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來了,宜化氣生津,化溼除煩,消暑除熱

2021-12-29 禪視界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120°。大暑期間,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處在三伏裡的中伏階段。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中的中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所以民間有:「一歲難過關,唯有三伏天」的說法。

除了暑氣逼人外,在大暑前後,旱澇、風暴發生頻繁,暑溼之氣容易乘人肌膚腠理開洩,汗液增多之際虛而入,導致體內陽氣受損,心氣虧耗,極易引發中暑、熱中風、肩周炎、水中毒、腸道傳染病等疾病,故大暑時節注意養生很重要。

針對大暑酷熱與溼重的特點,此時節養生的重點在於化氣生津以消暑熱、化溼除煩緩解憋悶感。

大暑節氣在「中伏」前後,正是酷熱盛行之時。炎熱天氣容易消耗人體的氣津,因此有「暑天無病三分虛」的說法。

老人、兒童和體虛氣弱者更難以抵禦酷暑,容易出現頭暈、心悸、胸悶、大量出汗等症狀。此時十分需要適時地化氣生津,補充身體氣津的虧耗,以改善症狀。

大暑時節氣溫高、溼氣大,多出現悶熱桑拿天。中醫認為溼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黏滯,阻遏氣機。胸中氣機不展,人就容易心生煩滿;

此時可以用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佩蘭、艾葉等微微水煎,並用它來泡澡。這些都是氣味芳香的植物,不僅可以醒神除煩,還可祛溼解表(過敏體質的人慎用)。

溼熱的氣候,不利於人的脾胃。水患會伴隨土崩,人體脾胃為土,今年人們的脾胃容易虛弱。

脾胃是肺之母,脾胃失常會導致肺的免疫力下降。大家要小心養護脾胃,少吃不吃冷飲冰飲。

「吃得少補氣,吃得多傷氣,味淡補氣,味厚傷氣。」

用的是與大暑五行最合的荷蓮一家子。

【蓮子山藥湯】培補土氣,使脾胃運化有力,特別適合夏天容易拉肚子的人;

【荷葉】升清降濁。使水谷之氣清者升,濁者降;暑溼攻心時,腦子清陽不足,會感覺頭重如裹,這時就可以用荷葉了。

【蓮芯】清心安神、助心腎相交。暑天心火旺,易煩熱失眠,這時就需要蓮芯了:清心、除煩。我們這裡用帶蓮芯的蓮子,就不用額外準備蓮芯了。

【西洋參】夏天出汗過多耗氣傷陰,西洋參補氣、凝神、養陰。

帶芯蓮子20克、山藥一段或山藥幹15克、幹荷葉5克(如果有鮮荷葉,用兩個手掌大一片)、西洋參6克煮茶。

所有材料放到砂鍋中加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烹5分鐘左右,蓮子熟了即可。如果用的是鮮荷葉,需要先刷洗乾淨,過開水輕焯一下去除澀味。最後蓮子、山藥幹都可以吃掉。

夏天口乾舌燥,火燥上身時。清熱降火,茅根竹蔗馬蹄水。將體內的虛火、燥熱、溼熱排出,陰液滋養,養陰而不滋膩,不寒涼。

熬夜傷陰。熬夜熬得多,乾瘦乾瘦的那種,也要適當養養陰水。

夏天人體津液消耗大。一杯茅根竹蔗馬蹄水,讓體內多餘的熱從小便排出去,補充能滋陰養人的好水。

做法:所有材料放到砂鍋中加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烹10-15分鐘左右。可以適當加入雪梨、胡蘿蔔,氣不足的人加枸杞紅棗,脾胃差的人可以加陳皮。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也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費供應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曆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裡人會在村口的涼亭裡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

三伏貼,是一種膏藥,如銀行卡大小,一般四個為一組使用。

在夏天農曆的頭伏日期貼在後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據信可以治療預防冬天發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等),針對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將四片膏藥一起貼在後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時即可揭下。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大暑期間,我國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台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大暑,按莆田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吃荔枝,叫做「過大暑」。民間傳說大暑這一天吃荔枝,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於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

 

大暑不但天氣炎熱,而且雷電、暴雨多,此時人們容易受暑溼影響出現腹脹、食慾下降、乏力等症狀,此時飲食宜清淡多樣化,以補氣健脾、消暑生津為主。

可多食綠豆、黃瓜、苦瓜、蓮藕、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圓、桃子、黃皮、蘆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藥食兩用之品。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急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進補的必備功課。

苦味食物不但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因此,大暑時節,適當的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能夠健脾開胃、增進食慾,不但讓溼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能夠預防中暑,能夠一舉兩得。

 

健脾利溼食物的攝入。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皆可放心食用。

此外,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夏季飲食應少食辛辣油膩之品,如果過食油膩食物,會傷害脾胃,影響營養消化吸收,且停留在體內的風邪、溼邪、油膩之品糅合在一起,使人容易生病。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

多喝些鹽開水,可以補充體內失掉的鹽分,從而達到防暑的效果。但是,喝鹽水要少量多次,才能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另外,多飲茶水也是一個防暑的好方法。

大暑節氣,天氣炎熱,此時要注意防暑,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勞作,老人及體質虛弱者切忌在正午烈日下出門,汗出後及時更換衣物,避免出汗後受涼感冒。同時,室內要注意通風,空調房間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不要超過10攝氏度,避免出汗後即刻吹風扇或空調吹風,以免感冒。

此外,大暑時氣溫高,比較炎熱,人比較容易感到疲倦,所以,這時候要注意睡好午覺,適當的睡午覺可以保持精力充沛。

大暑正處於「三伏天」,天氣炎熱,此時宜少運動或選擇低強度的運動項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錦、太極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涼的公園、河邊、林蔭道旁進行,注意避免運動後大汗淋漓,運動過後要補充水分,但應避免進食冷飲,否則容易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最適合於冬病夏治,如秋冬易發病的哮喘、肺氣腫,慢性病風溼、麻痺等,對於陽虛的人也可借用大暑天的火和心中的火把寒氣去掉。

冬病夏治,體現了人與自然相協調的整體觀念和對疾病重視預防為主的理念。

大願法師在《藥師法門健康養生隨許法》中說:大暑天去寒,可以早上喝生薑湯。

 

生薑切細,用開水泡泡,溫的時候放一點蜂蜜兌著喝。

晚上臨睡前1小時,吃一粒藥——金匱腎氣丸,也叫做桂附地黃丸。

這樣就把大暑這個節氣的火好好地運用起來,把體內的寒氣就趕跑了。

夏將去,秋將至

願你的生命永遠有盛夏

永遠陽光燦爛

圖片來源:網絡

侵權聯刪

相關焦點

  • 「大暑」巧逢「中伏」第一天,消暑去溼健脾!
    東漢劉熙的《釋名》解釋,暑是煮,火氣在下,驕陽在上,燻蒸其中為溼熱,人如在蒸籠之中,氣極髒,也就稱"齷齪熱"。而午後盼風雨欲來,迎大雨滂沱,山晚聽輕雷斷雨,亦別有一種清涼詩意。西瓜是夏季最主要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被喻為「天然的飲料」,而且營養豐富,成為很多人消暑的首選水果。西瓜味甘性寒,有消暑除煩、止渴利尿之效,有「天然白虎湯」之稱。
  • 清熱除煩生津利尿藥竹葉的功效應用
    竹葉氣弱,味淡。以葉嫩、色綠、呈卷狀者為佳。宜用鮮品。生用。 [竹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清心,利尿,主治熱病煩渴,外感風熱,口瘡尿赤。竹葉卷心清心除煩力強。竹葉與淡竹葉功效接近,可替代使用。]
  • 大暑時節-腐草為螢、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鑑賞古詩《消暑》白居易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有心靜,涼生為室空。大暑一候(2020年7月22日-2020年7月26日)腐草為螢 古人認為,大暑一候螢火蟲是腐草所變,螢火蟲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蟲,螢火蟲在靜靜的夜裡穿梭時,離涼爽的秋天就不遠了。
  • 大暑:蟬聲起夏正濃!清風無處尋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而出現40天原因是一般初伏為10天,中伏有10天或者20天,末伏為10天,每年三伏天入伏的時間需要查曆書來計算,根據古代流行幹支紀日法,有10個天幹與12個地支相配成的60組名稱,使用這些來循環使用記日子。
  • 【河北瑞天】大暑
    離明之極,則幽陰至微之物亦化而為明也。《毛詩》曰:熠耀宵行。另一種也,形如米蟲,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復原形,解見前。土潤溽【rù】暑。溽,溼也,土之氣潤,故蒸鬱而為溼;暑,俗稱齷齪,熱是也。大雨時行。前候溼暑之氣蒸鬱,今候則大雨時行,以退暑也。
  • 今日大暑:荷以消暑,化伏為安
    圖2|how911 化伏為安,萬物榮華大暑,進入中伏,炎氣達到頂峰。消暑便成了整個盛夏的主題。詩人說:「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心上無憂,就是清涼無限。圖2|清涼地兒-了琹 所以如果大暑不熱,五穀不結;大暑無水,萬物不榮。擔心太熱,更擔心不熱,擔心水多,更擔心錯過。大暑,亦盼亦患的時節,願能化伏為安,萬物榮華。
  • 今日大暑丨庚子年太陰溼土雙令,到了一年中除溼毒最好的時機
    今日大暑丨庚子年太陰溼土雙令,到了一年中除溼毒最好的時機 2020-07-22 1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18年大暑節氣是哪天?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
    2018年大暑:7月23日  太陽到達黃經120°,我們迎來了24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大暑  大暑時間: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 大暑|暑氣漸盛,快來get大暑養生小貼士吧!
    大暑|暑氣漸盛,快來get大暑養生小貼士吧!大暑節氣習俗--------------------------------------◎ 鬥 蟋 蟀大暑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中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鬥蟋蟀為樂的風俗。
  • 大暑:冬病夏治好時機
    中國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 大暑已至,夏日炎炎,古代的文人們會如何消暑?真是頗有趣味
    大暑時節,枯草之上的卵孵化而出,螢火蟲開始在夜空中飛舞。因此,古時人們以為,螢火蟲是由腐草幻化而成的。二候,土潤溽暑。周邦彥有詞雲「燎沉香,消溽暑」。意思是焚燒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溼的暑氣。「溽暑」的意思即是潮溼的暑氣。土潤溽暑,是說大暑時節,天地間充滿潮溼的暑氣,就連土地也開始變得很潮溼。三候,大雨時行。到了大暑末期,時常會有很大的雷雨出現。
  • 大暑至|心若自在 清風自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大暑」表示炎熱至極,即夏天最熱的時候。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 2018年大暑節氣是哪天?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
    鬥蟋蟀  大暑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中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鬥蟋蟀為樂的風俗  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 大暑:倒影池塘,來日方長
    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連大暑,熱得無處躲」「大暑前後,熱死泥鰍」「大暑到,暑氣到」等諺語。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來了。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將其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因為仙草有清暑、解渴、除熱毒、治中暑、消渴、治高血壓、肌肉、關節疼痛等功效,所以有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
  • 24節氣大暑吃什麼水果好 夏季選水果消暑是關鍵
    大暑馬上就要到了,天氣也到了最熱的時候,在食慾受到影響的時候,就應該多吃一些水果消暑,那麼大暑節氣的時候吃什麼水果好呢?   西瓜   西瓜是夏季最主要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被喻為「天然的飲料」,而且營養豐富,成為很多人消暑的首選水果。
  • 夏日「溼熱交蒸」 平安度夏重在「袪溼」
    昨日大暑,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也到達頂點,《說文解字》曰:「暑,熱也」。在這個溼熱交蒸的季節我們該如何度過?什麼是溼氣?溼是「風、寒、暑、溼、燥、火」六氣之一,與燥相對應,是萬物生長的條件。但當溼氣超過人體所能調節的範圍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中醫稱之為溼邪。
  • 金臺養生園夏日「溼熱交蒸」 平安度夏重在「袪溼」
    昨日大暑,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也到達頂點,《說文解字》曰:「暑,熱也」。在這個溼熱交蒸的季節我們該如何度過?什麼是溼氣?溼是「風、寒、暑、溼、燥、火」六氣之一,與燥相對應,是萬物生長的條件。但當溼氣超過人體所能調節的範圍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中醫稱之為溼邪。
  • 今日大暑:祛溼除煩正當時
    初候(7.23~27) 腐草為螢大暑時,螢火蟲孵化而出,古人有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錯覺。二候(7.27~31) 土潤溽暑「溽」是指土之氣潤蒸鬱而成的溼,「暑」就是熱的意思。天氣又溼又熱。三候(8.1~8.8) 大雨時行前一候蒸騰的水汽降下來了,時常有大雨,天氣變涼。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陽氣達到鼎盛,天地之氣將由陽轉陰。此節氣高溫悶熱,而且降雨量增大,環境中溼氣較重,容易消耗津液,損耗陽氣。
  • 大暑喝茶,你必須知道的事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大暑一般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熱節氣,比小暑還要熱,故而稱之為大暑,而今年的大暑在7月23日。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人的心氣易虧耗,吃溫熱性食物,能增強機體抗病的能力,以驅除暑溼。而喝茶就是很好的消暑熱方法。原因在於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是人體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皮膚毛孔開洩,而使汗液排出。通過出汗以調節體溫,適應暑熱的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