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的復仇之戰,一戰滅掉日本20萬精銳,山下奉文慘敗

2020-12-15 Hei白歷史

在1941年的菲律賓之戰時,被日本人稱之為「廢物」的本間雅晴,打敗了美國駐菲律賓軍隊,日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擊毀美菲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美菲聯軍士兵死亡2500人,負傷5000人,110000人被俘虜。

這是麥克阿瑟一生最大的恥辱,這件大仇,一直被麥克阿瑟深深的記在心中,一直想要一雪前恥;在1944年的時候,麥克阿瑟終於等來了這個機會,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佔據絕對優勢,後進攻菲律賓。

1944年12月下旬起,美空軍以萊特島和民都洛島為基地,對呂宋島實施空襲,並擺出在該島南部海岸登陸的架勢,以誘敵分重兵防守南部。駐守菲律賓的日本第十四方面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原轄9個師團、4個旅團,總兵力約26萬人,飛機200餘架,經萊特島登陸戰役已遭削弱。

1945年1月9日克魯格率美國第六集團軍4個師,由美國第七艦隊約600艘戰艦支援,在呂宋島北部的仁牙因灣登陸,美國第三艦隊及陸軍第五、第十三航空隊提供空中支援。日軍以神風特攻隊攻擊登陸編隊,擊沉美船艦多艘。

當晚,美軍上陸兵力達6.8萬人,並鞏固了灘頭陣地。隨後經一周交戰,美軍突破日軍在阿格諾河的防線,向馬尼拉挺進,在克拉克機場附近雙方進行了坦克戰。1月29日麥克阿瑟遣第八集團軍的一個軍在呂宋西岸蘇比克灣登陸,以協助克魯格部加速進展和防止日軍退守巴丹半島。

31日美第十一空降師在馬尼拉之南的納蘇格布登陸,形成對馬尼拉的鉗形攻勢。2萬多名日軍頑抗,展開激烈巷戰。2月16日美空降部隊在科雷吉多爾要塞降落,5000多日軍退守隧道。2月23日馬尼拉光復。26日,科雷吉多爾被克。日軍餘部約10萬人退據呂宋北部山區,直到戰爭結束。

在整個呂宋島戰役中,美軍總投入28萬軍隊,日本駐守的有28.5萬軍隊;從人數上看來,日本比美國略多,加上日本是屬於防守方,但是美軍的火力遠不是已處於頹勢的日本所能比的。

此役,美軍損失4.7萬人、艦艇17艘;日軍亡21萬人。日本投降時山下奉文直轄的尚武集團15.2萬人,剩下5.5萬,橫山靜雄的振武集團10.5萬人,剩下1.25萬人。冢田理喜智中將的建武集團3萬人剩下1300人。雖然日本敗了,但是那悍不畏死的作風,的確把美軍嚇到了。

美軍佔領菲律賓群島使日本的戰略態勢進一步惡化。日本與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其戰略原料只有從中國東北和朝鮮向本土運進。美軍完全控制了南海,並為進攻海南島、臺灣島、琉球群島和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許多基地。

菲律賓之戰日本失敗後,加速了日本二戰的快速滅亡。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十大名將,有一人打敗了麥克阿瑟,卻被稱為「懦夫」
    TOP、10 本間雅晴本間雅晴雖然參與過進攻中國,並接替山下奉文參加了武漢會戰,但是本間雅晴表現很一般;1940年月2日成為臺灣軍司令官。寫成了著名的臺灣派遣軍之歌。在後來的菲律賓戰役中,突破了麥克阿瑟吹噓用100萬軍隊100年也不可能攻下的甲米地要塞;後來在攻佔菲律賓之後,還不顧眾人反對,釋放了所有被俘的菲律賓戰俘,這些戰俘後來成為反攻菲律賓的主力軍;因此本間雅晴又被日本稱之為「懦夫」,二戰結束後,麥克阿瑟不顧一切要求絞死本間雅晴
  • 山下奉文戰後被審判,差點被寬大處理,但麥克阿瑟點名讓他死
    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在美國軍艦密蘇裡號上簽署了投降書。第二天,山下奉文走出了他藏身的密林,來到他曾經的司令部籤署了投降書。而盟軍代表正是幾年前山下奉文在新加坡的俘虜,英軍司令官帕西瓦爾,籤字儀式完成之後,馬來之虎山下奉文就成了俘虜。
  • "馬來之虎":山下奉文
    核心提示:山下奉文是日本陸軍大將,日本機械化戰爭的倡導者,因體型高大,被人稱為「步兵炮」。最出名的戰績是在馬來亞俘虜了11萬英國兵,導致英國在東方的殖民統治崩潰。
  • 麥克阿瑟寬恕了大多數日本將軍,唯獨處死了他們……
    二戰後的日本戰犯審判,麥克阿瑟施加了很多的影響,大多數參戰的日軍中層將領都沒有被判處死刑,不過,也有例外,除了松井石根這樣罪大惡極的戰犯,還有兩個人也被處死,他們就是本間雅晴和山下奉文。這兩位日本將軍的確有該死的理由,本間雅晴在菲律賓對投降的美軍和菲律賓部隊實行了著名的「巴丹死亡行軍」,山下奉文則下令在新加坡進行了針對華人的大屠殺,不過,這不是他們被處死的主要原因。那麼,為什麼麥克阿瑟饒過了日本大多數中層將領,唯獨堅持處死他們呢?
  • 馬尼拉審判時東南亞人集體控訴山下奉文,人人得而誅之
    山下奉文在太平洋戰爭中打的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英軍。馬來之戰中,山下奉文一招「電鑽戰」戰術速瓦解了英軍的防線,一路殺進新加坡對岸的新山(柔佛巴魯),隨後三面強攻新加坡,硬是迫得英軍指揮官帕西瓦爾城下投降。
  • 山下奉文背鍋,牟田口開飯店
    二戰中的日本在偷襲完珍珠港,就同時展開入侵東南亞的戰鬥。而這個時候的日軍應該說是的當時東亞最強步兵的存在,特別是由精銳師團們組成的南方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很快在菲律賓擊敗了名將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菲聯軍,並在馬來半島俘虜了十幾萬英軍,並在中南半島擊敗了我遠徵軍和英印聯軍。
  • 他是日軍頭號美男,身高1米8,曾一戰擊敗麥克阿瑟,1946年被槍決
    02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本間雅晴遇到最著名對手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引起太平洋戰爭爆發,同年12月8日,與本間雅晴相比,山下奉文與他的性格截然相反,如果說本間雅晴是文藝帥氣有修養內涵的軍人。那麼山下奉文則是一介武夫,打仗作戰勇猛,刀槍不入堪稱「馬來虎」,山下奉文作戰經驗豐富,而本間雅晴卻是外交型文職司令官,缺少豐富的作戰經驗。當菲律賓戰役徹底爆發後,本間雅晴遇到了最大的作戰對手就是著名的麥克阿瑟。
  • 麥克阿瑟撤守巴丹半島運氣有多好?日軍精銳師團調走,成抗戰英雄
    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本的南下作戰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戰績,尤其是戰後被譽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指揮第25軍僅用70天就攻佔了馬來亞與新加坡。在重新任用被「邊緣化」的麥克阿瑟,擔任遠東司令的同時,加大了對菲律賓的防禦。但為何早有準備的美菲聯軍,還是被打得措手不及呢? 首先,號稱13萬多人的美菲聯軍「徒有其表」。能稱得上是部隊的,只有美軍的1.2萬人和菲律賓部隊的1.2萬人;其他的11萬人是當地的民兵,但參加過3個月以上軍事訓練的僅佔1/3,大多數是未經過訓練,剛剛擴編進來的民眾。
  • 美軍計劃:直取臺島,再攻日本!麥克阿瑟出於私心,改為菲律賓
    最終麥克阿瑟將登陸地點選在了南部的萊特島。根據早期偵察情報顯示,該島上日軍兵力不多,由此美軍認定這裡是日本在整個菲律賓群島防守的軟肋,為此麥克阿瑟集結了多達20萬左右的登陸部隊,準備畢其功於一役。 讓美軍參謀部始料未及的是,日軍方面也察覺到了美軍對萊特島可能的進攻意圖,就在美軍進攻萊特島前10天,在戰爭之初橫掃馬來半島,被稱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被任命為第14集團軍軍長,負責菲律賓群島的防務。
  • 二戰珍貴老照片,紐幾內亞戰役20萬日軍只有1萬人活著回到日本!
    照片中的美軍正在進行登陸,這是發生在阿留申群島戰役中的一幕,該戰的爆發時間為1942年6月3日,日軍的目的是消滅位於阿留申群島的荷蘭港海軍基地,為之後的決戰奪取戰略要衝。在激戰兩月後,最終以日軍戰死4350人失敗而宣告結束。
  • 一次讓日軍損失50萬精銳,再也無力回天的戰役!
    一次讓日軍損失50萬精銳,再難翻身說起日軍,很多人都會皺眉。近年來,儘管各種抗日神劇頻出,但大家也知道,屏幕上手撕鬼子的場景不現實,真實的歷史是很殘酷的。據經歷過抗戰的退伍軍人說,日本士兵訓練有素,十分勇敢,殺死了一個的日本士兵,平均要犧牲四名中國士兵。
  • 大明十三萬「九邊」精銳被一戰殲滅,只因中了一著名戰術!
    公元1640年至1642年,明軍與清軍展開了歷時兩年的「松錦大戰」,清軍統帥皇太極採用了著名的「圍城打援」的戰術,將大明帝國萬裡長城上九邊重鎮的精銳,全部吸引出來,在錦州附近聚而殲之。此戰使明朝傾盡全國之力打造的十幾萬九邊精銳損失殆盡,至此明朝再也無力反擊。
  • 陳二虎:野狐嶺之戰——木華黎計謀,成吉思汗滅掉了金王朝
    三、載入史冊的野狐嶺之戰 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八月,成吉思汗率蒙古兵馬到達野狐嶺(河北萬全縣膳房堡北),在野狐嶺統帥金軍的將領是九斤、監軍萬奴,號稱四十萬,起碼也有二十萬左右,又據野狐嶺天險,可謂天時地利。
  •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軍的悲亡之戰,10萬日軍5萬慘死其中!
    除此之外,英帕爾戰役真的讓日本陸軍跌了個大跟頭,堪稱是「日本陸軍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爭。其實我真的沒想到,日軍侵華戰爭長達14年的時間,這場讓世界人民揚眉吐氣的一戰竟然是印度人民打出來的。如果對英帕爾戰役不甚了解的話,那我肯定會大大讚揚在這次戰役中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印度軍民的。
  • 席捲馬來半島橫掃英軍的山下奉文,怎麼反而不被日本軍部喜歡?
    這些人都對天皇有狂熱的崇拜,而且滿腦子都是軍國主義,可以說算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祖宗了。通常來說,一旦他們的訴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把政府官員當作國賊給「天誅」嘍。而與之對應的就是統制派,不同於皇道派,統制派是效仿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產物。他們都是德國總參謀部思想的狂熱支持者,非常推崇總體戰理論。
  • 唐太宗徵高句麗之戰,與韓國人眼中唐朝慘敗不同,一戰殲敵十餘萬
    在韓國人眼中,唐太宗徵高句麗之戰是以大唐的大敗而告終。在韓國的歷史劇《帝國的早上》中,高句麗不僅射瞎了唐太宗的眼睛,更是帶兵反攻進入了長安城,最後使得唐太宗向高句麗跪地求饒。然而,在現實中的唐太宗徵高句麗之戰可以說是以唐朝的勝利而告終的。
  • 麥克阿瑟的巔峰指揮:二戰跳島戰術與仁川登陸
    麥克阿瑟的軍事才華集中體現在一個「奇」字,出奇制勝是他成功戰例的特點。太平洋戰爭中,「跳島作戰」是他的拿手好戲,這反映了他在戰略概念上的冒險和創新。「跳島作戰」能充分發揮己方的海空機動優勢,既減少傷亡,又讓大批日軍無用武之地,加速戰爭勝利的進程,可以說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而韓戰中的仁川登陸,則是麥克阿瑟在戰役層次上指揮藝術的顛峰之作。
  • 志願軍收復平壤,美韓損兵3萬多,麥克阿瑟:快退守漢城
    在第二次戰役中,在東西兩線的作戰中,志願軍重創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殲滅敵軍3萬多人。驚慌失措之下,坐鎮日本的麥克阿瑟,命令軍隊全部退守漢城。今天,我們就聊聊志願軍收復平壤的故事。首先,我們聊聊韓戰的經過。在古代歷史上,李氏朝鮮政權一直是明清兩朝的藩屬國之一,就連朝鮮這個國號,也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冊封的,寓意「朝日鮮明。」
  • 成吉思汗西徵之八魯灣之戰慘敗原因
    作者:陳二虎一、扎蘭丁繼承王位寫了一篇成吉思汗為什麼西徵的原因,有讀者評論說:「成吉思汗西徵唯一一次敗仗就是在花剌子模敗的,八魯灣之戰雖然是失吉忽禿忽指揮的」,由之,筆者就寫寫這場八魯灣之戰。列陣的時候,沒有打仗經驗的失吉忽都忽把蒙古兵馬列陣於盆地中央,更加限制了蒙古騎兵機動能力,而扎蘭丁的人馬布陣於盆地外圍,居高臨下形成合圍之勢。如此布陣,就註定了蒙古兵馬的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