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祁世釗:德佑是第二個鏈家嗎?

2020-12-15 36氪

2018年鏈家裂變,德佑落地、貝殼找房上線,完成了從一到三之後,鏈家的拼圖終於完整。在這個拼圖中,德佑的作用以及「大鏈家」對德佑的期許到底是什麼?7月12日,在酒仙橋鏈家總部5層的辦公室內,德佑總經理祁世釗對36氪說:什麼問題都可以問,鏈家是開放的。

今年祁世釗已經兩次面對媒體,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答案,比如德佑已經提出了「萬店」目標,2-3年之後將會在門店數量上超過鏈家直營店,未來它的勢能是不是也會超過鏈家?德佑跑得太快,管控體系能不能跟上?德佑和21世紀不動產之間的關係走向?德佑作為獨立品牌,會不會有不同於鏈家的文化?

在加盟業務的戰場上,德佑的發展速度是超預期的。從宣布重啟德佑做加盟品牌到1000家門店,德佑用了153天,從3月6日第一家店入駐到1000家門店只用了117天,4個月完成千店規模遠遠超出了原預定的全年800-1000家門店的目標。因為拓展順利,6月底德佑提前半年啟動了第二輪城市拓展,德佑的覆蓋範圍城市從10個增加到22個,包括深圳、廣州兩個一線城市,以及廈門、西安、長沙等二線城市也被納入版圖,未來仍將優先增加城市布局廣度。

對於德佑,鏈家為其提供了兩方面的核心價值,一個是品牌價值,它是一個成功範例,可以為德佑背書;二是成熟且體系化的運營管理模式,它的價值觀、門店管理經驗可以平移到德佑。鏈家+德佑就是核心+邊界拓展。

而鏈家+德佑+貝殼是一次意外的化學反應。有德佑的經紀人甚至說:德佑+鏈家+貝殼=籤單。貝殼找房可以把德佑視為線下的品牌拓展,而德佑則把貝殼找房視為「基礎設施」,是加盟德佑的「打包資源」。這種組合,在之前從未出現。

與此同時,德佑也在豐富著鏈家的業務體系,它改變著鏈家的邊界。從從業人員構成的視角去看,過去的鏈家的經紀人以「青年軍」為主,現在正在增加「經驗化」的部分,社區專家可以在德佑尋找不一樣的發展空間。看重經驗的德佑和預設了扶植經紀人創業路徑的貝殼組合在一起,會不會解決左暉一直思考的問題:怎麼留住經紀人?這值得去嘗試。

德佑也會不同於鏈家,用祁世釗的話說,「鏈家十幾年的直營管理經驗肯定有價值,但是鏈家是一個大腦、強調執行力和整齊劃一,而德佑主要服務於店東,所以更需要互動、平等,很多事和規則要商議著來。與加盟商的關係更強調是相互學習、相互尊重,從而不斷贏得信任。」

祁世釗不太喜歡「加盟」這個詞,因為它很容易讓人誤認為德佑做得還是過去的類似貼牌式的輕加盟。這種追求品牌最大溢價的模式被德佑否定掉了:一個過去並不成功的模式是不值得再去複製的,它需要不同以往,和過去的加盟模式做切割。

新進城市授權說明會

「隨著德佑的不斷發展,隨著我們和店東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我們對加盟業務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堅定了我們能做好加盟這件事的信心」,祁世釗說,「鏈家很喜歡說一句話:一件事情你一年看沒有什麼大變化,三年看、五年看就會發現天翻地覆了,這是一個時代變化的正常的方式。」

中介正處於變化的時代中,它由鏈家發起,將由德佑、貝殼推動,未來會不可避免陷入競爭。在德佑重兵布局的城市,21世紀不動產也開始主推M+模式,其官方給出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已經進駐81個城市、3000家門店,在成都、蘇州、青島等地和德佑比拼速度。

21世紀不動產中國區總裁兼CEO盧航也在反思過去的加盟衰敗,之後推出M+模式,他的新目標是建立一個「松而不散」的中介聯盟。鏈家擁有21世紀不動產10%的股份,因此德佑和21世紀不動產之間的競爭也被視為「內部人」的戰爭。

不過祁世釗表示,德佑不迴避競爭,競爭也不可避免,股權層面和經營層面是兩個維度的事情,在經營層面和區域市場中兩家將「充分競爭」。

在「大鏈家」的全國布局中,其近17年的核心價值正在通過德佑、貝殼找房兩個平臺拉開一張大網。通過品牌裂變,此鏈家已非彼鏈家,德佑也不會僅僅是拓展鏈家邊界的第二品牌。

德佑會不會跑得太快了?

1、從1到1000用了117天,德佑會不會跑得太快了?在這樣的速度下,德佑的管控體系能不能跟得上?

A:肯定比我預期要快,我們內部當時定的最早的時候定的800-1000(家店)是全年目標,我們兩個月到500,四個月到了1000。

(管控跟不跟得上)我有過這種顧慮,我現在跟城市走得都是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就是一定要保證品質,為了保證品質我們也做了一些動作。第一個就是我們增加了城市團隊的人員編制,尤其我們的核心崗位覺得人員不夠的,我們馬上就加人。我們會按照一個比例來配製相關人員,比如說我們一個人看多少家店一個經理,那麼店多了我的經理馬上加上去。

第二,我自己也越來越覺得,實際上我們更多的職責是賦能,而不是代替店東去執行和落實所有的日常事務。所以店東這個群體本身之間互相的幫助和這種分享,他們承擔了一些職責我覺得特別好。比如現在我們做的店東委員會,店東委員會一些熱心的、在行業內比較有口碑的人,他自己也站出來我承擔一些加盟的事務性工作。

還有就是有些店東也開始慢慢參與到我們的講師認證。這些課都讓我們來講,那如果數量上來之後,壓力確實挺大。有的店東就說我也幹那麼多年了,我聽你們一次兩次以後,是不是我也能參與進來,這裡也是我們在倡導的一個方向,就是大家不能說都是特許方全部幹,然後加盟方就是等著聽。

我希望它能形成一個互動,同時還能夠有一些參與。那麼這個變成群策群力就是不是我教你什麼東西。而大家有的是我們有經驗,有時候我們一起來研討,店東之間也本身也形成一種氛圍、一種組織,一種場,他們之間也會交流,這個是我比較喜歡看到的東西。

2、會不會主動控制擴張速度?

A:我自己曾經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後來我覺得其實加盟商也希望我們體系大一點,品牌在當地更有影響。所以我們肯定不會說從現在開始一個店都不能進來了,就跟學校似的,一個班30個學生招滿了我們就不招了。我們肯定不會這樣,但是我們不會冒進。我最近總是跟城市總經理說兩句話:絕不會為了快而快,絕不是為了數量而數量。

第二,我最告訴他們,就算很多店來了,成功只有30%,70%還是要靠跟加盟商進來之後長期運營取得成果產生的口碑。我們內部總是開玩笑,趙本山有個小品說「不要看廣告,要看療效」。我自己總在說這個事,第一我們不片面追求數量增加,第二我們認為授權和後續運營應該最少是三七開。

3、4個月時間開出了1000家門店,3年很可能達到1萬家,將會超過鏈家直營店的門店數量,是不是說將來在鏈家體系內,德佑的勢能將會超過鏈家直營?

A:我覺得不能這麼講,第一個德佑還是新的品牌我們發展這麼快,只不過才1000家店。發展過程當中還會面臨著我們沒有想過的問題,我們還是慢慢往前走,還是低調一點。

第二,鏈家很大,8000家店、15萬經紀人,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名的房產經紀品牌,所以我們肯定不會說德佑在很短的時間超越鏈家。在門店數上,可能德佑會發展比較快,因為他的確就是屬於整合型的組織,他有可能會在兩三年內就到一萬家甚至更多,但是不是在業績上能夠超越?按照慣例,加盟組織方差比較大,不像直營體系方差那麼小,門店的業績都是50萬左右、都是30萬左右。加盟體系的業績差別可能就會比較大了,就有做100萬的,有做十幾萬。

所以,加盟體系運營過程當中它真正的提升,不是光把人招進來就成功。我在內部一直這麼講,加盟體系比誰招進多少人來,這個是萬裡長徵第一步。我們的這個生意不是一錘子買賣,我們跟加盟商籤的是五年的長期合同,做得好的要續一下,那就是十年。所以我個人還有非常多的原則,我覺得應該是百花齊放的,我覺得就算加盟崛起非常快,直營也並不代表不能做,我覺得大家都會有還是有人願意打工,有人願意當老闆,所以這個生態一定是多元化的。

4、貝殼研究院院長楊現領博士最近有份報告說,現在二手房市場基本面正在惡化,德佑進入到三四線城市,拉這麼多中小中介進來,會不會有包袱?

A:的確我看有些城市6月份比5月份有下滑,7月初比6月份有下滑。我自己有幾個觀點,第一個我了解到一個信息:全世界加盟的崛起都是在一個比較穩定的市場,或者相對甚至還有點低迷的時候就是加盟模式崛起。

因為在那個時候大家更有動力抱團取暖,你說市場都像2009年、2013年、2017年火得籤單子都來不及,他可能也覺得沒什麼動力(加盟)。所以我覺得本身從加盟這個行業發展規律來講,越是這種穩定的市場,甚至還有點低迷的市場,加盟業能發揮出價值,因為大家有了這種抱團取暖甚至資源交互這種很強的動力。

還有,我們跟有的加盟商溝通的時候,我覺得很多加盟商的店不一定很健康。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南方看到很多店,他就是做新房的渠道代理,幫開發商去化消化新房。這種店我們看到很多。大家都知道新房做代理的這種業務,它比較簡單對專業性要求不高,說白了我把客戶拉到案場去,項目有自己的銷售。有的加盟商他幹這個活也掙不少錢,我們跟他溝通的時候,有的人就不怎麼信這個事,甚至還有加盟商可能過去掙得快錢掙得挺舒服的。但是我們跟他們講未來存量房時代的來臨,二手房越來越佔據主流,你要重視二手業務。有的加盟商門店的組織裡面,一個租賃員工都沒有,都沒有人去做租賃。可能你看租賃單子1000-2000塊錢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實際上非常重要的。

在我們做直營這麼多年有感觸:第一它(租賃)會豐富你的產品線,第二它會幫助你養活新人、練兵。我們這次在好幾個城市,比如成都這次調控就比較大,成交量下降很大,我們也跟加盟商溝通,他馬上就開始我覺得是一種進步,他以前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我個人覺得是好事,所以我自己沒有那麼悲觀,而且我自己反而是覺得現在,房地產在二線城市以後進入到一個存量房時代,這個趨勢不可逆,而且國家房地產大檢查了,合規性什麼的需要提升。

我覺得合規性對我們特別好。有些加盟商不願意加入德佑,是因為他過去市場有些做法他挺賺錢的,他覺得沒有必要到德佑來,沒必要花那個功夫。現在一調控他馬上覺得原來的路走不通了,得趕緊上岸,向德佑靠攏。我不是特別悲觀,說實話,無論是對市場加盟體系當中談到的周期情況下他應該對加盟更依賴,本身也促使加盟商之間相互的自我完善和迭代。

在大鏈家體系中,德佑的角色是什麼?

5、鏈家+德佑+貝殼+自如這套完整拼圖內,德佑怎麼看自己?

A:我覺得德佑首先是一個品牌。我最近也在想加盟商到底是進貝殼才去的德佑,還是把貝殼提供的這些基礎設施,當做德佑品牌下的一種支持,我覺得今天還說得不太清楚。這個品牌對C端有承諾,對小B端決定了拉一波什麼樣的人大家聚在一起,所以我今天對這個問題我沒有結論,到底這個人為了進貝殼才到德佑,還是為了到德佑然後在怎麼樣。

但是我覺得自己感覺對品牌我個人是很有信心的,在德佑啟動的初期階段我們用鏈家網也跑得很快,我覺得貝殼是一個很大的平臺,它也是整個閉環的一個服務平臺,未來也一定會為加盟商提供更多的支持。

我們的戰略是一橫幾縱戰略,那麼橫向是貝殼,然後豎線一條是鏈家,一條是德佑,大家各司其職,這個我覺得是這麼一個概念。

6、集團對您提出過什麼要求?

A:沒有提過什麼要求。管理層認為我們的組織裡我比較適合幹這個事。一個是我直營幹了很多年,對運營,對中介這行比較了解;第二,我過去也有一個總經理工作經歷,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另外就是我有過一些做加盟的經驗,也有些跨行業的經營管理經驗。所以可能相對來講能力符合,所以就點我了的將。

推進的過程當中,起初有點擔心加盟商是不是信任我們願意開放他們的資源。但是實際這個擔心很快就沒有了,我也特意去問了加盟商這個問題,你不擔心我們嘛,你把房源給我們?後來加盟商的一句話讓我特別有感觸。他說:我擔心什麼,我才貢獻100套房,你給我看1000千套房,我怕什麼。後來我就發現原來這個生意就是這樣,你如果能打開大門的話,你也別把人家都想得都那麼小家子氣。

7、是否還堅持3年內不盈利?

A:在財務上可能還是要三年不贏利。實際上我們現在投入在不斷增加,我們這個店翻的速度比我們想像的快,我們根本不可能贏利。我們給加盟商有一些補貼策略,小店東也沒什麼錢,換個門頭一兩萬都沒錢,有時候我們也會補貼一些門頭、裝修。有的是創業的人,他經濟能力也不是很好,我們也給提供一些經商的支持,所以我們一個店收不了多少錢。

我們只是說,第一是不是能夠把模式跑通,第二是不是保證了品質,加盟商不光要招進來,還得運營的好,主要在這個。第三個肯定會看會財務預算是多少,看你有沒有亂花錢。我們的財務很簡單,主要是人的成本。另外會在品牌上會繼續投放,包括一些品牌對內、對外的營銷。

8、模式跑通了嗎?

A:我覺得基本就跑通了。我們當時給自己定義是兩個閉環,一個就是授權的閉環,從我認識加盟商到最後籤合同,這個流程中間的一些流程怎麼走,法律文書怎麼走,合作規則怎麼講解,到最後你籤合同。按照一個嚴格的審核流程進來。另外你進來以後,那你得跟我併網,很多的瑣事融合期,我們也捋順了。

另外一個閉環就進入到運營,就是我們叫一張單子閉環。加盟商進來以後,獲得的資源,然後怎麼跟鏈家合作,怎麼帶看,怎麼籤合同,單子怎樣籤,怎麼辦後期,怎麼收費,錢款怎麼走,佣金怎麼走。然後最後這個單子跑通了以後,怎麼給經紀人發工資。我們就是做這麼兩個循環,我覺得基本上都跑通了。

德佑和21世紀不動產之間,不迴避競爭

9、從入股21世紀不動產,再到用鏈家直接做加盟,最後又重啟德佑,為什麼?

A:盧(盧航)總說了:鏈家是佔我們10%的小股東,這個事本身對我們沒有什麼影響。

最開始用鏈家做加盟是在鄭州試點,因為第一我們沒有別的品牌出來,第二剛嘗試做加盟的時候,希望勢能高一點,鏈家的牌子在全國比較響,大家用來試一試。但是因為鏈家是一個在老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直營品牌,所以我們也很快就調整到德佑了,之後再沒有用過鏈家做加盟,那只是一個嘗試,之後我們就會慢慢淡化。

10、在同一個城市,德佑和21之間的競爭怎麼辦?即使出現競爭,會不會有所克制?

A:上次盧總也做比較明確的回覆了,就是股東層面上的東西,我們在經營層面不考慮,我們在市場上完全是一個競爭關係。我們本身也是一個品牌,也要去吸引小B,有的小B可能選21,有的小B選了德佑,這個完全是一個店東自己的選擇。所以我們在一線肯定是一個競爭關係,是充分競爭的。但是我們不會相互詆毀,在市場上不會說它怎麼差,不相互詆毀。

德佑現在要廣度還是要深度?

11、今年有沒有新的城市拓展計劃?目前是提升布局廣度,還是在已經進入的城市提升密度?

A:這1000店就在第一批進駐的十個城市,不是22個城市,我們是原定我們是想四季度以後或明年年初,再啟動第二輪。後來也是為配合集團的發展,也是覺得這個德佑前三、四個月跑得還真挺好,我們就提速了,在城市擴張方面提速了。未來我們在集團整體協調下的,我們還有可能進入到更多的城市。是通過德佑事業部自己開,還是通過我們集團來安排一起來共同運營德佑品牌,我們還在規劃當中,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可能有第三輪。

我們希望提升廣度,因為我們覺得在一個城市裡面你不可能太快,您太快就是你降低標準了,市場上好的店就這麼多。所以我一直覺得這個生意模式跑通以後可以去城市多一點,因為鏈家本來也很大,管理人才儲備也挺多,咱去20(個城市)也是去,去30個也行,去50個也行。但是城市內部我堅定覺得主要找一撥您覺得好的人(加盟)。

12、加盟店東最看重的和最大的顧慮?

A:我們每次到一個城市都問問加盟商對我的印象怎麼樣。有的加盟商反饋是系統問題,有的說是支持問題,還可以更好。當然我也問他,總體上能算得上滿意嗎?他們也都表示整都還比較都挺滿意的。

13、有沒有拒絕掉一些想加盟的?

A:有,我記得有一家都交了意向金了,調研完了不合格的,我們把錢退給人家,就給卡掉了。這個比例我估計3-5%有。它的盈利方式,看問題的角度比較看短,類似這樣的我們基本就不會讓進來,就算了,價值觀趨同非常關鍵。

14、您直接對22個城市總的管理架構會不會改變?

A:沒有這個想法。我們就20多個城市,我一個人帶得過來。目前20多個城市我自己帶都沒問題。因為現在很多這個團隊我在鏈家好多年了,這個團隊裡90%的人都是我曾經帶過的,也都很熟,彼此也比較了解,溝通成本也比較低,城市多了再說。鏈家的組織變化也比較快,到時候再看。

15、跨品牌合作成交是德佑的特色,鏈家之前也沒有嘗試過,它長期的活躍度會一直這麼高嗎?

A:我們現在最好的城市可以做到72%,就是跨品牌成交佔72%,這個比例甚至都超過鏈家內部之間的合作,現在平均60%以上。

我們現在考慮的問題是把那個門店的店東和店長分開。鏈家有1000個店,它只有一個店東,但是店長是張三李四王五。我們出去做加盟也是這個道理,單店也好,五家店十家店也好,那個店東可以是同一個人,但是店長他是一個個體,店東他已經管不了這麼多店,他每一個店都會設一個店長。所以店長和經紀人是有非常強烈的合作意願,合作這個事和店東關係不是那麼大。因為經紀人說有動力希望我手上的房子大家都在幫我賣,賣了我就有業績;同時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的房子,我成交機會就會變大。這個既是人性又是符合這個行業規律,所以我覺得這個沒有問題。

16、德佑現在的目標主要是中小中介,更像布網而不是強強聯合。走到什麼時候,可以把網布得比較完善?什麼時候碰到自己的邊界,可能面臨規模不效率的狀況?

A:我們這個生意模式。有點像我們說的美國的MLS。MLS形成最早都是從中小中介開始的,因為個體它的資源比較少,他希望聯合周邊的人,這是它本質的需求。當地比較大的品牌,它自己理論上它自成一個小MLS,所以他的動力不強。

可喜的是我們最早剛去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單店的,後來就慢慢到三家店,五家店,八家店,十家店。現在各城市都有多店的進來的,八家的十家的十幾家的都比較普遍了,節奏就是這樣。因為多店的這個轉換成本比較高,無論是門頭、裝修,包括員工的這種介紹的顧慮都比較大。而且如果一個品牌在這個商圈有過十家店,他自己的MLS已經是有點規模,它的痛點不是那麼強。今天看起來也就是北京鏈家這個網不光是比較大,而且能高效的在運行。

我們曾經總結過一個商圈大概要到市場佔有率30%的時候,它的內部的競爭就開始增加了。在此之前可能問題都不大。就是說整個德佑在一個城市30%的市場佔有率以後內部競爭會開始增加,競爭的壓力會逐漸的顯現。因為城市的體量都比較大,所以之前誰也碰不到誰,基本沒有內部的競爭壓力。

德佑跟鏈家不一樣

17、鏈家招聘以小白新人為主,德佑招的有經驗的人比較多,整個鏈家是不是有人員結構經驗化的傾向?

A:我覺得鏈家和德佑未來會特別不一樣。鏈家更注重的是自我培養,他基本上是統招的本科生,是僱傭關係。我看到很多直營體都是這樣,麥田等,都是小白比較多。我們這個德佑是一個聯盟,和門店不是一個僱傭關係,我們看到很多店能夠在一個商圈長期存在,他本身就是社區專家的,我們更想是把大家整合在一起,然後共同來提升效率,主要是這個考慮。

我們是扮演諮詢和培訓的角色,我們是企業教練的角色,我們會把我們過去很多的經驗,結合當地的情況本土化之後,跟大家做充分的溝通為每個門店提供一些個性化的成長計劃,或者是商業計劃,或者叫重點工作,這個我們都跟過去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的溝通方式,我們的立場角色,都是不一樣的。我們開的會都是研討會,鏈家開的會都是發布會,就是領導告訴你該做什麼。我們德佑都是大家一起來討論,我們應該做什麼。但是我們也作為品牌方,作為這麼多年從業經驗給大家一些經驗。

18、作為平行於鏈家的品牌,德佑是不是會有區別於鏈家的自己的文化?

A:我覺得還是有區別的,我們出發那一天就在想,我們應該跟鏈家不一樣。因為首先鏈家一個老闆、一種思想。那麼德佑它是中小中介的聯盟,裡面很多店東,每一個都是利益主體,所以我們在最早設計整個德佑文化的時候,把「開放」作為第一項,我們也要開放,規範化開放。從資源上我的房源給你開;從思想、智慧上,我怎麼開這個店,您怎麼運營這個店,大家有些碰撞和交流,是相互的平平等、尊重、信任,誰也不比人強多少。這是我們最重要的一點。

還有很多比如說分享成功,鏈家直營體系是固有的文化。那我們這個體系就更強調加盟商和加盟商之間共享、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共享成果。加盟商和經紀人之間其實通過股權利益分享,他跟員工分享的概念會比直營體系更強。所以我覺得這些我們和鏈家直營體系有不同的一些東西,包括我們的用人方向,這些都和鏈家不一樣的。

我總是跟我們團隊講,不要只抱著鏈家十幾年直營管理經驗不放,有沒有價值?肯定有價值。但是進入了特許經營的行業,要有學習的態度,要謙遜、要跟加盟商共同成長,不要用我們過去的經驗完全套用給別人,不要說站在高處覺得加盟商都不如我們,這個心態是錯的。

作者簡介

我是小屋見大屋,關注房地產新鮮事,歡迎加微信「fung79494146」交流,請備註公司+姓名+事由,謝謝。

相關焦點

  • 調整繼續,左暉合併貝殼、德佑、鏈家管理團隊
    記者|牛牧江曲左暉又要對旗下的數個平臺大動手術了。界面新聞獲悉,鏈家於1月11日上午在北京召開了內部戰略會,宣布貝殼、德佑、鏈家管理團隊合併,不再劃分南北貝殼和德佑的後臺,三條職能線合併。此次距離鏈家集團將鏈家直營、德佑加盟和貝殼找房三大業務獨立分拆過去了不到8個月。2017年5月21日,在貝殼找房宣布成立一個月後,鏈家集團進行了一輪密集的人事調整。鏈家集團CEO彭永東兼任貝殼找房CEO,總管鏈家直營、德佑加盟和貝殼找房三大業務。
  • 鏈家宣布貝殼、德佑、鏈家管理團隊合併
    就在近日,鏈家在北京召開了內部戰略會,宣布貝殼、德佑、鏈家管理團隊合併,不再劃分南北貝殼和德佑的後臺,三條職能線合併。鏈家 而對於此次合併,貝殼找房方面對外則宣稱,此次調整的目的是全面提升運營效率,升級服務品質和用戶體驗,更好地服務品牌、門店和經紀人。此次調整也可以視為,「All in」貝殼戰略的延續,提昇平臺組織效能。
  • 【重磅】鏈家人事大動蕩 為上市不顧一切
    鏈家集團CEO為彭永東,他同時擔任貝殼找房CEO;原成都鏈家總經理徐萬剛擔任貝殼找房大中華北區COO,原深圳鏈家總經理張海明擔任貝殼大中華南區COO,原上海鏈家總經理王擁群擔任鏈家COO,原德佑事業部總經理祁世釗擔任德佑COO。徐萬剛、張海明、王擁群、祁世釗均向彭永東匯報工作。
  • 鏈家、德佑、貝殼,誰的錯?誰負責?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倪叔的思考暗時間(ID:nishu-think),作者:倪叔4月25日、26日,錢江晚報旗下新媒體平臺「浙江24小時」連發三篇文章,鏈家、德佑、貝殼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文章報導,此事是由鏈家旗下德佑加盟店違規聘用黑名單中介蔡騁而起,最後卻牽連浙江鏈家房地產經紀公司被「暫停從業」。
  • 鏈家合併貝殼、德佑、鏈家管理團隊 全面提升運營效率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鏈家最新資訊 > 正文 鏈家合併貝殼、德佑、鏈家管理團隊 全面提升運營效率
  • 德佑聯合貝殼、鏈家,60%成交通過跨店完成
    佛山日報訊 記者吳琦媛攝影報導:從去年開始,佛山一些熱門的二手房成交區域出現了一個新的中介門店品牌——德佑,但看房的時候客戶們會發現,其使用的房源平臺是近兩年興起的貝殼,並且還可以與鏈家門店聯動帶客看房,這三家中介品牌究竟是什麼關係?近日,德佑地產召開了佛山區域品牌發布會,對外界解讀了這三個品牌之間的關係及其對中介市場發展前景的一些看法。
  • 貝殼組織架構大調整 鏈家、德佑仍將獨立發展
    COO線下設五個戰區(北部戰區、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中部戰區),下轄26個省區、91個城市。此次組織結構升級主要圍繞三個層面:貝殼找房成立COO線;下設五個戰區,整合城市內經紀、新房及加盟業務管理;整合品質線至COO線。
  • 貝殼找房組織結構調整:成立COO線 下設五個戰區
    站長之家(ChinaZ.com) 1月16日 消息:今日,貝殼宣布組織結構調整,貝殼將成立COO線,下設五個戰區,並取消大中華南區、大中華北區、代理事業部。其中任命徐萬剛為貝殼找房COO,統籌貝殼城市運營管理。
  • 傳貝殼、德佑、鏈家團隊合併 貝殼稱沒有官方消息
    觀點地產網訊:據界面新聞1月14日消息,鏈家集團於近日宣布將貝殼、德佑、鏈家管理團隊合併,不再劃分南北貝殼和德佑的後臺,三條職能線合併。報導援引貝殼找房相關人士的話語稱,此次調整的目的是全面提升運營效率,升級服務品質和用戶體驗,更好地服務品牌、門店和經紀人。
  • 鏈家何以變成貝殼?
    「其實當時就有了貝殼這個想法,但因為當時對用戶來講,我們剛開始做網際網路平臺,用戶的認知還是從線下到線上的,我們認為線上先用鏈家網,它有整個認知的一致性,第二個,對於平臺,我們當時沒有選擇開放策略,而是採取了半封閉的策略。」業內人云,彭永東掌管鏈家網,就是被左暉選做接班人最明確的信號。
  • 開出2萬家店之後,德佑成為貝殼的新半徑
    德佑是誰?今天在房產經紀行業,這個招牌已無需解釋,店東和經紀人們再也不用打著「鏈家」、「貝殼」的照片去拓店、溝通客戶。這個紅色門頭,遍布中國超過100個城市。即使老牌中介鏈家,目前約1萬家門店、13萬經紀人,而德佑則有超過2萬家門店、19萬經紀人。德佑成為當下房產經紀品牌的的「新頭部」,並且比直營模式具有更強的開放性。
  • 貝殼找房回應網傳「左暉合併貝殼、鏈家、德佑管理團隊」 稱再次...
    本報實習記者 李凱旋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袁曉瀾 北京報導日前,界面新聞有報導稱「鏈家於1月11日上午在北京召開了內部戰略會,宣布貝殼、德佑、鏈家管理團隊合併,不再劃分南北貝殼和德佑的後臺
  • 德佑投訴糾紛不斷,貝殼的加盟模式靠譜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 吳濤)很多人買賣房屋找房屋中介,市面上大量的德佑門店是不少人的選擇。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這些門店大多是加盟店,利用德佑、貝殼品牌招攬業務,籤約時就變成了另外一家企業,引發大量糾紛,這樣的籤約到底安全嗎?
  • 法人代表變動折射架構調整 李峰巖卸任鏈家多家公司執行董事
    微信撰文 | 王迪 來源 | 鳳凰網房產4月16日,鳳凰網房產獲悉,原貝殼北方區域總經理、現北京鏈家總經理李峰巖卸任大連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青島鏈家興業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青島貝殼房地產諮詢服務有限公司3家公司執行董事。分別由現任北部戰區區首祁世釗(前一家)、中原戰區區首宋春暉(後兩家)接替。
  • 中小中介站隊:鏈家系or其他
    與外網埠對應的是內網埠,即地產中介所在的平臺公司自身的APP、網站錄入信息的埠,儘管這一埠對內部員工免費開放,但大多數中介平臺埠流量小,由中介平臺開發的網站、APP中,僅有鏈家可以與外網「扳手腕」。易觀國際發布的《中國移動房產服務市場現狀盤點》數據顯示,鏈家以超過660萬的覆蓋用戶數位居第二,僅次於58安居客。
  • 從37人擴張到8萬經紀人,鏈家何以成為全國性掠食者?
    此前鏈家一直是北京「叫得響」的中介,也一直紮根於北京。直到2014年,鏈家開始快速擴張。2014年底開始,鏈家先後併購了成都伊誠、上海德佑、北京易家、深圳中聯、廣州滿堂紅、杭州盛世管家和高策地產服務機構。通過併購來的中介品牌門店均變成了鏈家門店,不僅如此,鏈家自己也開設了多家門店。
  • 德佑「OPEN HOUSE好房現在看」活動在青島成功舉辦
    [導讀]4個周末,111組客戶到場看房,大部分是“一帶多看&
  • 鏈家極速擴張之殤 上海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遭上海住建委調查
    近日,因涉嫌隱瞞真實信息、擅自向賣方提供所謂「金融產品」等問題,上海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遭到上海市住建委調查及處理,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多個相關監管部門正在籌備或已啟動對鏈家的調查。兩宗房產交易糾紛導致上海鏈家被推至風口浪尖。因為在居間服務過程中上海鏈家未對房源進行核驗,將已被法院查封的房產賣給購房者,被消費者投訴到上海市相關部門。
  • 吹響人才集結號,重慶德佑「店東直聘」正式開啟
    本次店東直聘會力邀徐姑姑現場坐鎮,變身擇業規劃導師,傾囊相授數二十載行業經驗積澱,助力德佑新人C位成長。姑姑開場就講了我們(德佑)是誰?德佑品牌於2002年在上海創立、鏈家地產於2001年在北京創立。2015年,基於共同願景德佑選擇與鏈家合併,合併後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房地產經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