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耗時1418天,傷亡人數超6100萬,堪稱二戰之最

2020-12-23 騰訊網

之前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的時候,看到「萬人坑」不禁一陣陣發冷,哪怕是仿真白骨,那麼一大片看著依然令人毛骨悚然。

八年抗日戰爭,是中國人保家衛國的戰爭,是大多數中國人都很熟悉的一場戰爭。

不過今天想寫的,是蘇聯人的「衛國戰爭」,大多數中國人對此並不太熟知,就是「蘇德戰爭」。

二戰所有戰場裡,蘇德戰場是其中規模最宏大、傷亡最慘重、戰況最激烈的一個,沒有之一。

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到1945年5月9日德國投降,總共1418天,雙方投入兵力超過了5000萬,雙方傷亡人數(含軍民)超過了6100萬,堪稱二戰之最。

當時蘇聯最高指揮官是史達林,德國最高指揮官是希特勒,兩人都是國際上鼎鼎大名的元首統帥。

這兩個人之間的頂級pk,最終希特勒敗了,史達林勝了。

史達林(左)、希特勒(右)

狡猾的希特勒和「善良」的史達林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有句名言,叫「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這句話放在上世紀30年代末的蘇聯和德國身上,再適合不過了。

一個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一個是已經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國家,1939年的時候,仿佛前一天還在互相掐架,結果第二天就稱兄道弟,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下簡稱《條約》)。

這個條約引起很多後人費解,為啥?

蘇聯為啥向法西斯低頭,德國又為啥跟最討厭的共產黨人握手?這兩個國家,就當時形勢看,是應該開戰的啊。

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雙方有了共同的利益,就是波蘭領土。

波蘭

希特勒想的是要佔領整個歐洲,波蘭自然不例外,史達林想的只是藉此機會,收回之前被英法奪去的、本屬於蘇聯的現波蘭領土範圍。

所謂弱國無外交,講的就是當時的波蘭。同樣一幕在19末的中國也發生過,巧合的是,瓜分中國的國家裡也有德國和俄國。

1941年8月23日,蘇德剛籤完《條約》,沒有了後顧之憂,一周後德國就迫不及待進攻了波蘭,在《條約》的默許下,蘇聯也重新佔領了「本屬於自己的」領土範圍。就這樣,波蘭滅亡。

希特勒在達成佔領波蘭的目標之後不久,就動起了進攻蘇聯的心思。

有句話說得好,跟流氓是沒道理可講的,當然這裡的流氓,指的是希特勒。

當時《條約》約定的蘇德友好期限是10年,誰曾想瓜分波蘭後的第二年,1940年12月希特勒就開始籌劃對蘇聯的進攻,史稱「巴巴羅薩計劃」。

在秘密計劃的同時,希特勒為了迷惑蘇聯人,明面上還維持著雙方良好外交關係,甚至邀請了史達林訪德,被其拒絕之後換成了時任蘇聯外交部長莫洛託夫。

果不其然莫洛託夫上當了,回國後就告訴史達林「(蘇德)戰爭也許將要爆發,但不是現在,也不是明天」。

史達林受其影響,對蘇德戰爭的爆發時間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為德國不可能進攻蘇聯,至少不會是1941年。

除此外,還因為當時德國正在跟英國打仗,英德戰爭尚未結束,沒道理貿然開闢第二戰場。

所以,當蘇聯情報人員多次反饋德國要進攻蘇聯的時候,史達林仍然稱之是「無稽之談」,認為是「反蘇反德力量的笨拙宣傳伎倆」,反覆告誡下屬「不要被人離間」「不要受人挑撥」。

其實史達林之所以這麼想,還有另外一個客觀因素。

當時蘇聯剛經歷了「大清洗」運動(類似中國「文革」),國力根基非常不牢固,特別不希望這時候爆發戰爭,因此也為了不惹怒德國,蘇聯當時甚至不惜跟南斯拉夫、比利時和挪威絕交。

在狡猾的流氓——希特勒面前,史達林顯得太「善良」了。

希特勒

倉促迎戰,首都危在旦夕

正是由於史達林對蘇德戰爭爆發時間的錯誤判斷,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蘇德戰爭初期的蘇軍大潰敗。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發動襲擊,蘇聯倉促應對,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和制空權情況下,蘇軍節節敗退,武器裝備損失巨大,傷亡也十分慘重。

據德國史料記載,戰爭第一天,蘇聯就損失飛機1811架,至7月22日達7564架,約200座軍械、彈藥、油料庫落入德軍手中。

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在《戰時日記》中寫道:

「截至7月8日,蘇軍被消滅的步兵師89個,坦克師20個,共計109個。在戰爭初期頭5個多月的時間裡,蘇軍損失人員約700萬,其中被俘300餘萬,損失坦克24000餘輛,飛機16000餘架。」

戰爭爆發後僅4個多月時間,德軍就兵臨了莫斯科城下,蘇聯首都告急。

莫斯科保衛戰和紅場閱兵

莫斯科朝不保夕,是守是退?史達林顯然選擇了前者,而且還做出了一個令世人驚嘆的決定。

當時距離11月7日,也就是十月革命勝利24周年紀念日,已經沒多少天了。

往年的這一天,蘇聯都會在莫斯科紅場隆重舉行閱兵儀式,但今日不同往昔,德軍破城指日可待。

在這種危機時刻,史達林展現出了他最魄力的一面,他不僅不走,還下令如期舉行盛大閱兵儀式。

要知道當時德軍機械化部隊距莫斯科最近只有25公裡,不超過20分鐘就能夠到達,德軍軍官憑高倍望遠鏡甚至可以看到克裡姆林宮的塔尖,此刻舉行閱兵無異於背水一戰。

為了能順利閱兵,史達林下令嚴格保密。

直到閱兵前一天晚上(11月6日晚上23點),參加受閱部隊的指揮員才被告知真實安排,當時受閱的飛機、坦克、步兵等都是直接從戰場上開過去,閱兵儀式結束後就直接回到戰場上。

1941年11月7日的紅場閱兵,是蘇聯、乃至世界歷史上最不像樣的一次閱兵,卻也是世界史上最了不起的一次閱兵。

當天史達林在閱兵結束後,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

「德國侵略者想對蘇聯各族人民進行殲滅戰......今後我們的任務就是把侵入我們祖國領土的所有德國人———佔領者一個不剩地殲滅掉!」 「讓偉大的列寧的勝利旗幟引導你們,徹底粉碎德國侵略者!消滅德國佔領者!」

事後證明,史達林堅決如期辦這次紅場閱兵,是非常正確的,起到的作用非常大的。

其不僅打擊了德軍的囂張氣焰,更是極大鼓舞了蘇聯士兵和民眾的愛國熱情。

紅場閱兵

蘇聯取得戰爭勝利

紅場閱兵結束後的11月15日,希特勒下令進攻莫斯科。

不過德軍出師不利,隨後不久竟遭遇莫斯科異常惡劣的酷寒天氣。

11月27日,莫斯科氣溫驟降,達到零下40度,這對於習慣了溫暖氣候的德軍來說簡直是噩夢。

飛機和坦克都發動不起來,槍枝拉不開槍栓,因為缺乏禦寒棉衣,被活活凍死達10萬人,被凍傷致殘的更是數不勝數。

之後德軍被迫停止了一切軍事行動。

等到了1942年1月5日,史達林下達了反攻命令,蘇聯紅軍110萬人出擊,威力巨大的「喀秋莎」火箭炮投入戰場,德軍從莫斯科退卻,經此一役德軍損失了50萬人,蘇軍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徹底勝利。

莫斯科保衛戰是蘇德戰場上非常重要的一場勝利,極大鼓舞了蘇軍的鬥志。

之後1942年7月開始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直到次年2月蘇聯獲勝,這是德國在蘇聯戰場上最慘痛的一次失敗,之後德軍逐漸喪失了戰場主動權。

1945年4月30日,蘇軍攻佔德國首都柏林。

5月9日0點30分,德國政府在柏林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即時生效。

「蘇德戰爭」就此結束,也標誌著二戰在歐洲戰場的告終。

蘇軍攻陷德國柏林

「蘇必勝、德必敗」

蘇德戰場爆發之初,毛澤東就曾對戰爭結果作出過預測,「蘇必勝、德必敗」。

因為通常來說,決定戰爭勝負的有兩個重要因素:戰爭性質和雙方綜合國力。

從戰爭性質上看,德國屬於侵略一方,蘇聯屬於正義一方。

正義一方天然立足於道德制高點,士兵在國讎家恨的籠罩下,爆發的戰鬥力會更強、更持久,所謂「正義雖然暫時被壓制,但不會永遠被壓制,正義必是最終的勝利者」。

另外從綜合國力看,蘇聯也更勝一籌。

首先,1941年蘇聯人口1.94億,德國人口(含佔領區)尚不足8000萬,在軍事戰爭中,更多的人口通常意味著更強大的兵力補充能力,這一點在蘇德戰爭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蘇聯人口當時不到2億,卻先後動員了3440萬人參軍,換算成中國的14億,相當於動員了2.4億人參戰。

戰爭爆發的第二天,蘇聯就對23歲到37歲的男性公民實行動員,結果七天之內就有530萬人應徵入伍。

其次,蘇聯國土遼闊,面積超過2200萬平方公裡,當時德國(佔含領區)僅65萬平方公裡(不及一個青海省大小),希特勒想要佔領這麼廣闊的蘇聯,需要投入的人力無法想像。

當然,人口和面積並不是最重要的,最能代表綜合國力的是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

蘇聯早在1932年,就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國,其軍工生產僅次於美國,大大超過德國。

蘇德戰爭期間,蘇聯的坦克產量是約10萬輛,新式飛機是約13萬架,而德國同期數據是約6.5萬輛和10萬架,大幅落後於蘇聯。

有人或許會疑惑,蘇德戰爭初期,蘇聯節節敗退,德軍高歌猛進,迅速佔領了多個重要城市,蘇聯怎麼還有這麼強的軍工生產能力?

這是因為,蘇聯在戰爭爆發很早前,就已經將很多重工業基地轉移到了東部,這也是史達林的憂患意識,當時其預料到蘇德戰爭遲早會爆發。

所以,不論從哪方面看,蘇聯的勝利都是必然的。

相關焦點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上世紀最慘烈的人間浩劫,從亞洲到歐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波及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軍民傷亡9000餘萬,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堪稱世界戰爭史之最。那麼,在眾多捲入二戰中的國家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呢?
  • 二戰中的芬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先後和蘇德兩大強國交手
    即使現在3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生活的人口也不過500萬左右。不過別看芬蘭地盤不大、人口不多,但實力可不弱。二戰爆發後,芬蘭先後捲入了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與德國、蘇聯兩大強國先後交手,而且讓對手吃了不少的苦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1917年2月6日,芬蘭宣布脫離俄國獨立,從此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
  • 我國傷亡三千多萬,蘇聯傷亡兩千多萬,二戰戰敗國日本呢?
    二戰是迄今為止戰況最激烈的一場大規模戰爭了,雖然它只持續了短短六年,可是它對世界造成的影響以及損失可以說是難以估量的,其中有幾個國家的損失格外慘烈,傷亡人數都在千萬以上。比如中國,保守估計當時的中國光是在軍隊裡就出現了三千多萬的傷亡,更別提還有大量民眾在這場戰爭中失去生命,另外還有就是蘇德戰爭裡的蘇聯傷亡也很大,也是兩千多萬快三千萬的傷亡。作為戰勝國的蘇聯和中國都付出了這麼慘重的代價,所以最終失敗了的日本傷亡情況又如何呢?
  • 二戰時,美國為何不在蘇德兩敗俱傷後,將蘇聯一起收拾?
    美國總統羅斯福 然而,蘇聯在蘇德戰場上的慘烈傷亡和無與倫比的頑強鬥志,也同時震撼了美國人。蘇德戰爭爆發之後,蘇聯幾乎所有的歐洲領土都淪陷德國之手,整個戰爭中,蘇聯遭遇的死亡超過2700萬人。 如此慘重的損失,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已經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然而,蘇聯卻以無與倫比的氣勢和動員能力,不但抵抗住了德國的進攻,更在美國等盟國的支持之下反敗為勝,最終將德國趕出了領土,並反攻進入德國本土。
  • 二戰秘聞,傳說蘇德戰爭前蘇軍密謀大舉進攻德國——大雷雨計劃
    而蘇德戰爭初期,蘇聯應對是相當不力的,蘇聯成為二戰傷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國家之一,有相當程度都是因為初期應對不當。300萬德軍突襲蘇聯,戰爭剛開始,蘇聯西部66個機場就遭到猛烈轟炸,蘇軍半天之內就損失飛機1,200架,其中800架未及起飛即被毀於機場。
  • 波譎雲詭的蘇德戰爭
    關於蘇德戰爭的資料,尤其是關於蘇聯的資料,現在市面上不是很多(舉例說明呀,這些年《步兵攻擊》、《失去的勝利》、《閃擊英雄》等書還在出版,而《回憶與思考》、《畢生的事業》這些年都沒有再版,一般只能在舊書市場上翻到)。好多人都不知道蘇德戰爭是怎麼打的。
  • 二戰傷亡人數:蘇聯6000萬中國3500萬,日本的數據說了你可能不信
    自從有人類以來就有戰爭的存在,但是相對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遠超任何一個時代所爆發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很多普通老百姓無故受牽連,多少家庭支離破碎,給參與的各國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非常巨大的。相對而言死傷人數最多的要數中國,蘇聯,德國這三個國家,而且在這三個國家當中,以中國的死傷人數為最。
  • 200天將近傷亡200萬人,每個士兵平均活不到9分鐘
    界歷史上有很多次戰爭,然而超過百萬傷亡的並不多。但是史達林格勒戰役卻例外,這是世界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役,雙方的傷亡達兩百萬人,參與這場戰役的人也比歷史上所有的戰役都多。歷史上傷亡人數最多戰役,200天200萬人,士兵平均活不過9分鐘在這場歷時半年的戰役中,史達林格勒成為了最讓人恐懼的城市。雙方展開了白熱化的爭奪,幾乎一牆之隔就是敵人。工廠的所有人都背著槍造武器,只要士兵或者就必須戰鬥,一個人死了馬上就有新人補充。有數據顯示,在這場戰爭中一個士兵在戰場上的存活時間是9分鐘,軍官是三天。
  • 美國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傷亡120萬人,戰後美國開始崛起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每個國家的產生,其實命運都是不一樣,有些國家從產生之日起,就是註定了大國的胚子,而且基本上沒有敵手。最典型美國,被稱為天選之國,因為這個國家建立後,不到200年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 蘇德最後一戰,帝國大廈保衛戰,1500名黨衛軍打光都不肯投降
    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可以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傷亡最為慘烈的一個戰場,根據後來蘇聯的統計,在衛國戰爭期間,蘇軍傷亡人數接近3000萬人,另外還有2000多萬的平民傷亡。據說在二戰結束後,整個蘇聯,上到蘇聯的領袖史達林,下到普通的老百姓家庭,機會找不到一個家庭在戰爭中沒有損失人口。
  • 在不到60天的時間裡,美國「新戰場」死亡人數超過了越戰
    隨著確診人數不斷增加,死亡人數也在不斷攀升,並且死亡人數超過了越南戰爭時期美軍陣亡的總人數。據英國《每日星報》4月28日報導,美國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數已超越南戰爭,死亡人數達到了58640人。報導稱這是一個可怕的裡程碑。據世界收集網站顯示,截止當地時間4月28日23點,美國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達到58640人,並且死亡數比前一天增加了2000多人。
  • 二戰時破壞最嚴重的五座城市,前兩個比廣島、長崎破壞還嚴重
    說起二戰,我們知道是人類歷史上破壞最嚴重的戰爭。這場戰爭不僅造成了無數的人傷亡,而且還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很多地方都受到了戰爭的摧殘,大量的建築被夷為平地。我們今天看一下,二戰時破壞最嚴重的城市。在戰爭結束後,整個柏林90%以上的建築遭到破壞,幾乎看不到完好的建築。所以才有人說,光是整理柏林的垃圾都要二十年的時間。第二是史達林格勒史達林格勒之所以破壞嚴重,是因為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原因。在這次戰役中,蘇德雙方共投入了五百萬的兵力,以及大量的重型武器。該戰役也是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達兩百萬之眾。
  • 蘇德戰爭前的德國有多強大?總體實力和美國不相上下
    文/寂寞的紅酒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大軍分三路全面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很多人認為,進攻蘇聯是德國人最大的失誤,德國不應該招惹一個那麼強大的敵人。實際上德國進攻蘇聯是有底氣的,因為蘇德戰爭時的德國非常強大,其總體實力甚至不比美國遜色。那麼蘇德戰爭前的德國有多強大?蘇德戰爭前,德國控制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挪威,丹麥、南斯拉夫、希臘、法國北部、波蘭大部等國家和地區,國力急劇上升,綜合實力實際上已經超過了美國。
  • 蘇德最血腥戰役,85萬居民最後只剩下不到1500,沒人能活過24小時
    蘇德最血腥戰役,85萬城市居民最後只剩下不到1500,沒人能活過24小時二戰中那一場戰役死亡人數最多?二戰中那一場戰役狠狠的打擊了驕傲的德國希特勒?那一場戰役是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那就是----蘇德戰爭。
  •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軍的悲亡之戰,10萬日軍5萬慘死其中!
    談及二戰,腦海中首先浮現出來的就是一幅幅血肉模糊的場景,相比於其他戰爭,當然也包括一戰,二戰的持續時間、傷亡程度,以及波及範圍都是數據中的「佼佼者」,難以超越當然也最好不要再被超越。二戰的話題,討論的絕不僅僅只是「孰勝孰敗」,反而更應該以全球視覺和人類文明視角來客觀嚴謹對待。
  • 中國傷亡3500萬,德軍為1180萬,那麼作為二戰戰敗國日本呢?
    二戰是中國的翻身仗,在二戰結束後,我們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以前任人欺辱的弱小國家變成了世界四大強國之一,儘管這是靠著美國才有的榮譽,不過在德國和日本戰敗,以及法國亡國的情況下,中國確實很顯眼,說我們是世界第四還是沒有爭議的。
  • 二戰蘇德戰爭,蘇聯為何能迅速恢復戰鬥力?兵力集中單打一
    但是,僕從國軍隊中也有表現得不錯的,比如羅馬尼亞的幾個集團軍,匈牙利的一些作戰部隊,在戰爭初期,他們都表現得非常出色。這些軍隊之所以賣力與蘇軍作戰,主要是與蘇聯存在著一些意識形態和傳統上的領土糾紛。但在1944年蘇軍展開大反攻後,這些僕從國軍隊也迅速戰場倒戈。
  • 二戰中國傷亡三千多萬,蘇聯兩千多萬,戰敗國日本卻少得驚人
    人們都說中國是通過二戰才得以翻身,這麼說來二戰我們打的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但是雖然我們贏了當時的戰爭,代價卻也是前所未有的大,一場戰爭傷亡直線竟達到到三千五百多萬,這是一個代表生命的數字,我們都為之悲痛。這時候是不是得慶幸我們是人口大國,不然還會面臨亡國的悲慘遭遇。
  • 蘇聯與芬蘭的冬季戰爭:一場「麵包」與「雞尾酒」的互扔之戰
    1939年11月30日,蘇聯和芬蘭之間因為領土糾紛,發生了歷時104天的冬季戰爭。有兩種食品的名字在這場戰爭中出名,分別是「莫洛託夫麵包」和「莫洛託夫雞尾酒」。蘇聯人說我有麵包,芬蘭人說我有雞尾酒,來吧,讓我們互扔吧。
  • 老照片:觸目驚心的遺物看二戰之慘烈,戰爭太恐怖!
    圖為蘇軍士兵的金屬皮帶扣,可以看見士兵是背後中彈,子彈貫穿身體,從肚子裡出來,擊穿了皮帶扣,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士兵裝備有7.92毫米的強力步槍彈,雖然對步兵的殺傷力不如現在的突擊步槍子彈,但它的威力卻大出很多。圖為昔日太平洋戰場上的一枚日軍手雷,它已經被老樹吞掉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