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作為一個資深吃貨,
人生終極目標就是吃遍所有好吃的
珠海這些特產你都嘗過了嗎?
白蕉海鱸、高欄港桂蝦、
金灣黃立魚、蓮洲禾蟲
......
這些斬獲一個個「國字號」頭銜的珠海特產
你都了解多少?
今天,小編可要跟大家「得瑟」一下啦~
中國桂蝦之鄉養殖超萬畝,產業美名揚!今年10月16日,
高欄港區通過「中國桂蝦之鄉」專家評審!
— 高欄港桂蝦 —
高欄港區海域資源豐富,擁有三角山、荷包、大杧等18個海島,海域面積1983平方公裡。高欄港區內鹹淡水資源豐富,海區底質平坦,是各種水生生物繁殖、生長、索餌、洄遊、棲息的優良場所。
高欄港區水產養殖漁業資源中,較重要的海水品種包括斑節對蝦、南美白對蝦、鱸魚、尖吻鱸、鯔、黃鰭鯛、鋸緣青蟹、近江牡蠣(蠔)、翡翠貽貝(青口螺、淡菜)等。2019年高欄港區水產養殖總面積約1708公頃。
目前,高欄港區已經具備完整的桂蝦產業體系。根據珠海全市的漁業統計報表顯示,2019年,高欄港區的桂蝦養殖面積1.0125萬畝,養殖總產量4773噸,總產值近3億元。
桂蝦又叫斑節對蝦。高欄港區養殖水域水質優良,使得這裡養殖的桂蝦顏色更鮮豔,好看又好吃,並培育了一系列優質品種,桂蝦產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高欄港區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水產特色產業,加大科技興農力度,推廣良種良法,通過和水產研究院、學院等機構合作,培育良種、解決養殖瓶頸、推廣示範科學養殖技術等手段,不斷解決阻礙桂蝦產業發展問題,桂蝦特色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目前,高欄港區推廣養殖「南海1號」「南海2號」等桂蝦良種,具有適應能力強、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等優勢,年產量提高到畝產700斤-1000斤。
多年來,
鬥門的「白蕉海鱸」獲譽無數。
2009年,
「白蕉海鱸」成為珠海市首個
「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011年,
白蕉鎮獲授「中國海鱸之鄉」稱號,
2019年,
珠海市獲授國家級殊榮「中國海鱸之都」,
成為粵港澳大灣區
一張靚麗的「菜籃子」名片。
— 白蕉海鱸 —
鬥門區白蕉鎮位於珠江出海口,西江水系多條徑流在這裡與海水交匯,形成獨特的鹹淡水交匯地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物產,良好的生態環境成就了遠近聞名的「白蕉海鱸」。
數據顯示,鬥門區「白蕉海鱸」養殖面積近3萬畝,去年產量近10萬噸,目前銷售市場已拓展到國內近20個一二線城市。
「白蕉海鱸」肉質肥厚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做200多道菜品。清蒸「白蕉海鱸」、醬蒸海鱸魚、泰汁鱸魚排、灌湯鱸魚球……菜式多元,口感豐富。
2018年,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
正式向珠海市鬥門區蓮洲鎮
頒發「中國禾蟲之鄉」牌匾。
繼「中國海鱸之鄉」之後,
鬥門的禾蟲為珠海
再添一「國字號」頭銜。
— 蓮洲禾蟲 —
鬥門蓮洲鎮境內河網密布,灘涂水域分布廣泛,為禾蟲增養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目前禾蟲年產量約20噸,年產值720萬元左右,增養殖禾蟲從業人數達1600人以上。「蓮洲禾蟲」已入選珠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禾蟲營養豐富,質軟味香,是鬥門最地道最具特色的美味之一。
禾蟲煎蛋
缽仔焗禾蟲
燒禾蟲
2019年,
蓮洲鎮順利通過
「中國黃沙蜆之鄉」專家評審,
打造出「中國黃沙蜆之鄉」!
— 蓮洲黃沙蜆 —
蓮洲鎮地處西江下遊,是珠三角水源保護區和生態環境最好地區之一,境內河網密布,生物餌料豐富,為黃沙蜆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黃沙蜆自然棲息面積達11平方公裡,區域內有大量優質黃沙沉積。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中增養殖的黃沙蜆肉質肥厚鮮甜,品質優良,深受食客喜愛,為珠三角地區著名美食。
蓮州鎮依託相關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支撐體系,在全國率先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已改造開發黃沙蜆增養殖面積近萬畝。
黃立魚,學名黃鰭鯛,金灣當地俗稱黃腳立、鱲魚。因金灣區位於出海口,鹹淡水交匯,特別適合黃立魚的生長,金灣黃立魚比其他產區的肉質更加細嫩、鮮美。
經過十餘年開拓,金灣黃立魚目前養殖面積已突破1萬畝、年產值突破6億元,如今,金灣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黃立魚連片標準化養殖基地,其銷量佔廣東省黃立魚養殖產量42%,佔全國黃立魚養殖產量的19%。
淡黃色的魚鰭、橢圓形的魚身……清蒸之後香甜鮮嫩,入口即化,可是不少珠海人的心頭好。
看到這些響亮又美味的名片,
您是不是心動了呢?
趕緊約上小夥伴,
一起去打卡珠海這些「國字號」美食!
來源:珠海政府網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