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隨口說了半句詩,400年來無人能接,朱元璋無意間給對上

2020-12-17 家菜味

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恆持次志成永志,百戰問鼎開太平。

前言:

現代人一有時間就喜歡玩手機,玩電腦,那麼在沒有多媒體的古代,人們在閒來無事之時會做些什麼呢?古代人喜歡作詩,看到好看的景色需要吟詩一首,感到生活的心酸,需要吟詩一首,和自己的親人相談甚歡,也要吟詩一首展示自己的風姿卓略。

▲劇照乾隆

古代的皇帝也喜歡通過作詩來展示自己的文藝風採,就像清朝的皇帝乾隆,他特別喜歡作詩,而且作詩的數量很多,但是詩的質量就不敢恭維了。還有宋代皇帝趙匡胤,他是一個武將出身的皇帝,但是他對作詩卻情有獨鍾,而且作詩的質量很不錯,往往富含了豐富的意境。

▲宋代詩帖

01酷愛讀書的趙匡胤

在唐宋時期,作詩已經是一件非常流行的事了,皇帝們喜歡在早朝的時候,作詩一首,這樣不僅可以展示自己的風姿卓略,還可以收到大臣們的誇讚。宋朝皇帝趙匡胤,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入了軍營,平時做的事也都是武夫該幹的事。但是他甘心自己只是一介武夫,想要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內涵。

▲趙匡胤劇照

有一次戰爭結束,作為將軍的趙匡胤讓自己的手下幫忙搬幾箱東西,這時就被別人看到了,於是將趙匡胤的行為舉報給了皇上,皇上當即就怒氣衝衝的來指責趙匡胤,趙匡胤連忙打開箱子以示清白,原來箱子裡只是大量的書籍,趙匡胤解釋自己希望多讀一些書,可以幫助皇帝排憂解難。皇上當即感動的一談糊塗,今後更加重用趙匡胤。

《詠初日》

02喜愛作詩的趙匡胤

讀過書的趙匡胤覺得自己可以試著做一首詩了,在一次和朋友的聚會中,有一位友人乘興作詩一首,但是趙匡胤覺得不好,於是也吟詩一首《詠初日》,詩中的句子雖然平仄不相壓,但是可以從詩中感受到一股凌然的大氣。雖然趙匡胤的詩不符合當時詩句的對仗公式,但是從詩句中可以感受到氣吞山河的氣魄,也算是一首不錯的作品。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還有一次在宴會上,趙匡胤看著眼前的景色,於是想通過一首詩表達自己的情感,於是隨口就說了一句:「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其他人聽後都拍手叫好,尷尬的是這兩句詩是靈光乍現,後面的詩趙匡胤並沒有想好,而聰明的大臣們避免氣氛尷尬,只能說趙匡胤的詩空前絕後,於是就沒有敢續詩。

▲趙匡胤

03詩興大發朱元璋

由於這首詩是宋代皇帝做的詩,後來的歷代皇帝和大臣均不敢續詩,一直到明朝,朱元璋登基,聽說了這件事後,思考了甚久將這首詩的後半句補全了。「恆持次志成永志,百戰問鼎開太平。」這首詩最終因為朱元璋的續詩,而被人們廣泛流傳。

▲朱元璋

很多人對於朱元璋的續詩褒貶不一,從趙匡胤的詩中可以看出一個皇帝的大氣磅礴,但是朱元璋續出的後半首就顯得有些單薄了,朱元璋的詩類似於隨口的打油詩,沒有趙匡胤所做詩句的意境。

綜述:

趙匡胤在作詩的時候,由於大臣們集體拍手,導致失去靈感,結果單單吟出一首詩的前一半,隨後的400年裡,出現了多個文人,卻無一人對出趙匡胤的下一部分詩。最後被朱元璋隨口一句詩填補完整,但是卻沒有受到人們的讚賞。

【參考資料】:《箴言錄》《宋史》【圖片來自網絡】【文案編輯】:目海志劉小撐

相關焦點

  • 趙匡胤隨口說了半句詩,400年來無人能接,朱元璋無意間給對上
    雖然趙匡胤的詩不符合當時詩句的對仗公式,但是從詩句中可以感受到氣吞山河的氣魄,也算是一首不錯的作品。▲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還有一次在宴會上,趙匡胤看著眼前的景色,於是想通過一首詩表達自己的情感,於是隨口就說了一句:「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
  • 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來無人能續,朱元璋:這麼簡單我來
    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來無人能續,朱元璋:這麼簡單我來宋太祖趙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這兩位開國皇帝,身居不同朝代,卻由於作詩這一件頗為文雅的事有了交集。宋太祖趙匡胤的詩歌水平居中遊,只有「一首半」詩可稱為傳世佳作。第一首詩是趙匡胤和朋友們喝酒時,看到了紅太陽冉冉升起的壯麗景色。這時一個漢子絞盡腦汁想出了幾句歌頌旭日的打油詩。趙匡胤聽了這首詩,嘲笑他缺乏技巧。
  • 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來無人能續,朱元璋:這麼簡單我來
    宋太祖趙匡胤的詩歌水平居中遊,只有「一首半」詩可稱為傳世佳作。第一首詩是趙匡胤和朋友們喝酒時,看到了紅太陽冉冉升起的壯麗景色。這時一個漢字絞盡腦汁想出了幾句歌頌旭日的打油詩。趙匡胤聽了這首詩,嘲笑他缺乏技巧。
  • 趙匡胤隨口發揮的半首詩 400年來沒人敢補 最後居然給他給填補了
    有時候歷史真的十分有意思,有些看似沒有交集的人,最後竟然會因為某件事情,從而兩人有了聯繫,比如說,宋朝趙匡胤還有明朝朱元璋兩人,兩個都是開國皇帝,也不存在什麼競爭、戰爭一類的,然而,兩人居然因為趙匡胤隨口發揮的半句詩,居然有了聯繫,實在是有意思,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趙匡胤寫了半首詩,宋朝沒人能接上,明朝時朱元璋輕鬆補全
    趙匡胤當年寫了半首詩,臣子們紛紛誇讚,但趙匡胤水平有限,怎麼也接不出另一半了,他是皇帝,宋朝當然沒人敢接,反而是到了400年後的明朝,由朱元璋給補全了。當時正值明月東升,眾人陪著趙匡胤飲酒取樂,酒過三巡之後,趙匡胤頭有些昏沉了,看到月亮高高的掛在天上,不知怎麼來了詩興。 他摸著下巴,搖頭晃腦吟出了半首《絕句》:「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臣子們一聽,紛紛叫好,又等著他繼續說下去。結果呢,趙匡胤說完這兩句,下面的不會說了,畢竟他是武將出身,文採有限。
  • 趙匡胤:我寫了半首詩,想不出下半首,400年後朱元璋輕易補齊!
    趙匡胤:我寫了半首詩,想不出下半首,400年後朱元璋輕易補齊!趙匡胤屬於溫柔的一派,咱們能用話好好說的事情就不必動刀動槍的,好好地在酒桌上把這事兒給了了,也就完了,咱們大家都相安無事。而老朱可就不一樣了,這天下是我打下來的,老子就是老大,你們在座的各位雖然說對我看起來忠心耿耿,可是我這大孫子實在是有點兒軟弱無能啊!
  • 趙匡胤的兩句殘詩,兩宋無人敢續,400多年後朱元璋補成七律
    根據《後山詩話》記載,當時宋軍攻打南唐,都城金陵被圍,後主李煜派使臣徐鉉出使宋朝。徐鉉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辯,此前也曾使宋,謀求和平。宋朝官員早聞他的才名,怕在言辭上輸給對方,弱了宋朝的威名,都不敢出頭,宋太祖趙匡胤便特意選了幾個沒什麼文化的侍衛前去接他。
  • 趙匡胤最霸氣的兩句詩,上下一千年無人能及,令人熱血沸騰!
    此詩雖然寫的不錯,但是仔細一讀,卻總覺得有點借鑑那位「稍遜風騷」的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的出身比朱元璋略微好一些,算是一個將二代。自幼練就一身武藝,擅長拳術和棍術,其創造的拳術被尊稱「太祖拳」,也稱「趙家拳」。
  • 中國最牛的一首詩,前2句是趙匡胤所作,後面是朱元璋所寫
    沒辦法,人家地位在那擺著,一個帝王尚且如此,若是兩個帝王,而且是不同朝代的帝王合作的一首詩呢?我們知道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代開國皇帝,領兵打仗的本事自然無人能敵,除此之外,他肚子裡的墨水也是挺多的,這和他的家庭氛圍有關。趙匡胤是軍人家庭出身,父親是四代禁軍統領,他從小跟在父親身後學習騎射,所以武藝自然沒的說。但是這麼一個習武之人,竟然愛好讀書。
  • 趙匡胤醉吟2句詩無人能續,400年後一位偉人續上,流傳千古
    趙匡胤聽完後不屑一顧,說李煜的文章是寒士之語,不足稱道,徐鉉認為趙匡胤是嘴硬,強行給自己找面子,便讓趙匡胤有本事也寫一首。宋朝的大臣見狀心中暗道不好,他們認為趙匡胤沒有文學素養,讀不出李煜文章的妙處,他們這些讀書人卻是知道李煜的才華,萬一趙匡胤念出什麼打油詩,豈不是太丟人了。
  • 書生作出一句詩,朱元璋隨口接續下去,霸氣十足!
    」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有一次微服私訪,到杭州靈隱寺去,有一位老僧問他:「請問施主尊姓大名?」朱元璋微微一笑,提起筆來,在牆上寫了一首詩:「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真明主,兀自滔滔問姓名!」老僧一看,大吃一驚,這次知道是聖駕光臨,趕忙合掌賠罪。
  • 長知識|有哪些半句成名,另外半句卻鮮有人知的名言詩詞?
    相比之下,後半句可謂籍籍無名,知道的人並不多。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曹松)曹松的這句話是前半句無人知道,後半句鼎鼎有名。一將功成萬骨枯」,經過明清幾百年的話本小說渲染,到現在幾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用數字作詩:趙匡胤一輩子憋出一首半,朱元璋抄襲,乾隆只會數數
    這首詩還有個有意思的傳說,話說當年唐伯虎遊歷虎丘山,有些累了,就打了個哈欠,枕著一塊石頭呼呼大睡起來。好友祝枝山童心未泯,用草葉瘙他癢,逗他起來,並笑稱他枕著石頭也能睡著。唐伯虎說,這塊石頭很像枕頭,以後就叫「枕石」吧。《遊虎丘山》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舉頭紅日白雲起,四海五湖皆一望。
  • 兩首最具霸氣的詠月詩,一首兩位帝王合作完成,一首落魄書生寫就
    但說到「詠月」詩,可能就非說趙匡胤不可了。但很遺憾,趙匡胤的這首「詠月」詩卻只有「半首」。據說趙匡胤一生只寫過一首半詩,其中一首是「詠日」詩。據《庚溪詩話》記載,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前,有一天晚上和一幫弟兄在靈山寺聚會,眾人觥籌交錯,興致很高,不知不覺已經天亮。當朝日升起時,金色的光芒灑向大地,讓人頓時心生萬丈豪情。面對此情,趙匡胤隨口吟出了一首「詠日詩」。
  • 漢高祖隨口三句話流傳千古,趙匡胤寫了四句詩被笑千年
    藝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微時就是未發跡之時。這詩寫的是太陽出來前後的景色。雖然老趙被與秦皇漢武唐太宗並列,但他這詩,卻被人笑話了千多年。宋朝人如此,現代人也瞧不上這詩。比如某百科裡,介紹此詩——《日詩》,作者趙匡胤 ,是宋朝的一部詩詞。然後就是趙匡胤的介紹,接下來再把四句詩列出來。
  • 我國8大皇帝詩:劉邦曹丕李世民趙匡胤霸氣,朱元璋殺氣騰騰!
    皇帝詩,顧名思義,就是中國古代皇帝所寫的詩!中國古代皇帝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有哪些皇帝寫作過好的詩詞?誰的詩詞藝術水平最高?誰的詩詞最霸氣?而後激蕩在三川郡的山野間,經久不息響徹在後世千年。作者簡介: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稱趙政、祖龍等 。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主要成就:統一六國;南平百越,北擊匈奴;建立皇帝制度;修建萬裡長城等。
  • 朱元璋文化上的兩次比較
    在與宋朝的接觸、談判中,也往往想以口舌之辯難倒對方,以求得外交上的勝利。 當宋軍圍困金陵時,南唐派才士徐鉉與宋軍談判,目的是想以口舌解圍。 作為詩人、書法家,徐鉉十歲能作文,不妄遊處。與韓熙載齊名,人稱&34;。來到北宋時,談鋒甚健。
  • 大官寫下2句詩無人能續,一歌妓隨口續上,大官納其為妾
    寫在紙上,傳給賓客。宴席上眾賓客心中無好句,不敢貿然接上,恐見笑於大方之家,於是一時形成了無人能接的局面。一位歌女看見紙上兩句詩,站起來說道:某不才,本來不敢玷汙大人的詩句,就隨口接兩句,權當拋磚引玉。歌妓吟出兩句詩,組成一首七絕,隨口續成。滿座賓客聽到之後,拍手叫絕,交口稱讚。
  • 和尚做了一首讚美詩向朱元璋示好,卻為何落得個人頭落地
    倘若有人觸犯了逆鱗,不管你是有心還是無意,都有可能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看過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朋友都記得這樣一個情節,名士楊修看到曹操在一個寬敞的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賣弄聰明,給他人解開了其中之意,結果招致曹操起了殺心。看到沒有?
  •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這句詩唐朝竟無人能接,直到宋朝才對上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這句詩唐朝竟無人能接,直到宋朝才對上說起盛唐的文化,大家馬上就能想到唐詩,而唐朝的詩人確實十分多,其中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傑王勃,詩狂賀知章,但其中還有一位詩鬼李賀,其詩題材主要是以神仙鬼魅為主,想像奇特,意境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