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免死鐵券的李善長為何會被殺?

2020-12-12 漢周讀書
李善長

李善長,字百室,祖籍濠州定遠(今屬安徽定遠),明朝開國元勳,自幼博學多識,足智多謀,成年後追隨朱元璋東徵西討,出謀劃策,立下汗馬功勞。

朱元璋評價他說:「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洪武元年(公元1367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論功行賞,李善長被任命為左丞相,受封韓國公,爵位世襲罔替,在明朝開國功臣中,可謂位極人臣,風光無限。

李善長精通法家學說,有一天,朱元璋和李善長討論刑罰時問道:「法有連坐三條,不已甚乎?」

現行的律法連坐就有三條,是不是有些過分了?

李善長於是就請求皇帝,把連坐刑罰改為除了謀反大逆之罪外,皆可免除連坐,想不到,他自己多年以後就因為這一條大罪慘遭連坐。

洪武三年(1369年),李善長因「功甚大」,被改封為宣國公,每年四千石俸祿,朝廷賞賜「鐵券」給李善長,可免死兩次,兒子可免死一次,李善長在公爵的大臣中名列第一。

李善長為人貌似寬厚溫和,實則內心好妒,待人刻薄寡恩,參議大臣李飲冰等人稍有冒犯,就被他罷黜。

中丞劉基同李善長議論法令,一言不合,李善長竟破口大罵,劉基因為畏懼,不久辭官返鄉。

朱元璋在位初年,重用的張昶、楊憲等人先後被罷官治罪,只有李善長如同官場不倒翁,一直深得皇帝信任,他不免驕縱傲慢,朱元璋開始產生不滿情緒。

朱元璋像

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長生病辭官回到故鄉療養,期間,朱元璋賞賜田地、守墳戶、佃戶、儀仗士一千六百多家。

次年,李善長病癒,朱元璋任命他負責修建臨濠宮殿,同時遷徙十四萬江南富戶到濠州耕種田地,命李善長留在濠州管理移民。

洪武七年(1374年),為表示對李善長的獎勵,明太祖朱元璋提拔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任職太僕丞,侄子李伸、李佑為群牧千戶所官員。

洪武九年(1375年),朱元璋以長女臨安公主下嫁李善長的兒子李祺,臨安公主謹守婦道,夫唱婦隨,李氏家族深得皇帝恩寵,令人羨慕不已。

一個月後,御史大夫汪廣洋、陳寧等上疏彈劾李善長,說他持寵放縱,皇帝生病十多天也不來探視、問候。

駙馬都尉李祺六天不上朝,徵召入朝又不知謝罪,屬於大不敬。

朱元璋大怒,下詔削去李善長年俸祿一千八百石。

後來丞相胡惟庸事發被治罪,此案牽扯到李善長及其弟弟李存義,李善長當初推薦胡惟庸任職寧國知縣,李存義的兒子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因此兩家常來常往。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謀逆大罪被誅殺,受牽連被誅殺者達三萬多人。

李善長當時沒有受牽連,繼續任職御史臺長官,負責向皇帝建言獻策。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李善長弟弟李存義父子是胡惟庸的黨羽,朱元璋下詔赦免死罪,李善長毫無感激之情,朱元璋因此懷恨在心。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退休回鄉的李善長打算修建宅院,當時他已經七十六歲,因年老無法約束部下,於是就向湯和私下借了三百衛士,此事被湯和密報皇帝,再度引發朱元璋的忌恨。

李存義父子受審時,供詞牽扯到李善長。

此時,又有人告發李善長,稱大將藍玉率軍出塞,在魚兒海曾俘獲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績,李善長知情不報。

朱元璋勃然大怒,下詔將李善長全家七十餘人全部處斬。

李善長兒子李祺及臨安公主被赦免死罪,全家遷至江浦,不久李祺病逝,他的兒子李芳、李茂因有公主的庇佑得以免罪。

民間相傳,李善長臨死時曾手舉著免死牌大喊:「陛下難道忘了當年的盟約?」

朱元璋冷笑著說:「你看仔細了,免死牌背後還有九個字。」李善長一看就傻了,上面寫著:「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

相關焦點

  • 開國功臣被殺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卻說你擦亮眼睛看那5個字
    免死金,又名「金券」、「丹書鐵券」等,是封建皇帝向功臣們頒發的一種特殊的獎賞。公券上常刻有大臣所作的功績,所謂「以功抵過」,在危急關頭能拿出捲軸來救人。明初,朱元璋為其部下的開國功臣們頒發了許多免死金牌,但到了關鍵時刻卻不了了之,朱元璋冷笑:你仔細看看上面的字。
  • 李善長行刑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你睜大眼睛看看上面5個字
    朝中大臣都以為朱元璋會「寧殺錯一千,也不放過一個」,但皇帝的心思你別猜,你猜也猜不到,朱元璋竟然沒有殺掉李善長,也許他是念在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善長的兒子,也就網開了一面。李善長也是一個識相的人,胡惟庸案影響力實在太深,他很難保證以後朱元璋不會殺他,就對朱元璋提出了告老還鄉的要求,朱元璋也同意了。
  • 李善長斬首前,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擦亮眼睛看上面5個字
    也就是告訴人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當年受到的恩惠再小,還是要稀裡譁啦的報答對你有恩的人,不過當一個人不懂得「感恩」,甚至不能感念皇帝的恩情會怎麼樣呢?李善長就做了一個例子,他不懂感恩朱元璋,在被賜死的時候,拿出免死金牌,最終還是逃不過一死。
  • 開國功臣被押上法場 臨刑前掏出免死金牌 劊子手笑著說了一句話
    在電視劇裡,我們經常能看到,皇帝為了表示對某個大臣的寵愛或者信任,於是便會賜予他丹書鐵券,也就是常說的免死金牌。但當皇帝要殺這個臣子時,免死金牌真的能起死免死的作用嗎?我們先來看一個血淋淋的例子。五代十國時,河中節度使朱友謙幫助李存勖滅了後梁,建立了後唐。
  • 擁有者大多死於非命
    宇文泰大加讚嘆,前後賞賜,不可勝計,仍感到不足以為報,於是「特賜鐵券,恕以十死」。所謂十死,當然不是打電子遊戲獎勵十條命,而是允許犯十次死罪不殺的意思。  隋唐之後,向臣下頒發鐵券越來越普遍,成為一種常制,就統治者賞賜的目的而言,不外乎表功與安撫兩類。
  • 李善長七十多了,朱元璋為何要殺他?看他幹的那些事被殺純屬活該
    要論大明第一功臣究竟是誰,很多人會說是徐達,然而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開國功臣卻是李善長,朱元璋曾經這樣評價李善長:「當年蕭何有饋餉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一句話說明了李善長的能耐。
  • 76歲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洪武二十三年,告老還鄉的李善長還被朱元璋以十年前的「胡惟庸案」追責,最後斬草除根,斬盡殺絕。什麼叫斬盡殺絕?那就是幾乎,李家以及和他相關的人,幾乎被屠戮而盡。當年比朱元璋還年長十四歲的李善長,就這樣未過八十歲生日而死掉了。恰好,他也是擁有丹書鐵券者之一,擁有這個號稱,大明催命符的「保命符」。
  • 李善長被處決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仔細看看上面的字
    出生於1314年的李善長,是眾臣中年紀最大的一位,豐富的經歷讓朱元璋非常滿意,在朱元璋登基之前,李善長就已經當過朱元璋的幕僚,但凡到朱元璋身邊投靠的人,統統都要經過李善長的考驗,直到朱元璋大獲全勝,李善長也說得過去功不可沒。毫不誇張地說,李善長早年在朱元璋面前,簡直是一個二世孫,可是就在他76歲的時候,朱元璋突然下令殺了他全家70多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長?
    洪武二十三年,由於家奴盧仲謙的告發,身為明朝第一功臣的李善長牽連進了十年前的胡惟庸案中,此時已經76歲的耄耋老人李善長及其家人全部被朱元璋送上了斷頭臺。李善長,作為是朱元璋起兵打天下的得力助手,明朝建國以後也被譽為「明朝開國第一文臣」,如此功勳卓著,而且早已經高老懷鄉,享受天倫,為何又被朱元璋給殺了呢?很多人可能會說朱元璋的殘暴,為了讓大明江山穩固,所以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將開國功臣一網打盡。
  • 朱元璋為何將嶽父滿門抄斬?6年後他自曝四個字,讓百官心生寒意
    他為朱元璋建立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還被朱元璋賜免死鐵券。這個免死鐵券很厲害,可以免除一切死罪。但同時也是一塊廢鐵,只不過是帝王之術罷了。為何胡美會被滿門抄斬,他犯了什麼死罪?朱元璋的嶽父,原名胡廷瑞,後改名胡美。胡美是驍勇善戰的武將,朱元璋在陳友諒戰敗時準備招降胡美,但胡美給了朱元璋一個條件,這種條件是非常令人忌諱的。
  • 如果藍玉、胡惟庸、李善長一起造反,能扳倒朱元璋嗎?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李善長、胡惟庸、藍玉三人。 李善長(1314年-1390年),今安徽定遠縣人,大明開國功臣。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隨朱元璋南徵北戰,出生入死,比肩漢代丞相蕭何。
  • 開國功臣被殺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看清楚上面5個字
    他是誰,又為何有這樣的特殊待遇呢?每個成功的皇帝背後都離不開智謀人士的扶持,朱元璋也不例外,李善長就是他智囊團隊裡的重要成員之一。這李善長出生於1314年,是位從小就享有盛名的讀書人。到了朱元璋平定滁州之際,李善長主動跑去找朱元璋,並希望可跟著對方一起建功立業。經過一番交談,朱元璋發現這個讀書人與眾不同:精通治國安民之道,還懂軍事。
  • 李善長明明早就辭職歸鄉,為何還是被朱元璋滿門抄斬?做了什麼?
    朱元璋已經是富有四海的皇帝了,至高無上,無比尊貴,這時候那些跟著他打江山的人,已經有了警惕了,但是李善長卻沒有,依然還是覺得自己就是皇帝的兄弟,而且是開國功臣,有什麼話不能說呢?有什麼事不能做呢?
  • 朱元璋為何要殺70多歲的李善長?原來沒有作為臣子的本分
    漢高祖劉邦畫像後來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後,也把另外一位臣子當作了現世蕭何,那麼這個人就是左丞相李善長。這位大臣在1390年的時候,竟然被朱元璋用結黨營私的名號被逼自盡了,全家上下70多個人都無一倖免,全部都死掉了,而因為李善長所以被莫名其妙的殺掉。再加上有很多大船全部都無辜慘死,所以朱元璋認為是一個殘忍至極的人,殺人如麻。其實與其說朱元璋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人,還不如說朱元璋本身就帶著一種憎恨的心態。
  • 李善長身為明朝開國功臣之首,已經回家種地,為何還是難逃一死?
    作為明朝開國六公爵之首的李善長,之所以會在隱退之後,依然無法善終,被朱元璋滿門抄斬。最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存在,直接分走了朱元璋手裡的權力蛋糕。只要李善長還活著,朱元璋就無法真正抓穩皇帝的權力,那老朱怎麼可能放過他?公元1353年,已經跟隨郭子興一年多的朱元璋,實在是厭倦了郭子興集團內部的權力傾軋,於是自請返回家鄉,想要去獨立創業。
  • 朱元璋為何將嶽父滿門抄斬?六年後他自曝原因,百官噤若寒蟬
    這一年李善長案發,朱元璋追究胡惟庸黨羽,事後他親自下詔列舉奸黨,寫成《昭示奸黨錄》一書。「帝手詔條列奸黨,言美因長女為貴妃,偕其子婿入亂宮禁,事覺」。原來憑藉著女兒是貴妃,胡美與兒子、女婿公然進入後宮,擾亂後宮秩序,被有關部門發現,呈報給了朱元璋。那麼問題來了,父親入宮見女兒,兄弟進宮見姐妹是犯罪行為嗎?這個還真是!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為何獨獨留下四人不殺?
    朱元璋生性多疑,當了皇帝後,更是畏懼有能力且野心勃勃之人奪取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於是採取「殺」的策略,對「明朝34個開國功臣」痛下殺手,以除後患。「明朝34個開國功臣」,實際上說的是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十一月所封的6個公爵和28個侯爵,《明史》有云:「進李善長韓國公,徐達魏國公,封李文忠曹國公,馮勝宋國公,鄧愈衛國公,常遇春子茂鄭國公,湯和等侯者二十八人。」也就是說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和常茂等6人被封為公爵,被稱為「開國六公爵」。
  • 劉伯溫回答李善長:砍了李彬,就會下雨
    李善長問劉伯溫:「你看這天旱了這麼久,哪個時候會下雨啊?」劉伯溫答道:「砍了李彬,就會下雨。」李善長接著道:「要是沒下雨,又該如何?」劉伯溫答道:「一定會下雨,不過要砍了罪人李彬才會下雨。」李善長此刻怒火中燒,他原本想通過天人感應的說法拯救一下李彬,可被劉伯溫看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