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正在毀掉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讓孩子不被手機危害!

2020-12-21 騰訊網

手機是把雙刃劍,如何教會孩子合理利用手機,是我們永恆的課題。

大多成人都無法抵制手機的誘惑,更何況是孩子!單就健康而言,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其他的危害會在本文詳盡道來。

不久之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布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這位科學家在10年前從全國各地的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將他們分成了兩組: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50名是對手機痴迷的孩子。然後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

10年後,調查結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學。另外50名不玩手機的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 一項測試表明,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

近期,英國《每日郵報》更撰文指出,兒童用手機會造成記憶力衰退、睡眠紊亂等健康問題。英國華威大學的傑勒德·凱都博士警告說,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問題。

手機是如何毀掉孩子的呢?

1

智慧型手機影響兒童健康

智慧型手機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或者傷害孩子頸椎,導致孩子頸椎變形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傷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見為實的。另外,沉迷智慧型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鍊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2

手機讓孩子患上抑鬱症

有專家表示,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裡的人,患上抑鬱症的機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孩子。

3

手機損傷腦神經

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與成人不同,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於成人,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

4

手機耽誤孩子學習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鬆愉悅的信息,對知識學習感到鼓譟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後更需要在手機網絡裡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後,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

整天沉迷於手機世界裡,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必然下滑。

5

容易導致睡眠障礙

可能大家都知道,孩子頻繁使用智慧型手機會引起視力下降。但更可怕的是會引起睡眠問題。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健康機構,做出了一項調查,手機光線比日常燈光對孩子睡眠的影響,把十位孩子分別進入兩個房間,一個房子的孩子們在看電視後睡覺,用了28分鐘內睡著;而另一個房間玩智慧型手機後的孩子,普遍在39分鐘之後睡著。當然我們不建議孩子在睡覺前看電視哦。

看看法國出臺了一個什麼舉措?

禁止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

新法案規定,學生在整個校園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機;

據統計,12-17歲學生手機的普及率已經達到90%;

中小學生禁用手機是馬克龍上臺後提出的重要舉措之一;

法國教育部部長宣布,這一舉措將在18年9月開始實施。

想想時代真的變化的太快,以前我們小的時候沒有手機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過早的帶上了近視鏡。

其實不光法國,歐洲很多國家也陸續出臺相關政策,雖然我國還沒有任何針對中小學生手機使用禁令,但希望家長引起重視!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防止孩子過度沉迷手機?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幹預措施。

1-3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主要原因有二:

1.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儘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

2.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手機遊戲/電視)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確做法:

1.父母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3.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3-6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淨,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遊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遊戲,極易上癮。

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遊戲。

正確的做法:

1.父母家人手機去娛樂化,即刪除遊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

2.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只要孩子愛上閱讀,基本不會想著要玩手機了。)

3.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階段,即兒童叛逆期。

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又脾氣暴躁,有時講起來道理來,懟得爸媽都無語。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強壓(我說了不許玩就是不許玩/再玩就沒飯吃了/再玩就揍你);二是用親子關係威脅(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歡你了)。

這兩種方法,弊大於利。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

正確做法:

1.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為責罰手段。

2.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3.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遊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我看著你玩兒完這一局,然後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

12-18歲:適當幹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應堅持適當幹預、合理利用。直接沒收或生氣吼罵、甚至是暴打一頓,都是治標不治根的做法。

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於如何使用。

正確做法:

1.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機,是因為對性的好奇,父母可試探詢問並委婉教育。如通過微信、扣扣或郵件的方式,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識等。

2.有了溝通和信任後,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如是否可以帶去學校玩、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

3.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如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更方便、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

可能看了這麼多,真正做起來,很多家長還是很頭疼,如何在父母親自陪伴孩子,和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之間找個平衡點呢?

來看一位家長分享的三點經驗,小編覺得非常得不錯!

1

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之前有父母問,孩子玩手機時間已經很久了,不讓他玩,就大哭大鬧的,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其實也好解決,一來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二來是可以提前提醒他一下還剩多少時間,讓他說話要算話。

我們家平常不讓六六看電視,但會讓他玩一下IPAD,每次只能玩10分鐘,一天最多不超過兩次,每次還剩個兩三分鐘的時候,我就會提醒下他,告訴他還有多長時間,讓他有個心理準備。

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10分鐘一下子就過去了,所以提前提醒下孩子,讓他有個時間準備結束,對於孩子來說比較容易接受。

當然,這個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也不必規定的那麼死,有的節目時間長一點,二三十分鐘,看看也無妨,但每天總共的時長最好不超過1個小時。

只要一直保持這種規則,孩子就會逐漸習慣的,這對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也是有好處的,畢竟孩子都沒什麼自制力,還是需要父母通過在生活中幫孩子遵守規則。

2

通過電子產品學習

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可以教孩子了解到電子產品的優點,讓孩子通過電子產品學習到新的知識。

例如手機的地圖功能,有一次,晚尖峰時間,我要帶六六趕著去較遠的地方聽演奏會,於是我就告訴六六用百度地圖查詢出行方式。

我們倆是搭地鐵出行的,在路上,每到一站,我都給六六看一下地圖上我們的實時位置,出了地鐵再跟著導航往前走,這樣一下子就讓孩子把電子產品裡的信息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了。

除了地圖導航功能,還可以讓孩子學著拍照、錄像、天氣預報、微信語音信息等和生活緊密聯繫的實用性功能。

再者,父母可以幫孩子挑選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節目,比如動物世界,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並且時不時問一下孩子,這是什麼動物,那是什麼,解釋給孩子聽。

在平常的時候看些相關的繪本,帶孩子去動物園,那麼孩子從不同渠道接受的信息就全部結合起來了。

3

找到能替代電子產品的活動

有的媽媽說,孩子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就覺得無聊,不知道幹什麼好。

所以說,除了使用電子產品以外,讓孩子培養點興趣愛好,安排豐富的娛樂活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學畫畫、學下棋等等,每天都需要練習,也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或者帶孩子爬山、遊泳,讓孩子全身心都鍛鍊了;還有親子閱讀、親子遊戲,這些都是能夠幫孩子綜合發展的有益的活動。

怎麼樣?感覺還不錯吧!家長只要多點去思考,孩子就會有更多的收穫!

孩子玩手機危害多多,但是這種習慣卻是屢禁不止,歸根到底是家長和孩子共同養成的。希望家長能夠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同時多多陪伴孩子做些體育活動,免得孩子去手機裡尋找被愛的感覺。

寫在最後:

除了家長,老師是最深愛孩子的人。看著孩子把手機帶上課堂,真是害怕手機毀了孩子的夢想和健康!望家長認真閱讀本文,和老師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築起堅固防線!

(本文轉自今日教育傳媒,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處理)

相關焦點

  • 手機正在偷走孩子的大學夢!月考前聰明家長這樣做,孩子不生氣還聽話
    手機,正在無形中消耗孩子的腦力,偷走孩子的高中/大學夢! 面對中、高考成績,很多考生才幡然悔悟:如果沉溺於手機,中高考結果往往比你想像的還要差。
  • 孩子愛玩手機危害大,家長猛吐槽,卻不知根本原因在自己
    手機早已成為生活必需品,更是休閒娛樂必備,上到七八十歲老人家,下到二三歲吃奶娃,都能天天捧著手機找樂趣……很多家長為了方便聯繫,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配了手機,而現在的孩子幾乎兩三歲就能玩得轉手機,無論是玩遊戲、刷視頻還是拍照,全都不在話下,有的孩子甚至已經「痴迷」手機,這可愁壞了家長
  • 手機正在毀掉我們的孩子!奶奶的妙招全家稱讚:薑還是老的辣
    美國也曾做過一項調查:從全國各地的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進行跟蹤調查。首先將他們分成了兩組: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50名是對手機痴迷的孩子。10年後,結果顯示:50位痴迷手機的孩子中,只有2位考上大學。
  • 孩子用認真寫作業來爭取玩手機,家長很無奈,更值得大家深思
    看到這樣兩條朋友圈,你有何感想呢?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呢?自己家的孩子又是什麼狀態,孩子們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玩一會手機好嗎?"媽媽不同的回答結果大不相同 *大部分家長可能會說:那就玩一會吧。 很多年輕的家長,因為沒有時間陪孩子,當孩子感到沒有意思時,就會與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為伴,慢慢的手機成了孩子的精神寄託。
  • 毀掉一個孩子,比手機更毒的是——母親溺愛+父親暴力
    再加上平日裡孩子又經常說自己要跳河,弄得媽媽頗為緊張。就這樣,媽媽再也不敢督促女兒完成作業,反而是女兒想玩手機就給女兒玩手機,女兒想熬夜看電視就讓女兒熬夜看電視,女兒想打多久的遊戲就讓女兒打多久的遊戲。每個月孩子在遊戲上隨隨便便都要消費一千多,對此媽媽認為都是小錢,反而毫不在意,甚至覺得玩遊戲可以益智,有利無弊。
  • 這三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毀掉孩子,很多家長在做卻不自知
    中國家長對孩子從小灌輸的思想也是要懂事。在親戚朋友面前,孩子聽話懂事,家長也有面子,孩子要是不懂事,家長肯定會責怪孩子。但是,「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毀掉你的孩子,你還在為此沾沾自喜嗎?適當的謙虛禮貌可以,但如果只是虛偽的形式家長大可以拋棄,不要讓其毀了孩子。
  • 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大學夢!(請老師轉給家長
    感謝您關注教師觀察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教室觀察」關注我們 手機,正在無形中消耗孩子的腦力!偷走孩子的高中/大學夢!
  • 請讓孩子遠離手機
    另外50名不玩手機的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看完這樣的研究結果,不禁讓人感嘆,人生的差距,就這樣被一部手機無情地拉開了。 手機是如何毀掉孩子的 1.
  • 孩子玩手機不睡覺?家長做好這2點,孩子不會沉迷手機!
    一味禁止孩子接觸手機,試圖將孩子和電子產品隔離起來的做法都是註定不會成功的。這種行為反而會激化孩子的叛逆心理,讓他們對手機產生更加持續而濃厚的興趣。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特別是當父母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卻自己拿著手機不斷的玩。這會引發孩子內心的不平衡,甚至增長孩子的逆反心態。父母作為孩子天然的相信信賴對象,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帶來強烈的感染力量和潛意識暗示作用。
  • 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兒童沉迷手機危害大,這樣預防更有效
    針對小孩沉迷玩手機這一社會普遍性問題,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分享了一些比較實用的辦法,大家可以作為參考。首先,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認為,青少年兒童沉迷手機危害較大,長時間玩手機一方面會影響到孩子的視力和身體,另一方面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教育,家長務必提前做好相關預防工作,同時注意方法引導。
  • 哈佛大學教授:家長這樣做,孩子在變笨,其實讓孩子變聰明很簡單
    經常家長聚在一起討論孩子學習,有的爸媽會吐槽說:「孩子每天放學後,我都陪著學,學的也很認真努力,但是成績就是提不高,是不是我的孩子太笨了?」可能他們的對話道出了很多父母的心聲。孩子學的很辛苦,但是成績卻始終上不去,甚至有些家長調侃自己:可能是自己家族裡沒有高智商基因。實際上,並不是孩子笨,也不是基因裡沒有高智商,而是咱們家長的某些做法可能正在影響孩子的學習力,使得孩子的反應越來越慢。具體有那些錯誤的做法?家長快來對照吧。
  • 暑假不做作業天天玩手機看電視…孩子的錯?家長的錯!
    受訪者供圖孩子天天玩手機、看電視,不做暑假作業。這個暑假,你是否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昨日,江北區婦聯在觀府國際社區開展兒童之家活動,讓親子早教、學習能力提升、家庭教育講座、心理健康諮詢等系列活動走近社區兒童身邊。而在這之前,兒童之家活動已經走進了黑院牆社區,不少家長針對孩子在暑假裡的「異常」表現,向心理專家尋求解決辦法。
  • 手機依賴症,不止是孩子,家長也需要注意這些事
    關於孩子的手機管理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完全不讓孩子用手機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怎麼有效地去引導,不讓他們沉迷於一些無益的內容。首先我們需要清楚地認知到,手機發展至今是必然的。新媒體時代,家庭、學校、社會,我們都很依賴手機帶來的便利,我們每天接觸最多的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離不開手的那一部智慧型手機。
  • 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大學夢!
    手機,正在無形中消耗孩子的腦力!偷走孩子的高中/大學夢!但是,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玩手機會影響孩子的成績,卻又都無計可施:說輕了,孩子當耳旁風一過,拿起手機繼續玩;說重了,手機一摔奪門而出,不僅影響親子關係,更可能影響孩子接下來的學習狀態。· 那家長該怎麼辦呢?
  • 鞍山:孩子玩手機 家長很犯難
    「孩子超愛玩手機,怎麼都制止不了。」昨日,市民顧女士稱,兒子沉迷於手機遊戲,想約束太難了。  據顧女士介紹,她的兒子6歲了,平日裡喜歡拿著她的手機玩遊戲,切水果、植物大戰殭屍等遊戲玩得很多。她曾說過孩子,甚至動手搶下手機,但收效甚微。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80%的家長都中招了,扎心!
    可是,她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行為正在一點點毀掉孩子的專注力,讓他無法沉下心來做好一件事。孩子正在專注的吃飯,你會突然拿出手機,讓孩子看鏡頭,拍個美照曬朋友圈嗎?孩子正在玩玩具,你會坐到他旁邊,餵他幾口水果嗎?孩子剛畫好一個小鴨子,正準備畫一條小蟲,你看到孩子塗的顏色很契合,會忍不住誇孩子嗎?
  • 老師提醒:孩子手機管理,家長要做好這三件事(附分年齡段建議)
    孩子手機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學校和家庭非常重視的問題。由於抵制不了誘惑,刷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情緒暴躁,親子不睦的情況非常突出。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長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一起來看這位老師的建議。
  • 孩子睡前的「絕佳時間段」,家長常做這3件事,孩子會越來越聰明
    蔣女士又急又氣,回家便將牛牛打了一頓,大吼:「我跟你爸省吃儉用給你報輔導班,你不給我好好學,你對得起我們嗎?」牛牛的臉上寫滿了委屈,哇哇大哭,邊哭邊說:「我本來也不想上輔導班,你們總是逼我做我不想做的事,你們從不考慮我的感受!」
  • 「想你陪我時你在幹嘛,玩手機」,孩子不經意的一句話,讓家長扎心
    今日問題:家長的陪伴質量,才能讓愛得到升華相信所有家長,對孩子的愛都是傾盡所有,但是往往因為你錯誤的方式,讓這份愛大打折扣。很多家長陪伴孩子都只是在家"陪玩",讓孩子在一旁玩玩具,而自己卻在玩手機;有的家長不玩手機了,但也只是抱著孩子一起看電視而已;還有的家長最多只是抽空帶孩子外出吃頓飯。
  • 7歲孩子「沉迷」手機,奶奶只用1招,就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
    如今孩子手機遊戲上癮的程度遠遠超出了父母的想像,一旦孩子手機遊戲上癮不及時糾正,長時間學習成績肯定會下降,甚至有可能失去學習興趣,天天只顧玩手機。身為母親,當我們發現孩子手機上癮時,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將孩子拉回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