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讓孩子記住6個步驟,遠離「欺凌」

2020-12-18 奶嘴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欣從幼兒園回來,經常和媽媽講"幼兒園某某小朋友欺負我了",媽媽開始覺得幼兒園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也就沒有在意。突然有一天,看到小欣的腿上被掐的紅紅的,這時候媽媽看了既心疼又氣氛。

她剛想告訴小欣以後要是再有小朋友欺負她就打他,可是話到嘴邊來又咽了回去,也不能教孩子打人呀,這不是以暴制暴嗎?可是孩子總被欺負也不是辦法啊!小欣的媽媽陷入了煩惱中。

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那該怎麼教孩子在幼兒園不受欺負呢?

孩子內心強大什麼都不怕

孩子之所以被欺負,是因為孩子內心還不夠強大,父母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溫柔的眼神,都能給孩子莫大鼓勵,一個對孩子處處鼓勵事事讚揚的母親,孩子長大後會變得內心強大,勇於面對世俗中的流言蜚語。

很多家長都會犯的錯誤:

"我是你父母,你就得聽我的""我們是你爸媽,怎麼會害你,聽我們的話。"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聽我的準沒錯。"這些話熟悉嗎?小時候你是不是經常聽父母說?現在你是不是對孩子也經常說,我們們總愛仗著父母的身份,對孩子指來指去,指東指西,孩子稍有反駁,就用家長勸慰去壓孩子,逼孩子,這樣久了,孩子會沒有自己的想法,什麼事情都依賴父母,變得越來越懦弱。

跟孩子相處時,我們儘量不要擺家長架子,拿著家長權威壓孩子。

一個正能量的家庭裡,才能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他們會擁有寬廣的眼界和遠大的格局,因為只有強大的內心才能支撐他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培養孩子建立高情商人格

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牆壁潮溼,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又一次次地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了,嘆了一口氣說:"我的一生不正如這隻蜘蛛嗎?忙忙碌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於是,他打起精神,變得堅強起來。

科學家研究認為:人是惟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

積極的暗示,會對人的情緒和生理狀態產生良好影響,激發一個人的內在潛能,發揮人的超常水平,使人進取,催人奮進。

而悲觀的暗示,只會讓自己日漸消沉,變得越來越平庸。

人處於社會關係中,每天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瑣事,有人每天面帶笑容,有人每天鬱鬱寡歡,有人動不動大發脾氣,有人總是不覺耐煩。這些,都能看出一個人的心態。

心態是培養的,從小開始形成,由此,家庭教育和環境影響顯得格外重要。

想要孩子不受"欺負"?請讓孩子記住以下6個步驟!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時,爸媽通常會給出兩個解決方案:

——直接打回去;

——離那個熊孩子遠一點。

選擇"打回去",父母是怕孩子吃虧。但很可能讓孩子誤以為,暴力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形成"以暴易暴"的習慣。

選擇"離遠一點",孩子是不會惹事,但可能會養成孩子懦弱、怕事的性格。

在處理孩子被欺負問題時,很多爸媽一著急,還會不注意處理的方法和說話的方式。給孩子貼上"你怎麼這麼笨啊","你就不知道打回去麼?"標籤,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二次傷害。

有一位聰明的媽媽,在自家孩子凡凡被欺負後,是這樣用5個步驟處理,教孩子解決問題的:

第一個步驟:耐心傾聽,不批評、不指責爸爸因為心痛凡凡,表現得很憤怒。

但是,爸爸有耐心傾聽麼?凡凡能從爸爸的話中感受到理解和支持,獲得安慰和關愛嗎?

並沒有。凡凡收到的是負面的心理暗示——我是無能的,從而產生自卑的心理,對解決問題更加無力。

這時候,媽媽過來了。

媽媽抱起凡凡:"凡凡,剛才爸爸這麼兇你,你一定感到很委屈吧。臉上的傷還疼麼?你可以告訴媽媽,今天和小朋友發生什麼事情了麼?"

媽媽先是共情了凡凡的感受,再鼓勵凡凡說出事情的經過。

凡凡慢慢停止哭泣,向媽媽陳述事情的經過。

面對孩子被欺負,父母首先要耐心傾聽:不批評不指責。用擁抱、共情,引導孩子說出更多細節。

第二個步驟:面對欺負,堅定說"不"凡凡的媽媽這樣教凡凡:

如果被人打了,要勇敢地說:"你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對的,請你停止"。

如果被搶玩具了,要勇敢地說:"這是我的玩具,你不可以搶走,請把玩具還給我。"

研究表明,所有被欺負的孩子,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孤單。

落單的孩子最容易被欺負——因為他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無法得到同伴的保護和出手相助。

落單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也是"校園欺凌"的對象。

第三個步驟:教會孩子自我保護讓孩子將英雄形象內化到心裡

有的小朋友在幼兒園容易受到欺負是因為自身不夠自信,表現得太過軟弱。所以,家長可以讓孩子看一些表現英雄勇敢行為的動畫片或者卡通書,同時多鼓勵孩子,讓孩子逐漸將英雄形象內化到心裡,在言語上模仿英雄的自信和勇敢,從而避免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負。

第四個步驟:讓孩子身體變強壯告訴孩子首先身體要健壯,別人才不敢欺負你,不可挑食,要多運動,只有看起來強壯了,別人就不會隨意碰你了,讓孩子從小有這個理念,多吃青菜,肉呢,也可以讓孩子看看別人家高大的孩子,讓孩子有自知之明。

第五個步驟:培養孩子交往的能力為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的第一步,我們要的就是要幫助寶寶尋找一個性情相投的小夥伴,讓兩個小夥伴能玩到一起。孩子搭積木、小火車、扮家家,這些都他們非常喜歡的。入園前和小夥伴多玩幾次,寶寶會產生愉快的交往體驗,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有助於他進入幼兒園之後的同伴交往

為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的第一步,我們要的就是要幫助寶寶尋找一個性情相投的小夥伴,讓兩個小夥伴能玩到一起。

第6個步驟:教孩子正確表達比如,小夥伴一起分享是正確的,但如果對方太霸道,或是要爭搶,你可以先說,"等一下,我再玩一會兒就給你了。"若對方還是一昧地爭奪,此時你可以大聲地說:"不要搶。如果真的遇到了蠻不講理、小霸王似的小朋友,請告訴孩子自己是可以回擊的。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是首要,孩子在幼兒園人際關係處理的好,也就不會有 "被"欺負 一說。

我是奶嘴媽媽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上幼兒園被欺負,你只會罵孩子膽小?教會孩子自我保護才重要
    現如今,校園霸凌事件一直是備受人們關注的,在新聞中我們經常看到有很多的孩子在遭受欺凌時仍舊軟弱不敢反抗,這樣一幕幕的情景都讓觀看者咬牙切齒。關於霸凌事件,電影《少年的你》將生活中的現象展現得淋漓盡致,讓社會各個人群更加重視霸凌事件。其實,當孩子出現霸凌他人或是被他人霸凌的時候,這免不了大人的責任。
  • 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媽媽給孩子帶上了錄音筆,結果聽到這個
    王女士3歲的兒子今年上幼兒園,由於剛去幼兒園,王女士兒子經常哭。王女士不放心,就常常問老師兒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打聽兒子是否被欺負。而幼兒園老師每次都說孩子在幼兒園沒被欺負,跟小朋友玩的很好,可能由於剛上幼兒園不適應,過一段時間就會好的。聽到老師的話王女士這才把心放下。
  • 0-6歲的孩子都害怕什麼?收好這份「害怕清單」,幫孩子一一克服
    文|福林媽咪你是不是總覺得你家孩子很膽小?總是會害怕一些東西?怕關燈不敢自己睡、怕生人、怕玩具熊、怕狗狗、怕……他們害怕很多東西,有時候讓大人們覺得很奇怪,讓他跟阿姨打個招呼都能嚇哭,搞得場面極其尷尬。
  • 少年的你:孩子遭受校園霸凌魔爪,作為家長,熟記5個小妙招
    我們並不需要像學習一樣,記住它的定義,也可以說只是記住,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定義只是概括,在百度上一搜,你就能看到。而真正的校園霸凌,並沒有那一句簡短的話,說得那麼籠統。作為家長朋友們,孩子上學期間,最害怕的可能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最讓家長朋友們覺得恐怖的就是校園霸凌。二、 什麼是校園暴力呢?
  • 老鴻書館號:五步消除校園霸凌,讓孩子遠離暴力
    經常欺負我的有4個人,他們是一團夥,我一看見就害怕」。 2019年5月10日,江西上饒五小的一個10歲男孩,因為常常欺負一名女同學,在女同學的媽媽多次勸說無效後,女同學的爸爸得知後暴怒之下,在孩子上課期間衝到教室,把這個小男孩用刀刺死。女同學父親被判刑事犯罪,校長朱某被停職檢查。
  • 一種「冷暴力」正在幼兒園盛行,孩子委屈巴巴,家長卻一無所知
    可是,在兒子上了幼兒園半個月之後,肉眼可見的有了變化,曾經每天興致勃勃的去學校想要和小夥伴玩,想去見老師,現在都沒有什麼興趣。琳琳也害怕孩子遇到了什麼困難,每次給孩子換衣服的時候都會仔仔細細的檢查孩子身上有沒有什麼傷痕。
  • 如何正確處理孩子欺負人或者被欺負
    首先要學會分辨什麼是「正常衝突」和「被欺負」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耍中被推倒,或者看到有人在搶孩子的玩具,頭腦中會立即拉響警報「孩子被欺負了,那怎麼行!」,然後趕緊衝出去保護孩子,找老師或者到對方家長那裡「控訴」,替孩子「擺平」。
  • 華人孩子在美國學校過得好嗎? 語言不通常遭欺負
    當然,也有部分家長保持著中國一貫的傳統教育方針,讓自己的孩子不斷地在學習上名列前茅。但是,不論哪種孩子,他們是否真正地融入了美國的校園生活中,箇中答案也只有孩子們心中最清楚。  隨著一代代新移民家庭中的孩子不斷成長,很多在美國的華人父母也有了這樣的疑問:當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孩子們漂洋過海來到滿是藍眼睛黃頭髮白皮膚美國孩子的校園生活中,他們是否能用自己傲人的數理化成績贏得新同學的友誼?
  • 「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家長如何了解孩子厭學背後的真相?
    有沒有受欺負和排擠?……這些都成了讓父母憂心的問題。學齡前的孩子很難說清楚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整天發生了什麼,因為在幼兒時期還沒有形成構建記憶和描述事件的能力,所以表達能力有限。這樣導致我們很難在第一時間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那麼,家長要怎麼做才能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怎麼樣呢?
  • 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家長一定要注意了一個有規則的社會才是孩子們安全的活動範圍原創作者|上上宋孩子在學校被打,作為家長你怎麼辦?「狠狠的打回去」,那這種以暴制暴的做法真的對嗎?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是孩子14歲、16歲、18歲的生日,因為從這一天起他們將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了」。14歲生日要對孩子說:「從今天起故意殺人、隨意打人成重傷、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 孩子在幼兒園受驚嚇怎麼辦?
    她上幼兒園比較早,幼兒園裡有一個老師很兇,可能把她嚇著了,她現在只要見到老師就特別害怕。在家也總和我說:媽媽我喜歡溫柔的老師不喜歡很兇的老師。她不光是校內,校外也是這樣,和老師們說話就特別小聲,但是和別人就不是這樣的。疫情期間老師想和她聊天,她就特別排斥,就說媽媽你和她說吧,我不想跟她說。我覺得她已經有心理陰影了,想問一下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怎麼讓她不害怕老師呢?如何調節這樣的心理?
  • 孩子為什麼在幼兒園膽小、懦弱?可能是孩子的觸覺失調!
    我女兒今天正式上幼兒園。上學後,她和我一起揮手,不哭就跟著老師。當然,我的女兒在上幼兒園之前有3個月的育兒經驗。我站在門口,發現班上有些同學哭了很長時間,拖著不讓媽媽走。這就是很多媽媽擔憂的的入園分離焦慮。由於不適應陌生的環境,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並且心中缺乏安全感是正常的。
  • 孩子不肯去幼兒園,每天哭鬧怎麼辦?這幾招親測有效
    相信各位家長都有這樣一個煩惱:孩子不肯上幼兒園。一提到要去上幼兒園就哭鬧個不停,有時候家長們難免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會不會被欺負,會不會想家。很多小朋友不想去幼兒園其實只是因為不適應,在家裡他是全家人的心肝寶貝,在幼兒園他只是多數人中的一個。
  • 隻身在京創辦愛心幼兒園,18年收養6個孩子
    6月22日21時30分,王立微剛剛忙好一天的工作,吃了晚飯,與工作人員一起安排到亳州的行程。  去年底,她收養了安徽省亳州市三個剛剛喪父的孩子,亳州市的愛心人士把「最美母親」的榮譽頒給了王立微。
  • 親子陪伴,雲上共讀 杭州市西園實驗幼兒園為孩子打開閱讀之窗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葉晨曦 通訊員 戴珍)近日,杭州市西園實驗幼兒園的爸爸媽媽們在雲端上一起聆聽了江蘇省丹陽市教師發展中心學前研訓處鬱麗萍老師有關親子繪本閱讀指導策略——為孩子打開閱讀之窗的講座。
  • 9月寶貝即將入園,幼兒園老師:新生家長請記住這「四個叮囑」
    很多家長在了解了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之後,也給我發了很多的私信,都想知道面對孩子的入園焦慮問題,應該怎麼辦。家長們的焦慮我真的「感同身受」。前段時間一個綜藝上,演員秦昊就因為自己的女兒在幼兒園受欺負,在節目中心疼的流下了眼淚。
  • 一回家婆婆就「告狀」,孩子又在幼兒園尿床,媽媽卻開派對慶祝
    原來樂樂在幼兒園午睡時,又尿床了。說起來樂樂已經上大班了,可是在幼兒園還是偶爾尿床,弄得婆婆總覺得很沒面子。加上南方天氣陰冷,幼兒園的小被子洗掉又曬不幹,就更加令人心煩。雖然沒有直接責罵孩子,不過婆婆卻一直在跟孩子嘮叨「睡覺前要上個廁所、做夢夢到要上廁所必須要讓自己起來……」、抱怨「被子曬不幹、這麼大還尿床」、又疑心「晚上不是都不尿床了?怎麼去幼兒園還會這樣?是不是在幼兒園挨欺負了?」面對奶奶的責怪和指導,孩子面無表情,自己玩自己的,就像沒聽見。
  • 幼兒園新生開學,家長要做好4個準備,別耽誤了孩子
    鄰居的兒子上幼兒園之前在家裡被照顧得特別好,但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幼兒園老師面對那麼多個孩子,有些孩子的需求可能沒有顧及到,所以,第一天鄰居兒子就是溼著褲子回家的,因為尿褲子了。之後的幾天,鄰居兒子因為在幼兒園欺負別的孩子,無視幼兒園的規定,所以老師就建議暫時先不要上幼兒園。
  • 孩子嫉妒心強怎麼辦?三個方法,讓孩子遠離嫉妒的深淵
    等孩子再大一些,他們有了競爭的意識,嫉妒的行為也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比如兩個孩子玩積木,一個搭建的又快又好,另一個怎麼也搭不好,特別著急,索性把積木全部推倒;孩子上了幼兒園,小朋友表現優秀有了小紅花,但是自己卻沒有,於是心情特別糟糕,還會哭鼻子……嫉妒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情感。
  • 孩子不在幼兒園拉粑粑,是老師搗鬼?不,這與孩子的健康自戀有關
    自體熟悉感簡單的理解就是,孩子對自己身體以及周圍的關係是熟悉的,他就會有種安全感。打個比方,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環境會害怕,但是如果爸爸媽媽陪著,他就會感覺好很多。因為爸爸媽媽是他的自體熟悉的資源,他依然能用這種熟悉感去抵抗陌生感。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們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就是一種對身體自體熟悉感的捍衛。粑粑被視為是一種自體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