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丨元宵節才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

2021-02-16 新華網


中國在習俗上有上巳節、元宵、七夕這三個節日可以稱為「情人節」,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慶祝這些節日。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在習俗上比較近似情人節,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的一個,可謂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情人節,因為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賞花燈、猜燈謎、放煙花、吃湯圓。古代未婚少女平時足不出戶,只有元宵夜被破例允許結伴出門賞燈,多情男女在「花市燈如晝」的浪漫夜晚常常擦出愛的火花,造就了無數良緣美眷,因此元宵節稱為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最恰當不過了。

此前人們一直把「七夕」當成情人節,這個「七夕」情人節未免讓人感覺有些悽涼。牛郎織女情斷天河,不由得讓人想起孟姜女哭倒長城,劉蘭芝月夜盼夫的故事。飽經三百六十日的苦戀,換得一夕的相擁,悲喜交集之餘,也就是伏在愛人的肩頭痛哭一晚,哪得浪漫可言。其實傳統的「七夕」是古代「婦女節」,姑娘們在夜晚穿針引線驗巧,做小物品賽巧,擺上瓜果乞巧,男性是沒有參與的。

元宵節是一個浪漫而充滿詩情畫意的節日,是古代青年「自由戀愛」的佳期,這才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時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此為例證。

元宵習俗由來已久

正月十五晚上是農曆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舊時稱上元節,又稱為元宵節、元夕或燈節,民間有賞花燈、猜燈謎、放煙花、吃湯圓等豐富的活動和習俗。

據民俗專家介紹,隋唐以來,正月十五便有觀燈的風俗。《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多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當時這種懸在燈上任人猜射的謎語,人們稱之為「燈謎」。

正月十三稱為「上燈夜」,民間開始懸掛和測試自家的花燈。到十四夜,民間有「照蛇蟲」的習俗,兒童手提紙燈遍照屋角、牆腳、灶下等陰暗處,有的手持小銅鑼,邊敲打邊吆呼:「嗄去,噠去,趕到茅山(鄞南地名)吃草籽!嗄去,噠去,趕到深山吃爛番薯!」這一天,農家還在田頭、田塍點火燒野草,乾草燃著時猶如條條火龍,故寧波話稱之為「譚火龍」。這種習俗和農業生產除蟲害相結合,至今仍可在農村看到。

正月十五是鬧花燈的高潮,直到正月十八晚上結束燈會,稱為「落燈夜」。通常,每年元宵夜,全城上空煙花璀璨,人們吃了豬油湯糰,成群結隊上街賞燈看煙花,貪玩、愛熱鬧的小孩尤其喜歡元宵節,提著燈籠歡快地奔跑在街頭。

中國傳統「情人節」

元宵節還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民俗專家稱,元宵是古代百姓喜愛的節日,尤其受婦女的歡迎。在古代,閨秀平日是不許踏出閨門的,只有到了元宵這一晚,可以不分男女一同賞燈玩樂,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這正好為青年男女提供了一個交誼的機會。通常,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戀人之間可留下信物,之後找媒人上門去提親。所以元宵節在民間是象徵著愛情的節日。

元宵節又稱燈節。有了燈會,就缺少不了燈聯。既然是燈節,又是情人節,那麼情與燈就自然要有一番故事了。不消說,燈聯必然要成為情的媒介。在眾多的元宵燈聯故事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恐怕要數下面這一則了。傳說王安石20歲那年赴京趕考,元宵節路過某地,邊走邊賞燈,巧遇一個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則上聯,徵對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讀後,一時未能對出,便默默記在心中。到了京城,你說巧不巧,考題正好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親聯對出,並被取為進士。返鄉途中,當王安石再次路過那戶人家時,聽說那招親聯仍無人對出,他便又以主考官的出聯回對,結果被招為乘龍快婿。一次巧合竟成就了王安石兩大喜事———金榜題名、洞房花燭,王安石真可謂是不費吹灰之力便撿了兩個天大的便宜。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歷代文人墨客讚美元宵花燈的詩句數不勝數。這也註定了元宵節是一個浪漫而詩情的節日,是一個可以在瞬間催生愛情的節日。

由於古代的未婚少女平時足不出戶,只有元宵節這天才被破例允許結伴出門看燈賞玩,不少多情男女藉機物色心上人,擦出愛的火花,因此,元宵節這天也就造就了無數良緣美眷。著名潮劇《陳三五娘》就是以元宵節為背景,講述陳三邂逅黃五娘的浪漫愛情故事。古戲《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也是在元宵夜海誓山盟。

其實,說元宵節是中國「情人節」,還有詩詞為證。歷代詩詞中,就有不少詩篇借元宵節抒發愛慕之情。北宋歐陽修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描寫的就是情人之間的思念之苦。

在我國歷代的文人詩詞歌賦中不難看出,元宵節的浪漫溫馨絲毫不亞於現在火暴的西方情人節,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土湯圓」的風頭還蓋過了「洋玫瑰」。最為著名的是《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就生動地表現出了古代情侶元宵約會的情景。烏金西墜,華燈初上,一對對情侶相約佳節,至於是手執一枝玫瑰赴約,還是互贈詩帕定情,就不得而知了,堪稱千古絕唱。

元宵夜為有情人提供了一個傳情達意的渠道,情侶們或密箋赴約,或互贈詩帕,體現的是一種純潔的男女之情,這種感情含蓄內斂,韻味實足。

來源:綜合自網絡

本期編輯:趙輝


相關焦點

  • 元宵節才是中國的「情人節」!
    馬上就元宵節了,吃元宵、和湯圓、看花燈、放煙火,元宵節是個合家團圓的日子。但你知道嗎?元宵節在古代可是最受女性歡迎的節日,因為這天是真正的情人節!元宵節,又稱上元佳節,是古代婦女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
  • 古代元宵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
    古代元宵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因為古代是有--門禁(具體來說是城禁,到了晚上幾點城門關閉,禁止出入)因為古代是有門禁的(具體來說是城禁,到了晚上幾點城門關閉,禁止出入)因為古代是有門禁的(具體來說是城禁,到了晚上幾點城門關閉,禁止出入)古代女人不像現在這麼自由,對女人的要求是「
  • 在古代,元宵節才是真正的情人節
    明明是元宵節,為何作者加入了尋覓意中人的佳句,使元宵節有了情人節的意味;或者說,古代的元宵節為何扮演起了情人節的角色,承擔起了情人節的功能?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被秦昭襄王扣留,幸虧他的一個門客裝成狗潛入秦宮,偷出已經獻給秦王的白狐裘,再獻給秦王的愛姬,才得以獲釋。但不久,秦王后悔了,馬上派兵去追。田文凌晨來到函谷關,天還未明,按秦律規定要日出雞鳴之時才可以開門。情急時刻,幸好門客中有人會裝雞鳴,於是群雞齊鳴。守衛以為天曉,就打開關口,田文一行人便乘機逃之夭夭。
  • 元宵節:賞燈約會,這才是真正的情人節
    [Photo/VCG]其實,從歷史上來說,元宵節才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據說,元宵節由古代中國的一個傳說演化而來,傳言每至農曆第一個月圓之夜,便可看到天上飛動的神靈。為了更容易尋找神靈,人們都會用火把照明,而這些火把也逐漸被形狀、大小、顏色各異的燈籠所取代。
  • 這才是真正的中國情人節
    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剛剛過去幾天,又迎來了一個重要的節日——元宵節。農曆的正月十五日,大名元宵節,外號上元節、小正月、元夕,別名燈節,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在傳統年俗中,只有過完了元宵節,這個年才算是真正過完了。而對現代人來說,元宵節無非就是在家吃吃湯圓(或元宵),出門看看花燈,或者猜猜燈謎,實在無聊的人,也可以打開電視看看元宵晚會。也就這樣了。由於牛郎織女的傳說,七夕是中國情人節的說法深入人心。但真的是這樣嗎?是,也不是。
  •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才是真正屬於我們古老的中國情人節(2019版)
    然而明天我們又會迎來中國另一個傳統佳節-正月十五元宵節。不知元宵節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感受?說到元宵節應該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也是我們華人一種原始崇拜與信仰的體現,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弘揚和傳承!據民俗傳說資料記載,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即正月十五,所以,古人就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傳統。
  • 中國三大傳統「情人節」,誰才是真正的情人節?
    如今,七夕節已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其實,對於中國情人節,目前大致有三種說法:除了七夕節,還有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即正月十五)、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被稱為中國的三大傳統情人節。1、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姐誕、乞巧節等,是女子的專有節日。「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遠古時代,人們通過星象觀測給予織女星無限想像。
  • 詩意浪漫:元宵節才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情人節
    與七夕節相比,元宵節才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情人節。       但一提情人節,人們為何首先會想到七夕節呢?這得歸因於商家的運作。元宵節是春節的一部分,其最大功能是狂歡,且與西式情人節相隔太近,被兩者搶了風頭。七月不是商業黃金期,沒有大型節日,七夕節一節獨大,商家為了掘金,不遺餘力把它包裝成了情人節。
  • 元宵節,是中國的情人節!
    FM105湖州綜合廣播 祝您元宵節快樂!其實,元宵節才是中國古代真正的情人節,你知道嗎?你也許會驚訝,這是什麼來由?那農曆七月七日的「七夕節」又算什麼?不要著急,讓小編給你慢慢道來。在中國古代,大多數時候是實行宵禁的。
  • 元宵節VS七夕節 誰才是正牌中國情人節
    西方情人節剛剛過去,我們又迎來了元宵節。鮮為人知的是,元宵節其實也是中國的情人節。辛棄疾一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花後」更是道出了情人幽會的點點浪漫,而他們描繪的,正是元宵節賞花燈時,俊男美女在街頭尋求意中人時的情形。古代的中國,女子遵守婦道,「三步不出閨門」,很少有機會去院牆外面的世界看看。
  • 「媽媽,什麼是元宵節?」這樣回答,孩子更能記住,還漲知識
    今年的元宵節有些不太一樣,但只要家人在一起就夠了。當孩子問你,什麼是元宵?你會簡單地說句,是家人團圓的日子,最後一個年嗎?太沒意思了。這樣回答,才會讓孩子記住,還漲見識。一年中真正的開始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正月十五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而後,西漢司馬遷在創建《太初曆》,就把正月十五列為重大節日,到漢文帝時期,才被正式命名為「元宵節」。
  • 當情人節的浪漫,遇上元宵節的圓滿 你會怎麼過?
    據淘寶網指數顯示,僅2月10日一天以「情人節」為關鍵詞的搜索人次高達131600多次,而「湯圓」和「元宵」兩組關鍵詞在這一天加起來剛剛過萬,洋玫瑰在關注度上遠遠地勝出了土湯圓。   淘寶相關負責人:情人節搜索數據大大超過元宵節,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元宵節相關商品的類型比較單一,而情人節的商品種類則五花八門。
  • 深度解讀:元宵節是隱形情人節
    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舞獅舞龍……這些元宵節的習俗我們都很熟悉,但元宵節在中國古代的另一層含義或許您不知道,它是許多男女的定情日,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它是古代的狂歡節和情人節。為什麼這麼說呢?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 下一次元宵節情人節同一天是什麼時候?
    正月十六清晨7時53分賞月最佳  下次中西情人節重合要等19年  筆者昨日從廣州五羊天象館獲悉,今年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出現在陽曆2月14日,而月亮最圓發生在農曆正月十六清晨7時53分,這就是最常見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屆時,公眾可觀賞到最圓的元宵月。
  • 說一說元宵節那些被傳歪了的歷史,給孩子講一講元宵節真正的來歷
    一查才發現,關於元宵節有很多有趣的歷史知識,下面我就分享給大家。為啥叫元宵節大家都知道,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或者燈節,是春節過後第一個重要的節日。那為啥叫元宵節呢?因為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代人又把夜稱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就叫元宵節。
  • 元宵節才是古代的情人節?
    南宋辛棄疾也有著名關於元宵節與愛情的詩句:「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所以,很多人說,比起七夕節,元宵節才更像是中國古典的情人節。因為七夕節在過去又稱「乞巧節」,是女孩兒們過的節日。而元宵節卻肩負著類似於情人節的功能:元宵節自漢代以來,一直有著市民夜遊燈會的傳統,不設宵禁。
  • 今年元宵節與情人節「喜相逢」
    有意思的是,今年的元宵節與西方情人節同在2月14日這一天。這意味著,代表親情的中國元宵節與浪漫愛情的西方情人節「喜相逢」。天文專家表示,今年元宵節與西方情人節重合完全是正常曆法變化造成的,只是一種巧合,公眾一定要以平常心來對待。那麼,中國元宵節怎會與西方情人節「合體」呢?這是由於陰陽曆轉換使得中國元宵節在陽曆中日期不固定造成的。
  • 七夕節or元宵節,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到底是哪天?
    隨著中西文化融合,現在感覺天天都有節過,春節、元宵節、情人節、清明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端午節、母親節、父親節、七夕節、國慶節、中秋節、感恩節、聖誕節、元旦節……畢竟節日越多,消費就越多,對於經濟發展和文化交融是很有好處的。
  • 元宵節恰逢情人節 巧克力、玫瑰餡元宵熱賣
    元宵節恰逢情人節 巧克力、玫瑰餡元宵熱賣   立春「偶遇」破五,春餅和餃子先比試了一場;很快,元宵節和情人節的第二場「偶遇」即將登場,元宵湯圓和玫瑰花巧克力又將比拼。
  • 元宵節撞上情人節 洋玫瑰完勝土湯圓
    這個禮拜五(2月14日),元宵節撞上情人節。你是選擇吃湯圓陪老媽,還是拿著禮物陪親愛的TA?不管你們會作出怎樣的選擇,趁著這個好節慶,各路商家們可是卯足了勁地做銷售搞活動,從實體店到網絡上,我們都能看到,跟元宵節和情人節相關的產品正在火熱開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