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商輸給了商場,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2020-12-10 史書傳音

在這個絢麗的國際舞臺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規律,有些東西能在一個國家內興盛起來,而在一個國家表現出了衰頹的局面,電商就是如此,它在中國發展得風生水起,在日本卻舉步維艱,日本的商場輕輕鬆鬆就能碾壓電商,而中國的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線上購物

兩國情況的差異

作為網際網路的新型產物,電商以不可阻擋之勢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商務部發布的電子報告顯示,截止到去年為止,中國的網民已經超過了9億人,網際網路得覆蓋率更是高達了64.9%。

這個數據意味著無論是生活在城市中心,還是生活在偏遠的農村,在網際網路的連接下,超過一半的中國人都加入了混亂的爭相購買中。

巨大的購買力給電商平臺提供了廣袤的市場,在去年一年裡,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高達了34.81萬億元,其交易內容幾乎涵蓋了實體市場中的所有物品,除了日常的生活用品外,一些農產品,土特產等也相繼加盟了電商平臺,在消費者的支持下,農產品的銷售額達到了3975億元。

任何一個市場裡都需要勞動力,隨著電商市場的不斷擴大,電商從業人員的隊伍也在呈現出擴大的現象,到目前為止,中國已有超過5125.65萬人從事著電商平臺的服務工作。

在商家消費者的共同努力下,電商平臺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這個新型交易平臺的出現改變了大多數中國人的消費形式。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電商的普及在不經意間給中國的實體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然而,就當中國的實體店銷售業績下滑時,日本實體店的生意卻異常火爆,日本商場憑藉著極大的銷售額碾壓了電商平臺。

在日本,到商場裡消費一直是大眾喜歡的購物方式,這個傳統的購物方式沒有因為電商的出現而被大眾拋棄,它一直在市場中佔據絕大部分的地位。

日本實體店

兩國實體店經營的差異

在全球範圍內,電商經營的模式都是相差無幾的,為何日本的商場能碾壓電商,而中國的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體現在日本實體店和中國實體店的不同之處。

由於國土面積較小,且人口分布較為密集,日本的實體店大多都呈現出聚集分布的狀態,在一個商場裡,人們幾乎能買到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同類的商品也會有很多經營者在售賣。

實體店的聚集分布不僅滿足了人們對物品數量的需求,還滿足了人們對物品質量的需求。無論是高預算人群還是低預算人群,幾乎每個人都能在商場裡買到自己滿意的商品。

相比之下,中國的實體店聚集程度遠遠不如日本實體店的聚集程度高,在一個商場內,一類商品往往只有少量的店在售賣,為了滿足生活的需要,消費者不得不在那少量的店裡消費,這樣一來,消費者的滿意度就會下降,久而久之,中國的消費者就會選擇在電商平臺上消費。

冷清的中國實體店

除此之外,日本實體店的貼心服務也是大多數中國實體店裡都不能相比的,日本的商家一直奉行著「顧客就是上帝」的服務準則,只要進到一家店裡,人們就會看到服務員充滿善意和微笑的面孔。

她們的言行舉止間充滿了誠意和對消費者的歡迎,無論購物與否,這些服務員都不會對顧客有任何偏見。

中國實體店的服務員大多都不是如此,他們奉行著「業績至上」的服務準則,在這樣思想的驅使下,服務員大多都會表現出虛偽,諂媚的嘴臉,他們常常會把價格昂貴的商品介紹給消費者,當消費者表現出不願購買的情緒時,服務員就會「立刻變臉」。

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當接收到服務員的惡意後,消費者就會選擇離開。當越來越多的人都對實體店服務失望時,電商平臺的消費者就會增多。這兩個原因造成了日本實體店和中國實體店發展的巨大差異 。

熱情的日本服務員

中國實體店和電商的差異

在這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時代裡,每個精明的社會人都會為了生存而精打細算。當商品的外觀和質量都相同時,人們自然會願意以更加優惠的價格買到這些商品,電商平臺的出現正是滿足了消費者省錢的心理。

電商平臺的交易方式簡單,它除去了場地費用和服務費用,把更多的利潤讓給了消費者。在低價質優的誘惑下,大多數中國人都選擇了拋棄實體店,當購買一些品牌商品時,一些消費者還會選擇在實體店裡選購,然後再電商平臺上下單,以此來減少開支。

電商

目前,我國對電商平臺和實體店平臺間定價並沒有明確的法律要求和指示,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一些網店的經營者往往會以更加優惠的價格來出售商品,在時間的推移下,很多網絡商家都加入了這場價格的混戰。

這樣一來,電商平臺中各類商品的價格都會比實體店裡的同類商品更加便宜。有些商品的網上售價甚至比實體店裡的標價少了近50%。

價格差異直接導致了中國實體店幹不過電商。在日本,兩者的價格差異並不明顯,為了保障實體店的經營,日本政府對電商平臺的定價有著嚴格的要求,在重重眾壓下,電商的價格優勢也就越來越少。日本人也就會選擇體驗感更強的線下購物。

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發展情況,對於同樣經營方式的電商來說,其在日本和中國的發展完全不同,日本商場碾壓電商,而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這截然不同的現象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

每個人都要正確全面地認識到這種差異,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接受不同,在時代的洪流中探索出最適合我們國家發展的方式,用我輩的努力託舉起中國的騰飛。

相關焦點

  • 日本商場碾壓電商,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在中國實體店似乎被電商幹掉了,但是在日本卻恰恰相反,在"購物天堂"東京、大阪的繁華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被逛街掃貨的人群擠得水洩不通,實體商場更是日進鬥金,只愁買不愁賣。在同電商經濟的肉搏中,日本的實體經濟究竟是如何險中取勝的呢?
  • 為何日本的實體店能打敗電商,而中國的實體店卻被電商打敗?
    中國快遞量穩居世界第一,快遞行業繁榮的背後是電商帶來的效果,而反觀實體店,中小微型商鋪被電商打敗。 不過和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的實體店卻能夠打敗電商,這是為何?
  • 日本的電商為什麼幹不過實體店?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商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特別是國內,各種電商平臺發展的都特別的給力,對中國實體店的衝擊非常的大,很多實體店都因為電商的衝擊而紛紛倒閉。
  • 為何日本實體店能幹倒電商,中國卻恰恰相反?
    雖然我們的生活因此方便了許多,但這些網店也讓大量的實體店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最讓人搞不懂的是,日本的實體店戰勝了電商,而中國的電商卻反殺了實體店,這是為什麼呢?
  • 為何日本實體店能「幹倒」電商,中國實體店卻不行?原因值得深思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電商,許多實體店老闆對電商的出現都懷有敵意。原因很簡單。電商興起後,從實體店帶走了很多生意,很多人甚至再也不去實體店買東西了。由於顧客大量減少,不少實體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甚至倒閉。其實,早在電商出現之初,馬雲就曾預言,電商的出現將對實體店造成很大的衝擊。現在看來,馬雲的眼光確實很長遠。但隔海相望的日本卻恰恰相反,實體店蓬勃發展,而電商卻不是。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與中國不同,日本的實體店為何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出在哪裡?
    現在則不一樣,中國的電商逐漸替代了實體店,選擇實體店購物的人越來越少。電商這就導致很多的實體店鋪紛紛倒閉,一來是因為店租貴,二來是網上購物更便宜,兩個因素導致了中國電商打敗了實體店。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電商卻被實體店打敗了。日本人更多都是選擇去實體店購物,雖然有電商行業,但電商的發展遠不如實體店。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日本的實體店為何能打敗電商,問題出在哪裡?
  • 日本實體店為何能打敗電商,靠的是什麼
    目前,國內實體店倒閉成潮,很多人都說這因為電商發展太快了,大量的人才湧向網際網路行業,他們沒有銷量,沒有人氣,只能適應時代發展潮流,通過重組、升級和創業等形式來激發行業活力。然而,有沒有人思考過中國的電商發展為何如此迅速,無非是因為傳統商業水平極其低下和落後,沒有給消費者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正是網際網路和傳統商業的鮮明對比,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觀念。
  • 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可以幹掉電商,而中國就不行?
    不得不說,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電商幾乎吃掉了實體店90%的市場,但是在日本卻又是一番別的景象。文:小人物當鋪在日本大阪城、天神橋、梅田等比較繁華的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人滿為患,實體店的生意異常火爆,人來人往的畫面,像極了地鐵上下班的尖峰時間。難道日本沒有電商嗎?很多人都這樣問。
  •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推薦語:電商,這個曾經不被認可的「假冒偽劣」代名詞,在今天已經深入改變了中國商業生態與人們生活方式。 小到牙刷、垃圾袋,大到各種家具和日用電器,絕大部分國人都選擇在網上購買。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來源:商智庫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為何日本的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而我國卻不行呢?這幾點
    實體店的傳承,已經超過了上百年。尤其是在日本,光是上百年的老店就有33000家,長達200年的老店有3146家。當然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數字也會有所變動,不過這足以證明,日本的實體店傳承是很久的。而且,日本的實體店似乎並沒有受到電商的影響,而我國的情況卻截然不同,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因為啥?
    對於電商來說,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手機普及之後,電商行業更是猶錦上添花,發展速度飛漲,之後導致各種實體店難以生存,甚至不少店鋪因為電商的出現,直接關門倒閉。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問題在...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為什麼日本的電商市場做不到中國那樣大那樣快呢?
  • 電商衝擊下,日本實體店為何依然發展?
    文/調皮電商編輯團隊中國電商高速發展進入黃金時期,隨之而來的是實體店被一路唱衰。而在中國的實體產業,確確實實也都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可與我們一海相隔的日本,同樣是面臨電商衝擊,他們卻將實體店經營得有聲有色。那麼他們的實體店保持生命力的秘訣是什麼?日本市場跟中國市場的差異在哪裡?
  • 日本實體店幹趴電商的10個真相
    如果只是一種銷售渠道,電商顯然是更與時俱進的方式:成本更低(沒有房租)、足不出戶、比價更方便、款式更多樣,等等;於是,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實體店是被電商打敗的,那再看看電商的局面吧。中國電商敗給了誰?中國的商業正在形成這樣一種平衡:電商的運營成本持續攀升,越來越接近實體店的房租;而實體店吸引消費者的成本也不斷增加,越來越接近網店的獲客成本;於是雙方開始僵持。無論是實體店還是電商,賺錢的根本邏輯沒有變,就是這四個字:薄利多銷。不求質量只求數量,不要品質只要利潤,這就是中國商業最大的通病,這條路被我們走到了極致,走絕了。
  • 日本是實體店打敗了電商,中國卻相反,是什麼原因導致差距這麼大
    尤其是最近這十年的時間,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電子商務,起初人們都不以為然,等到電商真正普及的時候,人們才發現,電商原來可以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的便捷,人們提到電商都已經非常熟悉了,但是在國外,很多國家都對電商感到很陌生。尤其是日本,他們的情況和中國完全不一樣。所以很多人都問,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會比電商還要火爆?在中國卻是電商佔了主導位置?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日本的實體店幹掉了電商,為什麼中國恰恰相反?原因並不複雜!
    近些年網絡的發展,導致電商的興起,而我們的生活也因為電商的便利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開始越來越少的出門去店裡購買需要的東西,而是直接在網上挑選網上購買,還能直接送到家裡,這導致很多實體店只能關門了。但是這種情況在我們國家非常普遍,但是在日本情況卻不一樣。
  • 中國實體店被電商幹趴,日本實體店卻能打敗電商,這三點值得學習
    線上經濟的出現讓很多人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甚至還出現了一年一次的電商狂歡節,很多人紛紛表示都在「剁手」,在電商狂歡之際,遭殃的卻是線下的實體店面,生意冷清,門可羅雀,中國實體店被電商幹趴,日本實體店卻能打敗電商,這三點值得學習。
  • 電商狂歡衝擊下,日本實體店打不死的真相
    但有人歡喜就有人愁,電商的上線,也意味著很多實體店的倒閉。但有一個地方卻恰恰相反,那就是日本。可以說,中國電商幹掉了實體店,但在日本,卻是實體店"幹掉"了電商。2日本實體店是怎麼幹過電商的?相比雙11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就顯得冷清很多。你不一定知道日本有什麼火熱的電商,但你一定知道東京的各大購物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