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將嶽父滿門抄斬?六年後他自曝原因,百官噤若寒蟬

2020-12-11 縱橫五千年

明朝洪武十七年,南京城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臨川侯胡美突然被打入監獄,後被賜死,其家人也未能倖免,「子婿刑死,美賜自盡」。更讓人奇怪的是,在胡美死後,明太祖沒有公布其罪行,朝中百官誰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直到六年後,朱元璋才自曝原因,揭開了這件事的真相!

胡美原名胡廷瑞,是湖北沔陽人,他曾是陳友諒麾下的重要將領,擔任江西行省丞相。朱元璋攻克江州後,派出使者招降,胡美率眾歸降,朱元璋沒有損失一兵一卒,就佔領了江西省。此後胡美跟隨朱元璋東徵西討,立下赫赫戰功。朱元璋對胡美非常信任,任命他為徵南將軍,攻取福建。

洪武元年,朱元璋稱帝,他任命胡美為中書平章、同知詹事院事。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胡美被封為豫章侯(之後改封為臨川侯),「食祿千五百石,予世券」。在誥詞中,朱元璋高度讚譽胡美,將其比作東漢的竇融。與此同時,胡美的女兒也進入後宮,成為朱元璋的妃嬪。

換言之,胡美既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又是明朝的外戚,是「勳而兼戚」。到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再次下旨褒獎那些「持兵兩雄間,可觀望而不觀望來歸者」,其中就包括胡美。朱元璋厚待胡美,史稱「帝遇之尤厚」。可是誰也沒想到四年後,胡美卻突然被下獄賜死,被滿門抄斬。

既然皇帝不肯說,其中必然有些不可向外人道的原因,滿朝文武自然不敢過問,各個戰戰兢兢,生怕下一個倒黴的就是自己。胡美一案似乎就這樣過去了,逐漸被人們所淡忘,直到六年後,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才親自解釋他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嶽父胡美殺死!

這一年李善長案發,朱元璋追究胡惟庸黨羽,事後他親自下詔列舉奸黨,寫成《昭示奸黨錄》一書。「帝手詔條列奸黨,言美因長女為貴妃,偕其子婿入亂宮禁,事覺」。原來憑藉著女兒是貴妃,胡美與兒子、女婿公然進入後宮,擾亂後宮秩序,被有關部門發現,呈報給了朱元璋。

那麼問題來了,父親入宮見女兒,兄弟進宮見姐妹是犯罪行為嗎?這個還真是!朱元璋你稱帝後,制定了非常嚴格的宮禁制度。「后妃不許群臣謁見,命婦於中宮千秋節並冬至、正旦、每月朔望來朝,其隆冬、盛暑、雨雪免朝」,也就是說明朝外戚的男性是不能見后妃的,只有命婦才可以。

雖然「入亂宮禁」確實是重罪,不過胡美畢竟是開國功臣,手握「免死鐵券」的,除了謀反罪之外,是可以免死。朱元璋不好將其罪行公布,只能將其賜死,多年後又將胡美列為胡黨,這樣就顯得「名正言順」了。當百官們得知真相後噤若寒蟬,無一人敢替胡美喊冤。

參考資料:1.《明史》;2.《皇明祖訓》;3.《明太祖實錄》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為何將嶽父滿門抄斬?6年後他自曝四個字,讓百官心生寒意
    說起朱元璋的嶽父,也許大家第一反應是郭子興。大腳馬皇后是朱元璋最心愛的女人,而郭子興只是馬皇后的義父。但別忘了,作為皇帝,不僅有無數後宮佳麗。嶽父自然也有無數。我們今天說得朱元璋的嶽父,並不是靠裙帶關係從政的。他為朱元璋建立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還被朱元璋賜免死鐵券。
  • 李隆基將太平公主滿門抄斬,卻放過了她的兒子,到底是何原因?
    ,這個國家早晚就是自己的,所以不容得別人和自己分享權力,但是對於他的姑母來說,她就想要和自己母親武則天一樣,君臨天下,所以這兩者的矛盾由此就開始逐漸的上升到了一個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上了。 當然,李隆基畢竟是大唐的正統,再加上唐朝不久之前就經歷過武則天這位女皇的統治,所以這個時候人們對於女性稱帝非常反感,所以李隆基抓住機會,就扳倒了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但是在處置她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來求情,然而李隆基為了自己的政權著想,還是將太平公主滿門抄斬
  • 和「滿門抄斬」有什麼區別?
    妻族則是嶽父和嶽母。常言道「覆巢之下無完卵」,一個「誅九族」得毀掉多少個家庭啊。好在歷代君王也知道「誅九族」有傷天和,故而用的極少。就連當年刺秦的荊軻,也只被盛怒的秦始皇誅了七族。不過事事也有例外,當年朱棣篡權,方孝孺大罵朱棣。被惱羞成怒的朱棣下令「誅十族」,就是在九族的基礎上加上方孝孺的學生。
  • 大臣天天清水煮白菜,皇帝聽說後大怒,命滿門抄斬
    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第一集中,部長趙德漢面對反貪局的的搜查,淡定的吃著炸醬麵配大蒜,他住在老舊的筒子樓裡,每天騎自行上下班,一看就是一個清貧的老幹部,結果最終的調查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這位「清官」擁有一棟豪華別墅,別墅裡還有鈔票牆和鈔票床,整整貪了一個多億。
  • 原定滿門抄斬,只因此人一句話,袁崇煥家小得以保存
    薊遼督師袁崇煥率領大軍緊急回救京師,但是仍然讓後金大軍突破薊州,長驅直入,一直打到了北京城。袁崇煥被動追趕,在京城腳下與後金軍隊展開激戰。然而,城外激戰正酣之時,崇禎皇帝卻起了疑心,京城風傳袁崇煥通敵賣國。與此同時,守城的滿桂部隊上報遭到袁崇煥所部的箭支射傷。兩廂對質,袁崇煥百口莫辯,被押入錦衣衛的詔獄。
  • 李善長明明早就辭職歸鄉,為何還是被朱元璋滿門抄斬?做了什麼?
    李善長是個朱元璋手下的功臣,明朝的開國元勳,但凡開國功臣都有一些功勞,而且在對自己的認識上存在誤區,覺得自己是個功臣,而且和皇帝並肩作戰多年互相很了解,也很親密,所在日常生活和為官的過程中,逐漸顯露出不規矩的跡象。
  • 阿拉伯國王將公主嫁給宰相,得知公主生子後卻當場怒道:滿門抄斬
    哈倫·拉希德順利登基後,他的支持者巴爾馬克家族也開始掌控阿拔斯王朝的大小事務,當時巴爾馬克家族的掌權人葉海亞是哈倫·拉希德的老師兼養父,後被哈倫·拉希德任命為宰相。
  • 她本以為一生榮寵,卻被夫君設計,害蕭家滿門抄斬!宮闈宅鬥文
    她本以為一生榮寵,卻被夫君設計,害蕭家滿門抄斬!宮闈宅鬥文大家好,又到了小編每天給大家分享精彩的小說的時間啦,非常感謝小可愛們在百忙之中點開小編的這篇文章,小編真的是榮幸之至。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4本她本以為一生榮寵,卻被夫君設計,害蕭家滿門抄斬!宮闈宅鬥文。第一本:《嫡鎖君心》——蘇秦墨簡介:她本以為一生榮寵,卻被夫君設計,害蕭家滿門抄斬!宮闈宅鬥文。本以為一生榮寵,卻不知她走入夫君精心設計的局中,害蕭家滿門滿門抄斬,一個不留。 含恨重生,繼母狠辣,姐妹狠毒,她卻更狠,更毒!
  • 他祖上是明朝兵部尚書,被清軍滿門抄斬,為報仇將溥儀趕出皇宮
    當時的兵部尚書叫孫承宗,雖然是文官出身,可他的軍事才能同樣厲害,曾經做過帝師,當時明朝的軍隊和清軍較量的時候經常打敗仗,在危機關頭孫承宗成為了薊遼督師,他上臺之後不主動招惹清軍
  • 郭子興有著嶽父和知遇恩人的雙重身份,為何兒子還會被朱元璋誅殺
    他就是郭子興,紅巾軍的元帥之一,元末的軍閥勢力之一。成為朱元璋恩人和嶽父1352年,郭子興集結一幫青壯,攻打下了濠州,郭子興俠義的性格在前期很受歡迎,有人跟著他幹。同時他也接納各路人才,朱元璋也是這個時候去投奔他的。這裡發生了一件趣事,就是在朱元璋投奔時被郭子興的手下以為是內奸,就把他給抓了,時郭子興聽說了這件事。
  • 朱元璋嶽父胡美是什麼人,為何入宮看了一次女兒,就被誅殺了
    朱元璋的嶽父名叫胡美,他的長女胡氏在洪武13年的時候,被朱元璋冊封為胡順妃。洪武17年,朱元璋卻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下詔賜死了嶽父胡美。至於胡美到底身犯何罪?當時朱元璋隻字未提,對於大臣們來說,也無人敢質問朱元璋,這在當時成為了一樁懸案。
  • 古言虐文:「你賜我滿門抄斬,我送你骨肉分離可好?」他臉色巨變
    今天小編給大家獻上古言虐文:」你賜我滿門抄斬,我送你骨肉分離可好?「他臉色巨變!第一本:《毒妃妖嬈:國師大人,寵上天!》簡介:她是華夏毒醫,穿越至八荒大陸廢物公主的身上,未婚先孕,靈修廢物,除了絕色容顏一無是處!而她就是要證明,有顏值真的可以為所欲為!未婚先孕又如何?門外排著求親的貴族皇親已經到城郊! 靈修廢物?
  • 76歲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即便李善長卸職致仕後,都還在以一定程度影響大明朝的政治走向。而當年與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勳貴所抗衡的浙東集團領頭人劉基,也就是劉伯溫死後,朱元璋的制衡之術失效。他也只好等待時機,親自下場,藍玉、胡惟庸,最後是李善長。殺到朱標苦苦哀求,但仍舊要殺,殺得天下震驚,如此才掀開了大明輝煌又矛盾的一幕。
  • 和尚做了一首讚美詩向朱元璋示好,卻為何落得個人頭落地
    結果龍顏大怒,滿門抄斬。誰讓你帶清字兒了?如果說這些案例,是文人們一招不慎,無意中觸動了統治者的一些敏感神經。多少有些無奈,只好自認倒黴了。那麼明朝的一個文字獄的例子,真是讓人無語了。為什麼呢?因為本來是拍馬屁的,拍到馬蹄子上了。
  • 北齊三大名將下場太慘,被賜毒酒,他被活活勒死後滿門抄斬!
    他不僅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而且在治國之道上同樣也非常出色,在內減輕賦稅發展經濟,深得百姓愛戴。後來高緯即位,段韶在抵禦北周侵略的行軍途中發病身亡。相比較其他兩個名將,也算是為國捐軀。二:高長恭高長恭是北齊這個奇葩王朝唯一的一股清流,他的父親是高澄是東魏權臣。
  • 古代被判滿門抄斬的人:家中的僕人下場有多慘?最後一種讓人後怕
    而皇帝既然執掌了生殺大權,就一定是要實施的,而在古時候呢,最狠毒也最大的懲罰就莫過於滿門抄斬了,那麼像是滿門抄斬那些家中的女眷又到了哪裡去呢?她們的下場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大家都知道,一般官員貪汙受賄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被查到以後,那免不了就是抄家了,皇帝就會派專門人員前去將他們的府邸給查抄個遍。
  • 朱元璋要斬一個人,此人死後,為何他將監斬官也殺了
    後來,朱元璋追究其黨羽,此事牽連出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在這些被牽連的人中,有一個人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原本朱元璋因「藍玉案」要斬了他,可是此人死後,朱元璋將監斬官也給殺了。此人名叫孫蕡,是一位詩人,字仲衍,號西庵先生。孫蕡儀表堂堂,性情豁達,據說他「寫詩不打草稿」,下筆則成詩。
  • 為活命三次改姓,徐茂公臨終前召開家族大會,差點滿門抄斬
    為活命三次改姓,徐茂公臨終前召開家族大會,差點滿門抄斬。隋唐英雄傳裡面,徐茂公作為李世民的第一謀臣,在新唐書裡面,他算是最晚去世的一位了,但他在去世前卻做了一件大事。李世民死前將徐茂公貶謫了,然後他兒子李治依照李世民的遺言將徐茂公啟用,然後他一直輔佐著李治。徐茂公原名徐世績,在李世民還未當皇帝的時候,被李淵賜姓李,又因為避諱,改名為李績。李績在臨終前請求李治把弟弟李弼調到京城裡來,李績給家裡開了一個大會。
  • 古人明知誅九族必死無疑,家人為何不跑?專家:他們可不傻
    也正因此,無數刑罰「百花齊放」,官方更根據罪人所犯之罪的輕重,將刑罰逐漸調整。而在刑罰中,最令人聞之色變的,則莫過車裂、凌遲等處刑。不過,它們雖然殘忍,卻也只是以一人之命相抵,很少會有牽連。而最讓人絕望的,則是這接下來的滿門抄斬及株連九族之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