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大家的生活方式都有所改變。尤其是最近這十年的時間,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電子商務,起初人們都不以為然,等到電商真正普及的時候,人們才發現,電商原來可以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的便捷,人們提到電商都已經非常熟悉了,但是在國外,很多國家都對電商感到很陌生。尤其是日本,他們的情況和中國完全不一樣。所以很多人都問,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會比電商還要火爆?在中國卻是電商佔了主導位置?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首先要說的就是日本的佔地面積,要知道,日本的佔地面積其實就相當於我國的一個省,對於他們來說,電商本來就是可有可無的。而在中國,佔地面積太大,有很多東西在本省是很難尋到的,就算有,我們也無處可尋。此外,中國的製造業非常發達,產量也非常大,但是迫於銷售渠道的問題,導致無法全面銷售,所以電商就成為了非常好的銷售渠道。
但是對於日本來說,他們不存在買不到東西的情況,畢竟面積很小。實體店的覆蓋比例相對較大。最關鍵的是,他們早就意識到自己的領土小,所以採用了整體整合的方式,這種方式的誕生要比電商還要早。說白了就是日本有很多大型購物中心,這種購物中心囊括了幾乎所有的商品。甚至連汽車也在這種購物中心銷售,所以說,他們想要買東西,就可以前往購物中心。
電商對於他們來說反而是一種累贅,本來去購物中心就可以立即買到的商品,如果用電商,還要等待快遞的到來。另外就是日本崇尚服務,在購物中心裡的服務是無話可說的,這是他們的優點,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是電商無法給予的東西,更何況這種購物方式已經延續了幾十年甚至百年,也沒有這麼容易就被電商所改變。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例如中國的房租費很高,很多實體店也是因為房租費的問題倒閉,所以電商也是佔據了一定的優勢,但是日本其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國的房價可能很高,對於買房可能是勢在必得的,但是對於日本人來說,房子就是居住的地方,他們的一生中並不一定非要買房,這一點和我國是截然不同的,更何況,他們本身就是靠著實體經濟發展的,房價太高容易出現問題。
不過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因為日本的佔地面積比較小,所以說,即便他們發現了問題,也沒有辦法去解決。不過他們可以用整合實體店的方式來代替,其實大型購物中心和電商很像,商場就相當於電商平臺,店鋪就相當於商家,只是換成了實體形式而已。對此,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看法嗎?如果有的話,一定要記得和大家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