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被搶後的反應暗示性格,父母這樣教育,高情商解決危機

2020-12-18 母嬰參考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插畫:Juice

小孩子在一起玩耍時,很可能因為玩具發生爭執,當孩子玩具被搶時,父母不同的處理方式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不同,到底該怎麼做呢?

案例

鄰居暖暖是一位溫柔且有頭腦的媽媽,在教育兒子樂樂時,她總能恰到好處地解決問題。

上周,樂樂和小區裡的幾個小孩子在一起玩沙,中途,一個大點的小男孩將樂樂的鏟子拿走了,樂樂隨即朝男孩吼道:這是我的鏟子,請你還給我,我現在要用,如果你想用它,要跟我說一聲,而不是直接拿走。

對面的男孩執拗地不肯歸還,樂樂立馬去求助媽媽,暖暖聽聞兒子的講述後,帶著樂樂一起去「討回公道」。

樂樂媽媽溫柔地詢問小男孩:「XX,如果你心愛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拿走了,是什麼心情呢?」

「難過,不開心。」

「如果別的小朋友向你借來玩一玩,你樂意分享麼?」

「嗯,我願意。」

「這就對啊,鏟子是樂樂心愛的玩具,如果你要玩,他會很樂意分享,可是你直接搶走的話,樂樂也會難過、不開心的。」

「阿姨,對不起,我知道錯了。」

小男孩將鏟子歸還給樂樂後並道歉,樂樂瞬間笑容滿面地說道:「沒關係,媽媽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我們一起玩吧。」

其實,孩子面臨的任何一個小問題,都是未來人生的小預演,玩具被搶該怎麼做看似是一件小事,實際上與孩子的競爭能力、社會適應性、情商、反應能力等有關,父母的合理教育會讓孩子受益匪淺。當孩子的玩具被搶走後,他們的表現不同,性格也會有所差異。

玩具被搶後,孩子的反應暗指性格

1、只知道哭泣

這類孩子缺乏一定的溝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玩具被搶後不敢奪回,只好用哭向家長尋求幫助,他們的性格較為柔弱,挫敗感較強,遇到問題時習慣性選擇逃避,缺少主見和勇氣。

2、勇敢地奪回

這類孩子有很強的財產權意識,他們懂得如何捍衛自己的權利,堅決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傷害別人,但也不允許別人欺負自己,這類孩子的主觀意識較強,膽大、勇敢,懂得保護自己。

3、講道理要回

這類孩子遇事頭腦冷靜,交際能力較強,處理問題的能力很強,多數要歸功於家長教育的好。正如上文中的樂樂一樣,那麼碰上孩子玩具被搶的情況,父母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1、不要假裝大方

當孩子的東西被搶走後,內心肯定是憤怒又失落,父母要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教育孩子如何維護自身的權利,採取合理的方法索要。如果假裝慷慨的分享,相當於讓孩子將心愛之物拱手讓人,他們會感覺到父母不愛自己,並且他們以後遭受委屈時,也不會告訴父母。

2、不要罵孩子沒用

有的家長可能因為孩子玩具被搶而罵孩子——你怎麼這麼沒用/沒出息,就不知道搶回來啊?父母的責罵會加重孩子的不良情緒,並且硬要孩子去搶,可能會發生肢體傷害。

正確做法如下——

首先,讓孩子明白物品的所有權,孩子有權利要回屬於自己的東西,如果內心不情願的話,可以大膽地拒絕,這樣做會讓孩子更加有主見,不會遇事膽小、懦弱、忍氣吞聲。

其次,父母要詢問孩子是否願意分享,教會孩子如何解決人際關係,父母可以教育孩子的分享意識,讓孩子採取非武力的方式解決。

最後,家長要意識到孩子與成年人之間的思想差異,不要過度插手,如果沒有涉及肢體暴力,儘量交由孩子自己去解決,否則孩子的矛盾容易升級成為大人之間的矛盾。

相關焦點

  • 孩子「玩具被搶」,通過孩子的反應,就能了解孩子的性格
    孩子「玩具被搶」,通過孩子的反應,就能了解孩子的性格1.不哭不鬧,去找大人幫忙這類孩子的性格是比較沉穩的那種,懂得如何正確的處理困難,心思比較細膩。這類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能通過辨別思考,以尋求幫助的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表現出孩子的靈活機智,與此同時,也暗示著這類孩子能審時度勢。能明確自己的權益,也能用巧妙的方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 孩子玩具被搶後的表現,是將來性格的「預兆」,看看你家是哪種?
    這天也是,幾個小胖孩想要搶小偉的玩具,雖然小偉平時不聲不響的,結果玩具被搶之後,頓時和幾個小朋友打起來了,還把其中一個孩子的鼻子打破了。李女士到了學校之後,表示回家一定會好好教育孩子,不過老師也說「孩子雖然打人是不對,但是很有骨氣,教好孩子處理矛盾的方式,今後一定是個小男子漢!」
  • 孩子玩具被搶時的表現,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錯不了
    所以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務必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反應,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把問題扼殺在搖籃裡。一、玩具被搶時只知道哭,這類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在玩具被他人奪走的那一刻,多數孩子都會下意識的對方爭奪玩具,但是還有部分孩子在玩具被搶時只知道哭,絲毫不知反抗,這意味著孩子性格裡有懦弱、被動的一面,只會把負面情緒壓在內心深處,不懂得捍衛自己的利益。
  • 孩子不想上學,家長應該怎麼做?高情商父母的做法值得借鑑
    所以每當父母聽到孩子說不想上學的時候,第一反應肯定會有怒氣,有的父母甚至二話不說便開始責備孩子「不懂事」。其實高情商的父母應該意識到,孩子說出這樣的話也許並不是一時興起,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耐心詢問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知道了原因之後,父母才能「對症下藥」,更精準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 孩子情商太低,怎麼辦?「權威型」高情商家長3步助你解決困惑
    實際上,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把孩子的許多情緒問題掩藏或者轉移了,久而久之,這些沒有解決的問題成了垃圾,成了各種心理問題的根源。「權威型」的父母,並不是居高臨下,只會發號施令的專制者,而是能遵循「理性、嚴格、民主、耐心和關愛」這一原則的高情商父母。
  • 孩子哭鬧不休想要玩具怎麼辦?拒絕妥協,學做「牧羊犬型」家長
    父母一味遷就孩子買玩具行為的危害:1、讓孩子養成得不到東西就哭鬧的習慣孩子通過家長的行為反應就會得到一個結論:只要我大聲地哭,家長就會同意買下我看中的玩具。於是,家長就會發現,孩子有效地利用這種方式拿到了數量不少的玩具,自嘗到甜頭後,就屢禁不止。
  • 當孩子遭遇玩具被不等價交換、被搶、被欺負時,家長該怎麼辦?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發生什麼事,父母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讓孩子獨立完成這個過程,給孩子機會自己處理問題,等到孩子實在解決不了時,再出手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幹涉幫孩子解決問題。孩子愛搶玩具總欺負人怎麼辦?孩子總被欺負怎麼辦?
  • 別人誇獎你家孩子時,情商低的父母謙虛應答,高情商的父母這樣答
    其實,當別人誇獎你家孩子時,高情商的父母是這樣回答的,拿亮亮的情況舉例來說,亮亮媽媽可以回答說「這孩子就喜歡看書,別人拿錢買零食買玩具,他都買書了,一閒就看,懂的比我們還多,孩子愛看書是個好習慣,你們也可以買些孩子愛看的圖畫書引導一下」。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父母,與旁人無關
    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家李玫瑾在一次節目訪談中就發表過這樣的言論:父母對於孩子的撫養不應當僅限於物質,更要注重精神撫養。 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情商高低,主要是和父母的教育有關,並非孩子自己本人的意願亦或者是他人影響。情商低的孩子父母往往也會有一些非常顯著的特徵。
  • 「討厭媽媽,打媽媽」,孩子頂嘴時,高情商父母這樣回復
    「討厭媽媽,打媽媽」,孩子頂嘴時,高情商父母這樣回復 小虎今年四歲,跟他的名字一樣,有點虎頭虎腦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採用這種方式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只要父母及時幫助孩子改正就可以了。 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 如果孩子學會了頂撞父母,我們也應該反思反思,看看自己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是不是一味的去壓制孩子,根本不給孩子表達的空間。
  • 嗯哼和Jasper的「玩具屋」,映射兩人性格不同,也透露家教差距
    一個玩具擺放隨意,另一個整潔有序,從這其中也暗示出兩個孩子的性格大不相同。嗯哼的玩具可以到處放,他的性格也表現得更外向、活潑,而Jasper則是聽話、規則感較強。兩個孩子不同的性格,與家教有很大的關係。
  • 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父母三種錯誤做法危害大,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瞧,這兩面三刀的媽媽,針對孩子搶別人玩具和孩子被搶玩具,完全是迥然相反的兩樣做法。正如小男孩的媽媽一樣,如果自己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父母通常會有以下四種處理方法,快來對照看看,你是哪一種父母吧。第一種父母的處理方法就像小男孩媽媽一樣,隨意法,孩子之間的爭端和問題,就讓孩子自己解決吧,尤其是自家孩子是搶人玩具的那個。
  • 李玫瑾坦言:「低情商」的孩子,一般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了別人
    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情商低與父母有關係,「低情商」的孩子,一般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了別人! 「低情商」的孩子,一般都有這樣的父母 1、負能量爆棚的父母 情商高的人性格通常都是積極樂觀的,不會整天身上布滿負能量
  • 來自這3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一般不會哭,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主要還是父母及時的引導教育,孩子對幼兒園、班級、同學都有著清晰的概念。這樣的孩子,性格大都開朗活潑,或是乖巧懂事,獨立性強,知道如何與小夥伴友好相處。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性不強,每天上幼兒園反而讓他們有種"成年人上班"的感覺。
  • 寶寶洗澡時的這些反應,有性格暗示在裡面,你家娃是哪種
    寶寶洗澡時的這些反應,有性格暗示在裡面,你家娃是哪種家有寶寶的家長都知道,每個寶寶的性格不一樣。有些育兒專家認為,在孕期媽媽的情緒變化也會對寶寶的性格造成影響,但實際上,寶寶的性格大多還是和遺傳有關。比如,寶寶在洗澡時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這些不同的反應從一定程度暗示寶寶不同的性格,我們來看看你們家寶寶是哪種性格的?1、洗澡時喜歡喝水的寶寶寶寶在洗澡時喜歡喝洗澡盆裡面的水,有時還想吃掉沐浴露打出來的泡泡。
  • 做權威型父母,培養高情商孩子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高情商的孩子,他們不僅學習更好,而且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更高,人緣好,左右逢源;他們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包括行為的能力,認知的能力,情緒的能力都更好。所以,對於爸爸媽媽來說,也都意識到培養高情商是非常重要的。
  • 白巖松:沒有情商的教育,等於白教!10年後,高情商孩子有多可怕?
    相反,睿智的父母,從來都不會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央視名嘴白巖松,曾在給孩子的「人生郵件」中告誡說,成績儘管很重要,可是,千萬別讓孩子成為除了成績好,其它一無是處的人呀!2018年12月,白巖松在GES 2018未來教育大會上,提出自己的教育觀,那就是「情商教育」。
  • 害怕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讓孩子記住6個步驟,遠離「欺凌」
    孩子內心強大什麼都不怕孩子之所以被欺負,是因為孩子內心還不夠強大,父母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溫柔的眼神,都能給孩子莫大鼓勵,一個對孩子處處鼓勵事事讚揚的母親,孩子長大後會變得內心強大,勇於面對世俗中的流言蜚語。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一流的父母都這樣教孩子處理情緒問題如果你曾嘗試過和一個孩子講道理,你應該會明白那是一種多麼受挫的體驗。在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上,霍思燕的做法就值得點100萬個贊!堪稱一流父母。等到嗯哼冷靜下來後,霍思燕便非常耐心的向嗯哼詢問:"你的東西你有權利自己來做決定,但是在願意的前提下,你是可以將玩具送出去的對嗎?"嗯哼思考了一下,隨後就對媽媽說道:"是的媽媽,我可以自己來決定要不要捐。"
  • 別把孩子的討好型人格當成高情商,家長的引導很重要
    討好型性格和高情商確實有相似之處,二者都是讓別人感到舒服輕鬆,讓事情完美地結束。所以,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高情商小孩,將來在工作生活中能夠左右逢源,可一不小心,卻把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家長還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