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火鍋店的老饕對四川酥肉一定十分熟悉,可以涮也可以蘸料直接吃幹。前些日子和妻子去石家莊,兒子便帶我們吃了一次坎爺火鍋。點了一份賣相不錯的酥肉,配上特製的料粉,吃起來酥香可口,但川味酥肉與我們河北老家農村大廚做的小酥肉相比,感覺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我們當地的小酥肉其實是蒸菜的一種。《趙縣誌》記載: 1945年前,趙縣人在年節或遇婚喪嫁娶請賓客時,菜餚講究八盤八碗,多者也有12個,24個的。「八大碗」以肉菜為主,俗稱「定碗」或「蒸碗」。 瘦的有蒸丸子、香菇丸子、花油扦、小酥肉、大酥肉、肘花等;肥的有扣肉、雞絲肉、松花肉、八方肉等,此外還有比較耗工耗時的瓤肉餡、瓤白菜、豆腐盒,香米金瓜等等熱騰騰、香噴噴的「八大碗」端上桌來,特別有氣勢,瞬間就讓人感受到主人家待客的熱情和實心實意。
如今「八大碗」依然盛行在鄉間的婚宴席上。而在趙縣城鄉一些老菜館裡也能品嘗到傳統風味的「蒸碗」。前不久,縣城柏林街上新開了一家叫老味道小酒館的飯店。對聯這樣寫道:「並非大菜味道真可口;雖是小店服務好熱情」樸素的文字道盡飯店的格調,看一眼店名就有呼朋喚友一醉方休的衝動,淅淅瀝瀝的雨中,三五知己坐定小酒館中聽雨啜酒,欣欣然兮何其樂也。
楊彪,是小酒館的老闆,30出頭的樣子,別看年輕卻是一位資深大廚,他最早在本縣小肥羊跟師傅學廚,兩年後,隨師父到石家莊市一家魚香辣婆婆幫廚。他曾跟本縣南解家疃的老廚師史亂敏學做家鄉傳統蒸菜,「老味道蒸酥肉」便是他拿手的地方特色菜。
我每次來這裡都要給家人點這道蒸酥肉,一大盆蒸酥肉,有粉絲和金針菇墊底,油菜點綴四周,吃起來連湯帶菜,葷素融和,肉,經過油炸和蒸製肉質鮮嫩、軟爛可口,湯汁清清爽爽毫不油膩,清香味醇的蒸酥肉端上桌即被家人連肉帶湯吃個精光。
因是熟客,楊老闆允許我進後廚看他做這道「老味道蒸酥肉」。工序如下:選用帶筋前膀肉,口感會有嚼勁。改刀切成條狀,加蔥姜、花椒大料、花椒粉、料酒、醬油等醃製四五小時讓其入味。揀出佐料,加雞蛋、紅薯粉,紅薯粉會讓酥肉的口感更加有酥脆感。起鍋燒油,五六成油溫炸至金黃撈出。將炸至好的酥肉碼入碗中,上面放入蔥薑片,花椒大料,倒入用雞粉、味精、白糖、耗油、醬油調好的汁,上鍋蒸半小時。取出蒸好的酥肉,扣到有粉絲和金針菇墊底的湯盆中,撒上香菜、香油即可。
「霸王全魚」是楊師傅的又一道創新菜,一併介紹出來,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選用新鮮鯉魚,用刀片至骨肉分離,魚頭魚骨用加鹽和料酒醃製,魚肉片成片兒,加鹽、雞粉、蛋清、澱粉上漿。鍋中燒水,下入魚頭魚骨煮熟撈出擺盤,再將魚片下鍋滑熟,(魚片開鍋即可,時間不宜太久,以免影響鮮嫩口感。)撈出控水,倒入魚骨上。另起鍋燒油,蔥姜蒜片熗鍋,加耗油、辣椒醬、豆豉等提前調好的醬汁炒香,加雞粉、味精、白糖調好味澆在魚片上,撒上蒜末,用花椒、辣椒澆上熱油,撒香菜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