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上海開埠後,西餐在上海逐漸流行,而中國人食肉又以豬肉為主。為此,以供應德國大菜而聞名上海的德大西菜社等西餐館推出了一道撒著麵包屑炸制的名為「維也納豬排」的海派西餐主菜,是上海風味炸豬排的前身,此後這道菜在上海廣受歡迎,許多家庭主婦都會烹飪這道菜餚。
提到阿拉上海的炸豬排,眼神泛光,饞吐水噠噠滴那是常態。
這一塊肉,上得了廳堂,下得了街巷,是多少上海寧舌尖上的繾綣。
酥脆的外殼,像座堡壘,牢牢護住鮮嫩多汁,飽滿緊實的豬肉。
淋上阿拉愛得深入骨髓的黃瓶子裡的辣醬油,肉香湧動,汁水滴淌,不自覺張嘴哈出群集的熱氣,硬是在熱辣的煙火氣裡,有了飄飄若仙的錯覺。
家的味道
小辰光看父母做炸豬排,大排買來後,先要挨刀,用刀背拍打大排,最後完成時,一塊大排已經撐得有先前的兩倍大。
接著是上漿,雞蛋、料酒、鹽、澱粉等攪拌均勻,浸潤每塊豬排,再裹上麵包糠,然後投入油鍋裡炸,看油花翻騰,撈起瀝乾,送入盤中。
在物資緊缺的五十到七十年代,上海人還會用擀碎的蘇打餅乾代替麵包糠,也別有一道風味。
街巷的味道
天鵝申閣
天鵝申閣的炸豬排,不必多說,是行家的首選。既有厚度,也有脆度,是乾淨利落的「白金」炸豬排。
《舌尖上的中國》裡的上海炸豬排就是在這裡拍的,導演陳曉卿點名要拍老闆周永樂的炸豬排:「現在只有你的炸豬排,最能代表真正海派西餐的味道。」
據說周永樂的奶奶是曾國藩的小外孫女,從小養尊處優,味蕾也挑剔。開這家餐館,就是為了留住時光的味道,留住童年裡最讓人發饞的味道。
過完三關後的豬排鎖住了充分的肉汁。吃起來柔嫩多汁,這塊豬排能上《舌尖》,到底不是徒有虛名。
地址:進賢路 169 號
豬排價格:59元
皆是厚切炸豬排羅宋湯
採用了只斷筋、不拍扁的做法,所以炸制後的豬排厚度,令人嘆為觀止。
吃到嘴裡,厚實的豬排帶來口感上的極大滿足。表面鬆脆,內裡彈嫩。這一塊厚切大豬排,是服的!
地址:愚園路 68 號晶品購物中心 LG2-23A
豬排價格:28元
阿寶豬排
前幾年,雲南南路上一家非常火的豬排店,一時風頭無兩,可以說是草根豬排逆襲的榜樣。
阿寶的豬排走的是硬派路線,只裹麵包糠,且炸制的油溫較高,完全逼出了豬排的水分。咬起來不是鬆脆,而是清脆了。
表面的脆殼,更是有種鍋巴的咀嚼感,嘎吱嘎吱,非常耐嚼。
地址:雲南南路 95 號
豬排價格:8元
銅川路一品香炸豬排
銅川路上的一品香炸豬排,是許多食客心裡豬排界的翹首。一開始它就是一個弄堂口的小攤,混在一溜串的夜宵攤子裡,每晚九點半出攤,白天是吃不到的。
據說他們家的豬排是用啤酒瓶敲打出來的,有一定的厚度,用麵包糠裹著,在油裡炸的金黃酥脆!豬肉很香,不幹不柴,外皮和肉汁都很到位,沾上辣醬油,完全就是小時候的味道!
一塊大大的炸豬排只要9元,性價比超高!
地址:豐莊北路459號
豬排價格:9元
曹阿姨炸豬排
在上海老饕間,曹阿姨炸豬排算得上是無人不曉的。小小的夫妻檔,那塊酥脆入骨的炸豬排,勾住了多少食客的心。
阿姨做炸豬排有一套妙法:新鮮豬排先用白蘭地醃製過夜,再加入美極鮮醬油調味,用肉錘拍打使肉質鬆軟入味,再在外面裹上一層細細的麵包糠,最後入鍋油炸。
剛出鍋時,還能聽到豬排表面熱油氣泡爆裂的嘶嘶聲,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撒上阿姨特製的鮮醬油,老嗲了!
地址:雙河路458號(近桃浦路)
豬排價格:15元
紅房子西菜館
在上海,紅房子西菜館真的是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
踏進這家西菜館門的時候,也是滿滿的懷念之情。店內明亮老派,裝修並沒有新興西餐館的華麗。
許多的老上海在這裡都願意點上份炸豬排,再配一份羅宋湯,炸豬排份量太大,可以分大份或小份,羅宋湯口感濃鬱!
炸豬排並沒有敲得很薄,咬下去會有汁水,滿滿的肉感,配上辣醬油,米道嗲!
地址:淮海中路845號(近茂名南路)
豬排價格:80元
德大西餐社
百年德大,也是老上海人值得回憶的味道。
而且,據說當年風靡一時的「維也納豬排」,就是德大推出來的西餐主菜,裹著麵包屑炸制的金黃酥脆,由這裡慢慢飛入到上海的尋常百姓家。
豬肉切片後用肉錘反覆捶打,撒上鹽和胡椒調味,再裹上麵包糠和蛋液用黃油或豬油炸透。
熱騰騰的炸豬排上桌,跟上一小碟辣醬油,正宗的上海味道!時至今日,這道菜依然是老克勒的必點「曲目」!聽父輩的人說起,他們年輕的時候,最喜歡買德大的摜奶油蛋糕,滿滿都是回憶。
地址:雲南南路2號(近延安東路)
豬排價格:25元
就算是豬肉漲了價,上海寧對炸豬排的熱情也沒有一絲的消減,走進一間熟悉的小店,點上一塊油燦燦滋滋冒著熱氣的老上海炸豬排,幸福有時候就是來的這麼容易。
來源:上海有腔調(ID:shanghaistyle021)
戳這裡為我加顆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