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二戰,腦海中首先浮現出來的就是一幅幅血肉模糊的場景,相比於其他戰爭,當然也包括一戰,二戰的持續時間、傷亡程度,以及波及範圍都是數據中的「佼佼者」,難以超越當然也最好不要再被超越。二戰的話題,討論的絕不僅僅只是「孰勝孰敗」,反而更應該以全球視覺和人類文明視角來客觀嚴謹對待。從這個層面入手,已經成為歷史的二戰對於後世人而言,我們最好能將其單獨認為「歷史上的一個血淋淋的教訓」,而且要始終堅信並希望:人間再無二戰,二戰絕對不會被重新複製在人間。
日軍進攻印度:英帕爾戰役
英帕爾戰役發生於1944年的3月~7月,從具體天數上來看,這場戰役持續了不足5個月。如果對英帕爾戰役不熟悉的讀者可能會直接就對「印日兩國的勝負」作出判斷了,那肯定日軍獲勝的可能性大於印軍。
但其實不然,英帕爾戰役的結果和大家的猜測判斷正好相反,日軍不僅沒能取得勝利,而且寸土都未佔領,對於日軍而言,英帕爾戰役絕對是一場「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戰爭,戰爭沒打贏,倒是大量軍費和大約50000兵力都損失其中。除此之外,英帕爾戰役真的讓日本陸軍跌了個大跟頭,堪稱是「日本陸軍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爭。
其實我真的沒想到,日軍侵華戰爭長達14年的時間,這場讓世界人民揚眉吐氣的一戰竟然是印度人民打出來的。如果對英帕爾戰役不甚了解的話,那我肯定會大大讚揚在這次戰役中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印度軍民的。但這次戰役之中,英國部隊幾乎發揮了扭轉整個戰局的關鍵作用,實際上日軍和印軍的對決,也可以理解為是日軍同英印軍的對抗。
戰役之初的時候,日本陸軍大搖大擺地跨過了欽敦江,在中將司令牟田口廉的命令下,大約10萬日軍浩浩蕩蕩地直奔英帕爾而去。戰爭從始至終共持續了不足5個月的時間,日軍以慘敗而收場。這直接導致了日軍駐緬方面軍主力部隊的第15軍喪失了基本戰鬥力,對整個印緬戰爭起到了強大的作用:即盟軍從戰略防守轉入了戰略反攻階段。
英帕爾戰役:爆發基本背景
1941年12月,以「珍珠港事件」為導火索,太平洋戰爭隨即爆發。
1941年6月,希特勒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加快了對蘇聯進攻的節奏,很快伴隨著德軍的勢如破竹,「蘇德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德國和日本分別發動了這兩場戰爭兵鋒直指蘇聯和美國,蘇聯和美國的相繼參戰,直接導致了蘇德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開闢。與此同時,二戰全面爆發。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將原本在中國戰場的兵力分成了三隊:一隊派往了太平洋戰場、一隊留在中國戰場、另一對開闢了緬甸戰場。日軍開赴緬甸,絕不僅僅是針對緬甸,而是駐紮在此的英軍,也就是英屬緬甸戰場。很快,日軍就勢如破竹一般兵不血刃地佔領了仰光。英軍統帥哈洛德帶兵潰逃,一路逃到了印度。
英軍逃到了印度,那日軍就打到印度,順便將印度也收入「大陸計劃」的囊中。於是素有「小東機」之稱的牟田口廉制訂了佔領英帕爾的「兩步走」戰略:
第一步:
日本第28軍西進至印緬邊境的若開山脈一線,進而消滅英印集團軍的精銳——第十五軍。
第二步:
牟田口廉親率3個師團於英帕爾平原消滅英印第14集團軍,從而一舉佔領英帕爾,如果可能的話,便趁機攻佔孟加拉地區。
1944年2月,日軍以兩個師團的兵力於若開山區採取了戰略突襲的進攻,但很快日軍的這次進攻便被英印第15軍識別並粉碎,日軍直接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傷亡了5000多人。牟田口廉緊接著開始調整戰略計劃,蒙巴頓(時任盟軍東南亞戰區司令)對日軍進行了精準且切中要害的分析,隨即帶領軍隊進入了英帕爾高地。
英帕爾戰役:基本戰鬥經過
1944年3月8日,日軍進攻開始。首次戰鬥過程中,日軍一方面受到了印度國民軍的阻擊,但並未對日軍的進攻態勢產生太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日軍對英印第17師進行了圍追堵截,想要斷其後路,儘管英印的兩個旅參與了幫助,但損失慘重。
3月28日,日軍搶先一步封鎖了英帕爾的南部通道,算是取得了戰爭的一小部分主動權。隨後很快,日軍便佔領了英帕爾的東北部。為了更快佔領英帕爾,牟田口廉從第53師團調來兩個步兵大隊來做增援,他本人也親臨第33師團進行指揮。
科希馬戰役
日軍正是苦力攻佔英帕爾的戰鬥打響了,日軍和英印軍展開了殊死戰鬥。與此同時,日軍抽調了第31師團的兵力前去進攻科希馬,科希馬戰役也瞬間打響。本來日軍是可以很快攻佔科希馬的,但由於當地500警察的浴血奮戰,他們為大部隊的趕來爭取了時間。所以一時之間,科希馬戰爭也陷入了持久戰當中。
經過40左右的時間,英印軍成功守住了科希馬。此時此刻,在科希馬戰役當中,英印軍已經佔據了優勢,日軍本來可以撤離的,但因為牟田口廉的堅持,科希馬的日軍一直守在距離科希馬不遠的地方。伴隨著英印軍在科希馬的戰線推進,日軍步步敗退,指揮官佐藤多次電告牟田口廉請求撤退。但堅持計劃的牟田口廉一再駁回,伴隨著雨季的來臨,日軍堅守陣線的過程明顯艱難很多。伴隨著英印軍的推進和雨季的惡劣環境,日軍開始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症狀,佐藤抗令撤離了科希馬戰線。瞬間,牟田口廉的計劃走向了崩潰……
戰爭尾聲
6月10日,日軍和英印軍的割據戰在叢林拉開序幕,這是隊日軍所不利的,碰上雨季連綿,日軍除了在戰爭中直接傷亡的人數,更是增添了3.5萬左右的因環境不服而致死的士兵。7月2日,日軍南方大本營宣布結束了這次計劃,日軍開始撤退。蒙巴頓通過截獲日軍撤離戰場的情報後下令讓英印軍展開全線追擊。日本與英印軍的這次大戰落下帷幕,英帕爾戰役也以日軍慘敗而結束,日軍一共傷亡5萬多人。
恰當假設
其實,如果當初佐藤不擅自撤離科希馬戰線的話,結局是一樣的。佐藤奪堅守科希馬戰線一分鐘,牟田口廉在英帕爾的戰爭中就能多堅持一分鐘。但實際上,如果佐藤不撤,那麼他下轄的第31師團就有可能全軍覆沒,即便佐藤堅守下來了,那麼牟田口廉能夠在英帕爾戰役中獲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