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打虎英雄,浴血苦難輝煌,西路兵敗隱姓埋名,彪炳千秋忘功名

2021-01-20 歷史不苦旅

1986年,已是85歲高齡的徐向前元帥在北京接到甘肅報來的消息:西路軍領導人熊國炳已找到,但已於1960年去世。

徐向前元帥

徐帥淚流滿面,喃喃自語:「熊國炳是為革命立了大功的人,我們一直在尋找他……」

至此,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十一人的下落全部都有結果了。

那麼熊國炳是何許人也?提起他,當年在大巴山區是響噹噹、家喻戶曉的大人物。

中國革命的第一大蘇區是江西瑞金中央蘇區,主席是毛澤東,第二大蘇區是川陝革命根據地,首府是通江,主席就是熊國炳。

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十一人中,陳昌浩、徐向前、李卓然、王樹聲、李先念先後回到延安,李特在新疆被當作「託派」錯殺,曾傳六、楊克明、陳海松、鄭義齋壯烈犧牲,倖存的熊國炳是唯一淪為平民,在河西走廊隱姓埋名生活20多年。

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十一人名單

熊國炳(1893-1960)年,現四川萬源市竹裕鄉(新中國成立前為通江縣洪口鄉)熊家灣人,讀過4年私塾,成為當地初通文墨之人。

16歲娶了趙家姑娘為妻,後為生計所迫,在家鄉大巴山一帶,以打獵為生,曾經打死一隻老虎,被稱為「巴山勇士」,在大巴山區,因其果斷勇敢,非常有名。

熊國炳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偵察連長劉子才來到大巴山區偵察敵情,找到熊國炳為紅軍當嚮導。他們翻山越嶺,勘察地形,偵察敵人兵力部署,為紅四方面軍入川提供了重要情報。

紅四方面軍入川後,39歲的他參加了紅軍,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3年1月,他用20多天時間,連續創建了赤北、赤江、洪口、南江、巴中等6個縣的蘇維埃政權。連續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都被高票當選為川陝省蘇維埃政府主席。

他由於工作積極性高,能力出眾,在百姓心目中有號召力,興修公路、建橋、疏通河道、徵兵等工作幹得有聲有色,頗有成效,深得張國燾的欣賞和信任。是川陝根據地除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的第四號人物。

他也成為大巴山區叱吒風雲的人物,川軍總司令劉湘曾出2000塊大洋,懸賞緝拿他。

1935年春,他跟隨紅軍離開川陝蘇區,強渡嘉陵江,開始戰略轉移。

張國燾在茂縣成立西北聯邦政府,熊國炳任副主席,他參與了保衛局長袁克服籤名給張國燾的意見書,被貶為總後勤部經理處處長。

紅軍會師後,又隨西路軍西渡黃河,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領導人之一。

西路軍與數倍於己的馬家軍血戰河西走廊,鏖戰倪家營,浴血梨園口,最後兵敗祁連山。

石窩會議中決定陳昌浩、徐向前回延安匯報工作。

會議決定成立西路軍工作委員會,由李先念、李卓然、李特、曾傳六、王樹聲、程世才、黃超、熊國炳等參加統一指揮部隊,李先念負責軍事領導,李卓然負責政治領導。

熊國炳所在的由機關人員編成的遊擊隊,被敵堵截,大部犧牲。他獨騎戰馬從敵群中殺出,馬被打死,他被甩進一個萬年雪坑才倖免喪身。

他在敵人追擊時光著腳奔跑,雙腳被冰扎壞凍傷,被馬家軍俘虜,自稱是夥夫,沒有暴露身份。

他被關押處的裕固族頭人放了,後來他輾轉來到酒泉的一個農民張大爺家,為他治好了腿腳的凍傷,傷好後熊國炳在酒泉城,白天給人幫工,晚上住在一個破廟裡。

當時酒泉城裡,馬家軍隊伍把徐向前、陳昌浩、熊國炳等列為「赤匪首犯」,懸賞1200塊大洋活捉,600元買他們的人頭。

後來他一直流落到甘肅酒泉等地打零工,想走也走不了,想留又無處藏身,後經人介紹與一拖著3個孩子的當地寡婦白玉生結婚。

不知是難忘妻子張庭富,還是感激張大爺的救命之恩,他改名張炳南,挑著貨擔,走街竄巷擺攤度日。

在1945年他們又逃到玉門謀生,1948年又返回到酒泉,雖生活貧苦,他們還收養了兩個貧窮人家的女兒。

熊國炳在大巴山區參軍之前就已經結婚了,紅軍撤離蘇區時,地主「還鄉團」捲土重來,他的髮妻逃亡餓死,兩個兒子地主被害死,父母被毒打致殘,一個弟弟被打死,三個妺妹遭迫害流落他鄉……

熊國炳與川陝省第一任婦女部長張庭富相識熟悉。

1935年5月,在部隊轉戰毛兒蓋時,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在戎馬倥傯中為他倆牽線搭橋,在毛兒蓋結成革命伴侶。

張庭富是四川通江人,1932年15歲參軍,當過號兵、醫院看護,後任川陝省婦女部長,蘇維埃政府內務部執行主席。

西路軍兵敗後,在突圍戰鬥過程中被打散,張庭富被俘,先在馬家軍一個連長家當傭人,後來跟一個叫黃大明的馬家軍班長結婚,定居在甘肅高臺縣。

當時都認為對方犧牲,其實,他們兩個在甘肅生活的地方,相距僅僅60公裡。

1949年酒泉解放,政府登記流散紅軍,他以張炳南之名登記,獲得補助銀元50塊,麥子4石。

當地政府安排他到酒泉人民醫院當勤雜工,公社合作化時,由於熊國炳年事己高,在生產隊裡看果園,守麥場。

張掖解放後,張庭富在戰友介紹下重新入黨,成為鄉婦聯主席和書記。

熊國炳老宅

1959年春天,熊國炳思鄉心切,民政部門資助300元錢,他帶著老婆孩子回到通江老家一趟,還與回到家鄉生活的張國燾的警衛員何福聖見了一面,各自敘述了別後情況。

當時家鄉人以為他死了,年年清明都祭奠。大家見到他回來了,非常熱情,挨著請他吃飯,政府也特別照顧他。

本想葉落歸根,留在家鄉生活,但老伴生活不習慣,他們又回到酒泉。

熊國炳老宅1960年河西大饑荒,家中人口多,生活困難吃不上飯,他硬著頭皮去申請救助,並自報真實身份,但當地政府並不相信他的話。

1960年10月底,這位身經百戰,年屆67歲的原紅軍高級將領,隱姓埋名20多年之後,全身浮腫,飢餓而死。

張庭富在丈夫去世後,1960年也帶著幾個子女回到通江居住,她不知道熊國炳也在1960年去世了,老人102歲依然健在。

熊國炳這個獵人出身的紅軍高級將領,如果他當年能尋找紅軍回歸組織,或者剛解放時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估計,他的革命生涯將會延續,生活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當時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回歸組織,他說:「作為西路軍的領導人,看著2萬多人的部隊全軍覆沒,特別是自己從家鄉大巴山帶出的青年男女,大都長眠在祁連山下,內心有愧;加上一手提撥自已的張國燾已叛逃國民黨,自己更是無顏回去見黨和主席。因而寧願隱姓埋名,做一個普通人……」

熊國炳塑像

2009年6月24日,原川陝省蘇維埃政府主席、被譽為「巴山勇士」的熊國炳塑像落成揭幕儀式在四川達州萬源市竹峪中學舉行。

讓我們永遠記住、緬懷這位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不求索取的巴山紅軍英雄!

相關焦點

  • 武松:從打虎英雄到打狗「狗熊」
    武松是個打虎英雄,整個陽穀縣城的人都知道,看過《水滸傳》的人也都知道,甚至沒看過的人也都知道。可同樣是喝了酒,且帶著戒刀在土崗子打狗,武松卻差點丟了性命,這打虎英雄又該是何等狼狽!請看第三十二回,武松打了孔亮以後,在酒店裡,「把個碗去白盆內舀那酒來只顧吃」,「沒半個時辰,把這酒肉和雞吃個八分」。武松吃飽喝足,便走出店門,沿河而行。此時,武松一如在景陽岡一般,已是醉態十足,他「捉腳不住,一路上搶將來。離那酒店走不得四五裡路,旁邊土牆裡走出一隻黃狗,看著武松叫。」
  • 《浴血無名川》開機 再現抗美援朝英雄往事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扶持項目,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中國榜樣」系列網絡電影《浴血無名川》近日在天漠開機。《浴血無名川》就是這樣一部聚焦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電影,影片以志願軍三排臨危受命解救深入敵後突擊排的戰鬥歷程為牽引,真實再現抗美援朝這一跌宕起伏的歷史戰爭。  《浴血無名川》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重點扶持項目,糅合了歷史足跡與現代追思、個人小愛與國家大愛,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歷史性。
  • 《金瓶梅》:英雄武松打虎歸來,西門慶坐觀巡街
    說罷,應伯爵便提議二人一起吃了早飯去看打虎英雄「武松」歸來。西門慶一下子來了興致,勸說應伯爵先吃早飯,吃完飯之後二人一同前去。可這應伯爵看著早飯甚是清淡,有點不情不願,忽然心生一計,勸解道西門慶:「大哥,這麼好的事在家吃飯多沒意思啊。何不在那臨街的小樓咱們訂上一桌,邊吃邊看那打虎英雄豈不美哉。」
  • 八達嶺雅戈爾的老虎弱爆了 看河南政協委員穩坐中國打虎英雄榜頭把...
    而在真實的歷史中,有很多英雄赤手空拳就能幹掉真正的野生老虎。我們只來盤點那些真實存在而又被後人廣泛傳頌的打虎英雄英雄。按照老規矩,咱們還是選出五個傑出的打虎英雄,從後往前看。打虎英雄第五名 投機取巧的卞莊大家都知道一句成語,說卞莊刺虎,一舉兩得。這個卞莊子是春秋時期魯國卞邑大夫(相當於一個縣長),不但是著名的勇士,還是個大孝子,他的母親在世時,他在戰場上打不過就跑,人們都認為這是個懦夫。
  • 他們的名字,禹州的抗戰英雄,我們永不會忘!
    92年浴血榮光,風雨同舟。92年紅旗漫捲,同甘共苦。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然而令人遺憾的是,90歲的抗戰英雄白殿魁老人,上午接受完採訪下午不幸離開人世。老兵歸隊,但歷史不能忘,為我們爭取和平繁榮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戰英雄更不能忘。
  • 歷史上最厲害的打虎英雄,不是武松!朱元璋都求著讓他當官
    如果說歷史上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是誰,大家開口便會想起武松,實在是《水滸傳》太深入人心了,故而武松打虎的故事耳熟能詳。可是,歷史上最厲害的打虎英雄另有其人,不是武松,朱元璋都求著他當官。我們先說說武松打虎的事情,話說北宋時期,有一名姓武名松的英雄。有一日,他回老家去探望兄長武大郎。武大郎大家都知道吧,賣燒餅的那個。話說武松途徑景陽岡,到了一個酒家稍作歇息。酒家告訴他,前面有大老虎,讓他不要往前面走。不過武松不聽,是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連喝十八碗酒壯行之後,醉乎乎就上那景陽岡,果然遇見一隻吊睛白額大老虎。
  • 中國太保:學習英雄張富清 不忘初心擔使命
    「老英雄好!我們又來看望您了!」中秋節期間,中國太保產險湖北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周厚鈥專程趕到來鳳縣人民醫院探望老英雄,再次向老英雄致以崇高敬意和節日祝福。早在4月初,在張富清老英雄感人事跡尚未廣泛傳開之前,中國太保產險湖北分公司通過恩施州來鳳支公司得知有這麼一位愛黨報國、戰功赫赫、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勤懇工作、克己奉公的老英雄後,安排專人登門致敬老英雄。95歲的張富清老英雄,在部隊出生入死、戰功卓著,在解放戰爭中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 蕪湖一89歲「老英雄」深藏功名七十載再戰疫情
    原標題:朱茂榮:深藏功名七十載 不老先鋒戰疫情朱茂榮,89歲高齡的老共產黨員,南陵縣籍山鎮逸和社區居民,轉業軍人、退休幹部。他戎馬半生,參加過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兩場戰爭多次受到國家和部隊的表彰。他深藏功名,轉業到地方上班後,從不居功自傲,而是腳踏實地立足本職工作,開拓進取,在平凡的崗位幹出不平凡的成績。2020年9月獲評「安徽好人」。
  • 【方志四川•特稿】三過草地的長徵女英雄王定國
    ——軍旅詞曲作者孔維海抒於京永遠的紅軍張魯文投身革命女英雄,浴血河西九死生。情定金城結伉儷,民族解放歷崢嶸。終生奮鬥五星紅,重走長徵萬裡程。中華民族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大多都已是百歲高齡;他們曾在戰爭年代浴血衝鋒,也曾在和平時期發光發熱。他們是革命星星之火的點燃者和守護者,也是革命精神的傳承者和播揚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紅軍」。
  • 巴山大峽谷景區8000張免費門票致敬達州抗疫一線英雄
    張平 封面新聞記者 羅軒為致敬「抗疫」英雄,兌現「巴山大峽谷向全國醫護工作者免收門票」的莊重承諾,5月25日,宣漢縣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來到達州市中心醫院開展了以「把最美的風景獻給最美的您」為活動主題的「致敬抗疫英雄贈送門票、養生養心卡
  • 十首古今詩詞,向英雄致敬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一日為戰士,終身為國生,轉身離去的那一刻,哪位父母不是雙眼含淚,一步一回頭?
  • 讓其從一個小混混變成了打虎英雄
    可打虎之前的武松是什麼樣子的呢?後面怎麼會變得如此的忠義?喝酒、鬧事不是英雄所為。這身本領不效忠朝廷,不在戰場上一槍一戳博個前程,太浪費了。賢弟,不是大哥要說你,做人要謙虛,不可莽撞,只有以禮待人,將來才能有所成就。武松自幼父母雙亡,從未有人和他說過這些。哥哥武大郎說的話那無非是讓他本分做人,武松的性格哪能聽得進去。但宋江說出的話就不一樣,宋大哥是什麼人物,江湖中人誰見到了都納頭便拜。
  • 來打虎英雄故鄉赴一場水滸文化之旅
    9月26日上午,「聊文化、悅旅『城』」聊城文化和旅遊融媒體採風團一行來到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陽穀縣,先後赴獅子樓旅遊區和景陽岡,體驗了一場水滸文化之旅。作為武松的故鄉,陽穀縣是山東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水滸故裡旅遊線路的組成部分之一。
  • 尋武松打虎地,赴一場聊城水滸文化之旅
    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聊城景色迷人,傳說故事也很多《聊齋志異》《金瓶梅》均有典故發生在此處而最家喻戶曉的還當屬《水滸傳》裡的武松打虎景陽岡旅遊區是《水滸傳》中描述的武松打虎處武松廟——輝煌歲月全在這陽穀獅子樓建於北宋時期「水滸」中的英雄人物武松為兄報仇
  • 風雪祁連山 浴血河西廊——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碑碑文敬讀
    西路軍所屬各部隊是經過中國共產黨長期教育並在艱苦鬥爭中鍛鍊成長起來的英雄部隊,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在同國民黨反動軍隊進行的殊死搏鬥中西路軍的廣大指戰員堅持革命,不畏艱險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的英勇獻身精神,永遠值得人們尊敬和紀念。  在鬥爭中為中國革命事業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 史海鉤沉:88年中國體育兵敗漢城,也包括中國女排
    兵敗漢城其實指的是整個中國奧運會代表團在漢城鎩羽而歸,但對中國女排來說,漢城奧運會算是一個女排史上的重要節點,一個從巔峰滑落的開始,說中國女排「兵敗漢城」也是非常恰當的。中國女排的輝煌是腳踏實地幹出來的體育界沒有常勝將軍,個人項目王朝終結或許可以歸咎為年齡原因、傷病原因等,但集體項目輝煌不再則完全是敗於體系,這個體系包括指揮、訓練、比賽、後備力量、管理等各個環節,得冠軍不易,保冠軍更難,任何一個環節跟不上都將是致命隱患,可以說體育集體項目就是個系統工程。
  • 她捨棄功名回國,為科學研究隱姓埋名30年,到底有多牛?
    編輯 | 侃侃君今日話題曾為我國科學研究隱姓埋名30年,連美國都想要的一位女人,她到底有多牛?在我國的科學界曾出現過這麼一位奇女子,她曾以一個公式轟動世界,而在巔峰時突然神秘消失,隱姓埋名30年投身於科學,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究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歷經苦難 我們收穫輝煌——追記翻雪山過草地犧牲的紅軍無名英雄
    新華社成都10月19日電 題:他們歷經苦難 我們收穫輝煌——追記翻雪山過草地犧牲的紅軍無名英雄  新華社記者惠小勇、童方  在紅軍長徵走出草地見到的第一個村子——四川省若爾蓋縣班佑村,有一座名為「勝利曙光」的中國工農紅軍班佑烈士紀念碑
  • 滑鏟打虎靠譜嗎?武松和泰森究竟誰能打死老虎?
    >打虎英雄在虎患的巨大威脅下,明清時期的老百姓們逐漸對「打虎」產生了近乎迷信的痴狂,各式各樣的「打虎英雄」也藉機應運而生。明朝最有名的打虎英雄當屬武松,《水滸傳》是明朝人寫的,書中很多內容反映的也都是明朝的事兒,就比如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