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捨棄功名回國,為科學研究隱姓埋名30年,到底有多牛?

2021-01-18 侃侃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編輯 | 侃侃君

今日話題

曾為我國科學研究隱姓埋名30年,連美國都想要的一位女人,她到底有多牛?

在我國的科學界曾出現過這麼一位奇女子,她曾以一個公式轟動世界,而在巔峰時突然神秘消失,隱姓埋名30年投身於科學,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究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她就是王承書院士1912年6月26日,王承書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殷實的詩書之家,父親是清朝的進士曾留學日本,後任民國內務部警政司司長兼警官高等學校教授,母親則出身揚州名門,被譽為晚清第一園的何園便是王承書外祖家。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王承書從小就表現出對理科的熱愛,特別是在數學物理學上天賦極高。1930年,王成書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燕京大學物理系,在該班13個入學新生中,她是唯一的女性。1934年王承書從燕京大學物理系畢業獲得學士學位,該班13個僅畢業了四名學生王承書名列榜首,並獲得「金鑰匙獎」。

本科畢業後繼續留在該校攻讀研究生,1936年王承書畢業於燕京大學物理系,獲得碩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一年時間擔任燕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一時間她成了燕京大學名副其實的風雲人物,後來抗日戰爭爆發王承書離開北京,先後輾轉於南京、武昌、桂林、貴陽等地。

1941年,美國巴爾博獎學金基金會接受了王承書的申請,同年八月王承書到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物理學家烏倫貝克。在美國期間,王承書宇導師烏倫貝克合作完成了多篇有關稀薄氣體動力學方面的重要論文。

1944年,王承書獲得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物理學系博士學位,並曾兩度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工作,所有人都認為她的前途不可限量。如果再這樣繼續工作研究下去,將會有極大的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然而她卻拒絕了這樣的誘惑。

1949年,傳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喜訊,王承書堅定地表示要親自參加到創造科研條件的行列中。可當時韓戰爆發在美國的重重阻撓下,王承書未能順利回國,直到1955年,中美達成有關協議她終於等來了回國的機會。

為了避免美國政府的檢查,在回國前她就將有關書刊和資料分成三百多個郵包,從美國陸續寄往北京。

1956年,王承書一家人終於搭乘輪船回國了,當時國家極度稀缺科研人才面對此時此景,王承書心中早已有數,面對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她暗下決心從零開始告訴自己要以十倍的精力百倍的熱情拼命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後來擔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論研究室研究員兼任北京大學教授,1958年原子能研究所籌建熱核聚變研究室,王承書被調到該室從事理論工作,並擔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熱核聚變研究室副主任,熱核聚變技術當時不但在國內一片空白,更是一個她從未接觸過的陌生領域,對她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經過兩年的精心鑽研,王承書不但一躍成為中國熱核領域的頂尖專家,還為祖國培養了第一批相關科研骨幹,而此時另一項艱巨的任務與挑戰正向她砸來。1961年3月錢三強來找王承書國家正在研製原子彈,準備交給你一項秘密任務分離鈾同位素。

如果接受了這項任務,今後將不能再出席任何公開會議,甚至要為此隱姓埋名一輩子,沉思片刻最終王承書還是堅定地接受了這項任務,放棄了在國際上所有的功成名就。從此,王承書的名字徹底從物理學界消失了,在眾多科研工作者中,她是唯一的女性,可她卻擁有著不輸任何男兒的堅毅頑強。

1916年10月16日,伴隨著一聲巨響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在西北羅布泊成功試爆,繼美、蘇、英、法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而在接下來的歲月裡王承書全心投入到我國的核事業中。

1994年6月18日,這位我國核武事業上最神秘的存在的老人赫然長逝安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並把自己的全部積蓄都捐獻給希望工程,她的一生平淡而真實用半生隱瞞姓名,實現了一位中華兒女國家最長情的告白,她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

相關焦點

  • 為前沿科學研究打開窗口 海馬冷泉到底是什麼?
    為前沿科學研究打開窗口 海馬冷泉到底是什麼?為前沿科學研究打開窗口 海馬冷泉到底是什麼?「海馬冷泉」有什麼特點?它對於我國科學研究領域有哪些意義? 據《新華網》報導,冷泉系統是一種深海自然現象,由富含甲烷的流體滲漏至海底而形成。而 「海馬冷泉」,據《人民日報》報導,位於我國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水深1350米~1430米,是「海馬」號於2015年3月發現的。 那麼,「海馬冷泉」有哪些特徵呢?
  • 中國最大的科學裝置在東莞!我終於明白它到底有多牛
    中國散裂中子源到底有多牛?這就帶你來瞧瞧~大中國最大的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是松山湖科學城已建成的首個大科學裝置,也是迄今為止是中國最大的科學裝置。而放眼全球,散裂中子源裝置也僅有4個,除了坐落在咱東莞的一個,其他三個正在運行的分別為英國散裂中子源(ISIS)、美國散裂中子源(SNS)和日本散裂中子源(J-PARC)。
  • 印度文化集錦:印度的牛到底有多「牛」?
    在一片青翠的河灘上,有一頭漂亮的母牛,母牛水汪汪的大眼睛深深吸引住了一位婆蘇神的妻子,於是她央求自己的丈夫設法把這頭母牛帶到天上……這頭母牛不是一般的母牛,是天上的眾神與阿修羅攪海時得到的,神通廣大,可以實現一切願望,而這頭牛的擁有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極欲仙人(Vasishtha)。仙人得知自己的神牛被婆蘇神偷走以後,氣急敗壞地詛咒這八個偷牛賊一定要到凡間來受苦。
  • 她畢業於南京大學,留學回國29歲當北大博導,35歲獲得科學探索獎
    我國高校如雲,為國家培養了無數精英人才,尤其清華北大、「華東五校」等資源雄厚高校更是為國家培養了眾多科研人才和科學家,然而越是高等院校,他們的出國留學人數會多,學業有成歸國的卻很少,這種人才的流失也讓人非常惋惜,不過在出國留學生中依然有眾多想要回國發展的人才,而且他們在國家的支持下也是取得了重大科研突破。
  • 東京大學到底有多牛?看看它在世界排名第幾位,你就明白啦!
    那麼東京大學到底有多牛?讓我們一起看看它在世界排名第幾位,你就明白啦!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比較權威的大學排名有四家,分別是《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和《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今天前程君就從這四家大學排名說起,看看東京大學在世界大學中的地位吧!《QS世界大學排名》東京大學世界排名第幾?
  • 「國產土專家1號」到底有多牛?美國軍界:這傢伙可抵十個集團軍
    「國產土專家1號」到底有多牛?美國軍界:這傢伙可抵十個集團軍他沒喝過一滴「洋墨水」,沒在西方名校留過學。但正是這位「國產土專家」,在新中國最艱難的歲月,硬是在一張白紙上書寫了中國人用世界最快速度獨立研製出氫彈的神話。
  • 對話黃旭華:為建核潛艇隱姓埋名30年 他的故事只有大海知曉
    我是總設計師,我不僅要為這條艇的安全負責,更要為艇上170多個參試人員的生命安全負責到底。聽了我的決定,艇長說,總師60多歲了,能和我們一道進行深潛試驗,那不是誇海口的。我們的試驗進行得很順利,大家堅守各自崗位,只有艇長下達任務,艇員匯報操作,以及測試人員報告數據的聲音。而巨大的海水壓力,使艇多處發生了嘎嘎的聲音,確實令人毛骨悚然。
  • 被三所頂級大學同時錄取,馬雲請回國,30歲身價百億的她有多牛?
    她用三年時間完成了三個學位:計算機科學學士,經濟學學士和電子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碩士。機會從來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不要指望有一天自己會突然的成功。村上春樹曾說:「所謂努力,就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每天做題,重複著同樣的事情雖然枯燥,但是當它與目標結合在一起,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
  • 比錢學森還牛,美稱他一個人抵得上10個師,中國核物理研究開拓者
    1925年跟隨葉企孫前往清華大學並擔任教員,1927年因為感到物理學與西方的巨大差距,自費前往美國,師從加州理工學的密立根教授(該教授為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931年赴英國劍橋大學,成為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的弟子,學成回國是獲贈50毫克放射性實驗鐳,通過這個實驗鐳,在抗戰時期的艱苦時刻,趙忠堯成功培養多名學生,成為中國「兩彈一星」的元勳。
  • 伽利略到底有多牛?科學之父果然名不虛傳
    伽利略正是這些偉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於1564年2月15日出生,不僅是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更是偉大的科學革命的先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伽利略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計,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 為了家族崛起,隱姓埋名,讀書取得功名,最終家族再次榮耀
    我國有三千多年的村落史,向人們展示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尤其是我國的古村落,生動地展現著民族文化的多種多樣,更加能反映出我國的歷史,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古村落集人文、歷史、建築、民俗等多種文化於一身,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成為了所有人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隨著我們國家一些很有歷史的古老村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 5年回國路,10年兩彈成!錢學森:「我的歸宿在中國」
    1911年12月11日,錢學森出生於書香門第。長輩的言傳身教,為他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圖為錢學森兒時分別與父親錢均夫、母親章蘭娟的合影 1935年8月 錢學森作為一名公費留學生 赴美國學習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 由於發表了 「時速為一萬公裡的火箭已成為可能
  • 舌尖上的科學丨澳洲和牛風味大揭秘!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的牛肉以其優越的飼養環境、高品質和多品種聞名世界,其中最頂級的品種便是澳大利亞和牛。澳大利亞和牛以黑毛和種為主,其肉質細嫩多汁,其雪花較其他普通品種的牛更多、更密且平均細膩,肉色紅潤,脂肪紋路分布迷人。 在品嘗和牛時,你會用什麼語言和詞彙來形容呢?只有「好吃」嗎?
  • 忠孝兩難全,黃旭華為核潛艇離家30年,中國科學精神值得尊敬!
    自古忠孝兩難,深入了解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那些為了國家不懈奮鬥甚至光榮犧牲的前輩們,都是為了大家而捨棄了小家。也是因為有了他們的無私奉獻,中國才能歷經幾千年的風風雨雨,屹立在世界之林,巍峨不朽!?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便是如此,為了中國核事業,默默奮鬥30年,隱姓埋名,最終研發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核事業邁向更高的臺階。彼時中國科技落後,核潛艇這種頂尖技術的科學產物離我們似乎非常遙遠,對於它的研究,中國可謂是一片空白,毫無頭緒,就連核反應堆該怎樣安置都不知道。
  • 巴山打虎英雄,浴血苦難輝煌,西路兵敗隱姓埋名,彪炳千秋忘功名
    徐向前元帥徐帥淚流滿面,喃喃自語:「熊國炳是為革命立了大功的人,我們一直在尋找他……」至此,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十一人的下落全部都有結果了。那麼熊國炳是何許人也?熊國炳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偵察連長劉子才來到大巴山區偵察敵情,找到熊國炳為紅軍當嚮導。他們翻山越嶺,勘察地形,偵察敵人兵力部署,為紅四方面軍入川提供了重要情報。
  • 70年古法滷牛肉,到底有多牛?
    醃料方子是祖傳的,從爺爺輩起就有了,據說有七十年的歷史。於是從2003年10月起,我就開始滿杭州跑,幾乎吃遍了那些有名的牛肉和牛雜;湖州也很流行牛雜,我就特意跑去研究。一家店只吃一遍怎麼夠,好的店,我甚至去個四、五趟。研究他們的湯頭、牛雜、配菜、裝修、價格和服務,還經常詢問其他客人:喜歡吃什麼樣的牛雜?對這裡的服務滿意嗎?一來二去,自然被那些店家們重點關註上了,才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鄒承魯:科學研究五十年的點滴體會
    我只是在改革開放後才有可能逐漸開始工作,經過努力,我終於再次把煤爐燒旺,但這已經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距離因四清工作而停止研究工作已有13年了。從1951年回國到1977 年改革開放時期開始的26年中,由於政治運動不斷,真正能夠進行研究工作的時間,前後斷斷續續不過12年。
  • 地圖不標幾十年,隱姓埋名為哪般
    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新疆富蘊縣北邊有一塊神秘的國土,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在祖國的地圖上卻沒有她的名字。隱姓埋名幾十年,坊間少有人知道。直到80年以後的中國地圖才標上了她的名氏--可可託海。可可託海雖然從地圖上消失了,但她卻在那2.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擁抱來自國內的開釆大軍,幾十年來獻出了稀有金屬80多種
  • 核物理學家王淦昌:為國隱姓埋名17年,3次放棄諾貝爾獎
    他的研究成果曾被外國人剽竊,為國掩藏了2017年,甚至於心甘情願捨棄諾貝爾獎。1907年,王淦昌出世在一個一般的家中,他的爸爸是知名的陪王,但在王淦昌年僅4歲時,爸爸就離世了,媽媽在他十三歲也隨爸爸而去,王淦昌變成了一個棄兒。
  • 嶽飛《滿江紅》中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到底何意?不少人理解錯了
    看起來,它很容易理解,但是對其中7個字的,不少人理解錯了,這7個字就是:三十功名塵與土。在詩詞大會中,曾就此詞出過一道題。題目是對上下句,問「莫等閒」一句的上句是什麼,這麼熟悉的詞作,選手當然很快就答出來了。本來大家覺得這題也就不用解釋什麼了,但嘉賓蒙曼還是覺得該說幾句,因為關於「三十功名塵與土」她認為很多人理解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