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人說吸菸有害的時候,總有很多菸民拿段子來反駁,比如某名人不抽菸不喝酒活到63,某名人只抽菸不喝酒活到了83歲,還有個名人既抽菸又喝酒,活到了93歲。
他們想從這種偏差中「證明」吸菸不僅沒事,反而還能長壽,事實證明吸菸絕對是有害的,人們往往只見到他們抽菸,卻沒有研究過他們「如何抽菸」。
抽菸和抽菸不一樣
曾經有專家做了一個果蠅試驗,一組果蠅是雌雄都有,在模擬戶外正常生活;另一組果蠅隔絕雌性,投放到同樣的環境中,欲望得到滿足的那組果蠅壽命更長,而得不到滿足的那個壽命更短,原來是欲望影響了代謝的效率,形單影隻的果蠅是由內而外地殺死了自己。
放到抽菸也是如此,長壽的老爺爺抽菸,是「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抽菸的這個做法,抵消了他身體的一部分欲望,自我滿足以後自然的心情舒暢,吃得更好睡得更香了;
然而90後這屆卻不這樣,工作壓力大導致有些人需要靠抽菸提神,感情不如意、生活不如意的時候,他們又會靠抽菸來逃避問題,這種抽悶煙的行為,對身體的損傷是非常大地,本身情緒就差,在這樣抽菸,身體的代謝效率會越來越低,以至於形成一個惡循環。
抽菸的方法不一樣
曾經有個小夥子自認為是老菸民了,結果跟爺爺們抽一次煙就服了,有個大爺5分鐘就抽一根,「癮」特大,還喜歡分煙,跟著這個節奏把他抽得噁心嘔吐,還有點頭疼,本以為大爺是身體素質好,結果後來他才發現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爺抽菸不過肺,只是做樣子。
後來小夥子把煙戒了,因為他覺得自己老老實實抽菸,可能活不到爺爺的歲數。
值得一提的是,抽菸不管過不過肺都是對身體有害的,不過肺還容易得口腔癌,過肺的不僅容易得口腔癌,還容易得肺癌,只不過每個人的基因不一樣,有些人能扛,有些人不能扛,最後說「抽菸沒事」的是能扛的那批,即倖存者偏差。
抽菸背後的故事
有些事情我們要多角度地去看,爺爺在肺科做過工作,基本上年輕的同事都不抽菸,就他自己菸癮大,而且身上有煙味,指甲和牙都被燻黃了。遇到患者的時候他卻一個勁地勸人家戒菸,患者一看他是老菸民,就問他怎麼不戒,他說「我不怕死」。
這確實是實話,他心情豁達,從不抽悶煙,都是心情愉快的抽,而且患者只看到他抽菸,卻沒有見到他喜歡運動的一面,90歲的時候還在堅持運動,遊泳、爬山、冷水浴、散步、做保健操,就算喝酒也絕不貪杯,暖胃即可,除了抽菸他的生活作息非常自律。
最後要說的是不管怎麼抽,只要是抽菸對身體就是有害的,所以還是早點戒了吧。另外,在戒菸的過程中你不能直接斷,要循序漸進,搭配海帶等鹼性食物,中和尼古丁的酸性傷害,同時在睡前記得適當的喝點牛奶,有助於對抗戒菸期糟糕的睡眠,對於保護胃腸、護理氣管也有些幫助。
對於這件事情你怎麼看?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嗎?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聲明:內容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