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做了一首讚美詩向朱元璋示好,卻為何落得個人頭落地

2020-12-12 擺起龍門陣說文史

在我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歷史當中,皇帝享有的權威至高無上。哪怕是曾遊蕩鄉間的村野流民,一旦鴻運當頭進了天子殿堂,脾氣也就隨著威嚴見長,各種禁忌隨之而來。

倘若有人觸犯了逆鱗,不管你是有心還是無意,都有可能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看過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朋友都記得這樣一個情節,名士楊修看到曹操在一個寬敞的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賣弄聰明,給他人解開了其中之意,結果招致曹操起了殺心。

看到沒有?你聰明可以,但你不能聰明到足夠揣摩主公心中的所想。否則你讓萬人之上者,尊嚴何在?

清朝的文字獄中也非常盛行。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一位文人,閒情偶致,看到微風徐來,吹亂了桌上的書卷,於是書生墨客的悶騷勁兒大發,隨口就吟了一句:「春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首詩不脛而走,被別有用心者拿去匯報給了皇帝。

結果龍顏大怒,滿門抄斬。

誰讓你帶清字兒了?

如果說這些案例,是文人們一招不慎,無意中觸動了統治者的一些敏感神經。多少有些無奈,只好自認倒黴了。那麼明朝的一個文字獄的例子,真是讓人無語了。

為什麼呢?因為本來是拍馬屁的,拍到馬蹄子上了。

明代的開國太祖朱元璋曾當過和尚,這天下人都知道,但他偏偏就忌諱這段往事。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喜歡和僧道們交流暢談。

一位得道高僧來復,出家前的名字叫黃見心,就因滿腹經綸,才高八鬥,不僅參透佛法,對天下大勢也頗有獨到見地,而為朱元璋所器重,成為皇宮中宴請的常客。

得道高僧

沒想到一次酒宴中,杯斛交錯之間,這和尚一句話沒注意分寸,讓朱元璋陡然惡向膽邊生。

朱元璋在席間看到和尚留了濃密的鬍子,於是調侃道:「你既然已看破世間紅塵,要做到六根清淨,為何只剃頭髮不剃鬍子呢?」

和尚答道:「剃頭是為六根清淨,遵依佛門清規,但剃鬚不在所禁之列,故留之以顯男子之氣概。」

這話讓朱元璋老大不快,他聯想到自己當和尚的時候,把鬍子也剃了。

隨後他讓來復作詩。

和尚略一沉吟,隨口就道出一首七絕,本意是奉承當今聖上。「金盤蘇合頒殊域,玉婉醍醐出尚方,稠疊屢承天上供,自慚無德頌陶唐。」

朱元璋

沒想到朱元璋聽了,臉當時刷的一下就變了,命人將和尚拖出去。

原來這首詩裡面有一個殊字,分開了可不就是一個歹和朱嗎?

這不是藏著掖著罵當今聖上嗎?

可憐和尚至死都沒明白,他本是一腔好意,懷逢迎之心,卻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文字獄之可怕,就在於從哪個角度解釋都能給你找出毛病來,讓你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相關焦點

  • 這一首詩,將朱元璋氣吞山河的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但是朱元璋一方巧用火攻,且斷了陳友諒的退路,殲滅陳友諒主力,陳友諒戰死,此戰為朱元璋統一江南奠定了基礎。戰後朱元璋心潮澎湃,微服遊金陵,到了暮色四合之時,路過一個叫般若寺的寺廟,就準備在此睡一覺。寺廟主持看朱元璋煞氣很重,以為他是個殺人越貨的匪徒。
  • 不務正業的老和尚向韓愈求詩,韓愈是怎麼說的
    還剩下三個人,都是排斥佛教的,以激烈程度排名,依次是韓愈、曾鞏和歐陽修。在潮州,韓愈認識了高僧大顛和尚,此後對佛教的態度有所改變。往前推十幾年,韓愈三十多歲時候,曾有個老和尚向他求詩,被他教育了一番。當時韓愈在長安擔任國子監四門博士,就是太學老師。有一天韓愈在家,門人通報有個老和尚到訪,還拿著柳宗元的介紹信。柳宗元是韓愈的鐵哥們,韓愈只得讓和尚進來。
  • 朱元璋私訪禪寺,遭主持追問姓名,遂題壁而去,和尚:這詩太嚇人
    朱元璋私訪禪寺,遭主持追問姓名,遂題壁而去,和尚:這詩太嚇人!和尚看罷朱元璋的霸氣:「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朱元璋是草根皇帝,出身貧寒,讀書不多,頂多算個文半盲。但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主張及情感,朱元璋有時也會提筆賦詩。
  • 朱元璋與陳友諒在匯口洲頭復興大戰。一首古詩,還原了當年大戰的...
    朱元璋與陳友諒在此逐鹿。朱元璋失敗後,趴在一棵楠木上,被洲頭的金姑救起,金姑給他做了一碗魚面,朱元璋很快恢復了元氣。帶著康茂才重整旗鼓,在桑落洲洲上匯口,程營,洲頭,復興等地布下重重圈套,最後與陳友諒決一死戰。陳友諒兵敗,在洲頭涇江口中箭身亡。朱元璋因此才有了建立大明的資本。至今,洲上還有一個地名叫做陳君套,又稱套口。
  • 朱元璋宴請高僧,高僧只說了個「殊」字,為何朱元璋就將其處死?
    73歲高僧被朱元璋凌遲處死,怎麼說都是老朱的又一筆血債。不過這個和尚並不是因為一個「殊」字而死,他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讓十丈紅塵迷住了雙眼,沒有真正做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否則也就沒有這場災難了!這個老和尚名為釋來復,據說俗家姓王,在當時的佛教界影響力不小,其人不僅佛法精深,更吟得一手好詩寫得一手好字,所以在洪武初年就被召到了南京。朱元璋畢竟當過和尚,見到釋來復這個同行的前輩很開心,除了經常和釋來復聊天打屁之外,還任命他當了僧官,參與管理朝廷的宗教事務。
  • 歷史上最霸氣的五首「帝王詩」,朱元璋一首詩讓人膽戰心驚!
    【歷史上最霸氣的五首「帝王詩」,朱元璋一首詩讓人膽戰心驚!】漢高祖劉邦寫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三句,卻氣勢磅礴盡顯英雄氣概!西楚霸王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朱元璋吟詩一首,嚇得富豪散盡家財拔腿就跑,卻因此保住一命
    富豪聽到朱元璋吟了一首詩後,連忙逃跑,保住了性命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小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討口飯吃,朱元璋只能進寺廟做了和尚,四處流浪化緣才得以保住性命。甚至朱元璋的父母去世的時候,貧窮的朱元璋甚至都沒有地方安葬自己父母的遺體,迫於無奈之下,朱元璋只能去哀求當時的地主劉德,但是劉德絲毫沒有同情心,這導致朱元璋從小時候起就對地主富豪有著深深的仇恨。等到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自己做了皇帝之後,對地主富豪的仇恨表現的依然很明顯。
  • 五位千古英主,每人一首霸氣帝王詩,誰更勝一籌?
    李世民的這首《賜蕭瑀》,顧名思義,是寫給宰相蕭瑀的御賜詩,其詩被收錄於《全唐詩》中,其事被記載在《舊唐書·蕭瑀傳》裡。 此詩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卻具有很深的哲理性和智慧性,看似句句在誇蕭瑀,實則句句在說帝王之道。
  • 朱元璋寫了一首先抑後揚的詩,震驚了朝臣,留名了青史
    布衣皇帝朱元璋一生歷經傳奇,關於他的民間傳說,可謂層出不窮。中國幾千年封建帝制,朱元璋在民間的流傳度、談論度可以說是最高的。17歲那年已經當了和尚的朱元璋,被通知去雲遊化緣以解寺院饑荒。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等地,兜兜轉轉許多地方。
  • 蘇軾寫了一首詩讚美金山寺,正讀倒讀都可以,成為千古絕唱
    和尚法海將許仙騙到金山寺中,白素貞為了救許仙,水漫金山,最終被法海鎮壓在雷峰塔下。白素貞水漫金山寺這個情節,可是《白蛇傳》最精彩的地方之一,金山寺也因此出名了,除了這個故事以外,金山寺還有很多歷史典故,著名的詩人蘇軾就很喜歡來這裡,蘇軾還寫了一首詩來讚美金山寺,這首詩還成為了千古絕唱。
  • 趙匡胤隨口說了半句詩,400年來無人能接,朱元璋無意間給對上
    前言:現代人一有時間就喜歡玩手機,玩電腦,那麼在沒有多媒體的古代,人們在閒來無事之時會做些什麼呢?古代人喜歡作詩,看到好看的景色需要吟詩一首,感到生活的心酸,需要吟詩一首,和自己的親人相談甚歡,也要吟詩一首展示自己的風姿卓略。
  • 朱元璋吟詩一首,江南富商聽完遣散家產逃走,居然逃過一劫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沈萬三的故事,有人說他是明初最有名的富商,連朱元璋都眼紅他的財富。曾經出資支援張士誠,害的朱元璋攻了很久蘇州才拿下。朱元璋攻佔蘇州後,沈萬三為了保全自己,就趕緊向朱元璋示好。朱元璋要修建南京城牆,他就出資三分之一。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不管是在何時何地看見非常好的詩詞歌賦,都想要嘗試一下模仿出一首相似的出來。歷史上的很多詩詞,都被蘇軾模仿過,並且成為了傳世經典。同時,蘇軾的模仿還能夠讓這些作品擁有很大的名氣。不過,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 明初才女張紅橋眼光極高,閩中十才子裡獨獨看上他,只因一首詩!
    當時,號稱「閩中十才子」的王恭,王簹以及很多當世名人紛紛投詩向這位才女發起攻勢,但都被嚴辭拒絕了。福清才子林鴻路過福州時,看見紅橋在庭前焚香,隨即作詩一首,沒想到卻一下子打動了才女的芳心。不久,張紅橋就嫁給林鴻做了妾室。 這首詩就是《投贈張紅橋》。那麼這首詩為何能打動芳心呢?我們一起來看個究竟。
  • 明朝官員背後,永遠有著一雙朱元璋的眼睛
    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少年時期給地主放過牛,做過和尚,討過飯,三年流浪生涯,他足跡遍布淮西各地,坎坷的經歷使得朱元璋開闊了視野,也積累了生存的經驗,練就了堅毅果敢的性格與此同時,朱元璋也變得異常殘忍,生性多疑,無端猜忌他人。做了皇帝以後,朱元璋對自己的子孫驕縱放任,對屬下的臣子卻頗為嚴苛,誅殺謀逆造反的臣子,動輒要牽扯到數以萬計的無辜者。
  • 他是杜甫的粉絲,被朱元璋逼瘋,名字鮮為人知,有首詩人人會背!
    一次,袁凱到楊維楨府做客,有人向楊維楨推薦了一首《白燕》詩,楊維楨對詩中「珠簾十二」、「玉剪一雙」等句十分讚賞。少年氣盛的袁凱卻不服氣,直言其「詩雖佳,未盡體物之妙」,然後呈上自己的《白燕》詩:故國飄零事已非,舊時王謝應見稀。月明漢水初無影,雪滿梁園尚未歸。
  • 一群普通人在庚子年寫了一首英雄的讚美詩
    正當我們歡聚一堂,拒絕外出時,一群普通人為我們寫了一首英雄的讚美詩。在這裡,家裡一個年幼孩子的母親忍著淚水與孩子道別;有一個兒子的父親剛剛腦梗住院,於是他把父親交給母親,匆匆踏上了探險的徵途;兒子想結婚,作為白衣天使的母親,他讓兒子和兒媳祝福………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普通人他們是如何度過的?如何譜寫英雄的讚美詩?
  • 女道士愛上和尚,還有一首詩流傳千古
    話說李冶在六歲那年,看到外面的生物,觸景生情,突然寫了一首情詩。詩中描述了女子嫁娶的心情,情感之細膩真摯,恐怕年方二八的小姑娘想起來都會臉紅,竟然出自一個六歲的小姑娘之手。你見過誰家的六歲小孩能寫出這麼好的情詩嗎?即使放到今天,也很不可思議。
  • 布袋和尚的一首禪詩,短短4句,卻勝過許多心靈雞湯
    詩詞背後/文布袋和尚是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號長汀子。明州奉化(浙江)人。以神異著稱,他在江浙一帶化緣,出入市鎮鄉村。經常肩上背一個布袋並手拿錫杖及佛珠,身材矮胖,面容慈祥、笑容可掬、大腹便便,人稱布袋和尚。
  • 李白最霸氣的一首詩,看過後讓人感嘆瀟灑至極卻殺死太重
    導語:都說文武不殊途,但是有個人卻做到了。他自幼苦勤讀書,十五好劍術,之後便一生不離劍。明明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卻寫過一首讓人不寒而慄充滿殺氣的詩,他就是被後人喻為「詩仙」的李白,那首詩被稱為「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