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古今身份」:燈節 情人節 狂歡節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新華社太原2月11日電(記者 王學濤) 11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以賞花燈、猜燈謎、觀非遺、看民俗等方式,紅紅火火鬧元宵。有民俗專家說,這個在中國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還有有趣的「古今身份」:「燈節」、「情人節」、「狂歡節」。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常嗣新說,道教和佛教都有對正月十五燈節的解釋。按照道教說法,為慶賀「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生於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有了「上元節」這個名字。張燈、放煙火、吃元宵等習俗逐漸固定下來。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有「正月十五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之說。另外跟佛教相關的說法是,東漢明帝時,朝廷號召百姓於上元夜放燈,以示對佛的尊重,後來相沿成習,因此元宵節又有「燈節」的稱呼。

  「在寺廟裡,每月十五僧人都要供燈。因為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十五日,所以會更加隆重。燈代表光明、智慧,因此燃燈表佛,以示對佛的尊重。」五臺山菩薩頂的一位師父說。

  此外,元宵節還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堪稱中國古代的「情人節」。常嗣新說,文人墨客們的詩詞歌賦和戲劇民俗中都不乏元宵夜情人約會的情境。例如,歐陽修的「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辛棄疾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雖然隨著歷史發展「情人節」韻味淡去,元宵節的節期和節俗活動也在變化、擴展,但在古今都展現了全民狂歡的娛樂氛圍。蘇味道《正月十五夜》就描寫了唐朝「鬧」元宵的場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把元宵夜盛況和遊人的興致表達得淋漓盡致。

  如今的元宵節活動傳統與現代相融合,更「鬧」出了新滋味。元宵節前後,不僅平時極少看到的舞龍、踩高蹺、背棍、空竹、劃旱船等民間絕活紛紛亮相,傳統燈會配以聲光電等高科技後,更加變幻奇妙、流光溢彩。

  「元宵節是春節娛樂活動的高潮,百姓鬧元宵、看花燈的傳統習俗依舊延續著,寄託了人們對新的一年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常嗣新說。

相關焦點

  • 元宵節又稱燈節。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稱為元宵節。元宵佳節,寄託著中國人追求團圓和美滿的願望。其實,元宵節也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古代女子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燈會,才被允許結伴出行看燈賞玩。正好給男男女女提供了邂逅的機遇,因此,元宵節這天也造就了無數良緣美眷。長輩常說,「過了元宵,這年哪才算真正過完,新的一年方至。」
  • 今日元宵節|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今日元宵節,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元宵節是一個的浪漫節日,也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這個據考證起自漢代的傳統節日,漢代元宵節的宗教祭祀氣息濃鬱,漢武帝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太一神」。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日夜在宮廷和寺院「燃燈表佛」。
  • 元宵節,其實是古人的狂歡節和情人節
    事實上,在春節出現以前,元宵節才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甚至有人稱之為中國古代的「狂歡節」。元宵節既曾如此熱鬧,那古人在這一天,都曾有過哪些有趣的習俗?這一重要節日又是如何衰落的呢?元宵節暫停宵禁,使之成為普通民眾的「狂歡節」和「情人節」古代普通人只有在元宵節前後幾天,才能在夜晚的街道上自由活動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節、燈節,對於其起源,學界至今存有較大爭議。
  • 深度解讀:元宵節是隱形情人節
    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舞獅舞龍……這些元宵節的習俗我們都很熟悉,但元宵節在中國古代的另一層含義或許您不知道,它是許多男女的定情日,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它是古代的狂歡節和情人節。為什麼這麼說呢?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 漲知識丨元宵節才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在習俗上比較近似情人節,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的一個,可謂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情人節,因為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賞花燈、猜燈謎、放煙花、吃湯圓。古代未婚少女平時足不出戶,只有元宵夜被破例允許結伴出門賞燈,多情男女在「花市燈如晝」的浪漫夜晚常常擦出愛的火花,造就了無數良緣美眷,因此元宵節稱為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最恰當不過了。 此前人們一直把「七夕」當成情人節,這個「七夕」情人節未免讓人感覺有些悽涼。
  • 在古代,元宵節才是真正的情人節
    明明是元宵節,為何作者加入了尋覓意中人的佳句,使元宵節有了情人節的意味;或者說,古代的元宵節為何扮演起了情人節的角色,承擔起了情人節的功能?當代人誤當它為中國的情人節,是語文教材對牛郎織女故事美化的結果,中國商人在西方情人節影響下將其包裝後的產物(可見《澎湃新聞·翻書黨》2017年8月28日《明明是織女被迫嫁牛郎,怎麼就成了追求自由愛情的故事?》一文)。古代男女在夜間能夠自由活動的,唯有元宵節前後幾天而已。
  • 元宵節你知道哪些傳統習俗?在古代元宵節還有著情人節的作用!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被稱為上元節、燈節等。自古以來,元宵節在中國就是一個喜慶熱鬧的節日,有著許許多多的習俗,如: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走百病等。不僅如此,元宵節還產生了許多浪漫的愛情故事,被一些人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 元宵節,中國古老的情人節,你造嗎?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 元宵節是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 元宵節給女朋友發多少紅包數字寓意
    元宵節是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 元宵節給女朋友發多少紅包數字寓意時間:2019-02-19 12:15   來源:海峽網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是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 元宵節給女朋友發多少紅包數字寓意 元宵節為什麼是情人節? 元宵節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重要華夏民族傳統節日。
  • 古代最盛大的節日-堪比現代的狂歡節,情人節
    古人非常重視元宵節,皇帝與民同慶,唐朝時,政府規定,放假三天,到宋代是延至五天,從十三到十七,燈火通明,徹夜不禁。燈會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 整理的元宵節小介紹
    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
  •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
    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5] 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複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 中國古代與女性有關的節日中,哪個才是正宗的「情人節」?
    圖片來自網絡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元宵節始於漢代,唐宋時得到極大的發展。「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人人參與,樂在其中。古代元宵節由於開禁,人流如織,男女相遇,易於產生愛情。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活動,但是元宵節賞燈給了年輕女孩一個絕佳的交誼機會,她們結伴外出遊玩,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
  • 元宵節來歷6大傳說
    第四,中國「情人節」說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封建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 民俗專家:正月十五又稱"燈節" "燈"文化特色鮮明濃鬱
    隨著元宵節的到來,我國各地的街頭巷尾都被各色花燈點綴著。民俗專家表示,元宵節又稱「燈節」,燈是這個節日最大特色。  據民俗專家介紹,從正月十三「上燈」開始,市面上便出現各式花燈,供人採買;正月十四「試燈」,各處紛紛搭起燈棚,預慶元宵;正月十五「正燈」,各處有燈會賽花燈;正月十八「落燈」,燈節結束。  關於觀燈還要從漢明帝說起。
  • 元宵節才是古代的情人節?
    南宋辛棄疾也有著名關於元宵節與愛情的詩句:「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所以,很多人說,比起七夕節,元宵節才更像是中國古典的情人節。因為七夕節在過去又稱「乞巧節」,是女孩兒們過的節日。而元宵節卻肩負著類似於情人節的功能:元宵節自漢代以來,一直有著市民夜遊燈會的傳統,不設宵禁。
  • 元宵節是幾月幾日英語
    >元宵節是幾月幾日英語2017-02-09 09:27:3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元宵節是幾月幾日英語怎麼說元宵節在農曆正月十五,新曆不固定。元宵節英語是The Lantern Festival  2.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 比春節更為隆重的節日,被譽為中國的情人節,卻不是七夕
    古人稱夜為「宵」,而正月又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因此,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就被稱為「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新年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出現了,到漢代尤為重視。
  •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古代元宵節亦是浪漫的情人節
    古人把正月稱為「元月」,把夜稱為「宵」,所以正月十五被稱為元宵節,又叫上元節、燈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賦詩作對、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歷代詩人對此都有生動的描寫,誕生了無數名篇佳作,從側面反映出了歷史上元宵佳節盛況。元宵賞燈的風俗起自漢朝,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 古代元宵節比七夕更浪漫,看看四川人以前咋過元宵節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古時候的元宵節比七夕更甚似情人節。卓文君開創蜀人浪漫先河元宵節更具備情人節特質元宵節在漢文帝時創立,發展到漢武帝時要祭祀「太一」,即掌管宇宙萬物的主神,後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記載元宵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