭望員朱彩芹的29年堅守
    新華社哈爾濱8月11日電  題:「芹花」在小興安嶺綻放——防火瞭望員朱彩芹的29年堅守  新華社記者馬曉成  豬山,一座548米高的小山,在巍峨的小興安嶺中並不起眼,但是豬山和豬山主峰上24米高的瞭望塔對防火瞭望員朱彩芹來說,幾乎是她生命的全部。
  • 大興安嶺呼中區舉辦森林防火瞭望員培訓班
    3月5日,大興安嶺呼中區舉辦2019年防火瞭望員培訓班,對全區36座瞭望塔的109名瞭望員進行了崗前系統培訓。培訓班針對3月1日提前進入防火期的實際,對今年的森防形勢做了客觀分析,全面系統的講解了林火監測、林火定位、火情報告、煙霧識別、瞭望觀測技術規程、識別地形圖等相關知識。通過這次培訓,進一步提高了瞭望員應對森林火災的監測、預警和快速處置能力,增強了瞭望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全面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大興安嶺韓家園林業局森林防火瞭望員網絡培訓「備春防」
    大興安嶺韓家園林業局森林防火瞭望員網絡培訓「備春防」 2020-03-07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圖強林業局工會深入防火瞭望塔看望慰問瞭望員
    7月15日,林業局黨委委員、工會主席郭志翔深入奮鬥森林資源管護區圖06瞭望塔、育英森林資源管護區圖14瞭望塔看望慰問瞭望塔值守人員,並為他們送去了罐頭、肉類、禽蛋、蔬菜、水果、書籍等慰問品。林業局工會、奮鬥、育英森林資源管護區相關人員陪同慰問。
  • 《林區瞭望員》節目文稿
    今年51歲的彭繼華19歲當護林員,23歲來當瞭望員,寒來暑往歲月枯榮,那一份近乎與世隔絕的寂寥,是一個人29年簡單卻並不平凡的主題,我們的攝像機也許很難完整地還原其中的滋味。你剛才說了沒水喝,那好幾個月的時間有菜吃嗎?聽說最好吃的叫「狼掏」?「狼掏、狼掏」,狼一般會把什麼掏走?(閃回)都剩下什麼?怎麼攆開啊?為了吃的都不害怕啦?仁慈慷慨的狼賜我美味!有生病的時候嗎?最嚴重的時候什麼樣子?打120啊?自己注射?
  • 市委書記白永清深入森防一線慰問撲火隊員和防火瞭望員
    市委書記白永清深入森防一線慰問撲火隊員和防火瞭望員 2020-05-01 04: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軍夫婦:堅守在塞罕壩林場的瞭望員
    新華社石家莊11月20日電題:劉軍夫婦:堅守在塞罕壩林場的瞭望員新華社記者張寶印、賈啟龍2006年,當了15年護林員的劉軍,和妻子齊淑豔來到位於塞罕壩林場深處的「望海樓」當瞭望員。那裡,不通水電暖。大雪封山時,半年無人跡。
  • 防火瞭望員山頂值守6年 只有持續下雨才能回家
    防火瞭望員陳耀文在山頂高塔上值守 長江日報記者陳奇雄 攝  長江日報記者陳奇雄  在武漢市馬鞍山森林公園內山頂,有一座防火瞭望塔。來自鄂州的陳耀文先生,是一名防火瞭望員。他以瞭望塔為家,已在山頂值守6年之久。他的工作就是站在塔上向四周觀望,搜尋森林火險苗頭,並向公園管理處與消防部門發出預警,以防止森林火災發生。  11月9日傍晚,長江日報記者前往現場看到,有一座名為凌霄閣的三層高塔,位於馬鞍山一個山頭的制高點上。凌霄閣本質上是一座防火瞭望塔。  現年66歲的陳耀文先生,是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人。
  • 宜良護林員楊金山夫婦:堅守11載 只為青山常綠
    楊金山,男,49歲,中共黨員,宜良縣九鄉鄉大兌衝瞭望臺瞭望員。11年來,他一直堅守在大山深處,認真履行瞭望員、護林員職責,以保護綠色家園、保護生態安全為職責,以山為伴、以塔為家、以苦為樂、甘於奉獻,用信念和行動詮釋著「造林不畏艱苦、護林耐得寂莫」的林業精神。
  • 心裡有一份喜歡,把那一份愛深藏,也是一種幸福
    感謝上蒼,感謝他賜予我的這一份情緣。只可惜,不能永遠留住你,聽過很多故事,也親眼見過許多聚散離合。世事無常,不得不說服自己放下你。回憶起曾經的點點滴滴,有些許心酸,更有些許憂傷。自從你離開之後,在這座城市當中,我成了一個孤獨的人,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就起,我習慣了一個人生活,習慣了懷念過去,習慣了回憶曾經的點點滴滴。
  • 瞭望員,森防戰線的「千裡眼」
    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著鷹一樣的眼睛,每天都在登高望遠,全神貫注地關注著長白山這片無垠林海,他們就是有著「千裡眼」之稱的長白山保護中心的瞭望員們。今年秋冬季森林防火期間,森林防火工作面臨嚴峻形勢。記者經過多日的跟蹤採訪,留下了這樣一組鏡頭。
  • 林場瞭望員:孤寂的世界,一生的堅守
    他的工作是在瞭望塔上察看森林,他需要及時準確地找到每一個可疑的煙點。在廣闊的森林裡找到煙點的能力,是一名合格的瞭望員的標誌。雖然五十多了,但他的眼睛很好,可以用望遠鏡,隔著半片樹林,看到二十裡外的山頭上那棵標誌性的大松樹。每天天剛亮,他都會準時在瞭望塔下那座斑駁外牆的小平房裡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