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所寫《蘭亭序》,因為蘊藏這三個「秘密」被稱為行書範本!

2020-12-25 有文化的小哥

說到《蘭亭序》,大家都會想到此帖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但是當有人問此帖到底好在哪裡的時候,也有很多人說不出來。既然《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必然有著獨到之處,那麼就逐一找尋蘊藏在此帖中的「秘密」吧。

首先是此帖的文章優美,傳世名帖離不開的一個元素就是文章美,或者是書法家的真實情感表達。此文記述了在一個惠風和暢的日子,一些文人雅士聚會的場景,後半段感嘆世事無常,用詞真切,發人深省。

本文在寫作手法上也很高超,前幾句講述了時間和地點,聚會的場景,然後由淺及深,書法感慨。由近及遠再到由遠及近的寫作手法,從微觀到宏觀的表述書法值得後人學習,用詞順暢,是一篇發人深省的散文。

此帖中蘊藏的第二個秘密就是章法之美,整體看這幅書法,一共三百多字,塗塗抹抹數處,但是毫不影響整體美感,卻帶來一種自然之感。在結字上不求方整,有的字傾斜很大,但是和前後的字形成呼應關係,帶來了整體的穩重,所以說有著字在傾斜飄逸之中尋求一種沉穩之風。

整幅書法只有三百多字,但是字與字之間沒有相連的筆畫,卻能使整幅書法有一氣呵成之感,也是此帖的特點之一。在行與行之間,縱有行,橫無列,強調了書寫的自由性,打破了傳統書法的嚴謹工整之氣,帶來幾分靈動之感。

既然是王羲之的代表之作,就不得不說一下此帖的筆法奧秘了。首先在起筆上,通過單字可以看出,很多字都是以尖鋒入紙,這是王羲之在筆法上表現的最為顯著的特徵。從下面這個永字可以看出,在點畫上一尖鋒入紙,然後在下一筆入筆的時候仍然可以看出尖鋒筆法的運用。

這樣的用筆方法有利於順勢帶出下一筆,讓筆畫順勢而下,有著一氣呵成的連貫之感。在筆畫的相互揖讓上,王羲之用筆獨到,比如下面這個和字,左側的筆畫比較舒展,到了右側有所收斂,雖然不是工整的結字,但是筆畫之間結合的不但嚴謹又有飄逸之感。

如果仔細欣賞《蘭亭序》的單字,就會發現尖鋒在書法中的運用,在尖鋒入紙之後,把筆管方向扭向你將要行筆的方向,也即常說的換面,將下一筆的走勢掌控在筆下,手法高超,令人欽佩。

其實《蘭亭序》中的特點有很多,這三個特點只是其中的顯著特徵,帖子的特點被後世學書人稱讚不已。尤其是唐太宗以後,《蘭亭序》成為很多學書人學習的範本,雖然王羲之的真跡難尋,但是從歷代臨摹版本中仍然可以看出王羲之書法的高明之處。

相關焦點

  • 一幅63個字的書法,與王羲之《蘭亭序》不相上下,被稱為行書範本
    說到傳世書法,很多人會想到王羲之的《蘭亭序》,但是有一幅書法和《蘭亭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幅書法高二十六釐米,寬二十八釐米, 一共有七行,六十三個字。就是這短短的一幅書法被稱為行書的典範之作,還是書法家在午睡醒來之後所寫。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這天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會聚蘭亭一起過「禊節」而為那天的詩賦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後來有名的《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全貼共28行,324字,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們飲酒賦詩、流觴曲水,寫完這篇序後,相傳酒醒後王羲之又寫了好幾遍,但都不及這篇寫得好。王羲之也對他十分珍惜,視為珍寶。
  • 多幅不同名家蘭亭修禊圖同臺—看看王羲之是如何寫就《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又名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書聖王羲之寫就。書法成就巔峰之作。書聖王羲之生平八字咱就略過了。反正地球人都知道了。按現代的話來講這次聚會就是東晉一幫高官們合法、有理有據、按照周禮所記的遊玩和「吃吃喝喝式腐敗」,只是沒有女巫了這聚會,個個都是有才之人(無才之人在那個年代也當不上官員的),然後連欣賞著山水美景邊喝著酒,光喝酒多俗,都是上層社會的人,那就吟詩作對了,於是乎一幫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賦了,然後王羲之做為發起人,就記錄下來,當然也就揮毫潑墨寫成了千古絕帖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誕生地——紹興蘭亭
    在這些書法大家當中,王羲之由於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點上,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空前絕後的貢獻,因此被後世盛讚為「書聖」,而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更是被後世的書法愛好者們推崇為行書的圭臬,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誕生《蘭亭集序》的紹興蘭亭也成為書法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 王羲之在大雪初晴時寫一幅書法,只有28個字,被稱為傳世珍寶!
    說到王羲之大家並不陌生,他的書法被歷代書法家推崇不已,他也被尊稱為書聖。尤其是他所寫的《蘭亭序》筆法精湛,是行書的典範之作,很多書法家都臨摹過《蘭亭序》。其實王羲之的傳世書法並不是只有《蘭亭序》,他的另一幅書法只有二十八個字,也被後人稱為行書的範本。
  • 王羲之當年寫下「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現在長啥樣?
    我想,大家對《蘭亭集序》都不陌生。印象中,是初中課文裡學習過的。而且,在我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老師都會要求大家學習、模仿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毛筆字。當年,王羲之在蘭亭舉行曲水流觴盛會,以文會友,寫下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蘭亭,是什麼樣子的呢?
  • 王羲之的《蘭亭序》,二十一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那麼此帖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有時候我們說到《蘭亭序》,不說整幅書法如何,單說其中的一個字,那就是「之」字,就足以說明王羲之的書法功底了,此帖連落款一共出現二十一個「之」字,形態迥異,各具美態。
  • 王羲之是如何寫出《蘭亭序》的?它的蹤跡為什麼成為千古謎團?
    說起「書聖」王羲之,不得不提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書聖王羲之《蘭亭序》的故事,揭露出《蘭亭序》是如何誕生?以及它的蹤跡如何成為千古謎團的原因。第一,《蘭亭序》是如何誕生的?浙江紹興的會稽山陰,一群特殊的賓客紛至沓來,他們雅聚在這裡,一邊欣賞美景,一邊飲酒作詩,其中德高望重的王羲之當眾為眾人所寫的詩篇賦輯為一集,並作序一篇。他洋洋灑灑寫下了三百多字,寫下了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的《蘭亭序》,後人對這一作品讚譽頗多,如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這就是《蘭亭序》的誕生過程了。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上的印章大觀
    △馮承素《摹王羲之蘭亭序》帖心這是馮承素臨摹的王羲之蘭亭序,也是大家比較熟知的神龍本。很多人都知道,《蘭亭序》是歷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一行書」(沒有之一),是書法藝術中最接近神創的作品。話說東晉永和九年的某一天,書聖王羲之同學跟當時的大文豪,大名流在一個叫做蘭亭的地方開party。
  •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在哪裡?
    距今1667年前,農曆三月份的普通一天,時任東晉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
  • 《蘭亭序》中20個「之」字,形態各異,書聖名不虛傳!
    說到王羲之就會想到他的《蘭亭序》,因為此帖是他的代表作,是把書法的實用性和藝術性結合的典範之作。此帖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後世書法家稱此帖是行書的典範之作,整幅書法只有300多字,但是自自不同,章法有度,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實至名歸。
  • 13歲男孩臨摹《蘭亭序》,相似度高達99%,書法得王羲之精髓!
    ,特別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更是臨摹的非常的像。李昭華雖然只有13歲,但是練習行書已經有7年的時間了,在這7年的時間裡李昭華一心學習王羲之的《蘭亭序》,王羲之在我們的書法界那名氣是非常的大,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更是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贏得了後世書法愛好者的喜歡,而李昭華從小也非常的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6歲就開始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而且臨摹起來非常的認真,臨摹的相似程度達到了
  • 王羲之除了《蘭亭序》,還有這28個字的字帖,被臺北列為鎮館之寶
    並且也是有著許多寫出來的字帖流傳了下來,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蘭亭集序》了,而這個作品成為了中國書法史上的巔峰,這是王羲之在與自己的朋友交談時寫下的,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可見不一般了,不僅如此,王羲之寫下來的作品有許多,就比如《黃庭經》等,而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字帖。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產生的過程:名士、酒、詩、書缺一不可
    《蘭亭集序》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作品,王羲之在酒後酣暢淋漓地所寫出的這部書法,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那麼,這部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作品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群瀟灑俊秀的文人們總是嚮往自由和新奇,他們在酒過三巡之後,突然有人提議做一個溪水傳杯的遊戲,即將斟滿美酒的杯子放入彎曲的溪水中任其漂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要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然後還要立馬賦詩一首,若是無詩可作,便再自罰三杯。這種行酒令設的是好高雅啊!
  • 王羲之最厲害的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
    王羲之被譽為「書聖」,其《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向來被當做他的代表作,很多人對王羲之的印象也是行書家。「王羲之章草答庾亮」一事發生在王羲之31歲的時候,這一個時間點,寇克讓在《書法沒有秘密》中有精確的考證。 庾翼是庾亮的弟弟,作為書法上的競爭對手,庾翼最初是瞧不起王羲之的,曾把王羲之的書法稱為「野鶩」,即野鴨子,也就是說王羲之的字是「野路子」。直至他看到王羲之寫給哥哥庾亮的信時,庾翼才深表拜服。
  •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1來到紹興才發現,紹興旅遊資源很豐富,因為停留時間有限,我們只選了幾個知曉的地方。蘭亭,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讓人心生嚮往。同行的好友是書畫愛好者,每天畫畫、練字,堅持不懈。她說王羲之是書法界的祖師爺,因此來到紹興,蘭亭肯定是我們的必選項了。蘭亭位於紹興會稽山,這裡園內設施和魯迅故裡一個模式,走入園內,可以看到王羲之《蘭亭序集》文章裡的痕跡。
  • 唐朝最美行書,筆意溫柔雅致,絲毫不輸《蘭亭序》
    通過書寫漢字能夠表現出美的意境,這在其他國家的文化當中都不具備。在我國的歷史當中,書法家比比皆是,其中被稱為第一行書的就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然而在唐朝有一位書法家,他的行書不亞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只不過他的作品較少,使得他的名氣沒有王羲之那麼大,這個人叫做陸柬之。陸柬之是何許人也?他並不是一個平凡的人,也不是傳說當中的書法奇才。
  • 《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那麼天下第一楷書應該是什麼作品呢?
    我國書法史上名家眾多,書法流派紛呈,篆、隸、真(楷書)、行、草各種字體都有很多經典作品傳世,我們知道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定論,顏真卿《祭侄文稿》與蘇軾《寒食帖》分別被稱為天下第二與天下第三行書,現在網絡上有不少爭論哪幅楷書作品可稱為天下第一楷書呢?
  • 王冬齡看不上王羲之,臨摹《蘭亭序》僅3分相似,不及11歲小學生
    王羲之在這些書法家們看來,可能王羲之、顏真卿的書法,都已經被時代所淘汰了,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了。而他們對於書法的創新,都是為了書法的發展,這未免太可笑。蘭亭序而且很多人不過是寫一些江湖書法,來博取大家的眼球,是為了表演。我們必須要保護古人留下的作品,因為這些作品能夠得以流傳,是非常不容易的。
  • 周新廉將軍文集:文無第一,簡評《蘭亭集序》與《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的作者王勃,初唐詩人。他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父親王福畤曾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他的兩位哥哥王勔、王勮也都才華橫溢,三兄弟被人合稱為「王氏三株樹」。和王羲之的「名門世家」對比起來,王勃的家庭算是純粹的「書香門第」。著名的「父子碑」「鵝池」:相傳,「鵝」為王羲之所寫,「池」為兒子王獻之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