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史上最慘烈的戰役:血戰203高地,6萬餘名日軍陣亡

2020-12-12 騰訊網

在日本現代陸軍的歷史上,有兩場戰役是其揮之不去的夢魘,而這兩場戰役均發生在中國境內,一場是旅順戰役,另一場就是衡陽戰役。這兩場慘烈的戰役前後相隔整整40年,不過其所帶給日軍的影響卻是十分相似,那就是:慘勝。

如果從單純的作戰角度來說,在戰場上則只有勝敗之分,並沒有慘勝與惜敗的概念。但是,戰爭從來都不是簡單粗暴的你死我活,其背後都存在非常複雜的政略鬥爭,所以這兩場「慘勝」深深的影響了所有日本軍人對戰爭勝負的意義。

20世紀初葉,日俄兩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矛盾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在甲午海戰打敗大清的水師後,日本將下一個目標定在了俄國遠東的太平洋艦隊身上。要想控制東北,必須解決俄國的這支龐大海上力量,因為只要這支艦隊繼續存在,那麼日本海上的交通線將時刻受到其嚴重威脅。

為了配合陸軍對旅順的圍攻,日本海軍於1904年8月對俄國艦隊發起了2次大規模偷襲,成功的消滅了太平洋艦隊的多艘主力艦艇,其剩餘的重型戰艦此後便退守旅順再也不敢出來應戰。8月16日,在海軍成功得手後日本陸軍隨即從大連開始向旅順地區快速突進,在陸軍大將乃木希典的率領下,由第1、11兩個師團以及3個炮兵聯隊組成的5萬餘人開始向俄國陣地發起進攻。

俄國人雖然在海戰中被日本擊敗,但是他們並不甘心將苦心經營多年的旅順拱手相讓,作為戰役最高指揮官的庫羅帕特金將軍將整個防禦重心部署在旅順西部的203高地周圍,而203高地也在不久後化作埋葬數萬日本士兵的地獄。

作為一名舊式軍隊的將領,乃木希典相信只要依靠強大的精神武裝,日本士兵定能衝破俄國人的火力封鎖,快速奪佔203高地,所以在第一次總攻時他派遣了數千名敢死隊,每人系上兩條白布,高舉軍刀鼓舞士氣衝在最前邊,後面的步兵在聯隊炮火的掩護下跟隨衝鋒。可是,當戰鬥開始後俄國人的上百挺機槍同時射向日軍的衝鋒梯隊,更要命的是203高地上方還配有數座俄國海軍從巡洋艦上拆解下來的重炮,它們所發射的每一發炮彈都使得整個戰場地動山搖,而日軍則成片成片的倒在了火網之中。

經過一周的慘烈戰鬥,日軍不分晝夜的反覆衝殺203高地,但是卻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第3軍此時已經陣亡了2.9萬人,佔整個部隊人數的50%,而乃木希典的2個兒子也在第一次總攻時陣亡。旅順戰役的消息很快傳回了日本國內,民眾對乃木希典的指責聲一浪高過一浪,在這種情況下軍部也對其發出嚴令,必須想辦法全力以赴攻克203高地。

經過短暫的修整後,乃木希典命令日軍再次向203高地發起猛攻,在第二次總攻期間日軍不但從國內調來的超大口徑的重炮支援,而且此時駐守本土的唯一一支現役師團也被調往前線。戰至10月,日軍的總體傷亡已經達到了5萬人,而除了佔領了203高地周圍的幾處無關緊要的陣地外,依然是毫無進展,這對於連續徵戰50多天的日軍來說,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都已經達到了極限。

不過乃木希典此時卻絲毫不敢放鬆,因為對面的俄國人已經了解到從本土出發的太平洋第二艦隊正在快速趕往旅順支援,一旦兩軍會合,就可以內外夾擊疲憊不堪的日軍。所以乃木希典唯一的希望就是祈禱海軍方面的東鄉平八郎能夠解決俄國支援艦隊,而他必須利用這個時間再次向203高地發動一次猛攻,一定要在俄國人的援軍趕到之前結束旅順戰役。

12月5日下午1點,經過近1個半月的再次猛攻,日軍終於登上了203高地的核心陣地,此時整個炮臺中除了一名俄軍傷兵外,其餘士兵全部戰死,而203高地下方的景象則讓所有人為之震驚,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全是日軍屍體,戰後在一名俄國記者的書中曾寫到:「自從法軍攻擊波羅底諾大要塞之後,還不曾再見過這樣多的死屍」。

至此,歷時近4個月的旅順戰役宣告結束。此戰俄軍共傷亡3萬餘人,日軍則前後陣亡6萬多人,傷者更是不計其數,乃木希典也因為在攻克203高地的戰鬥中過多的使用人海、人彈戰術而飽受批評,最終在明治天皇去世後選擇了剖腹自殺。

旅順戰役結束後,日軍在長達40年的時間裡都沒有再遭到過如此嚴重的傷亡,直到1944年中旬的衡陽會戰,日本陸軍在國軍第10軍的頑強抵抗下,付出了幾倍於守軍的傷亡,而衡陽會戰後日本歷史學者也不得不在其官方記載中寫下了:「慘烈程度堪比旅順戰役,是日軍在中日交戰期間唯一一個值得紀念的苦難戰役」。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電影《血戰松山》取材抗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
    電影《血戰松山》取材抗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   由著名公益慈善活動家、海峽兩岸和諧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任安利先生投資的電影《血戰松山》於10月28日在京舉行首次新聞發布會。
  • 塞班島戰役多慘烈?逼得日軍玉碎式襲擊,殘餘士兵和百姓選擇自盡
    塞班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佔領,此後就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他們在這裡建造機場和碼頭,修建防禦工事,另外島上還有日本的重兵把守,後來二戰時期被美軍佔領,就發生了二戰史上最慘烈的塞班島戰役。這場戰役發生在1944年6月,其實早在1943年美軍就開始登陸塞班島的計劃,他們打算將太平洋諸島皆收入囊中,接著順勢進攻日本本土,從而加快戰爭勝利的步伐。在塞班島駐守的是日本的地31集團軍,共有15000名海軍士兵和28000名陸軍士兵,另外島上還有2萬餘名普通百姓。
  • 衝繩島戰役美軍佔據絕對優勢,為何傷亡慘烈?鮮為人知的四點原因
    《血戰鋼鋸嶺》 陸軍中將巴克納深感屈辱,次日起集結兵力發動全線猛攻,並終於有所進展,然而在一線指揮的巴克納,卻於6月18日被日軍炮彈擊中身亡,成為太平洋戰爭中美軍陣亡的最高級別將領
  •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軍的悲亡之戰,10萬日軍5萬慘死其中!
    但其實不然,英帕爾戰役的結果和大家的猜測判斷正好相反,日軍不僅沒能取得勝利,而且寸土都未佔領,對於日軍而言,英帕爾戰役絕對是一場「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戰爭,戰爭沒打贏,倒是大量軍費和大約50000兵力都損失其中。除此之外,英帕爾戰役真的讓日本陸軍跌了個大跟頭,堪稱是「日本陸軍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爭。
  • 硫磺島戰役有多慘烈?11萬美軍圍殲2.3萬日軍,只留下1千名俘虜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二戰時期太平洋戰爭硫磺島戰役的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場慘烈的戰役。硫磺島戰役發生於1945年2月19日,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戰鬥中,美軍共出動了約11萬人,而在硫磺島上的日本守軍約為2.3萬人。
  • 《血戰太平洋》第9集:人間煉獄——衝繩島戰役
    《血戰太平洋》(The Pacific)講述的是衝繩島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登陸作戰,「慘烈」是這一集的最好概括。最慘烈的戰爭:直面殘酷 反戰意識新高度在第9集中,尤金和陸戰隊第一師5團的其他戰友一起參加了這場激烈而殘酷的衝繩島戰役,由於已經是日本國土作戰,因此日本的防線異常兇猛,而且無數平民被逼自殺或者在雙方炮火下遇難,都讓美軍士兵也身心受創。
  • 太平洋戰爭最慘烈戰役,美日殘酷對峙70天,日軍斷糧集體自殺
    1941年12月,自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之後美日兩國在太平洋島嶼上展開了一系列島嶼爭奪戰。最著名的島嶼戰有瓜島戰役、琉磺島戰役、衝繩島戰役、貝裡琉島戰役等等。在這些島嶼戰中,貝裡琉島戰役又是最血腥慘烈的一場戰役,美日殘酷對峙了70天。
  • 大連有座墓碑,墓主是一位日軍少尉,他的父親被日本人稱呼為軍神
    在大連旅順口區境內的猴石山,有一座日本陸軍少尉的墓碑,在這座墓碑上,刻著「乃木保典軍戰死之所」等字樣。而這座陵墓的主人乃木保典,並不是甲午戰爭時被清軍擊斃的日軍士兵,也不是抗日戰爭時期斃命的侵華日軍,乃木保典死於公元1904年的11月30日,那一年日本和俄國爆發了慘烈的日俄戰爭。
  • 1944年關島戰役日軍一戰陣亡三名將官島上日軍幾乎全軍覆沒
    關島戰役是美軍1944年的奇襲跳島戰術最後一部分,幾乎是與塞班島戰役同時展開的,1944年6月美國將其在太平洋戰場上「逐島進攻」的戰略改為「蛙跳戰術」主要戰略軍事部署,即越過日軍防守的一些次要的島嶼奪取太平洋上最關鍵最重要的據點,切斷日本的海空交通線建立美國的海空軍戰略基地,為目的進行展開的,
  • 血戰硫磺島,美軍傷亡人數為何會比日軍多6000餘人
    硫磺島戰役——太平洋戰場上唯一一次美軍傷亡超過日軍的島嶼攻堅戰。美國海軍陸戰隊經過一個月的血戰,最終拿下了硫磺島,但美國大兵也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 那麼,到底是哪些因素,讓美軍攻打硫磺島付出了比日軍多6000人的巨大傷亡? 日軍的環形坑道陣地 提到硫磺島,我們不得不提到日軍的環形坑道陣地。由於日本的海軍主力已經在雷伊泰灣大海戰中損失殆盡,日本海軍已經抽不出更多的機動力量參與硫磺島戰役。
  • 二戰太平洋戰爭最慘烈的戰役: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人的戰爭目標是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到1943年馬裡亞納海戰後,日軍的戰爭目標修改成了「確保皇國生存」。戰爭到了1945年4月份,日本的戰爭目標變成了「全民玉碎」。因為此時美國人帶著撲天蓋日一般的艦隊來踹日本的國門兒了!1945年4月,衝繩戰役爆發。
  • 血戰滇西緬北,最慘烈的一仗在哪?松山反擊戰日軍集體「玉碎」
    ,滇西緬北血戰一共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在這一年半中,我國軍隊是不顧日本構築的堅固堡壘,用血肉之軀一點一滴地奪回被日本佔領的地區,以傷亡六萬七千多人的代價殲滅日軍兩萬五千人。同時這次反擊戰也牽制了大量的日軍,極大的配合了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反攻。在滇西緬北血戰中,最為慘烈的一仗當屬松山反擊戰。 堅固的松山要塞 位於怒江西岸的松山是日軍滇西防禦的重中之重,日軍在進駐怒江西岸後就在松山上建立起牢固的要塞式堡壘防禦體系,在每個母堡壘周圍都會建有大量的子堡壘遙相呼應。
  • 1939年的崑崙關戰役:中日戰史上最慘烈攻堅戰
    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墓園崑崙關戰役發生在一九三九年十一月,是抗日戰爭的大型戰役之一,也是桂南會戰中國民革命軍投入戰力最強的一場戰役。當時,日軍第五師團突然在廣東欽縣登陸,十一月二十四日佔領南寧,十二月初佔領崑崙關。日軍原擬乘虛由貴州直攻重慶,國民政府旋即調集了大軍反攻,白崇禧擔任總指揮。
  • 二戰時期最慘烈的島嶼爭奪戰,這一戰讓輕敵的日本走向潰敗
    是西南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最大和最主要的島嶼,是太平洋西部一系列火山島嶼之一。面積5,302平方公裡。為火山島。最高點馬卡拉空布魯(Makarakomburu)山(2,447米)。然而這座曾經荒涼的小島在1942年突然掀起腥風血雨,位於世界兩端的兩個國家在這裡拼了個你死我活,以至於這場戰役成為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一次島嶼爭奪戰。
  • 揭秘太平洋戰役中最慘烈的戰役:2萬日軍命喪美軍槍口,你知道是哪場...
    美軍的勢在必得,日軍的冥頑固守、瘋狂反撲,讓它成為太平洋戰爭中最激烈的戰鬥之一。它的名字叫「硫磺島戰役」。 01、硫磺島,美軍勢在必得,日軍頑固死守 硫磺島位於東京以南1080千米的西太平洋日本火山群島,南距關島1130千米,幾乎是在東京和塞班島的中間。全島南北長約8千米,東西最寬4千米,現在是日本領土,行政區劃隸屬於東京都。
  • 塞班島戰役有多少日軍自殺?不過千把人,更多被逼跳海的都是平民
    塞班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最慘烈的島嶼攻防戰之一,這是一座位於中太平洋馬裡亞納群島中心位置的小島,面積約184平方公裡,在美軍反攻到這裡之前,島上僅有1000多名日本海軍的陸戰隊員(以及一些行政人員和3000韓籍勞工)。
  • 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險些國破家亡,銘記歷史警惕天空再起陰霾
    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險些國破家亡,銘記歷史警惕天空再起陰霾導讀:二戰,可謂是世界的災難,戰爭波及了六十多個國家、地區和二十多億人,那如果說最慘烈的還是在我國的戰場。在二戰時期的中國戰場,論慘烈或許與蘇聯的衛國戰爭,美日的太平洋戰爭還是有區別的。畢竟在二戰時期我國戰場上的日寇陸軍水平其實基本上是一戰水平保持一致的,然而那時的中國軍隊普遍不是工業化軍隊。但這場戰爭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抗戰是生死存亡一戰,只能勝不能敗。
  • 他更是日本人的地獄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0軍在湖南 衡陽以病憊之師抗擊近6倍於己的日軍,血戰了整整47天,這一仗的影響,震動了日本朝野,直接促使東條英機內閣為之下臺。縱觀整個中國抗日史,這一仗持續之彌久、戰鬥之慘烈、影響之深遠,中國戰場所有的城市防衛戰,似乎沒哪一仗可與堪比。
  • 「二戰」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最慘烈的一次戰役:不是硫磺島,也不...
    小編昨晚去看了最近院線熱播的二戰電影《血戰鋼鋸嶺》,拋開4D效果對於劇情和觀影感受的影響,這部反映二戰太平洋戰場的電影幾乎是可以打滿分了。除了看到美國式的愛國英雄主義價值觀輸出,以及男主追求理想恪守信仰的味道,小編作為「二戰」迷不得不說下「二戰」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最慘烈的一次戰役。
  • 諾門罕戰役舊影;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敗仗
    諾門罕戰役是二戰初期日本和蘇聯在遠東地區發生的一場戰役,它使東北關東軍向西侵略的企圖徹底落空,促使日軍選擇「南進政策」,進攻太平洋諸島,偷襲珍珠港,最終導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滅。日本史學家稱這場戰爭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圖中是參戰的蘇軍BT型號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