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帝王詩,一首比一首霸氣,每一個帝王,必有一首傳世霸氣之詩

2021-01-10 魚羊秘史

文:風林秀

01

古代成帝王者,必有一首傳世好詩。

就比如說,劉邦的《大風歌》吧。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猛士、四方、海內、故鄉。這就是帝王,始終心懷天下。

相比之下,霸王項羽也有一首《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開始聽起來還行的樣子。但後來就是寶馬香車、紅塵美人了。

項王的詩,正是詩如其人。乍一聽,格局也不小,但聽來聽去,都是滿腹牢騷。一個愛發牢騷的幹部,一定不是一個好幹部。

所以說,有沒有帝王之象,詩中略見一斑。反正整天歌詠美人的,必定不是好君王。

後來,唐人根據霸王跟虞姬的故事,創了詞牌名《虞美人》。

其實也有一些帝王自創過詞牌名。比如說,大家最熟悉的、詞牌界的翹楚、帝王界的苦主——李煜,就自創了一首詞牌名《相見歡》。

當然,李煜也最喜歡填寫《虞美人》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故國都不堪回首了,他那還一江春水向東流呢,真一流也。

《相見歡》算是李煜的代表作了。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謀天下者,不謀一隅。

看看劉邦的詩,言簡意賅,字裡行間,天下盡在囊中的感覺。再看看項羽、李煜這些纏綿悱惻之音,哪裡有半分帝王之氣?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如果說,還有一個人比劉邦胸懷更寬闊的,那就是秦始皇了。

02

秦始皇寫過詩嗎?

當然。不過先秦時期的詩,都是四言詩。就比如: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什麼的。帝王睡不著的時候,偶爾靈光乍現,就會寫一首傳世好詩。

秦始皇的這首詩名叫《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這首詩可不一般。為什麼要以洛水開篇呢?因為,洛出書,河出圖。伏羲據「河圖」悟出「八卦」, 大禹根據「洛書」創製《洪範九疇》,存於《尚書》。

周文王據「洛書」而出《易經》。後來,文王從洛水氣勢磅礴的聲音之中研究禮樂,成功之後在洛水邊擺「曲水」之筵。文王讓群臣賓客沿水邊席地而坐,把叫做觴的木質酒具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觴漂到何處一盤旋打轉,那麼離此觴最近的那個人,就要飲酒一杯。這就是「曲水流觴」最早的由來。

後來,王羲之邀請謝安等人,也效仿周文王,在蘭亭這個地方建人工曲水,大家喝酒作詩,而成《蘭亭序》。

《蘭亭序》好,是好在王羲之的書法。但論文採,終究還要推《洛神賦》。

既有洛水,就有洛神。洛神名叫宓妃,她可是伏羲氏的女兒哦。三國曹植為宓妃而做《洛神賦》。謝安的侄子謝靈運根據這篇文章評價曹植是「才高八鬥」。

曹植雖然文採第一,但他終究沒有帝王之氣,字裡行間顯然沒有帝王的恢宏。別的不說,就跟他的父親曹操相比,《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裡」、《觀滄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的句子,豈是一般的文人墨客能寫出來的呢。

曹操之後,其實還有一個帝王,也寫出許多好詩。只不過,此人名聲不太好。他就是楊廣。

03

看不起楊廣是不是?告訴大家吧。著名的詞牌《水調歌頭》,那就是楊廣創造的。而後世用這個詞牌名填寫的好詞,簡直是不計其數。

說起《水調歌頭》的創造起因,其實很能彰顯楊廣這個人的智慧的。

過去,人們幹活的時候,為了振奮精神,經常會編一些號子或者山歌。比如說,管仲曾經就編寫過《上山歌》與《下山歌》,這樣唱:

山嵬嵬兮路盤盤,木濯濯兮頑石如欄。雲薄薄兮日生寒,我驅車兮上巉岏。鳳伯為馭兮俞兒操竿,如飛鳥兮生羽翰,跋彼山巔兮不為難。

上山難兮下山易,輪如環兮蹄如墜。聲轔轔兮人吐氣,歷幾盤兮頃刻而平地。搗彼戎廬兮消烽燧,勒勳孤竹兮億萬世。

那麼,楊廣為了讓開鑿大運河的河工們不想家,就發明了詞牌名《水調歌頭》。據唐劉餗《隋唐嘉話》說:「煬帝鑿汴河,自製《水調歌》。」

楊廣一生也是寫了不少詩。只是因為隋朝時間短,他是亡國之君,隋朝事跡基本都由唐朝來寫,所以關於楊廣的報導基本都是負面信息了。

楊廣有一首詩還是值得推薦給大家的。這首詩格式比較特殊,是他在遠徵高麗時候寫的。名字是《紀遼東》。

遼東海北翦長鯨,風雲萬裡清。方當銷鋒散馬牛,旋師宴鎬京。

前歌后舞振軍威,飲至解戎衣。判不徒行萬裡去,空道五原歸。

秉旄仗節定遼東,俘馘變夷風。清歌凱捷九都水,歸宴洛陽宮。

策功行賞不淹留,全軍藉智謀。詎似南宮復道上,先封雍齒侯。

這首詩,就算是「七五言律」吧。

我們說,一個帝王最偉大功績之一,必定包括開疆拓土和守土。戰爭勝利了,有感而發,常常就會有好詩出來。

既然,連隋煬帝都有邊塞好詩,一生南徵北戰的唐太宗李世民自然也不能落後的。李世民最著名的一首詩是《飲馬長城窟行》。不過,我們今天給大家推薦他另外一首詩《還陝述懷》。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

這首詩,仔細讀來,寂寞鏗鏘!因為,別的帝王的志向在天下,李世民的志向在宇宙。

要說這些帝王之中,宋太祖趙匡胤可能算最不擅長寫詩的,不過,他也有一首好詩《詠史》。

天下攘攘百歲間,英雄出世笑華山。南唐北漢歸一統,朗月殘星逐滿天。

文治彬彬開盛世,武功赫赫震幽燕。席間杯酒銷王氣,汴水流年咽露盤。

文筆拙樸,卻是滿滿帝王之氣。

唐宋宋祖的詩都寫了,秦皇的詩也有了。那麼漢武呢?

漢武帝號稱大漢天子,在開疆拓土上也是政績卓著。事實上,他寫最多的詩就是關於天馬的。眾所周知,為了天馬,漢武帝還發動過兩次戰爭,由李廣利為統帥,並封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因為產天馬的這個地方是「貳師城」。

我們分享一首漢武帝的《天馬之歌》:

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跇萬裡。今安匹兮龍為友。

其實這首詩還有一個名字,叫《太一之歌》。顯然比《天馬之歌》大氣多了。

前面這些皇帝,多多少少都有些學問。那麼到了朱元璋這裡,就是地地道道的大老粗了。

不過,別看大老粗,天生就有帝王的霸氣。朱元璋可是開創了一個詩歌種類的先河哦。那就是打油詩。

04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盡殘星與曉月。

這就是朱元璋寫的《金雞報曉》。特別是最後一句,顯示了帝王應有的霸氣。

這句雖好,卻有前輒。

因為,宋太祖趙匡胤除了《詠史》,還有一首《詠初日》: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水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殘月。

看,原來朱元璋這句,居然是抄襲的趙太祖的呀。

趙匡胤這首詩,通常被認為是映射他「杯酒釋兵權」的傑出之作。而朱元璋同樣也有一個「炮打功臣樓」,想來跟趙太祖還真是有些不謀而合了。

到了大清朝,出了一個會寫詩的帝王。就是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一生寫了大概4萬多首御製詩。可惜的是,居然沒有一首好詩。既然沒有文採,那乾隆為什麼這麼賣力氣寫詩呢?其實呀,放在現在的話,有一個詞很適合乾隆,他這就是刷單。既然不能以質量取勝,那就數量上成為第一吧。

這樣,從秦朝開始,著名的開國帝王、開疆帝王的代表詩作就介紹了一遍。介紹完之後,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什麼特點呢?

那就是,帝王詩作,基本分為兩派——水系和火系。比如,秦始皇的《祠洛水歌》,屬於水系詩,曹操的《觀滄海》、曹植的《洛神賦》,基本都是水系作品,還有楊廣的《水調歌》,更是水系。而劉邦的《大風歌》,火借風勢,火系;漢武帝的《太一之歌》,東皇太一,十個太陽神的父親;趙匡胤的《詠初日歌》與朱元璋的《金雞報曉》都跟太陽有關。唯有李世民詩歌屬性不是很明顯。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從歷史上看,秦始皇、隋煬帝、曹操都屬於水德星君下凡,劉邦、趙匡胤、朱元璋是火德星君下凡,李世民則是紫微星君下凡。

水德星君統治時間相對比較短,但政績非常顯赫卓著;火德星君統治時間都比較長,偏重長治久安;而紫微星君統治則會天下大治。

作者:風林秀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五位千古英主,每人一首霸氣帝王詩,誰更勝一籌?
    但是,乾隆作品雖多,卻流於平庸,李煜的詞作倒是足以驚豔千古,偏偏書寫的儘是些靡靡之音和亡國之痛,絲毫透露不出帝王之氣。 其實,縱觀中國兩千年封建王朝史,亦不乏既文採斐然,又霸氣外露,同時還彰顯出九五之尊特有氣魄的帝王詩篇,只是比較小眾,鮮為人知而已。以下,筆者就以年代早晚為序,為大家一一盤點介紹。
  • 歷史上最霸氣的五首「帝王詩」,朱元璋一首詩讓人膽戰心驚!
    【歷史上最霸氣的五首「帝王詩」,朱元璋一首詩讓人膽戰心驚!】漢高祖劉邦寫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三句,卻氣勢磅礴盡顯英雄氣概!西楚霸王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兩首最具霸氣的詠月詩,一首兩位帝王合作完成,一首落魄書生寫就
    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古代文人關於「月」的名篇不謂不多矣,然而,這些詩作有一個共同特徵,都是抒寫文人的兒女情長,纏綿旖旎有餘,雄渾豪氣不足。
  • 中國10首霸氣的「帝王詩」,霸氣勁道,名動千古
    黃巢這首詩霸氣勁道,除了控訴唐王朝的黑暗腐敗,更抒發了自己的抱負。除了這首詩,黃巢還有一首很霸氣的,名為《題菊花》: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霸氣勁道,尤其是滿城盡帶黃金甲一句,美不勝收,霸氣至極。
  • 霸氣帝王詩,一首慷慨悲涼,自刎烏江;一首豪情壯志,稱霸天下
    這是宋朝宰相王安石的一首疊題《烏江亭》,以楚漢戰爭發展的客觀形勢為依據,冷靜分析,對項羽能否捲土重來的結局進行理性判斷,可以說這首詩議論精警,獨具慧眼。 以上兩首古詩都是描寫古代帝王的功過是非,而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兩首帝王詩,一首豪情壯志,稱霸天下;一首慷慨悲涼,自刎烏江。
  • 趙匡胤面對初升的太陽吟誦一詩,短短28字,千古帝王霸氣躍然紙上
    在《紅樓夢》裡,大觀園中經常會舉行詩會,但曹雪芹筆下的金陵十二釵,每個人所寫的詩歌都是和自己的性格相對應的,絕對不是千篇一律。同樣是寫詩,帝王和普通詩人的寫法又不一樣,成為大詩人的帝王不多,但也留下了為數不多的一些名作。最為知名的,有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作為開創漢朝基業的開國皇帝,就算是寫自然界的大風,想到也是統一天下衣錦還鄉,收攬勇士為國家鎮守四方,充滿了君臨天下的豪情壯志!
  • 5首霸氣十足的開國帝王詩,最厲害的還是他,睥睨天下的一代偉人
    詩歌,是中國文化的靈魂,我們上下數千年的歷史,出現過許多偉大的詩人,留下千古名篇,其中不乏帝王留下的詩篇,我們讀帝王詩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在藝術性和美感上,不能與李白、杜甫這些詩人相比,但帝王詩在雄大的氣魄上,不需雕飾流露出的王霸之氣,則是再偉大的詩人,也難以比擬的。1、漢高祖·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李清照最霸氣的一首詩,讀著讓人熱血沸騰
    李清照一生寫過很多詩和詞,其中尤以詞為多,李清照也是因為在詞上面取得的成就,而被大家公認為「千古第一才女」。然而,在眾多詩詞中,李清照最霸氣的一個作品,筆俠卻認為是一首詩。什麼詩呢?《夏日絕句》。李清照是在怎樣的背景下作出這首詩的呢?這首詩到底霸氣在哪裡呢?接著往下看。李清照的人生主要分為3個階段,包括她的詩詞風格。1、少女時期少女時期是李清照最快樂的時期,其間她的詩詞風格是以歡快、任性為主。
  • 古代最霸氣的一首詠菊詩,至今讀起來仍讓人豪情萬丈
    菊花因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歷來為古代文人所歌頌。於是便有了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等千古名句。可若是要在眾多吟詠菊花的詩詞裡,選擇一首最為霸氣,最能代表其精、氣、神的,恐怕黃巢的這首《不第後賦菊》為最。這首詩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當年科舉落榜後所寫,主要借詠菊花來抒發自己的抱負。
  • 很霸氣的一首帝王詩,開頭兩句,就已經豪情萬丈,百讀不厭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名義上他是唐朝第二任皇帝,實際上卻可以當作開國之君來對待。為什麼呢?第一,李唐帝國在隋末統一過程中,基本都是李世民在指揮作戰;第二,李唐王朝作為獨立的帝國是在李世民當政期間。第一條原因不容多說,簡單敘述一下第二條。
  • 李白最酷的一首詩,開篇就霸氣外漏,氣勢上無人能及!
    李白,作為大唐一代詩仙,他的詩素來以豪邁、浪漫著稱,其詩風雄奇俊美,飄逸靈動,猶如天外飛仙,使人讀後沉醉其中,流連忘返。李白,一生都在追逐著心中的夢想:成為宰相或者帝王之師。可是人生哪有那麼多如意的事情,在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那一刻,他的夢想就像長安城的城門關閉的聲音一樣,也發出了沉悶的聲響。
  • 李白最霸氣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字令杜甫都自愧不如,冠古絕今!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李白也是一個俠客,仗劍走天下。自古說道「文武殊途」,但對於李白來說,這就不是個問題。李白在自述中這樣寫道,「十五好劍術,遍於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而根據俠客的流行,李白也留下了一首冠古絕今的詩《俠客行》,其中有這麼幾句「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顯示了李白霸氣十足的氣質,而這幾句詩也一直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 帝王也柔情!黎明版唐王霸氣護妻 演繹帝王重情重義
    黎明版唐王霸氣護妻 演繹帝王重情重義 2018-12-07 10:20:3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上周播出的劇情中值得一提的是,黎明所扮演的唐王李仲易與皇后夏天(施詩飾)的愛情故事成為一大新看點,不少觀眾紛紛感嘆:「唐王簡直就是理想型,霸氣又不失溫柔。」  霸氣唐王溫柔護妻 「帝後cp」情深似海  上周播出的劇情中,唐王李仲易與皇后夏天之間的愛情故事讓不少觀眾為之動容。
  • 《三國演義》中最霸氣的一首詩,看似詠雪賞梅,實則在寫天下大亂
    還因為書中有許多磅礴大氣的詩作,讀起來足以讓人激情高漲,熱血沸騰。其中有一首古詩最為霸氣,看似在詠雪賞梅,實則在寫天下大亂,英豪四起。而書中劉備的反應,也正是從側面說明了,這首古詩的非同尋常之處。因為此詩不但語言上頗為霸氣,而且眼界也極其開闊,完全突破了一般人的思維限制。讓人讀完之後,忍不住想要將之牢牢記在心裡,這等佳作實在是驚為天人!
  • 同一首古詩題目,三位帝王同臺競技寫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但在我國燦爛輝煌的詩歌文學史上,也不排除有些出自帝王家族的詩人,還寫得一手好詩詞。比如,今天筆者向各位讀者朋友們介紹的這三位帝王,就同一個詩題,分別寫出了自己的詩作風格,也都相繼廣為流傳。這首詩的題目就是《飲馬長城窟行》。詩題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在長城上牽著馬行走,讓馬兒在長城水窟裡飲水。
  • 史上最強的十二首帝王詩詞,比比誰更霸氣
    >十二位帝王的十二首詩,看看誰更霸氣。這首詩將曹操內心對時光易逝,求賢若渴,建功立業的心理描寫的淋漓盡致。「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不可謂不霸氣。《燕歌行》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此對後世七言詩的創作有很大影響。明代胡應麟說:「子桓《燕歌》二首,開千古妙境。」這首詩寫一個女子思念在遠方作客的丈夫,全詩語言清麗,情致委婉,音節和諧,把人物情感表現得纏綿緋惻,悽婉動人。
  • 此人只有一首詩傳世,卻憑此詩與王之渙《登鸛雀樓》並絕千古
    王之渙的這首《登鸛雀樓》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首詩開筆就有縮萬裡於咫尺,使咫尺有萬裡之勢。後兩句則銜接此景道出人生哲理,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這首《登鸛雀樓》雖短短二十字,卻卻以千均巨椽,繪下河山之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讀來襟懷為之豪放振奮。簡練之間餘味無窮,因而千年來一直被風味唐詩五絕中的壓卷之作。
  • 慈禧的文學造詣不凡,她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也正應為這樣,慈禧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被她的政治手腕掩蓋,很多人都不關心慈禧留下什麼作品,她懂些什麼等等,但是我們想像,他作為八旗女子,能夠在皇帝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貴人,自認是琴棋書畫都有很深的研究,其實他有一句成了千古名句,而且很多人都會念。
  • 武則天登基後意氣風發,做狂詩一首,盡顯女皇霸氣
    "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毛澤東能得到毛澤東如此高度評價的,是哪位傑出的政治家?這裡說的她,其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一代女皇,叱吒天下公元690年,武則天67歲。
  • 李白寫了一首非常霸氣的詩,開篇便驚豔了世人,讀了令人熱血沸騰
    作為浪漫主義的代表詩人,他的詩或抒情,或充滿哲理。如若是能夠熟讀他的詩歌,那麼一定是能夠從中學會不少的東西,也能夠明白更多的道理。民間關於李白傳說有很多,據說他能夠詩酒鬥百篇,只要喝醉了酒,便是能夠揮筆從容,洋洋灑灑,寫出精彩絕倫的詩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