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街道東齊村↑
殊不知多年以前,東齊村也曾有過令人「頭痛」的現狀,道路泥濘、自來水管道未入戶,都讓這個偏居一隅的小村莊顯得更加偏僻。2011年,曾任村主任的齊銘剛被全票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後,立即大刀闊斧,對村莊進行了一場徹頭徹尾的「整容術」。道路硬化,管道升級,讓東齊村大變模樣,直至被評為「美麗鄉村示範村」。「當時我們村有很多特色和優勢沒有被發掘出來,如果不因地制宜,只能原地踏步,還是邁不過卡著脖子的那道發展坎兒」,回想當年的意氣風發,齊銘剛感慨萬千。右一為齊銘剛↑
和村兩委一樣,同是農戶出身的齊銘剛年幼就經歷了鄉風的沐浴,田野的摔打。看著村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土裡刨食汗如雨」的艱辛,他同村兩委看在眼裡,急在心裡。2011年,看著泰興農業園、匯橋農業園兩大現代化農業公司高昂的發展勢頭,齊銘剛和村委們找到了突破口,積極參與對接,試圖將村內土地全部流轉給兩大公司。可是依賴土地、靠土地吃飯的村民們一開始都持懷疑態度,讓他們全部流轉出去,更是難上加難。村兩委們並不氣餒,率先流轉,而後挨家挨戶動員,並拉上德高望重的老黨員一塊做工作。最後齊銘剛又向大家做出保證,如果公司不靠譜,他來給大家發錢。村民們被他的一片真心感動,紛紛同意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如今每畝土地每年補貼1350元,村民高興的說「不用下地,也能掙錢,多虧了齊書記!」
泰興農莊↑
而後東齊村兩委再接再厲,進一步解決了村民流轉土地後的再就業問題。在他們的支持和配合下,匯橋農業園、泰興農業園共同構成了東齊都市型生態農業示範區,憑藉多達40萬株苗木的種植規模和農家菜品嘗、櫻桃節採摘等鄉間特色,每年都會吸引眾多遊客,一下子吸納了村內近百名勞動力,實實在在的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錢包真正的鼓了起來。櫻桃節採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村民物質上富裕了,人文關懷也不能少。村兩委多方籌措160萬元,打造了集餐廳、醫療室、保健室、活動室於一體的幸福院。村裡的大學生齊美說:「奶奶在爺爺去世後就沒再笑過,總是希望我在身邊陪伴,可有了幸福院,她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也不再需要我的時刻陪伴了」。如今在活動室打牌聊天的老人們,即便是年近古稀,依然看不到一點垂暮之感,「熱愛生活、忘記年齡」,是他們在享受幸福院福利後的生活感悟。東齊村幸福院↑
村兩委成員還準備把美麗鄉村建設再提一個層次,打造一條獨具特色的旅遊專線。東齊村的發展目標明確且堅定,相信以後的東齊村,致富之路將越走越寬,幸福之歌將越唱越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