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遊總攻略

2021-02-07 網易旅遊

近日,一條「汶川映秀5·12震中紀念地」爭創國家5A級景區的新聞,引發眾多網友的熱議。不管汶川爭創5A級景區是否恰當,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汶川確實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現在,就跟隨編輯的腳步,走進汶川,感受地震之後,汶川在恢復重建中發生的巨變,以及那些旅遊景點吧。

網易旅遊綜合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汶川因地震而全世界知曉,2008年「5.12」的大地震給汶川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山河破碎,滿目瘡痍,百業待興,堅強的汶川人民從悲壯走向豪邁,經過四年的災後重建,汶川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旅遊基礎得到極大提升,旅遊產品精彩紛呈。


地理環境:汶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是中國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汶川因縣西汶水(現岷江)得名,西漢時為綿虒縣,西晉改為汶山縣,並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歷史。境內有臥龍自然保護區,為大熊貓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為主要旅遊景點。

汶川旅遊攻略:那些非去不可的景點

水磨鎮:精品小鎮羌漢風情

地震前的水磨鎮禪壽街

舊景重現:水磨古鎮歷史悠久,是一個藏、羌、回、漢等民族的聚居地,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其有碑文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現還殘存著唐、宋兩代的道路、明代臺階和清代古樹……這裡享有「長壽之鄉」的美譽,稱老人村,後改名水磨至今。


重建新顏:被聯合國人居環境理事會評為「全球災後重建最佳範例」的水磨鎮,在重建後自然風光秀麗,地域文化濃鬱,儼然是一個旅遊精品小鎮。震後經過廣東佛山卓有成效的對口援建,水磨鎮展現出「濱水小鎮生態新城」的秀麗景象,成功成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春風閣白色蜿蜒曲折的臺階,主建築羌碉和閣樓則分別是漢族和羌族的代表。西羌匯坐落於春風閣腳下,是水磨標誌性景觀之一。西羌匯的建築立面結合了羌碉特色;碉樓碧它將現代的建築、裝飾藝術與傳統西羌文化相結合,陳列著南風古灶燒制而成的陶瓷沙盤。禪壽老街兩側分布的春風閣、大夫第、萬年臺、字庫、白塔等建築風格集中國傳統建築體系之大成,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建築思想和設計理念。

映秀新城:震後場館看大師手筆

震前映秀的漩口中學

舊景重現:映秀鎮地處汶川南部,是前往九寨溝、臥龍、四姑娘山的必經之路。漩口中學是地震後唯一得到較為完整保存的大型遺址,也是中央周年祭奠儀式會場。漩口中學是震前映秀的標誌性建築,然而在5·12地震中化為一片廢墟。震後還形成了很多典型的地質建築形態,如傾覆、端頭垮塌、扭曲垮塌、十字裂紋、底樓沉降、顛裂、斷裂倒塌、平行錯位、疊塌、底部錯裂、撕裂垮塌和側傾等。


天崩石是當時地震留下的一個典型奇觀。「5·12」大地震的瞬間,山坡上許多石頭震滑下來,有的滑在山腳,有的翻過公路滾進岷江。天崩巨石是其中一塊,整塊石長10米、高8米、寬3米,重一百多噸,從對面山崖轟然崩裂,如刀劍般深深倒插在江邊。巨石向著岷江峽口,面朝前方約1公裡處的牛圈溝震源點,成為天然的碑石。


重建新顏:映秀新城有歷史悠久的茶馬古道驛站老街和汶川古道,以及獨具特色的藏家新居。

國內外著名建築大師參與設計的新建築成為映秀新城的一大看點,這裡有國家大劇院設計者保羅·安德魯參與設計的抗震減災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貝聿銘參與設計的河口紀念廣場、文化活動中心;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參與設計的地震紀念館及陵園。而映秀小學與映秀幼兒園由工程抗震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周錫元團隊負責設計。地震紀念館的設計標準為抗震設防烈度8度。是展示地震災害、搶險救災、災後重建、人與自然、抗震技術等內容的教育基地。目前,這些建築已基本完工。

映秀還將運用虛擬技術、網絡等數位化手段,建成全國首座數位化「5•12」抗震救災紀念館,其他包括牛圈溝震源點、地震壁畫、堰塞湖、漩口中學、天崩石、白花大橋遺蹟、減災防災、抗震建築科技等系列景點,映秀作為震中紀念地將會成為世界地震遺址名鎮。

三江鄉:水鄉藏寨玩漂流


舊景重現:三江鄉位於汶川縣西南部,地處岷江支流,壽江上遊,山清水秀,擁有國寶大熊貓和活化石珙桐樹等動植物資源。三江生態風景區有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有藏、羌民俗文化,茶馬古道歷史文化。景區是汶川縣最早開發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汶川特大地震給景區造成巨大破壞,屬極重災區之一。


重建新顏:在惠州市的援建下,三江建成功能齊全、風景優美的藏家旅遊集鎮,目前已通過國家AAAA景區評審。如今,景區的旅遊項目全部恢復,包括森林小火車、騎馬、篝火晚會、野戰、穿越、野營等。目前,「三江水鄉藏寨」是三江鄉藏家旅遊集鎮新品牌,以三江鄉獨特的自然水系、水景為背景,建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水鄉藏寨,包括景區標誌大門、藏家風情園、文化廣場、明月湖、明月亭、藏族民俗文化小品、購物長廊、藏家樂群等。


三江生態旅遊開發區根據河谷的形態自上而下分為景觀河段、漂流河段、亞高山生態景觀河段三段。景觀河段的植被變化明顯,河道蜿蜒曲折,河床多巨巖怪石,主要景點有刀關石、洞天飛珠瀑布、鴛鴦瀑布、百丈瀑布、青蛙石三景,磐石道園林,雪花塘跌水。漂流項目經過重新清理、規劃後,相比以前漂流更加安全。兩岸生長著碧綠如茵的草類和高80~100米造型美觀的鳳尾蕨。谷坡最發達的是野核桃林。而雞心包至龍池溝段是亞高山生態景觀河,其中「樹中樹」及「獨木成林」景觀令人讚嘆不已。

臥龍自然保護區:國寶之鄉重見陽光


舊景重現:臥龍自然保護區地理條件獨特、地貌類型複雜,風景秀麗、景觀多樣、氣候宜人,集山、水、林、洞、險、峻、奇、秀於一體,還有濃鬱的藏、羌民族文化。區內建有相當規模的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等國家保護動物繁殖場;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貓野外觀測站;有國內迄今為止以單一生物物種為主建立的博物館的大熊貓博物館。


臥龍自然保護區以「熊貓之鄉」、「寶貴的生物基因庫」、「天然動植物園」享譽中外,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區內共分布著100多隻大熊貓,約佔全國總數的10%。是我國乃至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野生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和全球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


重建新顏:因為「熊貓王國」的特殊性,臥龍保護區享受到了特別待遇,由廣東和香港一起援建。新的研究中心選址臥龍保護區的耿達鄉神樹坪區域,預計投資近3億元。新研究中心建成後,將承擔起大熊貓飼養、大熊貓野化培訓和野生動物公眾教育三大功能。新研究中心設計有飼養圈舍30套,繁殖圈舍20套,科研試驗室1座,獸醫院1座和大熊貓保護培訓與環境教育中心1個。中心還配有小型野化培訓場10個、中型野化培訓場10個和大型野化培訓場3個。


草坡是臥龍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域自然旅遊資源種類多,品質高。 藏羌風情濃鬱,原始森林面積廣闊,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適溫針葉林等植被;有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牛羚、小熊貓等國家級保護動物;有水質好的熱水溫泉,高山體能訓練基地等旅遊項目。

大禹文化旅遊區:民族文化煥發光彩


舊景重現:大禹文化旅遊區屬阿壩州汶川縣北部、岷江上遊流域,處於縱貫岷山的大九寨國際旅遊精品線西環線上,串聯了都江堰、青城山,大熊貓棲息地,黃龍、九寨四大世界遺產,是我國乃至世界上高品位旅遊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是四川最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精品旅遊線路。


重建新顏:大禹文化旅遊區以大禹文化和羌族文化為核心主題,由蘿蔔寨、布瓦寨、羌峰寨、威州鎮、綿虒鎮和龍溪羌人谷構成大禹文化旅遊區的有機整體。景區內生態環境卓越,山水相依,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璀璨奪目,民族風情古樸動人、繽紛絢爛。


這裡有雲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遺都蘿蔔寨,有羌族地區現存唯一的黃土夯築雕群,有保留最完整的地震遺址鐘樓,有體現重建精神的大禹銅像和團結住,有援建代表建築博物館和體育館,有民族團結象徵鍋莊廣場,有民族文化體驗區西羌文化街,還有科學重建代表避災廣場和三國文化姜維城。

汶川美食推薦:

水磨豆花

汶川美食非常具有特殊。在縣城內有特殊的洋芋餈粑、藏餐等,還有汶川特殊的岷江漁。 在水磨的餐飲美食主要是各類名特小吃、傳統菜品、地方土菜、特色工藝菜品、環保綠色野菜等。如:水磨豆花、老臘肉、竹筍、蕨菜、山珍野菌、土雞燉白果、九大碗和壩壩宴流水席等。 在綿虒豆腐美食一條街上,豆腐宴席讓遊客回味無窮。 在三江景區,你可以感受虹鱒魚生魚片的鮮美,野生竹筍的爽口,三江老臘肉的肥而不膩,三江土雞蛋的生態。

櫻桃

櫻桃:櫻桃是「水果中的鑽石」,在綿虒鎮三關廟的櫻桃園裡,紅紅的果子早已掛滿枝頭,在微風中輕輕搖擺。汶川櫻桃比別處的都甜,據說可與世界優質櫻桃產區——美國西部地區和加拿大大西南地區的相媲美,因為四年前的那場災難,汶川人又把櫻桃稱為「感恩果」。


三江土臘肉

三江土臘肉:作為地震後興起的一個產業,三江土臘肉帶動了當地老百姓的產業。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鹽等材料,醃入缸中。2~5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幹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燻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燻幹而成。

人參果飯

人參果飯:人參果飯被藏族同胞視為一種吉祥的食物,他們逢年過節首先就要進食這種食物。它的做法是:首先把人參果煮熟,然後把米飯舀進碗裡,飯上面舀上煮熟的人參果,撒上白糖,最後淋上一點滾燙的酥油汁就成了。

血腸:血腸是藏族食譜中的上等食物,貴客臨門,能以血腸待之,那是主人的榮耀。血腸是由腸衣、血汁、香料及犛牛肉(或豬肉)製作而成,營養豐富,美味可口。


酸菜面塊

酸菜面塊:酸菜面塊是一種特色很濃的藏族傳統晚餐。其主要原料是酸菜,酸菜的製作方法很簡單:把菜葉煮到快熟時,取出冷卻,然後裝入罈子或木桶裡,密封好放在陰涼處,一星期左右就成了。製作麵湯時首先加酸菜,其次加本地陰乾的臘肉或新鮮犛牛肉,再加進土豆,面塊和鹽、蔥等煮熟,香噴噴的酸菜面塊便做出來了。到藏胞家做客,主人一般都會請你吃酸菜面塊。


玉米攪團

玉米攪團:玉米攪團是汶川人最會做且味道也做得最香口的一款地方特色小食。將清水在鍋內燒開後,逐量撒入磨細的當年新鮮金黃玉米面粉,加粉的同時邊用粗竹筷攪拌,此時灶中火要猛,攪成糊狀後蒙蓋一層新鮮潔淨的當地芭蕉葉,再蓋蓋文火蒸20來分鐘,用大碗盛起即可食用。攪團關鍵是一邊往開水裡灑玉米面,一面用竹筷順著一個方向攪,蒸熟之後盛出來放涼,一般和些酸油菜湯就著吃。金黃的玉米糊放到碧綠的酸油菜湯裡浸泡,透著芭蕉葉清香, 麻辣酸香,味道適口,老少皆宜。

汶川旅遊住宿:

汶川縣隨著旅遊經濟的不斷發展,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汶川縣的旅遊接待設施得到極大的改善,賓館主要分布於汶川縣城、水磨古鎮景區和三江景區,價格實惠。全縣擁有各類賓館和農家樂100多家,可提供床位11000張。三星級賓館1家,三星級以下小酒店星羅棋布;五星級農家樂2家、四星級農家樂4家。

潘達爾森林大酒店

長途車站對面的順江旅館比較便宜,單間20元/間,雙人間10元/人,有電視。沒有電視的雙人間10元/間,三人間15元/間。另外還有吉興旅館、運通賓館的價格都比較便宜,林業賓館是經營時間較長的賓館,價格也不貴。

新國旅大酒店

新國旅大酒店,座落在具有悠久古羌文化的禹王之鄉、秀美壯麗的滔滔岷江河畔,位於阿壩州汶川縣威州鎮(汶川縣縣城所在地),是從九環線西線前往世界自然遺產地九寨溝、黃龍風景名勝區以及川西北黃河大草原的必經之地。

汶川旅遊交通:

汶川縣是通往阿壩州的重要交通樞紐,國道213線貫穿整個汶川縣,是前往九寨、黃龍、大草原等地的必經之路,陸路交通很便利。城區距都江堰市77公裡,距省會成都市130多公裡。正在建設的都汶高速公路已經完成都江堰至映秀段,映秀至汶川縣城段預計將在2011年年底建成通車。

汶川公路客運也很發達,往來省內外各地都很方便。成都市茶店子客運站和都江堰市客運站每天都有發往汶川的班車,前往阿壩州各地的班車也都會途徑汶川。

三江景區

三江距成都95公裡,距都江堰48公裡,都江堰每天都有到三江的班車。即將建設的三江至崇州的旅遊環線將會處境旅遊交通的便利。

水磨古鎮

水磨距汶川縣城82公裡,距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都江堰約30公裡,離震中映秀不足10公裡,距成都約70公裡處於成都1.5小時經濟圈內;將來青水公路(青城山至水磨)開通後,只需十幾分鐘便可抵達都江堰。

建議行程

東南環線:成都—映秀—水磨—三江—都江堰—成都

九環線:成都—映秀—大禹文化旅遊區—中國羌城威州—茂縣—松潘—九寨溝—綿陽—成都

內環線:成都—映秀—大禹文化旅遊區—中國羌城威州—茂縣—黑水—若爾蓋—紅原—理縣—汶川—成都

西環線:成都—汶川—理縣—紅原—阿壩—壤塘—金川—丹巴—小金—馬爾康—理縣—汶川—成都


汶川兩日遊參考行程

D1

一早抵達汶川縣城後,先去參觀汶川博物館,館內展示了援建成果,還有「5·12」大地震後一些單親母親的羌繡作品。下午參觀西羌文化街。西羌文化街今年「五一」剛開市,一間間獨具特色的飾品店、羌繡製品店、羌族服裝店在展示民族文化的同時,也成為八方遊客觀光、購物的好去處。之後前往綿虒鎮三關廟櫻桃園,體驗採摘樂趣。夜宿映秀鎮水磨鄉古街。古街客棧每晚100元。

D2

上午不妨將水磨古街仔細走訪一遍。古街疑似雲南麗江,中國結、燈籠、牌坊、古樸的商鋪串連起街道兩邊的木質小樓,所不同的是,這裡的房屋極具羌族建築特色。古香古色的街道裡,古街人家做著各式小生意,有服裝店、茶館、咖啡館、理髮店等。

這裡曾是有著「小江南」之稱的山水桃源地,「5·12」大地震使得千年古街家園不在,一批歷史遺址幾乎「灰飛煙滅」。經過兩年的大規模重建,這座羌族古鎮已經「復活」,並新生為一個既有歷史底蘊、文化魅力,又有舒適生活環境的美麗家園。

下午前往映秀,感受大地震帶來的巨大災難,漩口中學遺址、天崩石、牛圈溝震源點等都給人帶來視覺震撼。

娛樂玩耍:


汶川縣是羌民族的聚居地,這裡神秘的宗教儀式、優美的羌族歌舞,充分展示了羌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在汶川供遊客選擇的娛樂項目非常豐富,汶川縣城和旅遊景區都有KTV、酒吧、茶樓,在三江景區晚上還會有藏羌歌舞晚會。在羌族特定的節慶裡,還可以融入其中,其樂無邊。

水磨羌城傳統工藝區展示傳統民間工藝,如織布、造紙、羌繡、十字繡、水車坊豆腐製作等。

休閒娛樂區設置有茶樓茶舍、酒水吧、咖啡廳、KTV、電玩、會所(SPA、浴足、保健等)、養生館等。如:禪之韻咖啡屋、兄弟茶莊、水木年華酒吧、爾瑪屋酒吧等。

篝火晚會

文化觀賞區:川劇表演、歌舞表演、皮影戲、藏羌民族藝術表演、傳統民間工藝展示等。

多種娛樂參與項目充分與遊客進行「親密接觸」,使遊客獲得最深入、最廣泛、最豐富的體驗之旅。

相關焦點

  • 尼泊爾震後重建盼中國企業投資 願學習「汶川經驗」
    原標題:尼泊爾震後重建盼中國企業投資 願學習「汶川經驗」  新華網成都6月15日電(記者楊迪 王迪)在4月25日遭受8.1級特大地震後,百廢待興的尼泊爾歡迎中國企業前往投資基礎設施並開展商貿活動,同時也希望從中國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中學習經驗。
  • 汶川地震12周年:旅遊規劃也是「第一生產力」
    我們緬懷逝去的生命,也銘記危急時刻的生死救援、災難面前的大愛無疆、震後重建的守望相助。來也股份作為汶川地震災後重建系列規劃的踐行者,為四川災後旅遊業恢復重建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智力支持。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災難過後,人們對幸福的渴望與追求。旅遊是為人們帶來幸福的行業。
  • 汶川新景點,震後新地標
    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一場中國的特大災難,十年後的汶川新地標,新的時代新的未來。汶川的十年間發生了許許多多,十年間造就了新的汶川。汶川震後新地標都有哪些呢?1、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紀念館位於北川縣城,北川縣城處於5.12特大地震的震中。地震造成北川新城區60%的建築垮塌,在老城區,這一比例更是高達80%。現在作為5.12特大地震紀念館的核心區域,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受到仔細的保護。
  • 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祭 | 汶川二小重建回憶錄
    近日回想,參與汶川二小災後重建設計的經歷又浮現眼前——途中的山川破裂、現場的滿目蒼夷、旅途的艱辛與過程的繁複和參與共事的人在記憶中愈發清晰......震後,中建西南院成為第一批參與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設計單位,同事們不舍晝夜投身其中,暫時沒有參與的也熱切關注,盼著有機會能為災區做些什麼。
  • 震後重建的城市和人心:唐山仍有遺憾 舊金山曾粉飾真相
    這座被預言「將從地球上被抹去」的城市,因「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強大支持,在廢墟中頑強新生。2008年,時任唐山市委書記趙勇細述唐山震後重建的經驗和遺憾。在遺憾的部分,他提到新唐山遷與不遷曾引發爭議。最終採納「不遷」的意見。原址上重建應避開地下的活動斷裂帶,減少地震威脅。唐山重建的選址沒有避開地震斷裂帶,因此建議四川汶川地震的一些重災區城市重建應避開。另外,沒有對地震遺址實行完整保護,也比較遺憾。保護地震遺址,不僅是研究地震規律的素材,也是一座文化遺址。
  • 汶川地震10個極重災區,現在是啥樣?
    與北川縣城的異址重建不同,經多方論證,最終確定映秀鎮原址重建。「在這裡出生長大,誰都不想走,想把映秀重建好。」村民楊雲剛說,這是震後映秀人的普遍心願。與漩口中學一河之隔的映秀東村,是映秀鎮震後恢復重建的重要項目之一,引進了羌繡、藏茶等一批非遺生產性保護項目入駐,成功打造了特色文化產業創意園。   更多圖片欣賞▼
  • 地震原址重建,它在廢墟中重獲新生!
    地震過去十年間,成效最顯著的救災行動和重建工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玉樹速度」和「玉樹奇蹟」。其中科學決策原址重建、科學確定重建的抗震設防要求,是保證重建後新玉樹地震安全的前提和基礎。大家不禁會問,發生地震的原址還可以重建房屋?會不會再次陷入地震危機?聽聽專家怎麼說。01原地重建,憑啥?
  • 這,就是汶川!
    ,汶川物產豐富,景色宜人,是川內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 漁子溪村新村新生 首批天府旅遊名縣,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提前做好天氣、交通攻略!認真貫徹國務院督導四川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工作會議精神,為保護好汶川的青山綠水,做好汶川全域整治,樹立全民防火、防汛意識,康養汶川呼籲所有汶川人民及遊客朋友們:提高意識、預防為主、安全出遊,共同守護無憂汶川!來源: 熊貓家園康養汶川
  • 拉奎拉震後重建緩慢
    拉奎拉震後重建緩慢 原標題 [拉奎拉震後重建緩慢]   人民網拉奎拉4月5日電(記者韓秉宸)拉奎拉地震四周年紀念日將至,震後重建工作進展依舊緩慢。
  • 【災後重建】四川日報頭條聚焦九寨災後重建:震後浴火重生 九寨綠色崛起
    九寨溝官方發布繼續推出【災後重建】系列報導:四川日報頭條聚焦九寨災後重建:震後浴火重生 九寨綠色崛起8月3日,九寨溝風景區諾日朗瀑布風採依舊
  • 汶川特別旅遊區,鳳凰涅槃,在廢墟中挺立著民族魂(旅遊攻略篇)
    蠶子在桑葉上行走,小編在地球上旅遊,嗨,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今天與大家分享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汶川特別旅遊區」,簡稱:汶川特別旅遊區。2013年獲此殊榮。【看點攻略】汶川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美不勝收,5.12地震過後,人文景觀增添了不少,主要看點有:震中映秀。
  • 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說說 2020年紀念汶川大地震句子精選
    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說說 2020年紀念汶川大地震句子精選時間:2020-05-12 09:38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說說 2020年紀念汶川大地震句子精選 2008年,14時28分04秒,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歲月抹去滿目瘡痍,抹不去疼痛記憶。
  • 唐蕃古道重鎮青海玉樹的震後「涅槃新生」
    2010年青海玉樹「4·14」7.1級地震後,三年災後重建令當地涅槃重生。至震後十年,玉樹再展新顏。圖為4月11日拍攝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藏鄉新城局部。中新社記者 胡貴龍 攝 中新社青海玉樹4月12日電 題:唐蕃古道重鎮青海玉樹的震後「涅槃新生」作者 胡貴龍 張添福 潘雨潔信眾朝拜千年的文成公主廟,見證了唐蕃古道重鎮青海玉樹的「前世」,震後藏鄉又是何番景象?
  • 汶川十年鏡頭無塵|潘松剛的自選照片:震後再生育家庭檔案
    【澎湃新聞編者按】2018年4月24日,在「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前夕的綿陽市中心醫院,潘松剛見證了北川再生育家庭第1006個新生命的誕生。2018年4月24日,吳清芳在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院誕下了震後北川羌族自治縣的第1006個再生育寶寶。
  • 川越十年| 重訪震中映秀:新生的生態旅遊小鎮吸引著八方來客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記者十年後重訪震中映秀,這座新生的生態旅遊小鎮吸引著八方來客&nbsp&nbsp&nbsp&nbsp映秀新鎮 美麗重生&nbsp&nbsp&nbsp&nbsp
  • 汶川地震倖存者:因公益重建的人生
    這位愛笑的老師時常這樣鼓勵自己,這句樸實的話來自十年前一位陌生人的書信,那時候年幼的董翠霞正在汶川災後的康復醫院中,經歷著她的至暗時刻。即使已經過去了十年,董翠霞仍清楚地記得那個改變了很多人命運的下午。2008年,董翠霞還是四川青川縣木魚中學的一名初三學生。5月12日中午,離叫醒學生午睡的鈴聲響起還剩幾分鐘,一陣來自地底的猛烈震動,驚醒了所有人。
  • 天府旅遊名縣汶川走進澳門 境外文旅推介獲喜愛
    11月6日,汶川作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與四川省文旅廳、兩批天府旅遊名縣代表、四川涉旅企業等受邀參加第八屆澳門博覽會,2020中國(四川)大熊貓文化旅遊周系列活動也在澳門正式精彩啟幕。同時,重慶代表團與四川代表團匯合,首次聯合開展境外文化和旅遊宣傳推廣活動。
  • 汶川災區鐵路重建:從"內陸盆地"走向"西部門戶"
    今天是5月12日,汶川地震三周年紀念日,也是成都至都江堰鐵路——災後重建首個重點工程建成並投入運營的周年紀念日。  同樣,這一天對於沱水灣農家樂度假村老闆黃燕更有特殊意義。她說,成都至都江堰鐵路是她的「救命路」。  沱水灣農家樂度假村距離成都至都江堰鐵路犀浦站約1500米。
  • 汶川特大地震後崛起的北川新城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四川北川5月9日電 題:汶川特大地震後崛起的北川新城中新社記者 徐楊禕「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前夕,四川北川新縣城巴拿恰商業步行街上,一早就出現了遊客周素華所說的漂亮新縣城,距離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幾乎被夷為平地的北川老縣城20餘公裡,是災後重建中唯一整體異址重建的縣城。2008年11月初,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北川新縣城選址。次年5月12日,北川中學正式動工,成為北川新縣城開工的首個項目。
  • 見證5·12汶川震後10年的奮進與蝶變
    汶川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風雨同舟幫助災區人民渡過難關、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同樣,災區人民也沒有忘記全國人民的援助之情,感恩之情處處流淌。東汽生產的發電機轉子震後,東汽迅速開展復產重建。2008年5月18日,震後不到一周,東汽就第一個開始了恢復生產。2008年8月,新東汽基地開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