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妙招不讓士兵餓肚子,日本軍官效仿,結果餓死5萬日軍

2020-12-25 騰訊網

說起成吉思汗,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那個屬於他的年代,蒙古鐵騎踏遍了歐亞大陸。因此,當時的歐洲人,只要聽到成吉思汗的大名,便會不自覺地瑟瑟發抖。

成吉思汗作為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不僅在我國吸引了一大批粉絲,就連很多外國人,都將其視為自己的偶像。就好比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以及日本中將牟田口廉也。

今天我們的文章主要就是講,成吉思汗的粉絲,效仿他的故事。成吉思汗曾有一個妙招,可以不讓士兵餓肚子,後來被一位日本軍官效仿,結果餓死5萬日軍。這位日本軍官,就是前面提到的,成吉思汗的粉絲,牟田口廉也。

牟田口廉也是日本佐賀縣人,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22期畢業,日本陸軍大學第29期畢業。在「七七事變」時,牟田口廉也任侵華日軍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軍銜為大佐。就是他,在盧溝橋打響了第一炮,親手點燃了戰火。

不過今天的主題,不是「七七事變」,而是牟田口廉也怎樣效仿成吉思汗,結果還餓死5萬日軍的故事。

事情是這樣的,在1943年,牟田口廉也升任15軍司令官,坐上這個位置,他自然是希望有所作為的,於是他開始制定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那便是從緬甸入手,然後攻入印度東北部,接著佔領英帕爾和科希馬,最後在英帕爾建立印度傀儡政權。

不過這個計劃一開始,就遇到阻礙,就是緬甸和印度交界的那加山脈。這片山脈沒有道路可以走,因此什麼卡車、坦克都沒有辦法上去,糧食、彈藥也沒法進行補給,但這些都是打仗必需品。為了運送這些資源,牟田口廉也沒少想辦法,可是都行不通。

時間一長,手下很多人就開始懷疑,這個計劃根本行不通,所以都有些打退堂鼓了。為了鼓舞士氣,牟田口廉也必須趕快想到辦法,就在這個時候,他想起了自己的偶像,成吉思汗。

作為一個合格的粉絲,牟田口廉也早就對成吉思汗的歷史了解得一清二楚,他知道當初成吉思汗西徵,也遇到過同樣的難題。那麼當時成吉思汗是怎麼做的呢?

成吉思汗讓每個士兵都帶上3匹馬,這3匹馬的作用,就是讓士兵可以輪流騎,而沒騎的馬就用來馱糧食和水。這樣一來馬不會那麼累,二來糧食和水有了辦法攜帶,三來等糧食吃完以後,他們還可以通過吃馬肉來充飢,等徵服一座城的時候,再進去補充物資。如此的話,就不怕西徵路途遙遠,士兵們會因此而餓死了。

受到偶像的啟發,牟田口廉也決定效仿,可是一時之間,找不到那麼多馬怎麼辦?於是牟田口廉也讓部下在緬甸周圍,抓來大量的大象和猴子,試圖用它們來馱糧食。他甚至還想,大象那麼大一隻,等沒糧食的時候,就把它們殺了吃肉,怎麼也能挺一段時間。

可他沒考慮到兩點:其一,如今時代不同了,敵人可以從空中對他們進行襲擊。其二,大象和猴子不像馬那麼受控,特別是猴子,不搶你糧食就不錯了。

果然,很快英軍就發現了他們,然後就用飛機轟炸,成吉思汗那個年代,哪會擔心敵人用飛機轟炸呢?而大象和猴子受到驚嚇後,紛紛四處逃竄,並且帶走了背在身上的糧食。

這次牟田口廉也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沒能成功運輸糧食,還讓大象和猴子帶走了糧食。就這樣,日軍被困在緬甸和印度的交界,由於沒有糧食,5萬日軍被活活餓死。最終僥倖逃脫的人,都稱牟田口廉也為「鬼畜牟田口」。

經過這次戰敗,牟田口廉也被解除軍職,他在羞愧之下想要自殺,結果沒死成。1945年,牟田口廉也被逮捕,並送到新加坡受審,三年後被釋放回國。

雖然牟田口廉也在戰爭中深受打擊,但這並不影響他崇拜成吉思汗。戰術的失敗,讓他覺得偶像更加高不可攀,於是他後來就在東京開了一家料理店,名字就叫「成吉思汗」。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讓行軍士兵不挨餓,二戰日本模仿卻餓死5萬人
    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雄,是中外著名的歷史人物,很多學者都對他十分感興趣,他的存在就是一代傳奇,在軍事、政治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特別是在軍事方面成績尤為突出。成吉思汗的軍事戰略被其他國家效仿,其中在二戰期間,日本就效仿成吉思汗的「遊走型」補給的方法來滿足軍隊的戰爭需求,但是沒有學習成功,活活餓死5萬人。但是這個方法是成吉思汗能建立橫跨亞歐大國,一生殲滅40多個國家的重要支撐。成吉思汗首先,我們一起看看「遊走型」補給是什麼。
  • 成吉思汗可以打到遙遠的歐洲大陸,用了這一招,日本人卻東施效顰
    成吉思汗可以把蒙古鐵蹄踏入遙遠的歐洲,靠的就是一個策略,「畜力行軍」「以戰養戰」,說白了就是讓牲畜拉著糧食,當糧食吃完的時候還可以吃掉這些牲畜,攻下城池之後,再補充牲畜和糧食
  • 日本將軍竟是成吉思汗的粉絲,學他的戰法,卻搞死手下8萬士兵
    他是一位消滅了近8萬的日本士兵的「英雄」,他的這種「貢獻」,可以說是給抗日戰爭立下了大功績,因此我們自然不會吝嗇對他的「讚揚」。 這貨叫做牟田口廉也,為了表達對他的「寫意」,當時人們不僅稱他為「抗日名將」,還親切的叫他「老牟」。那麼他到底做了哪些事兒讓我們如此「稱讚」呢?
  • 戰敗後開中餐館的日本軍官,還用一個中國人的名字給餐館取名
    遭到中方軍隊拒絕後,8日凌晨4時23分,牟田口作為當時在場的最高軍官,下令向宛平城開炮。 實際上,失蹤的士兵很快就被找回,是因為腹瀉外出走失了。但此時牟田口任性開炮,打響了「大東亞戰爭第一槍」。 從此,點燃中日全面戰爭戰火的牟田口大佐,被日本載入史冊。
  • 二戰日軍進攻印度慘敗而歸,三哥揚眉吐氣,廓爾喀人戰力果然不凡
    英帕爾戰役,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陸軍對英屬印度所發動的戰役之一,戰役從1944年3月開始至同年7月結束,最後以日軍的慘敗收場,以單一作戰計劃損失規模而論,本戰役為日本帝國陸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損傷最慘重的戰役。
  • 元朝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以牛肉乾為軍糧,士兵身強體壯所向披靡
    動物決定不了自己的飲食習慣,但是人是可以的。挑食的人總喜歡吃自己愛吃的東西,這是一種很不好的飲食習慣。健康的飲食要攝取各種營養,即便自己不喜歡吃的,也要嘗試著吃一些。【一】元朝成吉思汗偉大的帝王。若論歷史上哪位帝王比較偉大,我想成吉思汗當之無愧。成吉思汗是歷史上非常傑出的軍事家。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崇拜成吉思汗。人們之所以崇拜成吉思汗是因為他徵服的地區實在是太多了。
  • 朱可夫對二戰日軍的評價:士兵優秀,軍官垃圾
    諾門罕戰役,又叫諾門罕事件,是二戰初期日本及蘇聯在當時的偽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地區爆發的一場局部戰役。戰事於1939年5月11日爆發,同年9月16日以日軍失敗告終。朱可夫回答:「與我們在哈拉哈河(即諾門罕地區)作戰的日軍士兵訓練不錯,特別是近戰,他們守紀律,執行命令堅決,作戰頑強,特別是防禦戰時。下級軍官也受過很好的訓練,作戰異常頑強,一般不會投降,剖腹自殺時毫不遲疑」,而「日本軍官,特別是中高級軍官,訓練差、主動性差,習慣於墨守成規」。
  • 北海道成吉思汗烤肉指南,絕對值得品嘗!
    在日本北海道,有一種非常有名的特色料理——「成吉思汗烤肉」。但這可以說是一道蒙古人都不知道的料理!究竟這個烤肉,為什麼要叫成吉思汗烤肉呢?它究竟有多好吃,讓每一個去北海道旅遊的人的慕名而嘗呢?源於1920年代,本身日本很少飼養羊,後來在日本東北以及北海道地區為了增加收入,開拓了羊的飼養產業。
  • 花剌子模3萬士兵投降成吉思汗後,為何一夜之間,全部離奇消失?
    更讓人意外的是,成吉思汗在攻打花剌子模京城撒馬爾罕的時候,守衛京城的3萬花剌子模勇士並沒有進行頑強抵抗,而是在成吉思汗攻城第6天的時候,選擇放下武器投降。可是,花剌子模這3萬士兵投降成吉思汗後,為何一夜之間,全部離奇消失呢?答案讓人意外,全都被成吉思汗屠殺了!
  • 日軍侵略印度第一仗:10萬大軍一戰即潰,撤退道路成「白骨街道」
    ……日本是神州,神靈必定會保佑我們的.….」俗話說:人狂無好事,狗狂挨磚頭。西方諺語也有云:上帝要使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就是因為有這樣一個狂妄自大的司令官,10萬日軍不計後果衝向印度,最終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2.5萬人命喪英帕爾。
  • 二戰日本最逗將軍,自己喝酒讓下屬吃草,數萬士兵活活餓死
    說到二戰時期的日本,這真的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問題,日本的失敗和一般意義上的「成王敗寇」還不太一樣,日本屬於自己極蠢,它選擇的國家路線是非常危險和成功性極低的,這相當程度在於當時日本統治機構的不合格
  • 二戰美軍日軍鏖戰瓜島,2萬日軍活活餓死,美軍見後慘不忍睹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在亞洲戰場上侵略中國,由於日軍在軍事上永遠絕對的優勢,中國部隊喪失了大片國土。但是,在亞洲戰場上取得勝利成果不足以餵飽日本的狼子野心。在面臨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幹預,日本決心一意孤行,暗地裡制定「北上」侵略蘇聯,南下「侵略」東南亞,直接兵指美國。
  • 成吉思汗就是日本的名將源義經?
    身為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按說跟日本人八竿子打不著,但為什麼有些日本人竟宣稱成吉思汗是他們的名將源義經,而且為了確定此事,他們更是來到我國進行實地考察,最後更是將成吉思汗寫進日本的歷史教科書,這是怎麼回事呢?源義經(1159年-1189年)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
  • 成吉思汗人格魅力留給子孫後代的寶貴財富
    成吉思汗殺的都是他的敵人,從沒殺過一個功臣。成吉思汗和那些得了天下後殺掉所有功臣的帝王相比哪個兇殘?殺十個敵人和殺十個朋友比,哪個又更狠毒?成吉思汗在建國後分封功臣時實行「犯九罪而不罰」一說。有人曾問為什麼實施這樣的做法?成吉思汗說:「人都有老的時候,也有糊塗一時的時候。我現在能記住他們為我忠心耿耿、出生入死的功績,如果哪一天我犯下對不起我的功臣的錯誤時,也許對我對他們來說都是遺憾終身。
  • 二戰日軍部隊中為什麼會有5萬印度兵?原因讓人啼笑皆非
    英國人為了應對其兵力不足的問題,從印度招收了大量的士兵,駐紮在新加坡。當時的新加坡,英國就駐紮了5萬印度兵。 駐守新加坡的印度兵 1942年,日軍攻陷新加坡,當時駐守新加坡的英國軍官一看抵擋不住日軍的進攻,沒放幾槍就舉手投降了,所以這5萬印度兵就成了日軍的俘虜
  • 二戰日本陸軍的後勤怎麼樣?飯菜一般就算了,吃不飽卻是個常態
    這本身是一種違反軍事常識的做法,但當時的日本軍官普遍認為這是可取的,認為強韌的精神可以取代後勤上的不足。典型例子就是1902年的八甲田山事件,210名日本陸軍士兵在嚴寒下試圖穿越八甲田山,結果199人活活凍死在山裡。1902年尚且如此的日本人,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就更是如此了。
  • 成吉思汗與蒙餐蒙藥
    成吉思汗與烤羊腿據傳,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東徵西伐期間,掌管夥食的官員,為了縮短成吉思汗的吃飯時間,從而能夠抽出一點休息的時間。於是,掌管夥食的官員並未徵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經常吃的烤全羊,改為烤羊腿了。當時,成吉思汗戰事繁忙,並沒有留意此事。由於烤羊腿肉質酥香、焦脆、不羶不膩,成吉思汗非常愛吃,讚不絕口。
  • 東渡日本:成吉思汗原是日本人?
    日本民間對於源義經的故事理解為權力者和悲劇英雄,這多少是出於對權力層的反抗與憎恨,以及對兄長迫害弟弟的同情。民間不少人由此發出「那樣優秀的人竟是如此的結果,這是多麼不合理的人生啊」的感嘆。源義經的生死問題也成為了日本史上一樁謎案從當時始,爭議便不絕於耳。整個事件充滿了疑團。事情蹊蹺之處在於藤原秀衡之子誅殺源義經,事成之後理應即刻報源賴朝,結果卻非如此。
  • 成吉思汗打天下,還順便教日本人做羊肉?
    在日本北海道,遍地可見一種料理店,名為「ジンギスカン」,意為「成吉思汗」。這便是北海道最具地方特色烤羊肉料理——「成吉思汗烤肉」,但這日本的烤羊肉,為什麼要叫成吉思汗?蝦夷北境之地阿依努原住民們難道還能是黃金家族的巴特爾(蒙語中的「武士」)不成?和蒙古烤肉又有什麼聯繫嗎?
  • 如果日本當年就是不投降,會有啥後果?別說打仗,餓都能把你餓死
    如果不是日本本土被核武器攻擊,讓日本侵略者意識到,戰敗已成定局,再進行作戰將會失去整個國家,投降或許是對當時的他們最好的選擇。不投降他們也將會迎來更多的破壞性轟炸事件。那如果1945年的時候,日軍還是不投降會如何呢?大本營:最多6個月,日本就會被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