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8大皇帝詩:劉邦曹丕李世民趙匡胤霸氣,朱元璋殺氣騰騰!

2020-12-19 古今獵奇

皇帝,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後,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皇帝詩,顧名思義,就是中國古代皇帝所寫的詩!中國古代皇帝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有哪些皇帝寫作過好的詩詞?誰的詩詞藝術水平最高?誰的詩詞最霸氣?

中國古代皇帝詩:

1、秦始皇嬴政:《祠洛水歌》

祠洛水歌

洛陽之水,其色蒼蒼。

祭祀大澤,倏忽南臨。

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白話譯文:這是多麼好的一條河流啊,它靜默的流淌過千載歲月的泱泱四季。而今始皇帝渾厚清越的嗓音,越過層層疊疊的宮闕,跨過盈盈湧動的洛水,飄蕩在河洛之濱的蒹葭叢中。而後激蕩在三川郡的山野間,經久不息響徹在後世千年。

作者簡介: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稱趙政、祖龍等 。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主要成就:統一六國;南平百越,北擊匈奴;建立皇帝制度;修建萬裡長城等。

秦始皇

2、漢高祖劉邦:《大風歌》

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白話譯文:大風勁吹啊浮雲飛揚,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作者簡介:劉邦,字季,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主要作品:《大風歌》、《鴻鵠歌》。

主要成就:亡秦滅楚,建立漢朝等。

劉邦

3、漢武帝劉徹:《秋風辭》

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白話譯文:秋風颳起,白雲飛。草木枯黃雁南歸。秀美的是蘭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難忘懷。乘坐著樓船行駛在汾河上,划動船槳揚起白色的波浪。吹起簫來打起鼓,歡樂過頭哀傷多,年輕的日子早過去,漸漸衰老沒奈何。

作者簡介: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含前後少帝),政治家、文學家。

主要作品:《秋風辭》、《瓠子歌》、《天馬歌》、《悼李夫人賦》等。

主要成就:加強集權,獨尊儒術,幣制改革,首開絲路,開疆拓土,建立年號等。

劉徹

4、魏文帝曹丕:《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行

浮舟橫大江,討彼犯荊虜。

武將齊貫甲,徵人伐金鼓。

長戟十萬隊,幽冀百石弩。

發機若雷電,一發連四五。

白話譯文:划著船橫渡大江,去討伐侵犯荊州的敵人。將們穿戴整齊,手裡拿著箭。出徵的戰士們敲擊著鉦和鼓。十萬戰士手裡拿著長戟,幽州和冀州的士兵佩帶著威力達百石的弓箭。發機射出石頭像雷電那樣迅速,一下子就射出四五顆石頭。

作者簡介: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與正室卞夫人的嫡長子。

主要作品:《典論》、《燕歌行》、《寡婦詩》、《答臨淄侯植詔》等。

主要成就: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復通西域;繁榮建安文學,開文學批評風氣等。

曹丕

5、唐太宗李世民:《還陝述懷》

還陝述懷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

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

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

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

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

白話譯文:剛剛經歷了南徵北戰,不禁手撫腰間的長劍慨然長嘆。這一切都是為濟世救民,而不是為了爭名奪利啊。戰爭的場面如電閃,軍情火急,動作迅猛。滿山遍野駐宅了千軍萬馬。戰場如登山一樣,指揮也需要靈活。昨天的戰爭必將會流血犧牲,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統一。

作者簡介:唐太宗李世民,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

主要作品:《帝範》、《貞觀政要》等。

主要成就:精簡政府機構;改革三省六部;開創貞觀之治等。

李世民

6、南唐後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白話譯文: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作者簡介:李煜,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徐州彭城縣(今江蘇徐州)人,南唐末代國君。

主要作品:《南唐二主詞》。

主要成就:詩詞、書法等。

李煜

7、宋太祖趙匡胤:《詠初日》

詠初日

太陽初出光赫赫,

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與殘月。

白話譯文:此詩首二句寫一輪紅日噴薄欲出,赫赫炎炎,勢盛光豔。後二句,詩人以紅日初升自況,以群星、殘月比喻當時的各個割據勢力,並以紅日逐退星月,普照大地,象徵自己剷平割據、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作者簡介: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

主要作品:《詠初日》。

主要成就:建立宋朝,結束五代十國戰亂局面,基本完成統一。

趙匡胤

8、明太祖朱元璋:《憤題和尚詰問》

憤題和尚詰問

殺盡江南百萬兵,

腰間寶劍血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主,

只顧嘵嘵問姓名。

白話譯文:殺盡江南數百萬士兵,腰間佩帶的寶劍還充滿血腥。山上的僧人不知道面前的英雄是誰,只是害怕的詢問姓名。

作者簡介: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改名為「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經》、《御製皇陵碑》、《周顛仙人傳》等。主要成就:推翻元朝,建立明朝,開創洪武之治等。

朱元璋

怎麼樣?我國古代八大皇帝詩,誰的最霸氣?你最喜歡誰的?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10首霸氣的「帝王詩」,霸氣勁道,名動千古
    01劉邦寫這首詩前幾年,臧荼、韓信等相繼叛變,高祖12年,英布起兵反叛,劉邦大駕親徵平定叛亂。還軍途中,經過故鄉沛縣,劉邦寫下這首《大風歌》。雖然文採不足,但是霸氣側漏。02項羽被困垓下,寧死不肯過江東,寫下這首絕命詞,四面楚歌,一代西楚霸王就此隕落,可歌可泣。項羽輸了劉邦輸在不夠臉厚,不夠心狠,可悲可嘆。
  • 劉邦殺功臣,趙匡胤、朱元璋殺功臣,為什麼李世民不殺功臣?
    廢話,如果不是必要,誰願意大殺功臣?都是槍林彈雨中過來的,相互之間有著深厚的「革命友誼」,不是實在沒辦法了,誰願意殺功臣鬧著玩?殺功臣,都是因為皇帝受到了威脅。威脅不一定來自當下,來自現在,更可能是一種潛在的、長期的威脅。而能夠被威脅,還是皇帝本身不夠強大。
  • 5首霸氣十足的開國帝王詩,最厲害的還是他,睥睨天下的一代偉人
    英布大概是漢初幾大反王中,聲勢最大的一路,劉邦不得不親徵。有驚無險,這場叛亂再次被成功平息,得勝班師的途中,劉邦順路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沛縣。他把昔日的鄉裡鄉親都召集起來,共同歡飲數日,嗐,其實多少有些炫耀成分吧:你們看,當年的流氓小混混,如今成了你們的皇帝。劉邦酒酣,擊築而歌,即興唱出了這首大風歌。
  • 千古帝王詩,一首比一首霸氣,每一個帝王,必有一首傳世霸氣之詩
    其實這首詩還有一個名字,叫《太一之歌》。顯然比《天馬之歌》大氣多了。前面這些皇帝,多多少少都有些學問。那麼到了朱元璋這裡,就是地地道道的大老粗了。不過,別看大老粗,天生就有帝王的霸氣。朱元璋可是開創了一個詩歌種類的先河哦。那就是打油詩。
  • 五位千古英主,每人一首霸氣帝王詩,誰更勝一籌?
    在中國古代的四百多位皇帝當中,不乏擅長詩詞歌賦的文藝發燒友,其中尤以清高宗乾隆和南唐後主李煜最為後世所熟知。但是,乾隆作品雖多,卻流於平庸,李煜的詞作倒是足以驚豔千古,偏偏書寫的儘是些靡靡之音和亡國之痛,絲毫透露不出帝王之氣。
  • 曹丕的廟號為什麼是「高祖」,而不是「太祖」?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曹丕是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與正室卞夫人的嫡長子。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諡號文帝,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葬於首陽陵。對於曹丕來說,作為開國皇帝,其廟號卻是「高祖」。
  • 史上最強的十二首帝王詩詞,比比誰更霸氣
    看看誰更霸氣。劉邦的遠大抱負,對國家的憂慮,在這一首詩,盡皆體現。他終於不再是那個混跡街頭的混混了。這首詩將曹操內心對時光易逝,求賢若渴,建功立業的心理描寫的淋漓盡致。「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不可謂不霸氣。
  • 劉邦本來是「漢太祖」,為什麼都稱為「漢高祖」呢?
    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再者之後,劉邦又擊敗強大的項羽,於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漢王朝。作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本來是「太祖」,應該被叫做「漢太祖」。但是,後世在稱呼劉邦的時候,往往稱之為「高祖」或者「漢高祖」,這是為什麼呢?
  • 兩首最具霸氣的詠月詩,一首兩位帝王合作完成,一首落魄書生寫就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帝王寫詩非自趙匡胤開始,劉邦、李世民等都有傳世之作。詩寫得最好的也不會是趙匡胤,至少劉邦的《大風歌》要出名得多。他見到趙匡胤時,極力誇耀南唐國主李煜的才藝,並說其《秋月》詩天下聞名。趙匡胤聽後大笑道:「這是寒士的詩,我是不念這樣的詩的。」徐鉉不服,請趙匡胤也作一首詩給他看看。這時,文武百官驚懼相視,趙匡胤卻從容吟道:「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徐鉉聽完大驚,「殿上稱壽」。
  • 趙匡胤隨口說了半句詩,400年來無人能接,朱元璋無意間給對上
    ▲劇照乾隆古代的皇帝也喜歡通過作詩來展示自己的文藝風採,就像清朝的皇帝乾隆,他特別喜歡作詩,而且作詩的數量很多,但是詩的質量就不敢恭維了。還有宋代皇帝趙匡胤,他是一個武將出身的皇帝,但是他對作詩卻情有獨鍾,而且作詩的質量很不錯,往往富含了豐富的意境。
  • 趙匡胤將皇位傳於弟弟趙光義,趙匡胤的後代就不能當皇帝了嗎?
    比如唐朝的第二個皇帝是李世民,他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個兒子,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則,應當是他哥哥李建成繼承皇位,然而李世民在建立唐朝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自然不甘居於已建成之下,於是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鬥,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取勝,當上了皇帝。
  • 劉邦和朱元璋:流氓對乞丐。誰更牛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漢朝開國皇帝,漢高祖。今江蘇豐縣人 朱元璋(公元1328年—公元1398年),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今安徽鳳陽人。 (兩人住的地方倒是相隔不遠,直線距離約250公裡左右。)
  • 中國422位皇帝被拉到一個微信群裡,你猜他們在聊些什麼呢?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封建王朝綿延兩千多年,在這漫長的時間裡,皇帝一直是我國地位最高的人。從嬴政統一中國,自稱始皇帝以來,到清朝溥儀退位為止,我國一共有422位皇帝。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把他們都拉進一個微信群,他們會聊些什麼呢?
  • 皇帝牌打油詩:朱元璋聽到雞叫作詩一首,前2句爆笑,後2句霸氣
    古代皇帝事務繁多,精通詩詞歌賦的皇帝寥寥無幾。文學史上雖然也有魏帝曹丕、南唐皇后李煜等人,但說真的,他們都是特殊情況,皇帝擅長寫詩填詞的還是少見。清朝時,乾隆皇帝寫了4萬多首詩,但流傳下來的很少。其實皇帝也是人,也有搞笑的時候,尤其是皇帝的打油詩更有意思。如乾隆曾寫過一首《飛雪》:一塊有一塊,兩塊三塊四塊五塊,六塊七塊八九塊,飛進蘆花都不見。
  • 趙匡胤面對初升的太陽吟誦一詩,短短28字,千古帝王霸氣躍然紙上
    在《紅樓夢》裡,大觀園中經常會舉行詩會,但曹雪芹筆下的金陵十二釵,每個人所寫的詩歌都是和自己的性格相對應的,絕對不是千篇一律。同樣是寫詩,帝王和普通詩人的寫法又不一樣,成為大詩人的帝王不多,但也留下了為數不多的一些名作。最為知名的,有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作為開創漢朝基業的開國皇帝,就算是寫自然界的大風,想到也是統一天下衣錦還鄉,收攬勇士為國家鎮守四方,充滿了君臨天下的豪情壯志!
  • 歷史上最霸氣的五首「帝王詩」,朱元璋一首詩讓人膽戰心驚!
    【歷史上最霸氣的五首「帝王詩」,朱元璋一首詩讓人膽戰心驚!】漢高祖劉邦寫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三句,卻氣勢磅礴盡顯英雄氣概!西楚霸王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從嬴政到溥儀,中國皇帝如果按綜合實力排位,誰會排第一?
    從頭開始,依次排列: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晉武帝司馬炎、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鐵木真(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皇太極
  • 朱坤明:杯酒釋兵權,功臣武將們的最好結局,劉邦和朱元璋太極端
    作為開國皇帝,等到天下安穩之後,最擔心什麼,當然是武將們的叛亂。歷朝歷代的皇帝在處理這個難題時,都免不了會動殺機。宋太祖趙匡胤的處理是最好的結果,這樣皆大歡喜的局面我是最佩服的。唐朝自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不聽唐王朝的命令,五代十國的皇帝也是走馬燈似的換。趙匡胤建立大宋之後,怎麼對待石守信、高懷德等武將?宋太祖把武將們召集到一起喝酒,先探探他們的口風,了解他們是怎麼想的。君臣坦誠相待,宋高祖說出了自己的擔心,怕武將們會反自己,覺也睡不好。武將們也很知趣,想想韓信、彭越的結局,保命要緊,就主動交出了兵權。
  • 朱元璋修了座帝王廟,元朝皇帝與唐宗宋祖並列,最後被嘉靖帝轟了出去
    子淵之前曾為大家介紹了明太祖朱元璋和宋太祖趙匡胤之間的故事,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他和元朝皇帝忽必烈之間的因緣際會。▲雞籠山明朝初年,太祖皇帝朱元璋決定在南京的雞籠山南麓修建一座帝王祀廟,主要供奉歷史上的傑出帝王。經過商議,最後確定了18位帝王,包括三皇五帝、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和元世祖忽必烈等。有的朋友或許會納悶,朱元璋不應該痛恨元朝嗎,怎麼反倒供起元朝皇帝了?
  • 皇帝也是有競爭的行業,漢高祖劉邦沒成為千古一帝,漢武帝做到了
    皇帝也是有競爭的行業,漢高祖劉邦沒成為千古一帝,漢武帝做到了各行各業都用競爭,競爭是促進行業發展的根本,我們古時候的皇帝也是一個有競爭的職位。劉邦戰勝強大的對手霸王項羽,建立漢朝,李世民身先士卒,幫助父親李淵成為唐朝的建立者,雖然不是王朝建立者,不過我們都將唐朝建立的功勞歸功李世民,最後成為皇帝的唐太宗也是唐朝最英明的帝王。趙國開過皇帝趙匡胤,結束常年的亂世,將中原重新統一,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