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化學家如何以色譜研究啟迪現代天文學家探索星空

2020-12-2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追尋彩虹的化學家們是如何使現代天文學家擁有「火眼金睛」?

一個三稜鏡將白光散射成各種不同色光(圖: NOAA)

在伽利略對天文望遠鏡做出革命性貢獻的200年之後,19世紀天文學家們的工作非常單調。

天文學家們仔細的跟蹤了行星的運動軌跡,發現了幾顆未被人發現的行星和月球的自轉,看到了星球的滅亡,大量的星雲……但有一個原始問題始終困惑著他們:是什麼組成了行星恆星以及星雲?

這花費了數個世紀以期找到一個技術來解答這個問題。但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有天文學者真正推動了這一進程,除了一次涉及光譜學發明的天文學家和化學家們。這超出了天文學的研究領域。

彩虹之上

稜鏡是迷人的:在白光照射下會呈現出美麗的彩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猜想是稜鏡通過某種未知的方式產生的了這些顏色。

直到艾薩克·牛頓的色散實驗我們才知道這些彩虹色實際上來自白光本身。牛頓構造了新單詞「光譜」來表示一個給定光源的單色光分解:裡面包含多少藍光,多少紅光,多少黃光等等。

但是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光源的獲得極其困難,早期科學家僅有兩種來源:太陽和火。在19世紀中葉,一個叫約瑟夫·馮·夫琅禾費的科學家決定用這兩個光源做一個比較和對比的小實驗。

他使用他能設計的最好的稜鏡(那些沒有瑕疵和雜質的)比較了太陽和火焰的光,發現一些令人驚喜的不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發現太陽光譜上分散著數百條狹窄的暗帶。因此無論太陽是什麼組成的,它一定和火不同。

夫琅禾費接著去完善了一個極其嚴苛的工藝——衍射光柵。光柵是一個很小的刻著數百條(或者更多)平行狹縫的光屏。光通過這些狹縫後就分裂為它的各種顏色成分,在另一邊產生一個光譜,就像一個稜鏡但是質量更好。

本生燈

幾十年後,兩位名為古斯塔夫基希霍夫與羅伯特本生的化學家,利用將物質滴入火焰中燃燒的方法,開始系統性得檢測各個元素的光譜。

這兩位科學家發現了非常奇妙的地方:每種元素都有自己獨自的光譜,與其他任何元素都不相同。本生與基希霍夫意識到可以使用光譜來辨別他們正在研究的各種元素與分子。

這是天文學家採用新方法並將衍射光柵連接到望遠鏡業務端的時候, 天文學家發現,將望遠鏡對準一個遙遠的物體(太陽,行星,星雲,恆星,或者夜空整體),然後便會「看到」一個光譜。 將光譜中的線條與已知元素產生的線條匹配,瞧:這樣一來,您就可以看到太空中的東西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

揭示宇宙的奧秘

幾十年來,物理學家們一直未能解開光譜的產生方式和產生原因之謎。但是,這對於聲稱「誰在乎一個事物是如何運行的,只要它能運行」的天文學家們來說就無足輕重了。

可事實證明,元素在亞原子層面的內部構造的量子力學本質,造就了每一條獨特的光譜。在原子和分子內部,能量被量子化了(一份一份,分層級的能量)。例如:一個電子只能有特定的能級,而非任意它所想要的古老能量。同樣的道理適用於一個分子振動或分子內旋轉;這些特性只能對應特定的值。

有時,元素會被激發,並從其他來源吸收能量,從而使元素原子中的電子達到更高的能級。不久之後,電子就會沿著能量階梯向下運動,同時釋放出輻射。由於能級之間的離散差異,釋放出的輻射具有非常特殊的波長——光譜中的亮線。

但是如果你把一個特定元素的雲放在一個明亮的光源前面,那麼一些通過的輻射會撞擊這些原子並被吸收。同樣,由於這些躍遷只會發生在特定的能級上,被吸收的輻射只會有非常特定的波長——暗的,光譜中缺失的線。

光譜學已經成為了現代天文學家的寶貴工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知道太陽含有氦,木星的雲頂含有氨,遙遠的恆星是由與太陽相同的物質構成的,而星雲含有生命的關鍵成分。

更重要的是,光譜揭示了一個不斷運動的宇宙。遠離我們運動的物體的光譜呈現出微紅色,而朝我們運動的物體的光譜則呈現出藍色,這種現象被稱為紅移和藍移。天文學家已經使用光譜來繪製了星系內恆星的運動和宇宙內星系的運動。這也讓我們認識到了諸如暗物質和宇宙膨脹之類的現象。

這一切都來自一群玩弄彩虹的物理學家。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Paul Sutter-曜 月亮可更換 敬屬江上雨,勇敢,夏日黃昏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玩彩虹的化學家如何讓現代天文學走進新天地
    花了幾十年的發展才找到了一種技術來回答這個問題,令人驚訝的是,幾乎沒有天文學家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但是,一旦參與其中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發明了光譜學,它就開始了天文學的新天地。越過彩虹。幾十年後,一位名叫古斯塔夫·基爾霍夫和一位叫羅伯特·本森的化學家開始通過將各種物質投入火焰中(使用本森的同名燃燒器)來系統地研究各種元素的光譜。這兩位科學家發現了一些絕對美麗的東西:每種元素都有自己獨特的光譜,與任何其他元素的光譜完全不同。
  • 國家科學圖書館舉辦與著名天文學家對話活動
    9月16日,2006年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之「天問人思話和諧——對話著名天文學家」活動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Newton—科學世界》雜誌社和《天文愛好者》雜誌社聯合主辦,天體化學家、地球化學家、中國月球探測計劃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天文學家、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博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張曉林,科學出版社社長助理、期刊發展中心主任肖宏、《Newton—科學世界》雜誌社主編唐雲江等專家學者出席本次活動。
  • 天文學家崔辰州:與公眾和天文愛好者分享同一片「星空」
    一個探索星空的遙遠理想悄悄在他的心底發芽。 「我高考的時候,全國開設天文專業的還只有四所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於發揮不太理想,加上當年這些院校的天文專業在河北省招生名額很少,崔辰州在高考中與「天文夢」失之交臂,來到了如今河北工業大學的前身——河北工學院。
  • 天文學家John Hearnshaw:減少光汙染,欣賞暗夜星空
    該報告闡釋了天文臺是如何受到城市上空光線影響的。一些光被空氣分子散射,光線沿著望遠鏡的視場傳播,朝著外太空望去,即使城市被附近的山丘遮擋,天空也會變得更明亮,天文研究也會受到不利影響。這裡還有一些歷史。1981年,紐西蘭麥肯齊區議會在約翰山天文臺通過了照明法令。這是南半球的首個照明法令。
  • 天文學家重視科普宣傳
    圖片來源:Mohd Rasfan 天文學家推廣天文奇觀的熱情已經被量化,他們似乎是自然科學領域最活躍的傳播者之一。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參與調查的天文學家平均每年要參與18項公益活動。
  • 天文學家創造了一個新的「宇宙星空圖」
    天文學家創造了一個新的、如谷歌地圖式的「宇宙星空圖集」,其中包括銀河系以外尚未發現的一百萬個星系。天文學家使用一種新型的大型望遠鏡,具有獨特的廣角視野,這使他們能夠在短短300個小時內捕獲300萬個星系的圖像,這種調查類型,以前需要十多年才能完成。該天文學家團隊創建了類似於夜空的「谷歌宇宙星空地圖」的互動工具,可以與之交互並用於查看已知宇宙中遙遠部分的細節。
  • 寫給星空的「情書」《望向星空深處》揭秘天文愛好與生命意義之間...
    我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也已經升空,開啟火星探索之旅。專家表示,探測器大約需要經過七個月的時間飛行抵達火星,也就是明年2月份左右。在「天問一號」到達火星前,來看看譯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這本天文科普圖書《望向星空深處》吧。
  • 仰望星空:天文學家見證沙漠夜景 頭頂壯觀銀河
    仰望星空:天文學家見證沙漠夜景 頭頂壯觀銀河 (1/1) "← →"翻頁
  • 鑑賞|在天文學家眼裡,梵谷的《星夜》科學嗎
    天文學家如何看待梵谷的《星夜》?
  • 天文學家的「透視掛」——吸收光譜
    光譜分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02年,當時一名英國的化學家威廉·海德·沃拉斯頓第一次記載了太陽光中存在的吸收光譜。當時沃拉斯頓發現太陽的連續光譜中有幾條暗線,將光譜分割成了幾段,然而這一奇怪的現象並未引起他的重視。
  • 英國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最詳細的地圖
    地圖和附帶的數據將使天文學家更深入地了解我們自己的星系,恆星是如何分布的,甚至識別出與我們自己的太陽相似的恆星,以便進一步進行更詳細的研究。 劍橋3D地圖項目負責人樓範利文博士說,這個工具將成為現代天體物理學的主要支柱之一,為科學家提供詳細研究銀河系的新途徑。 這是使用新數據的早期發布發表的多篇論文之一,在12月3日更廣泛的公開發布之前提供給一些研究人員。
  •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受訪者供圖給太陽系外行星系統「起名」發現並研究太陽系外行星是現代天文學研究中最前沿、最熱門的領域。近20多年來,天文學家已發現了圍繞其他恆星旋轉的4000多顆太陽系外行星系統(exoplanet),其中有些行星與地球較為相似,可能適於地外生命的生存乃至文明的繁衍。
  • 天文學家如何給行星稱重? 看完又漲知識了
    天文學家如何給行星稱重? 看完又漲知識了時間:2017-01-18 11:51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文學家如何給行星稱重? 看完又漲知識了 行星是質量很大的天體,所以想要直接稱出它們的質量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沒有地球或木星大小的磅秤。
  • 深空探索不是夢!天文學家發現太空高速公路,加速星際旅程
    近日,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中由引力相互作用產生的隱形結構形成了一個「太空高速公路」網絡。這些通道使物體能夠在太空中快速移動,並可用於空間探索以及彗星和小行星的研究。這項發現來自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天文臺。
  • 《相關文摘》:色譜指紋圖譜指數F和相對指數Fr的研究
    瀋陽藥科大學藥學院; 遼寧瀋陽;【刊名】藥學學報 , 編輯部郵箱 2004年 11期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英文刊名】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中文關鍵詞】色譜指紋圖譜指數
  • 中國古代五大天文學家 ---石申
    二、觀測星空,著書立說從遠古時代起,夏商周曆代都有星象家輔佐王室。進入春秋戰國時代,也有不少觀測星宿運行的佔星家。他們不僅為各國諸侯佔卜吉兇,而且還紛紛通過觀測和研究著書立說,試圖對宇宙萬事萬物作出解釋。其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個是齊國的甘德,另一個就是魏國的石申。
  • 肉眼看到的星空,並非真實的星空?答案顛覆認知
    為了表彰和紀念他對人類探索、認識宇宙做出的巨大貢獻,一臺著名的望遠鏡就是以愛德文·哈勃的名字命名,它就是人類探索宇宙的眼睛——哈勃望遠鏡。但是在奧伯斯解釋彗星尾巴的形成原理之後,彗星神秘而不詳的刻板影響開始漸漸從人們心中褪去,他也因此成為了一位被人熟知的天文學家。
  • 如何延長液相色譜柱的使用壽命
    一、使用前準備1、使用前認真閱讀色譜柱的說明書,了解色譜柱的種類,選用合適的色譜柱。在選用色譜柱時,應充分考慮所分析樣品的極性大小、化合物的種類數量、結構特徵。根據化合物的性質,選擇合適的色譜柱和分析條件。
  • 天文學家最愛搞科普 平均每年要參加18項公共宣傳活動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參與調查的天文學家平均每年要進行18項公共宣傳活動。   LSE科學傳播研究員Marta Entradas表示,這似乎超過了其他被調查學科的努力,在這些學科中,只有少數學科與公眾接觸,每年只管理兩三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