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孩子手機遊戲上癮的程度遠遠超出了父母的想像,一旦孩子手機遊戲上癮不及時糾正,長時間學習成績肯定會下降,甚至有可能失去學習興趣,天天只顧玩手機。身為母親,當我們發現孩子手機上癮時,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將孩子拉回正道。
但多數家長在面對孩子玩手機時,不知從何下手。小孩子玩遊戲時,你一說他,他就覺得你煩,總管著他呢,也會導致母子之間的感情就會變得冷淡。
還有許多家長,平時照顧孩子最頭疼的一件事,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家長也是覺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只能給孩子玩手機,可是真的當孩子拿著手機玩的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了,父母又會非常擔心:再這樣下去孩子以後能怎麼辦?以下我們來看看一個7歲的孩子沉迷手機,奶奶用什麼方法,讓孩子自願把手機放下?
7歲的孩子「沉迷」手機,奶奶用一招讓孩子自願放下手機
作為一個7歲孩子的母親,小玲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學習,所以孩子「沉迷」手機,無法自拔,因此從上學期成績一落千丈。小玲和丈夫很著急,但是也沒有辦法,一直勸孩子不要去玩手機,但怎麼說都不停,連打都沒有用。於是他們決定送孩子到奶奶家,讓孩子每天和鄰居的孩子一起玩,佔用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某天奶奶帶孩子出去和大媽們聊天,小孩跑出去玩時,奶奶對別的大媽說:「小孩總是玩手機,他媽把他送到這裡,要我帶他玩,讓他把手機放下。」此時一位鄰居大媽說:「我有辦法治小孩子玩手機,自己孫子以前也是這樣。」
為什麼小孩總是喜歡玩手機?
1、在真實世界中,孩子的成就感不強
有時我們自己在玩遊戲的時候,如果自己解開很難得的關卡,自己會很有成就感,比如打敗了對方,或者贏得了很多金幣。在虛擬世界裡,這會給孩子們帶來極大的成就感。所以,如果孩子不能在真實的世界中得到滿足,他們就會轉向虛擬世界。
2、遊戲的誘惑大
小孩喜歡玩手機,主要是因為手機遊戲更具誘惑力,這是很多遊戲都比不了的。因此,這會吸引孩子一直玩手機,也不會感到累。它和遊戲設定有很大關係,因為現在的許多遊戲,都是闖關式的,只要贏過一關,才能解鎖下一關,所以這就會吸引孩子一直玩下去。
3、兒童自身抗幹擾能力差
兒童對手機的喜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兒童自身定力不足,無法抵抗外界幹擾。例如小孩此時正在看書,但只要想玩遊戲,書根本就看不進去。這個時候小孩會想辦法滿足自己,例如偷偷摸摸地玩手機,假裝自己在看書。
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
上面說到,鄰居大媽說自己有辦法讓孩子放下手機。那究竟是什麼方法呢?大家都知道孩子玩手機的原因,其實只要抓住關鍵,對症下藥就可以了。而這個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增加孩子的成就感。把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我們讓孩子放下手機最關鍵的方法就是,找出能夠替代手機遊戲的「遊戲」。
具體地說,我們要給孩子們買一些操作類的玩具,或者孩子們自己喜歡的玩具,讓他們每天玩。隨著孩子們認知能力的發展,閱讀量的增加,我們可以給孩子們買一些他們可能感興趣的科普類的書。
其實,大人們把很多道理可能給孩子說一百遍,還不如和孩子們一起讀個好故事。許多繪本將兒童行為習慣的一些道理,隱藏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中,讓孩子在愉快的情緒下,潛移默化地得到啟發。
這套兒童行為習慣養成繪本《媽媽我能行》,引用了先進的教育理念,藉助故事的力量,將情景真實地帶入孩子的心中,幫助孩子認識、理解和學會管理自己,切實解決兒童常見的十大行為問題。藉助於故事力量和模擬場景,鼓勵兒童學會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裡面的故事都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小故事,孩子們在故事中可以學會愛心、樂觀、友誼、自信、分享、勇氣、機智、親情、誠實、善良等十個重要品質。
而且插圖也很溫馨,採用的是手繪的方式,很符合孩子們對童話的想像,讓孩子們願意相信美好,從而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愛上閱讀。10冊僅需69.9元,下方連結可購買!
家長們每天要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從孩子一歲開始,我們就要開始控制了。培養孩子每天做遊戲和看書的習慣,使孩子把玩玩具、讀書當自己的遊戲。這時這些習慣已經形成,孩子自然就會把手機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