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名字,禹州的抗戰英雄,我們永不會忘!

2020-12-12 潁河網

92年浴血榮光,風雨同舟。92年紅旗漫捲,同甘共苦。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

在抗日戰爭中,許昌地區的抗日戰士們奮勇向前,勇猛殺敵,禹州前後約有十萬人參戰,父子兄弟同上戰場的比比皆是,無數男兒血灑疆場,用滿腔熱血來挽救民族的危亡。

據抗戰老兵白殿魁回憶,在一次戰鬥中敵人的炮彈在身邊爆炸,肚子被炸出了口子,腸子往外流。但是老人卻沒吭一聲,就算是重機槍打過了脊梁,鮮血染紅了衣裳,他還要求繼續上戰場。

但是當老人提到一百多個同志,一場戰爭下來只剩十幾個,身負重傷的連長以及親手埋葬自己的戰友,只是為了不讓狼狗叼走的時候,這個90歲的老人卻淚流滿面。

腳踏草鞋的他們,衝破層層堵截,徵服雪山草地,用小米加步槍毅然背負起民族的希望,成為抵禦外侮的中流砥柱,用鮮血和生命換取了中華民族的和平解放。當我們問他們上戰場怕不怕的時候,他們只說了兩個字——不怕。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90歲的抗戰英雄白殿魁老人,上午接受完採訪下午不幸離開人世。

老兵歸隊,但歷史不能忘,為我們爭取和平繁榮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戰英雄更不能忘。

抗戰老兵,都是在十幾歲的青蔥年華加入抗戰,唯有從軍才可守護摯愛家人,無吃的無住的無穿的無武器仍堅守陣地捨身抗敵。那個年代,保家衛國是他們最大的信念!

當然,這些名字祖國不會忘記,我們更不能忘記,他們是禹州的英雄。

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之後,他們大多解甲歸田,隱沒鄉野。國家需要他們殺敵的時候,他們義無返顧,不惜一死。當敵寇已平,隻身返鄉,既無紅花,亦無錦衣

他們卻無尤無怨,淡然自處。

據悉,作為有社會責任擔當的企業,河南金石地產慰問、採訪了許昌市13位抗戰老兵,採集了他們的音像資料,並悉心整理出一段段抗戰老兵的回憶音像作品,通過英雄們親口講述的歷史,讓後人了解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如何經歷了浴血奮戰的年代,讓人們銘記老兵們對新中國成立做出的貢獻和犧牲。

感恩祖國,銘記歷史,砥礪前行。作為中華兒女,更應繼承先烈與前輩們的意志,奮勇向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擔當起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今天,潁河網以特別的方式回憶崢嶸歲月,致敬抗戰英雄,也希望全社會愛心人士可以踴躍參與讓英雄不在落淚!

相關焦點

  • 敦化:讓紅色基因永傳承
    敦化:讓紅色基因永傳承 作者:孫修涵    編輯:孔笑妍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18-08-27 08:27
  • 王字旁加個玉lol永獵雙子的名字怎麼讀?
    最新英雄永獵雙子就要上線,但是起的名字真是要為難小學生了,就別說小學生,「千珏」的「珏」的確是一個用的很少的生僻字。  那麼千珏的珏到底要怎麼讀呢,其實這個字讀「jue」第二聲,音同覺或絕,單獨字的意思其實是很詩情畫意的,是樂器的意思。千珏這個名字也頗有中國奇幻仙俠電視劇裡角色名字的感覺。而很多玩家把千珏的珏讀成了「yu」,實際上金字旁的鈺才是讀「yu」。
  • 鐵道遊擊隊創始人之一,曾是甲級戰鬥英雄,抗戰勝利後卻叛變投敵
    「寧死不做賣國賊,抗戰甲級戰鬥英雄徐廣田,卻在勝利後叛變投敵」在抗戰時期,對於每一個中華兒女還說,死固然很可怕,但是他們依然為了祖國義無反顧地獻出生命。如果不是那麼多革命先烈的犧牲,哪會有我們現在的和平歲月,中華兒女的名族氣節也一次次地向世人證明了中國人的決心,我們寧死不做賣國賊,屬於中國的土地一塊都不會割讓。在那個戰爭年代,無數的英雄將士們挺身而出,為了將侵略者趕出中國,這些英雄們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守護了自己腳下的土地。
  • 銘記歷史,向永州市抗戰老英雄致敬!
    當年戰火中的熱血青年,大多已經離我們而去,永州市健在的抗日戰爭時期及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離休幹部也僅僅只剩下9人。老兵在時光中凋零,但他們的精神和故事,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今天讓我們為先烈默哀向抗戰老兵致敬向歷史致敬來源:永組在線作者:中共永州市委老乾局 編輯:陳小婷
  • 抗戰70周年紀:搖曳在戰火中的「英雄餐廳」
    可是,我們犧牲了那麼多同胞,付出了那麼大的代價……現在,69年過去了,在迎來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犧牲的英雄戰士,不能忘記那些對中國抗戰勝利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國際友人,也不能忘記那些在戰火中依然堅強的「英雄餐廳」。
  • 抗戰英雄,他們個個智勇雙全,威震敵膽,直到開國以後才被人熟知
    作為一名中國人,更不應該忘記日本侵略中國留下的傷害,也更加應該銘記這我們的民族英雄在抗戰時期為祖國壯烈犧牲留下的巨大貢獻。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要時刻牢記今天的幸福和平生活來之不易,這些都是革命烈士和先輩們努力換取來的!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一講中華民族抗戰英雄,讓我們緬懷英雄,銘記他們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作出的貢獻!
  • 歲月無疆,英雄不朽!
    、深深地緬懷把最深情的祝福和最崇高的敬意送給祖國的英雄們通過長城抗戰,表現出廣大愛國官兵抗擊侵略、保家衛國的戰鬥意志,體現出中華兒女不怕犧牲、敢於奉獻的民族精神。在抗日戰爭時期,抗戰軍民在河北這片古老而厚重的熱土上,同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英勇頑強、堅韌不屈的鬥爭,鑄就了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為奪取抗戰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譜寫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光輝燦爛的篇章。
  • 聚焦禹州地攤經濟!禹州固定地攤位置出爐了!禹州的「狗市」刷爆...
    小編現場實拍禹州部分地方的固定攤位! 今天,讓我們去 感受一下那裡「路邊攤位」經營下的人間煙火。 禹州新搬遷的狗市 , 在祥雲大道和 新S103省道交叉口北邊, 是禹州周六較大的市集。
  • 抗戰·民族記憶②不能忘卻的紀念「十四年抗戰」從白山黑水間開始
    ——抗聯英雄楊靖宇在林海雪原中與日寇戰鬥到最後一刻,面對村民趙廷喜的勸降,他擲地有聲地說。楊靖宇當掉的大衫(現藏於東北烈士紀念館)1932年冬天,為了籌措去南滿的路費,馬尚德又一次把自己的大衫和褥子送到當鋪。在南滿,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楊靖宇」,滿語意思是驅逐外敵。受黨中央委託,楊靖宇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林海雪原。
  • 父親是抗戰英雄,她卻入籍日本,高舉日本國旗參加亞運會
    中國體育史上有不少改籍的運動員,他們因為各種原因奔赴他國。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尋找出路,我們知道,中國也算是體育大國。有些項目還是非常厲害的,比如桌球,裡面的人才比比皆是,所以想要在裡面出人頭地,必定要付出雙倍的努力。
  • 人民網「重走抗戰路」走進吉林:尋找白山黑水間14載抗戰故事
    (王先進 攝) 10月13日-16日,由中央網信辦、中央黨史研究室指導,人民網聯合8省區市網信辦、黨史研究室共同主辦的「尋找歷史記憶 緬懷抗戰英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吉林站)」 來到東北抗戰重鎮——長春。 東北抗戰是中國人民14年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 河南美食-禹州十三碗
    禹州古稱鈞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禹州十三碗」飲食文化。禹州民間在嫁娶時必備的一種佳餚,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充滿濃鬱的農家氣息。「十三碗」充份體現了華夏飲食文化樸實無華的一面。
  • 鐵道遊擊隊創始人之一,曾經的「甲級」抗戰英雄,為何投敵
    在抗戰初期以及抗戰中後期,我黨在很多地區的敵後根據地都建立了鐵道遊擊隊。啥是鐵道遊擊隊?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鐵道遊擊隊。在當時,鐵道遊擊隊是由一些愛國的仁人志士自發組成的抗日小分隊。其主要活躍在各個重要鐵路附近。
  • 禹州淺井村被省媒點名!這恐怕要...
    據淺井村《宋氏族譜》記載,明初洪武年間,宋家始遷祖雲興從山西遷居項城,避水災再遷禹州北老堂窪村,到四世祖時遷至淺井村,繁衍生息至今。淺井村地理位置重要,它的東邊是瓷器重鎮扒村,它又是潁河北岸的旱碼頭,因此成為禹州北部重要的騾馬集市和糧、棉物資集散地。歷史上的淺井村呈橢圓形,三條主街相交呈「廿」形。主街兩側分布著油坊、鹽店、彈棉花坊等門店。古驛道從東寨門入村,從西寨門出村。現在的淺井村,2016年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保存有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築群,還有三條歷史街巷。
  • 幕後「偵」英雄|禹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室 他們都是破案「神...
    幕後「偵」英雄——來自全省公安戰線優秀刑事技術民警的故事· 開欄的話這是一群特殊的英雄。他們常年戰鬥在公安刑偵一線,為揭開案件真相奮不顧身,其工作細節卻鮮為人知。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的苦與樂,了解他們的忠誠與奉獻,河南法制報社聯合省公安廳宣傳處策劃推出《幕後「偵」英雄》系列報導,通過講述一個個精彩的破案故事,來揭開刑事技術工作的神秘面紗,看這些幕後英雄如何還原真相,讓案情大白於天下。
  • 習近平參觀抗戰展覽 問「都是國共兩黨將領名字嗎」
    「當時我正講到,這裡鐫刻的全部是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國共兩黨旅職或少將以上將領的名字。」黃超對記者回憶說。  「習主席問,都是國共兩黨的嗎?」她轉述當時的情景,「我說『是的』,先烈名字是按犧牲順序排列,其中有張自忠、左權等人的名字。」
  • 抗戰老兵繳獲一日本軍刀,日本出3000萬想買,老人直接拒絕
    「血染沙場氣化虹,捐軀為國是英雄。」在抗日戰爭中,英勇的中華兒女不僅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更是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那把佩刀上面刻著的當時日本天皇的名字,他能拿著鐫有天皇名字的軍刀,可想而知這人非常受天皇的重視。而這把刀的繳獲,也使得侯永勝受到了上級的嘉獎。上級甚至為了表彰將這一繳獲的軍刀獎賞給了他。侯永勝便一直悉心保留著這把刀,當作英勇抗戰的紀念。日本天皇的刀流落到中國人手中,日本人自然是不可能輕易罷休的。
  • 致敬平民英雄的抗戰電影《奇襲地道戰》,能達到怎樣的高度呢?
    他們的戰鬥地點或許跟我們的革命先輩不同,但這群人卻都有同一個名字:平民英雄。而這部新出的電影《奇襲地道戰》正是為了致敬那些在抗日戰爭裡普通人的英雄,他們平凡卻又偉大。對於絕大多數有些年齡的中國人來說,《地道戰》算得上是抗戰影視劇中的第一ip,哪怕是後來《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等優秀作品層出不窮,也難以動搖其地位。
  • 陳敏學:14歲為日軍效力還取日本名字,抗戰勝利後人們恍然大悟
    日益強大的中國愈加注重愛國教育,如今關於抗戰等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多,這種呈現方式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銘記那些震撼人心的場景和智勇雙全的戰士。在抗戰的過程中,有個說著日本話,叫著日本名字甚至還在日本軍隊工作的人物最後卻被大家奉為英雄,這是為什麼呢?
  • 觀潮快評|弘揚抗戰精神,朝著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
    天下艱難際,時勢造英雄。在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中,湧現出了大量英雄,是他們喚起了萬眾一心、共御外侮的民族覺醒,點燃了同仇敵愾、戰勝外敵的民族鬥志。他們的事跡永載史冊,他們的正氣光照千秋。「願拼熱血衛吾華」的左權不惜生命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以樹皮棉花果腹的楊靖宇面對敵人的勸降,凜然回答:「不必多說,開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