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上的暮色——騎行穿越蒙古國西部草原

2021-01-09 澎湃新聞
【編者按】旅行攝影師傑米·麥迪遜在這篇文章中記敘了自己和朋友騎馬橫穿蒙古西部邊陲大草原的難忘經歷。在這次旅程中,他們不僅學會了草原騎馬的技巧,懂得如何照料馬匹、與牧民們和諧相處,同時也幸運的找到巴彥烏列蓋省傳奇的鷹獵者,目睹了擁有千年傳統的「金鷹」捕獵全過程。

二人二騎,行向蒙古國最西端。本文攝影均為 Jamie Maddison 圖

巖石、沙礫和天空模糊成一團,從我身邊飛速流走。世界在我的馬兒腳下鋪開,鋪得又平又遠,鋪向包圍我倆的空曠草原。

風野蠻地掠過卡夫卡的鬃毛,穿過我因凜冽的蒙古空氣而凍僵的雙手之間。我努力控制這疾速奔跑的動物,它因要回到宿營地而無端興奮起來。忽然間,一股深深的恐懼感襲來,我眼睜睜地看著馬兒在石頭上絆了一下。我被甩得前俯後仰,而馬兒後腿直立,仿佛要彌補自己的失誤。一眨眼,我的腳就脫離了馬鐙,朝光禿禿的地面上栽去,然後在厚厚的沙土中翻滾到眩暈。好在墮馬的角度救了我,我還能站起身來,來得及目睹馬兒奔向遠方。它成了一個孤獨移動的斑點,奔向平靜而空曠的土地。

「這匹馬歸你了,傑米,」阿帕梅斯對我說。一條被陽光曬得褪色的、扭成麻花的馬韁繩塞到我渴望的雙手中,「這匹歸你,馬特……它們沒有名字。」

在暴烈的蒙古陽光下,我欣賞著這些美麗的動物:心血來潮間,我決定給我的馬兒起名叫做卡夫卡,而我的夥伴馬特(馬修·特拉弗)則給他的馬取名拉裡。於是阿帕梅斯——他是我一位熟人的哈薩克族朋友,也算是我們這次旅程的嚮導,他開始在辛勞的馱畜身上載滿補給,這些儲備將支撐我們走過前方的200英裡旅途,穿過蒙古國最西端的巴彥烏列蓋省。

草原裡的蒙古包

馬特和我來到這裡,當面見到了阿帕梅斯,想要跟他一同騎馬,希望向他學習在草原上照料馬匹的技巧。明年,我們三人將一同騎行1700公裡,一切都是為了這次冒險做準備。此外,我們還來尋找巴彥烏列蓋省傳奇的鷹獵者,給他們拍照、與他們共騎。

鷹獵已有千年傳統,鷹獵者們依靠自己親手餵養大的巨型「金鷹」捕獵為生。抵達邊陲小鎮烏列蓋絕非易事。短短三天中,車胎扎破了三次,還有一次幾近災難:一輛汽車從小山丘上飛速衝下來。相比之下,騎馬顯得溫和多了。

「好啦,好啦!出發吧!」阿帕梅斯吼道,他那蒙古人的身影緊緊包裹在帽子、圍巾和風衣裡,保護他不被中亞即將到來的寒冬凍傷。薄霧蒙蒙,天空湛藍,景色向我們四面八方鋪展開來。我多年沒有騎過馬了。馬特則從沒在馬背上呆過,——也可能很久之前,他還年輕的時候曾經在海邊遛過小馬吧。然而,我們倒還知道要買些合適的騎馬裝備:馬褲、蒙古馬靴,最奇怪的要數一袋蘋果味的馬零食。

幸運的是,蒙古馬不僅吃苦耐勞,而且體型較小、性情非常溫和,很少受驚。地面上覆滿了動物發白的屍骨。在這種荒無人煙的地方,哪怕受點小傷,後果也可能非常嚴重。「只要不從馬背上掉下去,那就沒事,」我天真地推斷道。

馬背上馱著支撐我們走完200英裡旅程的補給。

我們騎馬穿過草原。透過墨鏡看出去,無雲的天空是紫色的。馬特用他的小型廣角運動攝像機錄下了許多場景,這個攝像機就一直架在他的手杖上,勉強算個三腳架吧。當天晚上,我們住在一頂溫暖的遊牧帳篷裡,牧民倒了一杯又一杯鹽分極重的茶。等我們覺得自己都要把死海喝乾了,一個三十出頭、始終微笑著的哈薩克人開始磨他的鈍刀。

我正猜測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時一個上了年紀的女人牽了一頭咩咩叫的綿羊來到前門,供我等品鑑。我們把鋒利的瑞士叢林軍刀借給了哈薩克人。靠著多年經驗凝成的技巧,他用刀迅速挑開它的喉嚨,剝皮,不過一小時,就把綿羊料理乾淨。那天晚上,我們擄起袖子,共同享用了這一堆羊肉和內臟。隨後,馬特聽著阿帕梅斯即興彈起了兩根弦的冬不拉。我透過帳篷唯一的天窗向外望去:黑夜漸漸襲來,世界陷入黑暗。

凜冽的風擠過山口飛馳而來,打在我們臉上。我弓身坐著,躲在新買的始祖鳥牌防風衣下面。這件夾克的面罩和風帽替我擋開了嚴寒,卻也讓我遠離了外部世界。隨著有節奏的馬步,我在馬背上前後搖晃,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卡夫卡倒是因陡峭的爬坡,渾身汗水閃亮。汗水匯成小溪,從它兩脅處流下,混雜著塵土、在毛髮的末端結成灰色的箭頭。

與鷹獵者們相遇

隨著海拔上升,附近的河流結冰了。白色的水道蜿蜒而下,朝阿爾泰山脈方向而去。到小鎮還須騎行一天。好在我們的帳篷只要幾分鐘就搭了起來,內裡空間寬敞,足夠我們把所有行李收進來,以免被夜晚的低溫凍壞。不過,等我第二天早上醒來,睡袋上還是因自己呼出結滿了厚厚一層冰。下午時分,終於抵達小鎮,我和馬特都很高興,而我想到終於要見到鷹獵者並與之共騎——在出發前的許多個月中,我讀過多少關於他們的故事呀!

金鷹衝向天際,拋下它的主人和我。兩人伶仃地站在冷而荒蕪的山巔,空曠的草原從我們腳下朝四面八方延伸而去,直到遇見一片弧線平緩的雪山,阻擋了視線。我用我的高性能望遠鏡觀察著鷹的飛行,它的雙翼在白色的天穹上伸展。忽然,阿帕梅斯在山下吼了一聲,山谷間回音震響:一隻兔子正跑過碎石坡,而金鷹已然逼近,它無情地撲向自己的獵物,它的暗影在地面上浮動……我們每個人都透過望遠鏡緊張地注視著戰況。正當鷹爪將要握緊時,那隻勇敢的小兔子猛地衝向一邊,閃電般鑽進了兔子窩,永遠地擺脫了那位沮喪不已的捕獵者。

鷹獵者們有些失望。山巔處,他們在馬背上挺直身子,身穿華麗的傳統服飾,頭上戴著紅狐皮帽子。他們像模特一般擺著姿勢,各自在不同的山頭,成為天際的風景。阿帕梅斯的父親達萊可汗在三個人當中站得最高,他如王者般安靜地看著兒子努力讓他的獵鷹站在自己光溜溜的手臂上。顯然,這鳥兒的爪子把我們的朋友抓得很痛,即使這麼遠我也能看出他扭曲的表情。

阿帕梅斯的父親達萊可汗,與他心愛的獵鷹

我們再也沒看見任何獵物的蹤跡,鷹獵者們顯然很失望,但我卻很開心。那些有翼死神從高空俯衝下來時攜帶的無情和恐懼,這裡的動物們算是暫時倖免於難了。

馬兒休息好了,活蹦亂跳,與鷹獵者的會面對我而言實在太過短暫,但我們必須回到草原上,繼續騎行。我們三人已經在馬背上度過了漫長的三天,但卡夫卡顯然毫不介意。

「我大概不應該激發它這麼充沛的精力,」我琢磨道,膽戰心驚地碰碰我那早已腫起來的腳踝。而我的馬兒,它剛剛把我不留情面地撂在地上,自己小步跑開了。

「你還好嗎?」我聽見馬特在我身後說,他正騎著拉裡。我還沒能擠出一句應答,他就開心地問道:「攝像機在哪兒?它沒事兒吧?」我把運動攝像機遞給他,感覺自己蠢透了:機器的顯示屏都花了,外殼也成了碎片。

「哦,真棒,攝像機沒法倒帶了,摔壞了,」他暴躁地嘟囔著,「等等……沒準還沒壞,老天,你就不能把它好好拴在自己身上嗎?」

「你能不能先關心我一下?」我生氣地反駁道。但阿帕梅斯遙遠的身影吸引了我們,從而避免了一場爭吵。他跳到沒有馬鞍的馬背上,然後輕鬆地騎過我那段跌跌撞撞的路程,繼續隨意地在平原上奔跑著。

牧民家的小孩笑靨如花

天氣變臉太勤快,越來越糟。整整兩天都寒冷刺骨,即使我裹著Brynje牌的基礎層、細絨衛衣、AlpKit牌厚馬甲、貝豪斯牌羽絨夾克,再加上始祖鳥防風衣……氣溫已低於零下12度,我坐在馬背上無法活動,感覺自己像是在嚴冬季節裡去斯科費爾峰頂度周末,一絲不掛地享受日光浴。接下來開始發燒。我們催著馬兒穿過幾條浮冰碰撞的深河,身體無比虛弱,恨不得從鞍子上滑下來——只要能讓我好好休息一下。我叫馬特把我綁在鞍橋上——我是認真的。

那天晚上,我們不得不在一間擠滿人的帳篷裡過夜。我覺得自己快要窒息了,跌跌撞撞地擠出了帳篷,大口大口吞下午夜的凜冽空氣。雪下得很大,但一絲風也沒有。雪花溫柔地落在我燒紅的臉上,讓我仿佛變成了古老的黑白聖誕電影中的人物。我聽見我們的馬在不遠處發出窸窣聲,馬蹄把鬆軟的白色雪地踩得咯吱作響,而此時一輪皓月忽然撥開雲層,照亮我周身壯麗的風景,讓我得以目睹奇境。

我如饑似渴,飲下美景如醇酒——這時我無比清晰地意識到,本次旅程所剩時日無幾,於是我又一次明白我們是多麼幸運,能夠來到這片邊陲之地。從我踉蹌的腳步之下,草原鋪開,無邊無際。在我因發燒而興奮的腦海中,這片草原似乎會無限延伸下去,到世界的盡頭再迴轉。它容納了我們經過的所有奇遇,卻還藏著更多尚未經歷的可能。在這裡我們學到了許多草原騎馬的技巧,而真正的考驗幾個月後才會到來,那時我們將踏上真正的騎行之旅。

腳下無邊無際的草原

關於作者:

傑米·麥迪遜是一位作家、攝影師,也是四處週遊、雄心勃勃的冒險家。起先,他為英國攀巖雜誌《攀巖者》工作,在新聞業的廣闊天地中初試啼聲。自此之後,冒險生活的誘惑就攫取了他。他多半時間都在籌劃旅行,用文字和影像描寫旅行中的方方面面。他曾為《國家地理雜誌》和《不為人知的歐洲》等雜誌撰稿,曾獲《國家地理雜誌》年度旅行攝影師獎提名獎。過去兩年間,傑米一直在籌劃一次跨越歐亞大草原的探險之旅,他的目標行程直指3萬公裡,其中有2千公裡要獨自在馬背上度過。

個人網站:www.jamiemaddison.com

www.sidetracked.com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新技能解鎖:馬術進階,中俄邊境100KM騎行穿越草原腹地
    看的景兒多了,很少再有什麼能激發出我腦中的多巴胺……而這次的騎馬穿越草原腹地,我騎在矮小精悍的蒙古馬上此馬揚鞭,將帳篷扎在渺無人煙的大草原上,「永恆的藍天」那種自然之力深深刻在我的心裡,被一望無際的草原包圍著的那種內心激蕩對自由的嚮往……有人問我,去過這麼多地方,你最理想的旅行方式是什麼?在我看來,旅行不是走馬觀花,也不是打卡景點。
  • 蒙古國旅遊指南
    蒙古國地廣人稀,人口200萬左右,百分之八十的人有宗教信仰。因此,去蒙古國旅行一定要了解它們的宗教信仰,蒙古國主要的宗教為藏傳佛教,除此之外,還有伊斯蘭教、薩滿教、基督教、巴哈伊教等新興宗教。所以,在去蒙古旅行時,一定要了解具體地區的相關宗教信仰禁忌,這個比較重要,一定要記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 馬背上的民族,呼倫貝爾大型騎馬攻略
    呼倫貝爾騎馬攻略要是說到呼倫貝爾騎馬,可不僅僅只有讓您騎著馬走一圈這麼簡單,只要您能花點功夫把騎馬的一些相關基礎掌握好,準保您的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玩法吧!(1)遛馬遛馬很簡單,說法也沒有很統一,就是由您乘坐在馬背上,然後由馬場教練帶您慢步走一圈,對於以前沒接觸過馬的同學來說還是有一定新鮮感的。
  • 內蒙古草原旅遊,看馬背上表演,拾物倒立飛身上馬,太不可思議了
    我們還可以聽到草原人民唱著他們最獨具特色的蒙古歌曲 將現場的氛圍一下子就提高了起來,而且蒙古歌曲都是非常的正宗的,歌曲的選擇也充滿著亢奮的感覺,歌曲的名字叫做《草原風情》和《馬背上的民族》,在這裡感受到了別具特色的草原風情。
  • 草原旅遊,在巴爾虎你會看到什麼是草原人熱情,什麼是馬背上民族
    來到了巴爾虎景區,深深的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熱情和草原馬背上民族的精彩表演。草原人作為馬背上的民族,當然也少不了在馬背上精彩的表演,當地人就將我們帶到了馬之舞的舞臺上去觀看人與馬的精彩表演,後面的富有精神氣的小夥子在馬上去追著群馬,這樣的場面是相當的壯觀和精彩,也展現了馬背上的草原人的威武雄壯和富有勇氣。
  • 蒙古國:「草原之路」滿地芳
    今天,讓我們一起感受蒙古國——蒙古國:「草原之路」滿地芳——「『一帶一路』上的閃亮音符」系列報導之一李昊鳴是位北京小夥,兩年前的夏天,一次長達半個多月的旅行讓他至今記憶猶新。一趟穿越俄羅斯、蒙古國,最終抵達中國北京的國際旅遊專列首次對開,李昊鳴乘坐這輛專列,從莫斯科出發,途經喀山、葉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到烏蘭巴託……「清澈明淨的貝加爾湖看看就醉了,烏蘭巴託之夜寧靜而美麗。」李昊鳴在微信朋友圈曬圖後,寫下這段文字。他搭乘的這輛專列,有著特別的文化意義——它重走了古代「萬裡茶道」的大部分線路。
  • 甘南行(五)馬背上的桑科草原
    離開拉卜楞寺還有點戀戀不捨,按照計劃繼續驅車向南,不足19公裡就到了桑科草原。原來設計的路線應當先到格桑花草原,怎奈按照導航索引開進了泥潭,前面也沒啥好路可走,乾脆掉頭就去桑科草原。桑科草原屬於草甸子,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 今夏最好玩的草原迪士尼中國馬鎮,壩上草原新玩法你會玩嗎?
    草原有種天生的魔力吧,不需要特多華麗的詞藻去刻意形容。這次一年一期的草原之約,因為承德壩上草原的中國馬鎮旅遊度假區而來。這裡堪稱草原上的「迪士尼」,「以馬為夢」的理念打造出整體的馬文化主題樂園,各種各樣豐富的娛樂項目,熱情四溢的沉浸式互動體驗,多種多樣風格的美食,超多拍照上鏡的打卡地。配上涼爽的溫度,來這裡進行夏季避暑,在這裡放眼曠垠原野,庶草搖曳,繁花鋪地,駿馬奔馳。
  • 蒙古國,快速發展的「草原之國」
    在這裡,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和珍珠般的潔白蒙古包,傳統與現代觀念的交織、東方與西方文化的交融,構成了蒙古國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礦業成為經濟騰飛重要支點,被譽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之一畜牧業是蒙古國的傳統產業,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蒙古國加工業和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原料來源。
  • 在成吉思汗的地方,唯一的城市,烏蘭巴託草原夢想是蒙古國
    去過蒙古國的朋友會發現成吉思汗肖像會印在蒙古國許多對象上,從酒杯吊墜到機場和廣場,到處都是成吉思汗的影子,可見13世紀世界霸主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在蒙古國家心目中中佔有很高的地位。蒙古大草原也是成吉思汗的起源,水草美的大草原為英雄馳騁戰場提供了物質保障,名稱烏蘭巴託始終是成吉思汗念念不忘的位置,不管他衝向哪裡,烏蘭巴託就是他的根。烏蘭巴託已經發展成為蒙古國的首都,在蒙古國的300萬人口中,烏蘭巴託居住的人口超過150萬,可以說,除了烏蘭巴託,蒙古國似乎是蒙古國中唯一的城市。
  • 暮色中的巴音布魯克草原
    我與暮色中的巴魯布魯克草原相遇,或許就是這樣的。如果不是臨時改變行程,我可能沒有機會看到巴音布魯克迷人的暮色。這一夜,置身其中,風吹草低現牛羊的西北邊塞美景,盡收眼底,讓人痴迷、流連忘返。 2020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這一年能夠出去旅行,確實是一件幸運的事。
  • 去蒙古國旅遊必須要幹的九件事
    你錯了,蒙古國也有。狗在蒙古人的傳統生活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蒙古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狗。蒙古國冬天平均氣溫低至攝氏零下40度,烏蘭巴託是世界上最冷的首都,所以利用狗拉雪橇四處走動既實用又有趣。坐在狗拉雪橇上看雪景和野生動物,參觀當地原汁原味的遊牧生活絕對讓你終生難忘。 如果你膽子更大的話可以坐上狗拉雪橇穿越冰凍的河流和湖泊,體驗一把瘋狂的感覺。
  • 跟著上遊看世界丨蒙古國遊記⑤攝影師眼中的蒙古國
    2020年新年伊始,一隊攝影師來到蒙古國,看到了原始的草原風光,感受到了與我們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他們來到蒙古國首都烏蘭巴託,這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城市,居住著約全國50%的人口。之後攝影師們來到呼斯泰音國家公園,見到了跟大熊貓一樣珍貴的普氏野馬。在特日勒吉國家公園,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成吉思汗雕像,觀賞特日勒吉河岸原始而無汙染的迷人景色。在蒙古山區與當地牧民零距離接觸,見到了蒙古傳統獵手的金鷹和馬背上「與鷹共舞」驍勇壯闊。中國攝影師的此次蒙古國之行收穫滿滿。
  • 蒙古馬——草原上的守護神
    蒙古馬體形較為矮小,身軀粗壯,頭大額寬,胸廓深長,四肢堅實有力,關節、肌腱發達,體質粗糙結實。它們雖然沒有高大的身形,卻有著強健的體魄。千百年來,蒙古馬生在草原,長在草原,沒有溫暖的馬房,也沒有精美的飼料,在草原上風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蟲,冬季耐得住風雪嚴寒,擁有頑強的生命力,能夠在極其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
  • 蒙古國,快速發展的「草原之國」(記者觀察)
    在這裡,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和珍珠般的潔白蒙古包,傳統與現代觀念的交織、東方與西方文化的交融,構成了蒙古國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礦業成為經濟騰飛重要支點,被譽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之一  畜牧業是蒙古國的傳統產業,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蒙古國加工業和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原料來源。
  • 馬背上的歌聲,是銀色冰雪那達慕的翅膀
    遼闊的草原上到處是馬匹,蒙古族的人在唱歌。草原男孩,天生熱愛自由,在天涯海角歡快地向我走來。馬背上嘹亮的歌聲,具有內蒙古人豪放直率的特點。馬蹄譁譁,冰雪飛揚。他身後捲起的煙塵散落在遼闊的草原上。這是錫林郭勒冰天雪地的那達慕。
  • 哈薩克族:真正的「馬背上的民族」
    賽馬、叼羊、姑娘追,馬上拾金、哈薩克婚禮,以及長達半日的哈薩克迎賓盛宴,讓我們真正領略到這個「馬背上的民族」的萬種風情。  二 俊馬,哈薩克人最親密的朋友  「馬背上的民族」這一稱謂適用於所有的遊牧民族,我採訪過的蒙古、鄂溫克、塔吉克、柯爾克孜等遊牧民族,與馬都有著難以割捨的感情。
  • 跟著上遊看世界丨蒙古國遊記③世界上最大的成吉思汗雕像
    出生在蒙古草原上的成吉思汗帶領著他的鐵騎統一了蒙古草原、橫掃亞歐大陸,並且建立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面積最大的元朝。時至今日,蒙古國一直將成吉思汗視作本民族的驕傲。為了緬懷成吉思汗,2008年蒙古國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成吉思汗雕像。
  • 領略廣袤草原風情,蒙古國不可錯過的風景
    領略廣袤草原風情,蒙古國不可錯過的風景蒙古是一個沒有海岸線沒有海的國家,他們有一望無際的草原,過著最自由自在的天空下的生活。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下到蒙古國旅遊時那些不可錯過的景色。戈壁沙漠戈壁多數地區為裸巖戈壁沙漠又稱大戈壁,面積為130萬平方千米,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之間,是世界上最北面的沙漠,位於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省、中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爾泰省等省,以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西部二連浩特一帶,戈壁沙漠的兩面邊緣地帶分別被稱為漠南漠北。
  • 錫林郭勒|開滿杏花的草原 和 馬背上20歲不到的少年
    ,來到草原聽說有馬術表演,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由於我比較害怕像馬這樣的動物,但又好喜歡蒙古漢子在草原上豪爽的性格,所以我帶著一個小膽兒和一大顆好奇的心,來到了馬術表演的場地。剛開始我們都站在了比賽的圈外,但是看見很多攝影師都在圈裡進行拍照,要拿出專業攝影的態度,和什麼都不怕的精神,跑到了賽道裡...但一開場我就懵了真心的刺激,每一個騎在馬背上的蒙古小夥都會在賽馬的時候呼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