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佳景:黃河三角洲浪漫「紅地毯」

2020-12-13 中國天氣

金秋十月,漫步東營黃河三角洲溼地,一睹獨特的黃河入海口溼地景觀——紅地毯。極目遠眺,鮮豔的紅毯鋪天蓋地,綿延不絕,極為壯觀。間或點綴著綠色的蘆葦,飛翔的鷗鳥,形成一幅絢爛多姿的壯美畫卷。古詩云「日出江花紅勝火」,大抵如此吧!紅地毯洋溢著迷人的浪漫風情,吸引著渴望浪漫的年輕情侶來此度假休閒,留下幸福的身影。

「黃河從這裡入海,油田在這裡誕生,這裡是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這是東營人對外介紹家鄉的「口頭禪」。在東營境內,黃河像一條黃色的巨龍,攜帶著大量泥沙滾滾而來,一路奔騰咆哮,衝入渤海灣內,染黃了大片海面。黃河水每年把10多億噸的泥沙從內地搬運到它的入海口處,這些泥沙以平均每年兩三公裡的速度把海岸線向前推進,生成世界上最「新鮮」的陸地,成就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黃河三角洲溼地。由於受海水浸蝕,東營黃河三洲地帶土壤富含鹽分,加之乾旱少雨的氣候特點,造成貧瘠的鹽鹼地,面積達600萬畝。按國際通行標準,一般將含鹽量超過3‰的土地列為鹽鹼地範疇,而東營黃河三角洲鹽鹼地含鹽量在3‰-30‰之間。

織就東營黃河三角洲「紅地毯」的是一棵棵纖弱的鹼蓬草,這是一種適宜在鹽鹼土質,也是惟一一種可以在鹽鹼土質上存活的草。它每年4月長出地面,初為嫩紅,漸次轉深,10月由紅變紫。它無需人工撒種,無需人耕耘,一簇簇,一蓬蓬,在鹽鹼滷漬裡,年復一年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於光陰荏苒中,釀造出一片片火紅的生命邑澤。鹼蓬草也稱刺鹼蓬,屬於黎科鹼蓬屬,一年生草本植一般生於海濱、湖邊、荒漠等處的鹽鹼荒地上,在含鹽量高達3%的潮間帶生長,屬典型的鹽鹼指示植物,壤含鹽量在3%-5%,是翅鹼蓬適宜生長的地方。同時,它也是由陸地向海岸方向發展的先鋒植物。刺鹼蓬每年四五月份長出地面,開始為綠色,慢慢變紅,到了九、十月份便形成濃烈的紅,鋪滿整個生長區。無疑,東營黃河三角洲是其生長福地。

特殊氣候條件讓「紅地毯」紅得醉人

東營市地處中緯度,背陸面海,受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共同影響,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其基本氣候特徵為冬寒夏熱,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溼大,有時受颱風侵襲;秋季,氣溫下降,雨水驟減,天高氣爽,晝夜溫差較大。

在低溫和乾旱的特殊氣候條件下,鹼蓬草葉子在白天製造的澱粉由於輸送作用的減弱,到了晚上也不能完全變為葡萄糖運出葉子,同時葉子內的水分也逐漸減少,於是葡萄糖就留在葉子裡,濃度越來越高。而葡萄糖的增多和秋天低溫有利於花青素的形成。花青素含量逐漸增多而葉綠素含量逐漸降低。當花青素遇到鹼蓬草葉子中的酸性物質時就會變成醉人的紅色。同時,鹼蓬草會大量吸收東營秋季陽光七彩光波中的紫光波所致,更增其紅紫風採。

近年來,由於黃河連續實施調水調沙和生態調水,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鹼蓬草作為上的標誌性植被,生長狀態更加頑強,生長面積不斷擴大。優良的生態環境,美麗的自然風光還吸引了白鷺、黑嘴鷗等大群野生鳥類在此棲息繁殖。

浪漫「紅地毯」亦是美食

飽覽「紅地毯」風光的同時,吃貨們千萬不要錯過美食。鹼蓬菜是東營當地特色菜品,景區小店內,廚師用沸水一焯,浸入涼水撈出,切成寸段,用蒜泥佐以少許鹽、醋、麻油一拌,入口那種清脆爽口的感覺,美不勝收。

據說,薛仁貴徵東曾路過東營,當時追兵逼迫,軍糧盡絕,兵士們饑寒交迫,形勢十分危急。幸好有鹼蓬菜充飢,大軍才轉危為安。後來徵東勝利,薛仁貴設宴慶功之時,不禁又記起它的功績,令人採來擺上宴席,並將其冠名為「皇席菜」。

鹼蓬草耐鹼抗旱,是鹽鹼地之魂,對天對地對人一無所求,卻渾身是寶。初春的嫩莖葉,含有二十多種人體必不可少的胺基酸,對高血壓、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當代的「富貴病」,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種子榨出的油,富含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既可以食用,又可作為肥皂、油漆、油墨等的原料。

金秋十月,歡迎你到東營黃河口,樂踏紅毯,暢享自然!  (孫彥 陳秀生 常靜)

 

相關焦點

  • 中國夢黃河情|瞰壯美東營黃河三角洲,美麗金秋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4日訊 9月24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媒體行走進壯美東營黃河三角洲近年來,地處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依託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內獨特的旅遊資源,突出黃河入海、新生溼地、野生鳥類三大景觀,打造形象突出
  • 黃河三角洲-----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溼地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 ——唐·李白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穿崇山峻岭,走黃土高原,過中原大地,在這裡擁抱大海,孕育了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河口。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位於黃河北岸、渤海之濱、黃河三角洲的前沿,擁有黃河溼地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十萬畝人工刺槐林,嘆為觀止的海灘紅草地、百鳥翔集的珍禽歡樂園,風光旖旎的黃河故道、綠波蕩漾的蘆湖葦海,雄偉壯觀的勝利油田、大氣磅礴的圍海大堤,設施完備的海港漁港、幅面遼闊的水庫組群,路水林三網綠化工程、棗桃梨特優果品林園。
  • 這就是山東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成了鳥類「國際機場」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東方白鸛。(受訪者供圖)藍天白雲下,黃河奔流入海,廣袤的蘆葦蕩裡葦絮飄然,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珍稀鳥類自由嬉戲,天空中排成一字形、人字形的鴻雁結隊遠去……寒冬裡,黃河三角洲生機盎然,煥發著別樣的生態之美。
  • 金秋時節,濰坊濱海溼地欣賞「紅地毯」
    金秋時節,漫步在渤海萊州灣畔,濰坊濱海白浪河入海口,觀賞到獨特的溼地景觀「紅地毯」,極目遠眺,鮮豔的紅毯綿延不絕,極為壯觀,其間或點綴著綠色的蘆葦和飛翔的鷗鳥,形成一幅絢爛多姿的畫卷。因地處沿海,濰坊濱海區土壤富含鹽分,織就「紅地毯」景觀的是一棵棵頑強的鹼蓬草,這是一種適宜在鹽鹼土質上存活的植物,每年四五月份長出地面,綠色慢慢變紅,到了九、十月份便形成濃烈的紅,逐漸紅的發紫,鋪滿整個生長區。近年來,濰坊濱海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鹼蓬草作為鹽鹼地上的標誌性植被,生長面積不斷擴大。
  • 黃河三角洲為何沒有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發達?
    長江、黃河、珠江,是中國境內最長的3條河流。它們灌溉了兩岸大片的良田沃土,孕育出燦爛的中華文明。在經過億萬年的歷史變遷後,長江、黃河、珠江分別在各自的入海口形成了一大片衝積平原,分別是長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 這裡是黃河入海口!金秋十月,帶你一起去看黃河入海流
    在黃河的入海口,山東省東營市黃河入海口風景區,有一片歷經黃河「經年」衝刷,由河水自上遊攜帶的泥沙堆積而成的平原——黃河三角洲,這裡旖旎綺麗的風光真是令人嘆為觀止。讀完這篇文章後,大家要形成這樣的共識——東營黃河三角洲衝積平原,是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之一,為什麼這樣說?是因為上海的崇明島長江入海衝擊帶,也是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之一!
  • 黃河三角洲造陸能力有多大,來入海口看大河息壤奇觀,你就知道了
    ,就是黃河與渤海交匯處。>這就是傳說中的黃藍交界線,有遊船可以到達大河息壤黃河三角洲就是得益於大河息壤,古書《孟子》和《淮南子》中都有對息壤的解釋,而現在具體顯現在我們眼前的黃河三角洲就是自然長出來的土地。
  • 從太空看黃河:她那麼美
    新華社記者朱祥 攝每年六月起黃河小浪底調水調沙數股激流噴湧而出掀起排排白浪再現「黃河之水天上來」磅礴氣勢 在河南新鄉長垣縣與山東省東明縣交界處的黃河岸邊, 黃河入海口「黃藍交匯」。圖片來源:新華網在山東東營萬裡黃河緩緩注入渤海黃色的河水與湛藍的海水形成了分明的界限泥沙不斷在入海口沉積形成河口三角洲
  • 著名的黃河入海口「紅地毯」能吃嗎?
    以2018年東營市旅發委最新出版的《東營旅遊》在「東營名吃」欄目中所列,官方推薦的東營名吃一有:黃河口大閘蟹、黃河刀魚、利津水煎包、廣饒餚驢肉、黃河故道鮮魚湯、史口燒雞、開凌梭、東方對蝦、皇席菜、黃河口海參,共計10種名吃。在民間最為出名也是最貼近百姓的名吃,小編覺得應該是水煎包、餚驢肉、史口燒雞這三樣。
  • 黃河三角洲----鳥類遷徙中轉站
    黃河三角洲是中國最年輕的土地,有大量的灘涂溼地資源。每年春秋季節,有大量的候鳥在此停歇。黃河三角洲是中國最年輕的土地,有大量的灘涂溼地資源。每年春秋季節,有大量的候鳥在此停歇。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東營被評為:中國東方白鸛之鄉、黑嘴鷗之鄉。
  • 秋意漸濃,海邊紅地毯又要出現了,一年只紅一次,原來是這種植物
    一片燃燒的火焰在我國廣袤的溫帶海灘上,生長著一種神奇的植物,他極耐海水,每年秋季來臨,他的莖葉就會變成鮮豔的紅色,把他分布的海岸染成紅色,像是一片燃燒的火焰,沿著天際無限延展,仿佛給海灘鋪上了一層紅色地毯,美的令人窒息。
  • 黃河入海口的「黃河三角洲」,為什麼沒有長三角和珠三角發達?
    河流的入海口位置通常由於泥沙的沉積,而形成地勢低平的三角洲地貌,河流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往往可能會成為河流流域內社會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比如我國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兩個區域。長江三角洲位於長江的入海口,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集中了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和寧波等六座超1萬億元GDP的城市,是我國經濟綜合實力最強的地區。黃河入海口珠江三角洲位於珠江的入海口,包括廣東省和港澳地區,集中了廣州、深圳和佛山等三座超1萬億元GDP的城市,經濟實力十分強勁。
  • 黃河文化:黃河三角洲手工製造業、食品加工業的發展
    黃河三角洲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解一下黃河三角洲的手工製造業、食品加工業等副業的發展情況。黃河三角洲民間把種地以外的其他行業統稱為副業,如手工製造業、食品加工業等。商品意識和商品經濟在黃河三角洲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古代手工製造業較為突出。陶瓷製作是黃河三角洲最古老的傳統手工業,是人們謀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中期偏早階段,黃河三角洲上就開始燒制大量的飲食器具,而且種類繁多。從鄒平的孫家遺址、章丘的小荊山遺址和西河遺址的後李文化時期,考古發現所見到的陶器類型,若按器物的用途,可分為炊煮器、盛食器、水器等,說明當時黃河三角洲上的陶瓷燒制已達到較高水平。
  • 黃河三角洲將成第四大半島
    雷州半島我國的第四大半島就是黃河三角洲形成的半島。未來黃河還將會從黃土高原帶來大量泥沙,填埋渤海,形成三面環水的半島。其實黃河在歷史上多次改道,但在漢朝時候,主要還是走現在的河道,給黃河三角洲帶來了大量泥沙,形成了大約5450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黃河三角洲大部分屬於山東東營,半島上有港口、鄉鎮,以及大量的農田,成為山東比較發達的地方,尤其是石油工業。
  • 報告文學《黃河入海千頃綠》講述黃河三角洲的生態故事
    九曲黃河從山東入海。做好黃河三角洲保護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囑託。地處黃河下遊,工作力爭上遊。山東省委、省政府堅決落實「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要求,突出黃河三角洲保護,打造黃河流域生態建設先行區。山東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首要任務,狠抓水體、河岸、河口系統治理和修復,實施黃河沿岸溼地資源、植被、動物等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高標準推進一批骨幹生態修復工程。
  • 總結近年來黃河三角洲灘涂四角蛤蜊增殖經驗與不足
    總結近年來黃河三角洲灘涂四角蛤蜊增殖經驗與不足左明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常棲息於河口區潮間帶砂或砂礫質海底,全國南北沿海均分布廣泛。在黃河三角洲地區灘涂,四角蛤蜊是產量最高、產值最大的經濟貝類。近年來,由於貝類養殖業的發展,四角蛤蜊的年產量均維持在較高水平,但是在養殖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盲目投放苗種造成密度過高、肥滿度下降等。該文總結近年來黃河三角洲灘涂四角蛤蜊增殖經驗與不足,將增殖技術要點歸納如下。
  • 中國夢·黃河情|鳥類「國際機場」!「打卡」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5日訊丹頂鶴、白頭鵲、東方白鷺、金雕……在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博物館裡,1400餘件珍惜鳥類標本靜靜地陳列在這裡,置身其中,仿佛身在鳥類天堂。9月24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媒體行走進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尋黃河口溼地「鳥類天堂」的奧秘。
  • 黃河三角洲將成為我國第四大半島
    它就是黃河三角洲。未來黃河還將會從黃土高原帶來大量泥沙,填埋渤海,形成三面環水的半島。其實黃河在歷史上多次改道,但在漢朝時候,主要還是走現在的河道,給黃河三角洲帶來了大量泥沙,形成了大約5450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
  • 信息共享加強黃河三角洲國家公園建設
    近日,在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國典型河口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和保護區網絡化示範項目(以下簡稱河口項目)」辦公室組織協調下,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營黃河口生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東營利津底棲魚類生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東營河口區淺海貝類生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
  • 黃河三角洲迎來越冬大天鵝遷徙高峰 來自西伯利亞
    原標題:黃河三角洲迎來越冬大天鵝遷徙高峰 來自西伯利亞   原標題:黃河三角洲迎來越冬大天鵝遷徙高峰 來自西伯利亞  東營:黃河三角洲迎來越冬大天鵝遷徙高峰記者拍攝的越冬大天鵝。  齊魯網10月26日訊25日,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迎來候鳥遷徙和溼地觀鳥的高峰期,它們或展翅翱翔,或悠閒自得地在此覓食,形成了一幅美麗畫面。  隨著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工程的連年實施,每年從西伯利亞到這裡過冬的大天鵝都在4000隻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