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頂級燒味大賞

2021-02-16 四個小土豆

請識別下方二維碼加我好友

大概每個廣東人小時候都聽媽媽說過這句話:「生塊叉燒好過生你!」一句話,就足以證明燒味在粵人心目中的地位。在粵菜中,有一大半菜式都和「燒味」有關。而廣東人宴請客人時,也總會上一道看似簡單的燒味做菜,可別小看了這燒肉、叉燒,幾塊肉的背後是幾代人傳承下來的技術工藝和對味道的極致追求。

燒味≠燒臘

說到燒味,很多人將之與燒臘混為一談,實際上二者是有區別的。現在,大家都習慣叫「燒臘」,但其實「燒臘」是「燒味」、「腊味」的合稱,燒臘=燒+臘。一間燒臘鋪,除了賣燒味腊味,可能還會賣滷味、白切及鹽焗肉類,選擇之多令人眼花繚亂。

燒、臘、滷三味有咩區別?

燒味:是燒烤食品,先用醬汁醃製再放入爐烤,以前會用炭火,現在基本上轉用電爐。燒味外表通常香脆油亮,肉質鮮嫩可口,燒味最重視火候掌握。

腊味:是將肉類以鹽或醬醃漬後再風乾,粵式腊味口味偏淡,不宜單獨食用,但配飯一起吃絕對一流,每年秋冬都是吃腊味飯的好時節。

滷味:是由初步加工或焯水處理後的原料放入滷汁中煮製而成,既可冷食,也可熱食。

燒味作為其中的主打產品,包括有燒肉、燒鵝、叉燒、乳豬等,每個品種再開發出多種燒味飯及粉面類,形成一個完整的「燒味系統」。

燒味有哪些常見種類?

叉燒

很早之前,叉燒又叫「插燒」,取其用叉子插著豬肉燒制的意思。到後來,人們改良造法,加汁加醬,掛爐燒制,慢慢演變成今天的叉燒。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千萬別小瞧了這看似簡單的菜,實際上最是考究選材和做工。「斬料,斬大塊叉燒!」一句膾炙人口的廣告語,簡單而明了地道出了叉燒在廣東菜中的傳統地位。

一頭豬身上,最適合做叉燒的部位一共有三個:梅頭肉,豬頸肉以及五花肉。梅頭肉就是豬肩胛位的前端部分,也是豬身上最嫩的一塊肉,一隻180斤左右的豬就只有5斤左右。這部分的肉兼具豬頸肉的爽脆,又帶少許油脂,做出來的叉燒香甜腍滑,能吃到軟筋,口感最妙。豬頸肉則以爽脆順滑為主,由於脂油很好地分布在肌肉之間,脂油香儘管不如另外兩個部位那麼強勢,但卻無處不在。相較之下,五花肉就略微遜色,雖然也具有豐富的脂香,但整體卻會稍顯肥膩,瘦肉部位口感發柴,不夠嫩滑。

好食材之餘,離不開醃製、上糖、穿針、燒制、切件、淋汁幾個步驟。好的叉燒用紅麴米上色,靠火候和時間,使叉燒產生誘人的紅色和光澤。一碟靚叉燒,看起來光澤十足,表面紅得自然。每塊叉燒厚薄一致,咬落鬆化,口感軟腍適中,肉味香濃帶甜。叉燒的博大精深,如同吃它的人一樣,可以像蜜汁那樣甜而不膩,也可以像叉燒飯那般黯然銷魂。

燒肉

眾多燒味之中,燒肉是最能吃出原味。製作燒肉的醃料簡單,只有鹽和糖,好吃與否全靠「燒」的功夫。作為廣東人,一年到頭至少要吃一次燒肉。在南粵地區,逢年過節迎神祭拜那自不必說,即便是平日帶點迎來送往的飯局,都要叫上一份燒肉,取其皮紅赤壯,順順利利之意頭。如果是農村人家,祠堂裡分燒肉更是隆重非凡,非男丁不可,各家各戶領上一塊回去,討個大彩頭。由此可見,燒肉上桌對於廣東人的意義有多重大。

燒肉以其肉鬆化、香脆,其口感富有層次感,被稱為一絕。燒肉之中,最好吃的部位是腩位,也就是燒腩仔,而燒腩仔中的極品就是冰燒三層肉,皮金黃、肉雪白,肥瘦相間,層次分明,皮鬆化如餅而溶於口,肉質軟潤恰當。所謂三層肉,一塊肉可以嘗到三種口感,先會感到表皮的香脆,一口咬下去,餘味還沒有散盡,牙齒已經碰到中間那層嫩的肥肉,感到脂肪的柔軟與香氣,最後牙齒再往下,會感覺到瘦肉的甘香。

香港陳六記飯店的「炭燒五層樓」也相當有名。啥叫五層樓?脆皮、肥膏、嫩肉、軟骨、帶碎脂肪、瘦肉,5層清晰可見。陳六記的燒腩,「芝麻皮」是一絕,全因燒制時針刺皮的功夫了得,太多太少太深都不行,火候也是分毫不差,燒出來的皮就和芝麻那樣鬆化!送一塊熱乎的入口,「咔嚓」幾聲,脆皮酥香鬆化,不油不膩,肉香膏香層層交錯,肉嫩而細膩,說它精彩絕倫,一點都不為過。

燒乳豬

廣東有句民諺:沒有金豬不嫁女。在廣東傳統的婚宴、民間的開工、開業,造房子上正梁時,都要有這一道「金牌烤乳豬」。烤乳豬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並且是「滿漢全席」中的主打菜餚之一。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早在西周時此菜已被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已把烤乳豬作為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而記載在《齊民要術》中了。他寫道:「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1400多年前的烤乳豬就有如此之高的造詣,實在讓人驚嘆。

時至今日,中國最有名的烤乳豬在廣東,且分「化皮」和「光皮」兩派。所謂的吃乳豬,其實便是稀罕那一口酥鬆的豬皮,化皮又稱「芝麻皮」,炙烤時火要旺,並須不斷在豬皮表面抹油和醬料,利用油爆出來的氣泡疏鬆乳豬皮,最後形成芝麻大小的均勻微凸酥皮。光皮則勝在外觀,製作起來沒有化皮那麼麻煩。兩種乳豬,各家喜歡,見仁見智。

名貴筵席尤以「片皮乳豬全體」為盛席,分二度上席:第一次每條切成八塊,共切三十六塊,將豬皮片出,不帶肉。隨跟千層餅、甜酸菜、蔥球、甜醬和白糖,同上席為佐料。將以上皮肉用碟盛載,按順序向上砌成豬的形狀,供第二度上席。散席時把沒啃過的豬骨和乳豬頭帶回家去煲粥,那粥絕對正點。

燒鵝

燒鵝以小個的清遠黑棕鵝為優,因肉質嫩,味鮮,骨頭小,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區烹飪燒鵝的最上乘的原料。然後選生長70-76天,重量約2.5-3公斤的鵝為佳,這時的鵝肉嫩又有鵝香。

脆皮燒鵝的製作程序有十幾道。宰殺、放血、清除內臟後,從鵝下腹部開一個小口填入用生抽、食鹽、米酒、五香粉和糖等調成的醬料後,用鐵針封口。這樣的做法一來避免開腔燒制導致肉質幹粗,同時在燒制過程中產生的濃香鵝汁仍留在鵝腹中,在食用時再淋澆到燒鵝上,使燒鵝肉吃起來更顯嫩滑豐汁,是燒鵝味道的精華所在。醃製後,燒鵝要進行吹皮,用氣泵從鵝頸處打氣,鵝就會整隻像氣球般變得漲鼓鼓的。這一做法可以使鵝皮與骨肉分離,燒出來皮會更香脆,使整塊燒鵝吃起來的口感更有層次。

然後經過開水燙水、再過冷水的步驟後,用麥芽糖調製的飴糖水淋一下,以便鵝皮能烤出漂亮的顏色,就可以把鵝送去風乾。最後送進大瓦缸爐內,用荔枝柴燒45分鐘,一隻金紅亮澤,皮脆肉香,飽滿多汁又帶有荔枝木香氣的燒鵝就可以出爐了。這荔枝木也有講究,要把荔枝木放在戶外,日曬雨淋一年以後,使樹木的生青之氣漸去,產生乾燥純淨的木香才用來烤鵝。荔枝木在生火時難以點燃,但燃燒起來後,卻又有火旺、持久,木香清香的特點,為燒鵝增添香味。不過,在工業化大量取代傳統藝法的今天,能品嘗到這種帶有來自大自然的樹木芬芳的傳統手工燒制的美食的機會,越來越稀少了。

廣州食客多多,但對吃燒鵝卻各人品味尚有不同,除孩子喜吃鵝腿啖啖肉外,美食家們是有獨到眼光的。最佳的吃鵝季節,春為清明節前後兩個月,秋為重陽前後兩個月。真正會吃燒鵝的人,會割三個地方下口:鵝粹窩(鵝頸以下鵝胸以上的部位),爽脆而不油不膩;鵝腩,所有配料醬汁集中之處,是—只鵝的精華;鵝背,既香又滑,下酒一流。脆皮燒鵝的特點,則可總結為16字::「色澤光亮」,看外表誘人食慾;「皮香甜脆」,吃入口更感其味;「肉滑骨酥」,慢慢咀嚼漸入佳境;「肥而不膩」,吃完了也不覺膩喉。其「鵝味」之足,更令人難以忘懷。

燒鵝要是不配瀨粉,就好像亂點鴛鴦譜。吃的時候,先把腿放在瀨粉上,讓鵝油和肉汁滲入湯裡。夾起,皮十分薄脆,肉如絲般細嫩,皮下的脂肪早已燒成一縷甘香。一口燒鵝,集酥脆甘香於一身,酸梅醬,就是點睛之筆。

燒鴨

廣東燒味裡面,佔絕對主流的是鵝和豬,廣東老輩人說鴨肉「毒」,因為不大待見,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燒鴨的一席之地。在清光緒年間的《廣州竹枝詞》中記載:「廣東烤鴨美而香,卻勝燒鵝說古岡(今新會),燕瘦環肥各佳妙,君休偏重便宜坊」,可見燒鴨在粵菜之中已早負盛名。

廣式燒鴨,鴨肉肥而不膩、細嫩柔韌,調味的精髓在於秘制的燒臘汁,恰到好處地突出了鴨肉特有的鮮味,同時除去其腥味,留下滿口肉香。有些人天生喜歡燒鴨——骨頭多的燒鴨,咬一口下去,脆生生的鴨皮裡流出油來,滿口留香,肉多的鴨胸部位,肉也依然有嚼勁,松鬆軟軟,充滿了炭烤的煙火味。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燒鴨骨頭香酥,皮亦香脆,味道微甜而不膩口,配上湯底鮮美的瀨粉,又帶了芫荽香,吃完飽暖得不想移動。

燒排骨

在廣式燒臘裡,燒排骨也是加料的常見菜餚。選用原塊豬排骨進行燒制,慢燒慢烤,因此香氣濃鬱,口感也特別耐嚼。表面一層烤出來的脆面,入口爽口香甜,連骨頭都是脆的,難怪圈粉無數。

脆皮吊燒雞

一說起吊燒雞,不少吃貨都垂涎三尺,因其香酥、骨肉分離是非一般的燒雞可比擬。吊燒雞多採用清遠雞為原材,在燒制前用鹽水醃製兩個多小時,再用吊燒爐或磚窯烤制。從預處理到成品,烹調吊燒雞需要3個多小時,光是「燒」這個過程就要半個多小時。

燒制好的脆皮雞色澤金黃,肉質酥香嫩滑、骨脆有味、肥而不膩、濃香撲鼻,是一道老少鹹宜的美味佳餚。扯一條雞腿,一口咬下去,皮脆、汁多,蒜香濃鬱。皮脆如「玻璃皮」乳豬,香口嫩滑之餘又很有撕扯感,最重要的是,身兼濃鬱汁味,吃進嘴裡富有層次感,回味有甘香;完全不用蘸料,吃到嘴裡鹹淡適中,香味透骨,真是送酒下飯的好菜。

燒雞還有一個附加產品是燒雞潤,外面鮮有,香港的再興燒臘飯店可以見到。雞好,雞潤一定新鮮,一副副孖潤,燒到入口即化,甘香豐腴。伴著那種港式特有的蜜糖味,肝香在嘴裡久久不散,實在精彩。

燒乳鴿

粵式風味的烤乳鴿算得上是可以媲美北京烤鴨的一道美食。民間一直有「一鴿勝九雞,無鴿不成宴」的說法。上好的烤乳鴿皮脆肉嫩,脆皮金光閃耀,香味直撲。乳鴿靠各色香料以及配料小火燒出香味,取出後淋覆麥芽糖水,風乾後用熱油淋遍鴿內外,直至金黃色,撲面而至的香氣正告訴你,一份美味出爐了。醃漬入味的烤乳鴿皮脆肉滑、滋味滲進每一個部位。一口咬下,撕扯開去,鮮香汁水溢滿齒縫,半支腿都不想與人分享,人氣之王實至名歸。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愛味精選,編輯整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愛味精選。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您的支持就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按住下圖關注小編

盤點全球頂級食材

探索珍奇饕餮盛宴


相關焦點

  • 廣東頂級名雞大賞
    廣東人「無雞不成宴」的傳統,地球人都知道。雞,有著吉祥、大吉大利的諧音,向來是廣東人餐桌上的摯愛。廣東人對吃雞的講究與鍾情,可謂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廣東人喜歡吃雞,食肆對雞的製作也是千變萬化,花樣頻出;基本上所有的烹飪手段,幾乎都可以適用於雞。在廚師的眼中,燜、炒、燉、醃、扒、烤、煎、炸、煲皆適用之,鹽焗味、椒鹽味、蔥油味、吊燒味、口水味、白斬味、沙姜味、醬油味等皆可入味。
  • 廣東頂級麵條大賞
    廣東人愛吃粉是出了名的,布拉腸、沙河粉、陳村粉都在全國範圍內赫赫有名,相較之下,廣東的面就有些光芒黯淡了。其實,廣東的麵條的確種類不多,但廣東人對它們的熱愛,卻是千年不變。雲吞麵、牛腩面、蔥油撈麵、幹燒伊面……既是街頭草根小吃,也能登大雅之堂。小小的一碗麵條,隱隱傳承著嶺南文化中務實圓融的一面。
  • 廣東新風採——創興燒味
    廣東新風採 用心製作|精品呈現 內容摘要 在雲浮市鬱南縣連灘鎮幸福路34號,有一家非常火爆的創興燒味。
  • 廣東新風採——岐悅軒燒味茶餐廳
    廣東新風採用心製作|精品呈現內容摘要在粵菜中,有一大半菜式都和「燒味」有關。對於廣東人來說,一碟燒味總包含著某種特殊的情懷。位於中山市的岐悅軒燒味茶餐廳是承載了廣府人民對味蕾情懷追求的品牌老店,更是中山市首批餐飲達標單位,不僅燒味可口正宗,更在沿襲了廣式情懷的基礎上做到了口味的創新開發。香脆爆汁的深井燒鵝,濃烈麥芽糖香的蜜汁蛋黃叉燒、純手工三鄉燒鵝瀨粉、檸檬手撕雞都是這裡的招牌。
  • 廣東頂級白切雞大賞
    食用時,需將雞肉、火腿和雞肝一同夾起放進口中慢慢咀嚼,首先嘗到的是雞肉的鮮味,爽滑的雞皮和滑嫩的雞肉帶來極為舒適的口感,質地有些硬的金華火腿帶來了淡淡的鹹味和豬肉的濃香,隨後而來的雞肝的味道很好的中和雞味和火腿味,仿佛一雙溫暖的大手輕輕託起了食客的下巴,雞味和甘味在口中完美融合,搭配著打芡的雞湯,口中滿是濃鬱而又不會過膩的鮮香。
  • 廣東粵菜的英文菜譜系列:燒味類
    粵菜英文菜譜   廣東粵菜 CONTONESE CUISINE   一、 燒味類 BARBECUED AND ROAST   乳豬拼盤 Suckling pig and barbecue combination
  • 燒味何以「馳名」:燒味的前世今生
    、乳豬、雙拼、五寶飯…」這些名詞,或許大家便能聯想到那些掛在茶餐廳或粵港酒肆玻璃後還滴著肉汁油水的燒味,色澤紅亮,油脂盈潤,外皮香脆,肉質鮮嫩。粵港一帶的茶餐廳或者是燒味出名的酒肆都會打上「馳名燒味」的名號以招徠食客。在香港的美食網站Openrice(開飯啦)上列出的燒味/燒臘餐廳便有623家,並未算上一些街坊開在小巷或菜場裡的燒味排擋。港人真的是非常非常愛吃燒味:香港《文匯報》調查發現,香港人一年可以吃掉6.6萬噸燒味,「四餐一燒味」,完全不誇張!香港旅遊局也將燒味列為了必吃美食之一。
  • 判斷一家港式茶餐廳的標準,從明爐燒味開始
    荔枝木炭烤制的這隻燒鵝,選用的是經過天然農場養殖90天以上的廣東母黑棕鵝,每隻重量都在7斤左右,肉嫩而脂厚,200度以上的炭火高溫。將鵝油逼出,保留果木清香,才能達到金翠河燒鵝皮脆、肉香、肥而不膩的標準。
  • 星級酒店廣東燒臘檔的燒味做法
    、燒鵝: 絕對與北京烤鴨不一樣的吃法與味道,北京烤鴨其精在於脆皮,而廣東燒鴨、燒鵝,不但皮脆,並且味便是一絕!廣東燒鴨、鵝 燒鵝填料配方 糖10斤、鹽20斤、沙姜粉750克、胡椒粉500克、味粉500克、雞粉500克、柱候醬250克、芝麻醬250克、花生醬250克、南乳150克、腐乳250克、芝麻油300—500克、五香粉300---500克、八角粉100---300克。 蒜茸500克用油炒香,連油與蒜茸一起倒入上料中拌攪均勻。
  • 洛杉磯好好味的燒味鋪大賞!好想吃蜜汁雞腿和脆皮乳豬啊啊啊
    猶記得小時候,家裡突然來了客人,又不及多做幾個菜,這個時候我一般都會被支配去燒味鋪「斬料」(指到廣式燒味店買熟食回家加菜)。
  • 廣東新風採——廣東省江門開平大八喜燒味
    廣東新風採 用心製作|精品呈現 內容摘要 俗話說「南有燒鵝,北有烤鴨」。 講到燒鵝就不得不提到江門開平大八喜燒味至尊燒鵝,在廣東開平燒鵝店鋪眾多,他家燒制的燒鵝以皮脆,肉香嫩汁多,在當地響譽盛名,由本節新風採為吃貨們推薦最受歡迎的開平大八喜的至尊燒鵝
  • 廣東名菜大賞
    這一做法可以使鵝皮與骨肉分離,燒出來皮會更香脆,使整塊燒鵝吃起來的口感更有層次。廣東是一個被叉燒包圍的省市:人們會在早上吃碟滑溜溜的叉燒腸粉,再去上班;中午叫個叉燒飯,配個例湯;晚上下班回家了,順便去燒味檔買份叉燒,斬料加餸。甚至從小到大,廣東人都是聽著一句「生舊叉燒好過生你」長大的。叉燒最好以選梅頭肉(即豬後肩至腰部的肉)為原料,這個部位的瘦肉不柴,帶點肥肉,做出來的叉燒香甜腍滑,能吃到軟筋,口感最妙。
  • 中國頂級海鮮大賞
    象山港的吃法多是清蒸,或是用鹹齏(雪菜)燒。放不放油皆可,將一把自家醃製的鹹齏稍稍淋洗一下,用刀切成2釐米的寸段,放入鍋內和魚段燜燒至熟即可,味道透骨鮮。清蒸更簡單,放點鹽、蔥、薑絲和黃酒就可以了,這魚肉已經夠鮮了,不需要味精之類的來添亂。
  • 廣東頂級鵝肉吃法大賞,我算是大開眼界了!
    廣東人除了喜歡吃雞,還喜歡吃鵝。粵西地區自古流傳著一句「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諺語,從中反映了當地人以吃鵝治換季不適的問題。袁牧在《隨園食單》中早就詳細記錄了數種關於鵝的烹飪手法,粵人對鵝的追捧更是不遺餘力,全力開發鵝的「全身資源」,烹飪方法也是五花八門,白斬、吊燒、滷醬、燜燒、乾逼、湯羹、煎炸等,不下數十種菜式。
  • 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工資價位首次公布 燒味師傅4705元/...
    原標題: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工資價位首次公布燒味師傅4705元/月點心師傅4000元/月   昨日,記者從廣州市人社局獲悉,《廣州市2020年人力資源
  • 上海頂級私房菜大賞
    玉芝蘭的川菜講求一個「鮮」字,而這「鮮」便是來著食物的本味。秉承著「一味加一味,一味和一味,一味調一味,一味減一味」的,他用食材本真的味道,調和出川菜豐富又不衝突的層次感。在野生黃魚日益少見的情況下,榮府宴的「家燒黃魚」就不得不嘗了。
  • 廣東名雞大賞
    廣東人「無雞不成宴」的傳統,地球人都知道。雞,有著吉祥、大吉大利的諧音,向來是廣東人餐桌上的摯愛。廣東人對吃雞的講究與鍾情,可謂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廣東人喜歡吃雞,食肆對雞的製作也是千變萬化,花樣頻出;基本上所有的烹飪手段,幾乎都可以適用於雞。在廚師的眼中,燜、炒、燉、醃、扒、烤、煎、炸、煲皆適用之,鹽焗味、椒鹽味、蔥油味、吊燒味、口水味、白斬味、沙姜味、醬油味等皆可入味。
  • 世界頂級海鮮大賞
    白子焼有鹽燒和醬油燒兩種方式。具有醇厚口感的鹽燒和焦香味道的醬油燒都非常美味,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當天的心情自然選擇。白子焼き的特點是口感非常嫩滑,外焦內嫩,食用時如同奶油一般在口中漸漸融化。龍吟的魚鰭酒略帶甜味,通常在酒中放入三枚魚鰭浸泡而成,因此味 道非常濃厚。感受酒味的變化,這就是品嘗「魚鰭酒」的樂趣。
  • 上海頂級私房菜大賞(上)
    玉芝蘭的川菜講求一個「鮮」字,而這「鮮」便是來著食物的本味。秉承著「一味加一味,一味和一味,一味調一味,一味減一味」的,他用食材本真的味道,調和出川菜豐富又不衝突的層次感。酸湯是用蛤蜊熬了5小時而成的,淋上秘制紅油,連麻味都來自花椒嫩芽,無添加的紅薯粉吸收了海鮮的鮮美和自然食材的香氣,入口濃鬱鮮辣,醇厚和諧。酸湯味正,喝一口甚至還有回甘,師傅透露秘密是用蛤蜊吊鮮。鮮遼參很是脆彈,粉吸足湯汁,爽口得很。
  • 中國頂級醬肉大賞
    北京清醬肉北京清醬肉與金華火腿、廣東臘肉並稱為中國三大名肉,是老北京的名吃。《故都食物百詠》中就贊它「故都肉味比江南,清醬醃成亦美甘;火腿金華廣東臘,堪為鼎足共稱三。」清醬肉又名京式火腿,早年多由山東飯莊製作,而山東人稱醬油為清醬,故稱此種醬肉為清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