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實體店為何能打敗電商,靠的是什麼

2020-12-15 聯商網linkshop

目前,國內實體店倒閉成潮,很多人都說這因為電商發展太快了,大量的人才湧向網際網路行業,他們沒有銷量,沒有人氣,只能適應時代發展潮流,通過重組、升級和創業等形式來激發行業活力。

然而,有沒有人思考過中國的電商發展為何如此迅速,無非是因為傳統商業水平極其低下和落後,沒有給消費者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正是網際網路和傳統商業的鮮明對比,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觀念。

中國大多商業企業連本業的服務細節都沒做好,遠遠還沒到需要拼商業模式的時候,反觀日本實體零售,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細節,尊重人性,網點布局合理,價格透明,服務到位。如此之下,消費者對電商的需求自然不強。

日本實體店優勢在哪裡?

最人性化的細節服務

日本的商場都擁有十分人性化的服務體驗,以東京為例,東京的百貨商店位置集中,因此安排一天專門用於「購物血拼」是最合適的方案。大部分商場從上午10點或11點開始營業,閉店時間為晚上8至10點。達人們會選擇在開門時間進店,上午購物的積分可以在商場頂層「大食代」換取免費午餐,節省一筆不小開支。

東京每年有兩大打折季,分別在6月和12月(由於日本人每年發兩次雙薪,因此日本每年會有兩次打折季,羨慕嗎^_^。),每次持續3至4周。和香港的聖誕掃貨季一樣,越到後期,折扣力度越大,但一些緊俏商品有可能斷貨。對早有目標的購物狂來說,往往打折季剛剛開始便會迫不及待動手囤貨;對節儉至上的精明客,那就要等到Finale Sale(最後清倉)才會出手。

「同一品牌同一款衣服在專賣店和百貨店裡面,本身是沒有區別的,可是在商場的話,我能享受到更多附加服務。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了不起,不過這些細節真是讓人放心又方便許多。」小潘說,她自己是一名標準的「百貨店派」。

東京商場提供免費行李寄存服務,客人並不需要找自動存包櫃,也不用擔心行李太大柜子放不下,服務員會親自幫你把行李拿到專門的寄存處,讓客人可以安心購物。

買好東西之後,如果不想拎著大包小包回家,可以委託商場打包送貨上門。這一服務並不局限於家電等大件商品,任何服飾、鞋子、皮包、日用品等等都可以直接送到客人家中或酒店房間。

和國內商場一樣,東京百貨店也提供消費換取積分的優惠。不過國內大部分商場要求積分達到一定額度方能換購商品,東京商場的積分則可以直接衝抵現金消費,還可以即刻換購飲料和餐食。

此外,代客泊車取車、提行李、推嬰兒車、為輪椅顧客啟用專門電梯等免費服務都是日本百貨店必不可少的配套項目,現在東京的大商場還配備了中文總臺服務員,專門為中國遊客提供幫助。

當然了,說來說去,日本百貨店最靠譜的一點還是品牌眾多,絕無次品、假貨。日本商家對商品質量把關很嚴,如果你在大商場買到殘次品,不但會得到大額補償,經理還得親自上門道歉。在日本百貨店買東西最大的優勢還是放心。

貼心的基礎設施

木更津三井奧特萊斯佔地25萬平方米,擁有248家商鋪5000多輛停車位,維持整個環境的保潔員只有7、8個人。

7、8名保潔人員負責購物城的全部清掃工作。分類垃圾桶用潔白的抹布擦得一塵不染。這樣清潔的環境也讓人更樂意一起保持和維護。

為帶孩子和身體狀況不佳的顧客準備的嬰兒車和輪椅設置於大門的入口附近,下車即可利用,最大限地減輕特殊顧客的體力負擔。旁邊放著消毒紙巾,用於擦拭嬰兒車。

店家為早來排隊的顧客準備了椅子,不必站立等候開門。

進門處是自動傘套機。防止雨天傘上滴水路滑。

休息區內專門劈出兒童區。這些小椅子是專門為小顧客準備的。

兒童區內所有設備尺寸都小一號。桌椅,洗手池都是兒童尺寸。

這是為媽媽照顧嬰幼兒而設的嬰兒室。內有哺乳室、換尿不溼臺等。

嬰兒室內的自動售貨機,比照幼兒身體設計,就連飲料盒都比一般的小,適合孩子的小手拿握。

木更津三井奧特萊斯購物城是一座海濱小鎮,很多日本人會帶狗前來,這是專門開闢的狗與主人的共同休息區——栓狗樁也很有創意。

購物城內有些店允許攜狗進入,為了保持店內清潔,這是專門洗狗爪的池子。

品牌自造人流能力

日本品牌的自造人流能力十分強大,由於各大品牌無論是化妝品、服飾、電子產品等一般都有其忠實的客戶或粉絲群,因此該品牌的限量版或紀念版商品只要一推出便會有人排隊購買。

決勝在細節

甚至有一些基本的服務禮儀現在已經成了服務業不成文的行規:

客人脫鞋之後,要收拾客人的鞋子

日本的很多地方都是要脫鞋的,包括一些日式料理店,旅館,甚至還有商場的試衣間。所以在客人脫鞋之後,服務員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要把鞋子整理好,然後鞋跟朝著客人出來的方向收好,方便客人穿鞋。

同樣,在下雨天,如果顧客帶雨傘過來,要負責接過客人的雨傘,將雨水擦拭乾淨,然後將雨傘扣起來放在門口,方便客人消費完成後取回。

當有顧客詢問的時候,不管你正在忙什麼,都要立刻停下來

國內的餐館大家應該都有親身體驗,就是當時落座的時候,大喊服務員~~服務員~妹子唉~如果當時營業火爆,即使服務員聽到了,也不見得有人來理你。因為有人忙著上菜,有人忙著收碗,有人忙著結帳。

但是在日本的餐館,不管你這時候手裡是在忙什麼,比如你正在收拾桌子,那麼有客人諮詢你的時候都要立刻停下來先完成客人的需求。如果同時的需求實在太多,那麼服務員都會處在一直道歉的狀態。老闆也會增加這個時段的兼職人員,保證自己的服務質量。

當客人對你抱怨對時候,不管是不是你的問題,你都要代表團隊道歉

這個場景相信很多人也不陌生。比如我們跟客服投訴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個事情我做不了主呀,是某某部門負責的。或者這個不是我們的問題呀,是物流公司的問題呀。

但是在日本如果在遇到客人投訴的時候這麼說,那麼你的職業生涯完結也不遠了。首先,不管是不是你的問題,你都要道歉,只要是你能協調到的,都要幫客人處理問題。

無論是店鋪還是大型遊樂場,開門迎客的時間準確到秒

如果一個店鋪寫明是上午8點開門。那麼過程是這樣的,6點半人員到崗,7點店門口打掃完畢,7點半店內打掃完畢,然後陳列和整理商品。快到8點,顧客陸陸續續在門口排隊,所有服務人員換好工作服列隊,等待秒針指向8點。

跪式服務很常見,包括夜店和ktv

日式的料理店,客人盤腿而坐的時候,服務員需要跪著上菜,這一點可能還很好理解。但是在日本的夜店,包括ktv等消費場所,客人坐在桌子前,服務員上酒水也是跪著上的。

營業的時候不可以掃地/拖地

特別是餐飲,旅館等害怕揚塵的場所,在營業的時候是絕對不可以掃地的。一般在開門前後完成。有一些餐飲行業甚至進貨都不能在營業時間。

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日本的實體店為何能打敗電商?電商再好,你有情境體驗感 ( 試衣間 ) 嗎?

(來源:微信公眾號齊俊傑)

相關焦點

  • 為何日本的實體店能打敗電商,而中國的實體店卻被電商打敗?
    中國實體店現狀一目了然,不少實體店鋪關閉,業績不景氣。因為銷售渠道只有特定的門店,如果沒有品牌效益支撐,想要靠人來人往進店消費,可能還不夠維持日常支出。所以實體店關閉並不常見,尤其是在2020年上半年,旺鋪出租,轉讓的橫幅隨處可見。
  • 與中國不同,日本的實體店為何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出在哪裡?
    在十幾年前,人們對電商並沒有太大的概念,不知道所謂的電商到底是什麼。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電商卻被實體店打敗了。日本人更多都是選擇去實體店購物,雖然有電商行業,但電商的發展遠不如實體店。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日本的實體店為何能打敗電商,問題出在哪裡?
  •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推薦語:電商,這個曾經不被認可的「假冒偽劣」代名詞,在今天已經深入改變了中國商業生態與人們生活方式。 小到牙刷、垃圾袋,大到各種家具和日用電器,絕大部分國人都選擇在網上購買。
  • 中國實體店被電商幹趴,日本實體店卻能打敗電商,這三點值得學習
    線上經濟的出現讓很多人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甚至還出現了一年一次的電商狂歡節,很多人紛紛表示都在「剁手」,在電商狂歡之際,遭殃的卻是線下的實體店面,生意冷清,門可羅雀,中國實體店被電商幹趴,日本實體店卻能打敗電商,這三點值得學習。
  • 為何日本的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而我國卻不行呢?這幾點
    實體店的傳承,已經超過了上百年。尤其是在日本,光是上百年的老店就有33000家,長達200年的老店有3146家。當然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數字也會有所變動,不過這足以證明,日本的實體店傳承是很久的。而且,日本的實體店似乎並沒有受到電商的影響,而我國的情況卻截然不同,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與國內相反,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出在哪?
    但這種情況卻只是在我們國內比較普遍,與我們像臨近的日本,並沒有被電商打敗,反而依舊欣欣向榮。相比較中國電商的熱火朝天,日本就格外有些冷清了,它們不僅僅沒有被電子商務打敗,甚至沒有被電子商務影響分毫。在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街區,一到節假日依然是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異常。那麼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鋪可以擋住電子商務的衝擊呢?
  • 日本是實體店打敗了電商,中國卻相反,是什麼原因導致差距這麼大
    尤其是最近這十年的時間,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電子商務,起初人們都不以為然,等到電商真正普及的時候,人們才發現,電商原來可以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的便捷,人們提到電商都已經非常熟悉了,但是在國外,很多國家都對電商感到很陌生。尤其是日本,他們的情況和中國完全不一樣。所以很多人都問,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會比電商還要火爆?在中國卻是電商佔了主導位置?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日本電商輸給了商場,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在這個絢麗的國際舞臺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規律,有些東西能在一個國家內興盛起來,而在一個國家表現出了衰頹的局面,電商就是如此,它在中國發展得風生水起,在日本卻舉步維艱,日本的商場輕輕鬆鬆就能碾壓電商,而中國的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 為何日本實體店能「幹倒」電商,中國實體店卻不行?原因值得深思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電商,許多實體店老闆對電商的出現都懷有敵意。原因很簡單。電商興起後,從實體店帶走了很多生意,很多人甚至再也不去實體店買東西了。由於顧客大量減少,不少實體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甚至倒閉。其實,早在電商出現之初,馬雲就曾預言,電商的出現將對實體店造成很大的衝擊。現在看來,馬雲的眼光確實很長遠。但隔海相望的日本卻恰恰相反,實體店蓬勃發展,而電商卻不是。
  • 電商衝擊下,日本實體店為何依然發展?
    文/調皮電商編輯團隊中國電商高速發展進入黃金時期,隨之而來的是實體店被一路唱衰。而在中國的實體產業,確確實實也都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可與我們一海相隔的日本,同樣是面臨電商衝擊,他們卻將實體店經營得有聲有色。那麼他們的實體店保持生命力的秘訣是什麼?日本市場跟中國市場的差異在哪裡?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問題在...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為什麼日本的電商市場做不到中國那樣大那樣快呢?
  • 日本商場碾壓電商,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在中國實體店似乎被電商幹掉了,但是在日本卻恰恰相反,在"購物天堂"東京、大阪的繁華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被逛街掃貨的人群擠得水洩不通,實體商場更是日進鬥金,只愁買不愁賣。在同電商經濟的肉搏中,日本的實體經濟究竟是如何險中取勝的呢?
  • 為何日本實體店能幹倒電商,中國卻恰恰相反?
    雖然我們的生活因此方便了許多,但這些網店也讓大量的實體店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最讓人搞不懂的是,日本的實體店戰勝了電商,而中國的電商卻反殺了實體店,這是為什麼呢?
  • 日本的電商為什麼幹不過實體店?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商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特別是國內,各種電商平臺發展的都特別的給力,對中國實體店的衝擊非常的大,很多實體店都因為電商的衝擊而紛紛倒閉。
  • 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因為啥?
    但是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大大相反,日本電商行業發展多年,卻一直很難打開市場,反觀實體店生意經常火熱。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是何原因? 所以對於實體店來說,一樣的商品除去質量問題外,通常實體比網上的商品售價要貴出很多。 然而網店不同,網店的成本低,不需要交付租金以及人工裝修等費用,這是線下商店所不能比擬的。加上現在各種電商促銷活動,部分實體店生意難做,營業額上不去,久而久之,便會導致大量實體店出現倒閉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實體店家對電商"恨之入骨"的原因。
  • 徐靜波:電商衝擊下,日本實體店為何依然發展?
    會上,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做了「電商衝擊下,日本實體店為何依然發展」的主題演講,重點分享了日本傳統零售業的基本狀況,以及在數字經濟的衝擊之下,老百貨公司的發展秘訣。那麼,再回過頭來看,為什麼日本的電商市場做不大,原因有這麼幾條:第一,當中國的電子商務可以通過電子中間商去除以後獲得最高的價格優勢以後,線上和線下就出現了很大的價差。這種情況在日本是不可能出現,網上和實體的價格是一樣,只不過實體多了體驗。這就導致電商只是提供購物的便捷,但是沒有提供購物的體驗。
  • 電商如此方便,為何日本居民還是喜歡去實體店裡購物
    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實體店根本就無法與電商競爭。說到底,與實體商店的租金成本、人工成本等相比,電子商務的運營成本還是比較低的。不像中國,日本電商已經被實體店所擊敗,因為日本人更多的選擇是去實體店購物,雖然也有電商產業,但是它的發展遠不及實體店。
  • 日本實體店幹趴電商的10個真相
    來源:水木然(ID:smr8700)作者:水木然,暢銷書作者,著有《個體崛起》《跨界戰爭》《時代之巔》在全球電子商務持續升溫的當下,日本的實體店不僅沒有降溫,還愈發顯示出其價值感和生命力。「活得好」的背後,是什麼在支撐?
  • 徐靜波:日本實體店為何還能撐下去?
    10月17日,徐靜波在福州舉行的中國國際智慧商業大會上,就日本的零售業現狀和電商發展的問題,做了一次講演,分析了實體店為何還能生存發展的原因,並對於中國零售業的「過度科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以下是講演的記錄整理稿。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好!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來源:商智庫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