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瑞天】大暑

2021-01-20 瑞天大廈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120°。大暑期間,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喝羊肉湯等習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節氣由來簡介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

《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

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典籍記載

大暑

大暑,六月中。解見小暑。

腐草為螢。曰丹良,曰丹鳥,曰夜光,曰宵燭,皆螢之別名。離明之極,則幽陰至微之物亦化而為明也。《毛詩》曰:熠耀宵行。另一種也,形如米蟲,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復原形,解見前。

土潤溽【rù】暑。溽,溼也,土之氣潤,故蒸鬱而為溼;暑,俗稱齷齪,熱是也。

大雨時行。前候溼暑之氣蒸鬱,今候則大雨時行,以退暑也。


天氣特點

基礎天氣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

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遊等地區,如蘇、浙、贛等一帶處於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裡多雨,囤裡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恰如左河水詩云:「日盛三伏暑氣燻,坐閒煩靜在蠅蚊。縱逢戰鼓雲中起,箭射荷塘若灑金。」如果大暑前後出現陰雨,則預示以後雨水多。農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卻最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這裡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後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後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具體特點

高溫酷熱

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處在三伏裡的中伏階段。這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剛好與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在《1971~2000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從30年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統計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區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出現在7月下旬,絕大部分省區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都是出現在8月上旬,剛好都出現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時期。

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後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


長江中下遊等地的高溫伏旱

大暑節氣時,我國除青藏高原及東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區天氣炎熱,35℃的高溫已是司空見慣,40℃的酷熱也不鮮見。著名的三大火爐:南京、武漢、重慶在大暑前後也是爐火最旺。比「三大火爐」更熱的地方還有很多,如安慶、九江等。每年最熱的地方也不相同。2003年6~8月的最熱城市是福州、杭州、長沙和南昌。當然最熱的「火爐」,要屬新疆的「火焰山」——吐魯番。大暑前後,下午的氣溫常在40℃以上。旅居新疆的清代詩人肖雄在他的《西疆雜述》詩集中寫到「試將麵餅貼之磚壁,少頃烙熟,烈日可畏。」由此可見,「火焰山」的美稱的確名不虛傳。

大暑期間的高溫是正常的氣候現象,此時,如果沒有充足的光照,喜溫的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就會受到影響。但連續出現長時間的高溫天氣,對水稻等作物成長十分不利。長江中下遊地區有這樣的農諺:「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煙」。可見,高溫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條件,伏旱區持續的大範圍高溫乾旱的危害有時大於局地洪澇。除長江中下遊地區需要防旱外,陝甘寧、西南地區東部、特別是四川東部、重慶等地也要防旱。

實際上,伏旱並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熱帶高壓較弱,位置偏南或長江中下遊地區有一兩場颱風降雨或時不時有些雷陣雨,就不會出現大範圍伏旱。


節日民俗浙江

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完全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後建造,船內載各種祭品。活動開始後,50多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後,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然後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穀豐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薑汁調蛋的風俗,薑汁能去除體內溼氣,薑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莆田

在大暑節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在大暑節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臺灣

大暑節臺灣周圍的海域大多布滿暖水魚群,東北海域有魷魚,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則有黃鰭鯛等。臺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節」,由於農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後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嘗,象徵意義是團圓與甜蜜。


日本

大暑節氣日本人會在社區裡架起了長長的竹筒,把煮好的麵條放到竹筒中過水冷卻,供大家品嘗。據說吃過這種竹筒冷麵後夏天不會中暑。


其他

喝暑羊
  山東不少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鬥蟋蟀
  大暑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中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鬥蟋蟀為樂的風俗。


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吃鳳梨

大暑期間,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大暑 - 養生飲食夏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

(1)藥粥

著名醫家李時珍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

《醫藥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藥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藥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2)飲水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物質。由於天氣炎熱,人體的水分蒸發消耗過快,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平時喝開水最好,也可以飲用綠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藥茶,出汗的較多的飲用糖鹽水、茶水等,適當補充鹽分和礦物質,以維持身體的電解質平衡,避免脫水。

(3)盛夏陽熱下降,絪蘊燻蒸,水氣上騰,溼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溼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溼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4)食材

綠豆
  中醫上說:「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綠豆:」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腫脹「。

冬瓜
  中醫認為,冬瓜味甘、微寒、無毒,有清熱毒、利小便、止渴除煩、祛溼解暑的功效,是一種解熱利尿比較理想的日常食物。連皮一起煮湯,效果更明顯。

苦瓜
  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熱、消暑、生津、清心、明目。傳統醫學認為,苦瓜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還能緩解熱病煩渴、中暑發熱、痢疾、痱子等。


健身

(1)預防中暑

高溫天氣儘量不外出,不進行戶外體育鍛鍊或者從事體力勞動。

(2)預防情緒中暑

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經常會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無精打採、食欲不振等問題,也被稱為「情緒中暑」。「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於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還會引發猝死。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氣、著急等極端情緒,儘量做到「心靜自然涼」。

(3)運動量不宜大

三伏天裡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年輕人,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溫中健身,也要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

(4)要注意開窗通風防暑氣,保護好心神,讓心靜下來,確保精神飽滿。

度苦夏,除了要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飲食調理,具體而言,應注意以下幾點。


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不僅讓溼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此外,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鬆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減輕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

增加清熱解暑

健脾利溼食物的攝入。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相關焦點

  • 大暑過後還要熱多久?大暑節氣有多少天大暑節氣養生注意事項
    大暑節氣後要熱多少天?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後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大暑期間之所以這麼炎熱,首先是因為在這段時間裡,南京經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高溫酷暑,降水較少。
  • 今日大暑!2020大暑具體時間幾時幾分?大暑習俗由來盤點 大暑飲食...
    今日大暑!熱浪滾滾、萬物蒸煮,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今天16時37分,迎來大暑節氣。「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氣候特徵是高溫酷熱,雷暴、颱風頻繁。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
  • 今日大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大暑哪個最熱?看完懂了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大暑節氣。大暑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從小暑節氣開始,氣溫會不斷升高,雷雨天氣也會增多,所以在農村還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那麼小暑節氣和大暑節氣相比,哪個更熱呢?
  • 長三角大暑迎高溫「暴擊」 多城開啟「燒烤天」
    長三角大暑迎高溫「暴擊」 多城開啟「燒烤天」 2019-07-2323日,大暑節氣撞上中伏天,多地迎來高溫「暴擊」,氣溫直飈40℃。  隨著來無影去無蹤的「梅姑娘」正式離開,副熱帶高壓在長三角地區「宣誓霸權」。今夏氣溫還沒有躍上過35℃的江南多地,一口氣飆到了36℃以上。資料圖:民眾扎堆在水上樂園戲水衝浪覓清涼。 泱波 攝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起進入大暑節氣,中國大部地區將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大暑:大暑處在中伏裡,大暑熱氣猶大也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就是太陽達到黃經120°時,約在小暑節氣之後15天,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一般每年在公曆7月下旬,2018年7月23日為今年大暑節氣。大暑節氣大暑節氣也是主要反映氣候的特徵的一個節氣,對應於半個月之前的小暑節氣,到了大暑節氣,一般在農曆的六月中,氣溫比小暑節氣更為炎熱,我國廣大地區進入伏季的中伏。
  • 農村俗語「小暑南風,大暑旱」,小暑刮南風好還是不好?
    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俗語「小暑南風,大暑旱」,小暑刮南風好還是不好?2020年7月6日,也就是明天,就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小暑。小暑是一年中最關鍵的節氣,因為對於農民朋友來說,小暑意味著氣溫就要逐漸升高,進入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農民朋友就要特別關注農業生產上的」伏旱期「。
  • 二十四節氣之大暑
    戊戌歲大暑節氣配樂戊戌年大暑節氣播報 現代民俗小暑後十五日,鬥柄指未為大暑,天氣特別炎熱,有別於小暑,所以得名。 大暑期間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這期間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也最快。」
  • 大暑是幾月幾日 2019大暑時間和中伏一樣嗎?大暑傳統吃什麼
    7月23日10時50分,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正式登場,迎來一年裡最熱的時候。專家提醒,高溫高熱的「桑拿天」將成為天氣的主角。  物候與民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此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 最熱夏天來了,安居靜養過「大暑」,警惕高溫天,消暑先靜心!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2020年7月22日16:36即是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 大暑吃什麼養生 大暑節氣吃它勝過靈丹妙藥
    不知不覺,已經進入了大暑節氣,作為夏天最後一個節氣,大暑也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的炎熱,此時是三伏天最熱的時期,那麼,對於不少人來說,三伏天是福也是禍,能夠冬病夏治,也能夠在夏季生病,因此大暑養生要注意,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大暑吃什麼養生?
  • 大暑節氣到,「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啥意思?大暑下雨才好?
    導讀:大暑節氣到,「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啥意思?大暑下雨才好?7月22日迎來了今年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它是24節氣中第12個節氣,前面是小暑節氣,而「暑」就是熱的意思,小暑指的是天氣還是小熱,沒有達到最熱的時候。
  • 會心慧養——大暑養生
  • 2018年大暑吃什麼 大暑是什麼意思與大暑養生知識
    2013年7月23日進入大暑節氣,大暑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正是火熱的仲夏,為一年中最炎熱的時間。古人視「暑」即為「熱」,一般農曆6月初小暑先一步到來,大暑緊隨其後,之後天氣便達到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而且此時溼氣也是一年中最重的時節。一、大暑吃什麼?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
  • 大暑吃什麼?
    大暑是夏天最後一個節氣,年年大暑酷熱難耐。今年奇長的梅雨季也快走到了尾聲,入伏之後的高溫天也已匆匆趕到。最熱的時候,卻是生命最旺盛的時候,各個菜蔬卯足勁兒向上生長。一眼望去,田野滿眼皆綠。採摘一些菜蔬佳果:絲瓜、西紅柿、水蜜桃、葡萄、龍眼、西瓜,曬足了「太陽浴」,在井水裡涼快涼快,吃上一口,都是清甜。
  • 大暑
    大暑民俗——浙  江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完全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後建造,船內載各種祭品。活動開始後,50多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人群。
  • 大暑 • 火生土
    大暑是夏季的第六個節氣,在每年公曆7月22日-24日。上古鬥柄指向法中,鬥柄指向未位時就是「大暑」。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 大暑節氣,賞析司馬光的《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宋】司馬光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賞析司馬光的大暑詩,註定屬於一位政治家的大暑詩。這些偉大的政治家要麼不出手,要麼一出手就可秒殺群雄。曹操、王安石,以及司馬光都是這類人,這是由其胸襟氣度所決定的。這首大暑詩,以其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感染每一位讀者。
  • 2019年大暑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大暑節氣的習俗禁忌注意事項
    大暑節氣的禁忌2019大暑有哪些習俗和禁忌晨練不宜過早大暑天時天亮的時間都比較早,很多有晨練習慣的人都是天一亮就出門運動。但是其實晨練的時間不宜太早,以免影響正常睡眠。
  • 今日大暑,熱得字都冒汗了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不行,小編寫不動了,熱得字都冒汗了,……大暑簡介小編思忖良久,在雞腿和空調之間最終選擇可以吃的那個,於是繼續蹂躪鍵盤。
  • 【大暑】
    大暑期間,漢族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節氣由來-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幹支歷未月的下半月;到達時間在公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120°時。但在農曆上的具體日期每年並不固定,此因農曆是陰陽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