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雄 劉進:僑批 見證僑胞家國情懷體現文明互學互鑑

2020-12-17 金臺資訊

華僑陳程業寄給家人的銀信。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收藏。

作者:張國雄、劉進,分別系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僑批文書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五邑大學教授,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僑批文書整理與研究」子課題負責人、五邑大學教授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廣東省汕頭市僑批文物館後強調:「『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要保護好這些『僑批』文物,加強研究,教育引導人們不忘近代我國經歷的屈辱史和老一輩僑胞艱難的創業史,並推動全社會加強誠信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做好僑批保護研究與價值推廣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僑批是近代中國國際移民文獻

「僑批」亦稱「銀信」,是指近代以來海外華僑華人主要通過民間渠道寄給國內眷屬的家書(信)和匯款(銀)憑證的統稱,其基本特徵是銀、信合體。

僑批是中國近代國際移民(即華僑華人)文獻遺產。鴉片戰爭後,大量無以為生的華南沿海民眾遠赴外洋謀生,他們將大量的僑匯和家信源源不斷地輸入祖國,用以贍養家眷、維繫感情、溝通信息,因而在民間產生這樣一種中國國際移民的文獻遺存。20世紀70年代後期僑批業務歸口中國銀行管理,歷時百餘年的僑批才終成歷史。

僑批來源於東南亞、美洲和大洋洲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現今主要保存在廣東、福建兩個華僑大省,特別是兩省的四個著名僑鄉,即潮汕、梅州、江門五邑和閩南僑鄉的文博機構中。2013年,廣東和福建兩省整合僑批資源,經過搶救、挖掘、整理和研究,成功將收藏的16萬件僑批檔案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蘊藏濃厚的家國情懷

海外謀生的僑胞肩負著改善家人生活狀況的重任,僑匯是經濟血脈,家人得以維持生計,改善生活;書信是維繫海內外家人情感的紐帶,每封僑批都體現了僑胞的家庭責任感,充滿僑胞對家人的思念和關愛之情。

近代僑胞主要是洗腳上田的農民,他們在海外長期的生存中,逐漸形成團體意識、民族意識,開始關注家鄉的發展,積極參與家鄉建設。20世紀30年代,社會學家陳達在其《南洋華僑與閩粵社會》一書中指出,閩粵華僑「在南洋所獲得的深刻而悠久的經驗,使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逐漸顧到社會的利益;使他們由茲茲為利的私自觀念,轉變到為大眾謀幸福的社會觀念;使他們的目光放得遠大,樂於經營或建設祖國的鄉村與市鎮」。近代以來,華南僑鄉的諸種建設,舉凡修築鐵路公路、舉辦學校醫院、投資工商、興建圩鎮,都離不開僑胞的貢獻。

近代的僑胞因國家內憂外患、生計困苦而背井離鄉、出洋謀生。他們遠離祖國,更加體會到祖國積貧積弱是他們飽受歧視和排斥的根源,因此渴盼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從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新中國建設到改革開放,海外僑胞居功至偉。僑批以私文書的形式真實記載了千百萬僑胞關心國家民族命運、積極參與民族復興偉業的心路歷程。以抗日戰爭為例,這一時期的僑批記錄了海外僑胞濃濃的家國情懷。1931年11月,一位名為關崇初的美國華僑給弟弟寫信說,要送孩子阿炯到美國政府主辦的飛行學校學習駕駛技術,他希望阿炯能夠「專心學習,將來得以成功回國最大用之事業也」。1937年10月,華僑劉炳良寫信報告僑居地華僑踴躍捐款情況,並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華僑份子更應踴躍,緣平素受制於人之苛例下,實指不勝屈,豈非我國積弱之故耶!凡我僑胞,既不能前方殺敵,亦當勉輸財力,誓為後盾,方不負七尺之軀也。錢財如糞土,國破家何在?!」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吸收中外優秀文化

有學者指出,移民往往是那些具有創業才能、有活力的社會成員。近代勇敢邁出國門的僑胞,身上體現著「窮則思變」「自強不息」的精神,並將這一中華優秀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僑胞具有強烈的家庭觀念,省吃儉用,尊老愛幼,每逢中秋、春節和長輩生日,用大紅信箋寫信並寄錢回家;秉持和為貴理念,叮囑家人要睦家友鄰;告訴家人要以勤儉、勤勞作為立身之本;叮囑家人要講誠信,僑批從僑居國遞送到僑眷手中,輾轉萬裡,靠的就是遞送者的誠信經營;諄諄教導子弟立志向學,增長才幹,提升自我,報效國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的話語不時出現在他們的書信中。

僑批也彰顯出僑胞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吸納域外文明。僑胞是近代較早實地觀察西方發達國家真實狀況的最大中國人群體,也是較早自覺地將僑居國先進的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引進家鄉的中國人群體。僑批記載了不少新思想、新發明、新發現,推動了先進事物和思想文化在家鄉和祖國的實踐和傳播,如清末僑胞在廣東修築新寧鐵路、潮汕鐵路。1930年,一位菲律賓華僑在家信中說,廣東臺山家鄉華僑新村若建設成功,則「電燈、自來水可以一齊並舉,入其鄉如仙境」。

強化保護、深化研究、弘揚價值

目前,國家社科基金已資助多項僑批整理與研究項目,僑批的挖掘研究已有良好基礎,各方面要繼續堅持對僑批進行搶救、保護、整理、研究、轉化,不斷發展弘揚僑批價值。

對僑批進行整體性保護、搶救性徵集。僑批的屬性不僅依靠華僑書信和僑匯憑據來承載,與之相關聯的還有帳本、貨單、護照、口供紙、日記、股票、族譜、契約、政府文檔等,以及僑批局印鑑、匾額、巡城馬(水客)運送僑批的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僑批局、金莊銀號遺址等,對我們認識僑批和梳理僑批歷史具有重要價值,均應納入搶救保護的範圍。目前,尚有大量僑批流轉於民間。據統計,20世紀50年代僅廣東省每月的僑批數量就達30餘萬封,現存於文博機構中的僑批數量僅為實際存世數量的極小一部分,必須繼續實施搶救性徵集。

深化僑批學術研究,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僑批文書收藏在中國,為中國學者開展國際學術研究提供了資料、話題等方面的優勢條件,是學術界難得的尚未充分挖掘與利用的原始文獻資料。要推動僑批的多學科、跨學科研究。僑批雖是近代普通僑胞日常生活的記載與見證,但它與國際移民、金融商業和所處的時代、地域緊密相關,涉及歷史、政治、法律、經濟、遺產保護等多學科的研究領域,為交叉學科研究、新興學科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學術空間。國學大師饒宗頤認為,僑批價值「與徽州文書相等」,是僑鄉的「敦煌文書」。只有多學科、跨學科研究,才能一窺其底蘊。同時,要加強國際比較與學術對話。僑批的本質屬性是國際移民書信,相較於國外學者傾向研究國際移民書信中的情感交流,中國學者更多地關注海外華僑對家庭、家族、家鄉、祖國的關係,表現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只有將僑批置於同一時代國際移民大視野下開展國際比較研究,才能更好地認識中國國際移民的共性與個性,更好地挖掘僑批文書的價值。

加強法律保護,傳承弘揚僑批價值。僑批檔案已是世界記憶遺產,但僑批產權和收藏主體多元,亟須完善法律保護機制。2018年,廣東省通過《廣東省僑批保護管理辦法》,僑批保護初步有法可依,但如何做到有法必依,尚需艱苦探索。僑批的靈魂在於其家國情懷、文明互學互鑑的先行實踐。近些年來,通過建設僑批(銀信)博物館,多方面推廣宣傳,在弘揚僑批歷史文化價值上進行了有益探索。今後應進一步挖掘僑批的人文精神,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講好艱苦創業、愛家愛國的生動故事,向世界講好僑胞文明互學互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鮮活事例。

相關焦點

  • 僑批學者齊聚江門 探討「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
    僑批是華僑華人與家鄉親人往來的銀、信合一的國際移民文獻,記載了海外僑胞的奮鬥史、僑鄉社會的變遷史。李健群 攝  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長隋軍指出,僑批文化蘊涵的華僑精神可以概括為熱愛祖國、情系故裡的家國情懷,吃苦耐勞、自強自立的民族精神,篤誠守信、講義修睦的高尚品德,融通中外、博採眾長的人文特質,在新時代僑批文化保護要講好僑批中的愛國愛鄉故事、拼搏奮鬥故事、文化傳承故事、民心相通故事,弘揚華僑精神,推動新時代僑批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推動新時代僑聯工作高質量發展。
  • 僑批逐漸走進大眾生活
    科研院所和高校、各地僑批館、客家文化博物館及民間僑批收藏代表等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是「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申報世界記憶遺產成功以來,首次僑界、檔案界、文博界、學界以及政府部門與民間收藏界齊聚共商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江門召開 隋軍出席並講話
    隋軍指出,今年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汕頭調研時,專程參觀了具有潮汕僑鄉特色的僑批文物館,了解僑胞心繫家國故土、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的歷史,強調指出要保護好這些「僑批」文物,加強研究,教育引導人們不忘近代我國經歷的屈辱史和老一輩僑胞艱難的創業史,並推動全社會加強誠信建設。
  • 【杭法動態】互學互鑑 共促融合——康巴什區人民政府張平副區長...
    【杭法動態】互學互鑑 共促融合——康巴什區人民政府張平副區長一行來杭錦旗人民法院交流民族團結創建工作 2020-06-07 0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文明交流互鑑深化各國友誼」(文明互鑑 美美與共)
    「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我也相信此次對話會將為亞洲乃至世界搭建文明互學互鑑和共同發展的平臺。」談及即將舉行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蒙古國烏蘭巴託大學校長白格勒賽汗對記者如是說。
  • 文明互鑑是什麼意思介紹 文明文化交流互鑑的重要意義
    「文明互鑑」不僅入「十大」行列,而且成全球「熱詞」,顯然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讓我們感到無比自豪和振奮。  文明互鑑是什麼意思  文明互鑑,網絡流行詞,文明互鑑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是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 60名專家學者共商僑批文化保護活化 做深做透理論研究 生動講好...
    僑批廣泛分布在廣東潮汕僑鄉、五邑僑鄉、梅州僑鄉和福建泉(州)漳(州)廈(門)僑鄉,以及海南僑鄉,是華僑華人歷史、中外友好交流的重要記錄和見證。「僑批文化蘊涵的華僑精神可以概括為熱愛祖國、情系故裡的家國情懷,吃苦耐勞、自強自立的民族精神,篤誠守信、講義修睦的高尚品德,融通中外、博採眾長的人文特質。」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長隋軍說。
  • 中國越南寮國探討改革開放經驗互學互鑑
    三國的智庫媒體都非常重視探討改革開放的經驗,互學互鑑,以進一步推動國家的發展。寮國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沙穆通·宋帕尼對記者表示,「對寮國來講,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驗,有很多可以借鑑。我們每年都會派人到中國各地學習中國的發展經驗,他們回到寮國後把這些寶貴經驗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 專訪:媒體高端論壇為金磚國家媒體互學互鑑創造條件
    專訪:媒體高端論壇為金磚國家媒體互學互鑑創造條件 2020-11-29 19:42:32 參與互動   新華社聖保羅11月29日電 專訪:媒體高端論壇為金磚國家媒體互學互鑑創造條件
  • 青年大學習「絲路精神」是指和平合作 開放包容互學互鑑 互利共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體現在中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中,體現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中,也體現在中外社會治理水平的強烈對比中,是理論層面的精闢概括,更是實踐層面的生動註腳,具有強大的說服力。我們已經走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功之路,只要我們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講座回顧」文博大講堂第十講——《僑批(銀信)中的家、鄉與國》
    為更好地傳承僑批文化,弘揚華僑精神,推動新時代僑批保護工作,普及五邑銀信相關知識,提升文博愛好者專業素養,12月13日,文博大講堂第十講——《僑批(銀信)中的家、鄉與國》在廣東省科技考古基地多媒體報告廳開講,此次課程由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常務副主任、教授劉進主講。
  • ...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 僑界檔案界文博界等共商僑批文化保護活化
    、一級巡視員林真;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江門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利為民,江門市副市長王長青,江門市政府副秘書長梁富鳴;五邑大學黨委書記張焜,五邑大學黨委副書記李靄康,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主任、教授張國雄,以及世界華人研究學會主席、廈門大學教授、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華僑華人歷史研究》主編張秀明,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 聚焦「一帶一路」文明互鑑 「一帶一路」博物館管理高級研修班結業...
    東方網11月29日消息:幾千年前,絲綢之路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打開了一扇窗口;今天,「一帶一路」倡議讓古老絲路繼續見證人類文明的交流與互鑑。博物館作為保護和傳播人類多元文化的主陣地,是「一帶一路」重要的文化樞紐。
  • 汕頭僑批文物館:12萬封僑批記錄 華僑海外奮鬥史
    12萬封僑批記錄 華僑海外奮鬥史  潮汕話將「信」稱為「批」,僑批又稱銀信,是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寄給家鄉眷屬的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2013年6月,「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汕頭僑批文物館館藏了約12萬封僑批,是全國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文物館。  10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汕頭僑批文物館,聽取了僑批歷史和潮汕華僑文化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
  • 僑批檔案圖片展在菲律賓安吉利斯展出
    本報馬尼拉12月13日電(記者趙中文)「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圖片展」日前在菲律賓安吉利斯市巡迴展出。僑批不僅僅只是普通的家書,還是海外華僑的個人奮鬥史。他指出,現居國外的菲律賓國民非常多,而且每年的數量還在持續增長,他們與僑批展裡的海外華僑一樣,擁有相似度非常高的經歷和情感。他贊同海外華僑華人的愛國精神,認為華僑雖然身在國外,但從未忘記自己的家鄉和祖國,一直與國內保持著緊密的聯繫,致力於建設更美好強大的祖國。他希望在海外的菲律賓僑民學習華僑的精神,為菲律賓國家建設和中菲友誼的長久發展貢獻力量。
  • 漢語納入俄羅斯高考——中俄語言文化互學互鑑的新篇章
    漢語納入俄羅斯高考——中俄語言文化互學互鑑的新篇章  【世界教育之窗】   2019年中俄迎來建交70周年,雙方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兩國關係發展邁入新時代。當前,中俄兩國關係已站在新的起點,迎來新的歷史機遇,語言是推助民心相通的關鍵因素,兩國人民長久以來不斷深入的語言互學,在推動雙方互尊互信、鞏固人民世代友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監督局副局長安佐爾·穆扎耶夫此前表示,2019年將首次在國家統一考試中進行漢語科目的考試。俄羅斯國家統一考試是中學生畢業考試,相當於中國的高考。
  • 專訪:媒體高端論壇為金磚國家媒體互學互鑑創造條件——訪巴西金融...
    新華社聖保羅11月29日電 專訪:媒體高端論壇為金磚國家媒體互學互鑑創造條件——訪巴西金融資訊集團總裁桑切斯新華社記者宮若涵金磚國家媒體高端論壇第五次主席團會議將於11月30日以視頻方式舉行巴西金融資訊集團總裁若澤·桑切斯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金磚國家媒體高端論壇合作機制為五國媒體互學互鑑創造了有利條件。金磚國家媒體高端論壇合作機制由新華通訊社倡議並聯合巴西金融資訊集團、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印度教徒報集團、南非獨立傳媒集團共同發起,主席團是高端論壇的決策機構。
  • 「僑批裡不止是錢,更是家國情懷!」這書裡有不一樣的僑批故事
    25日下午,新加坡潮籍作家蓉子主編的散文集《僑批裡的中華情》,在潮州首發。該書由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共四個國家老中青三代二十餘位作者,以文脈勾連的主題故事和相關的點評,多層面、廣角度、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華僑批信中揭示的親情、鄉情、家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