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滇西緬北,最慘烈的一仗在哪?松山反擊戰日軍集體「玉碎」

2020-12-11 騰訊網

滇緬公路是抗戰時期我國從國外獲取抗日物資的重要通道,我國為保障滇緬公路的暢通於1942年派遣遠徵軍遠徵緬甸。遠徵軍首次出國作戰以失敗告終,滇緬公路也被日軍切斷,日軍推進到怒江與我軍隔江對峙,並以松山為支撐建立起了滇西防禦體系。為打通滇緬公路,我國再次組建遠徵軍對日軍發起反攻。

滇西緬北血戰,打通西南國際交通線

為確保這次戰役能夠奪回滇緬公路打通西南國際交通線,我國集結了二十六萬人的精銳部隊,盟軍方面也出動了大批飛機助戰,滇西緬北血戰一共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在這一年半中,我國軍隊是不顧日本構築的堅固堡壘,用血肉之軀一點一滴地奪回被日本佔領的地區,以傷亡六萬七千多人的代價殲滅日軍兩萬五千人。

滇西緬北血戰的勝利是用先輩們用自己的熱血換回來的,戰爭的勝利使得我國打通西南國際交通線,國際抗日物資得以源源不斷地從滇緬公路運送到國內。同時這次反擊戰也牽制了大量的日軍,極大的配合了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反攻。在滇西緬北血戰中,最為慘烈的一仗當屬松山反擊戰。

堅固的松山要塞

位於怒江西岸的松山是日軍滇西防禦的重中之重,日軍在進駐怒江西岸後就在松山上建立起牢固的要塞式堡壘防禦體系,在每個母堡壘周圍都會建有大量的子堡壘遙相呼應。除此之外,日軍還建立了四通八達的地下交通網絡,堡壘之間可以互相支援。

日軍在松山地區的防禦體系就像一個巨獸,隨時準備吞沒前來進攻的敵人。為確保松山不失,日軍還作戰意識十分堅定的「拉勐守備隊」。

十戰松山,日軍集體「玉碎」

面對日軍在松山構建的防禦要塞,缺少重武器的我軍只能依靠人數上的優勢用命來填。為此,我軍調來了號稱是「榮譽第一師」的28師主攻松山。

在完成集結後,我軍第28師在炮火的掩護下於1944年6月1日這一天強渡怒江對松山日軍發起了猛烈的衝鋒,由於對日軍火力預估不足,戰爭陷入被動,一直到6月4日才佔據了竹子坡地區。

日軍在松山地區修建的堡壘實在是太多了,我軍將士無法一口氣全殲日軍松山守軍,只能一點點消滅日本松山守軍,松山反擊戰一直持續了95天,在這95天中,我軍將士對松山發動了十次大規模的血戰。

十戰松山對我軍來說是嚴酷的考驗,每前進一步都有人倒下,巨大的傷亡面前我軍依舊前僕後繼不顧死亡。日本守軍也是不顧後果的發起反擊。在松山快要被我軍佔領的時候,日軍剩餘守軍向我軍發起了決死衝鋒,我軍也迎難而上與日軍扭打在一起。

松山之戰,日軍守軍一千三百多人集體「玉碎」,這也是日軍在亞洲戰場上第一次執行所謂的「玉碎」作戰。而我軍為了奪下松山付出了七千多人的傷亡。

松山反擊戰我軍用數倍於日軍的代價成功奪下該地,打破了中日雙方在滇西緬北地區的僵局,這場戰役是滇西緬北戰役的轉折點,它拉開了我軍反攻滇西緬北奪回滇緬公路的序幕,拔掉日軍鑲嵌在西南國際交通線上最硬的一顆釘子。

相關焦點

  • [揭秘勝利]松山戰役成日軍在大陸戰場首次玉碎之戰
    央廣網北京7月1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正面戰場對日軍的全面反攻出現於雲南。1944年6月,中國軍隊分兵兩路,一路由印度殺入緬北,一路由雲南向境外打出,試圖打通中印公路,為中國取得一條新的國際交通線。松山之戰就是這場戰役在中國境內最重要、最慘烈的一戰。
  • 電影《血戰松山》近日在京正式啟動
    電影《血戰松山》近日在京正式啟動   《血戰松山》電影描寫的是中國遠徵軍在亞洲反法西斯戰場上滇西大反攻的最關鍵一戰,是中國正面戰場上的一次重大勝利,它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 電影《血戰松山》取材抗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
    電影《血戰松山》取材抗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   由著名公益慈善活動家、海峽兩岸和諧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任安利先生投資的電影《血戰松山》於10月28日在京舉行首次新聞發布會。
  • 慘烈的滇西松山戰役,中國遠徵軍如何打破戰場僵局?
    日軍為了挽回敗局,在1944年2月發動了規模空前的「一號作戰」,數十萬國軍在豫湘桂戰場上一敗塗地,失地千裡。而在東南亞戰場,中國遠徵軍吹響了反攻的號角,經過浴血奮戰,不僅收復了失地,還與盟軍遙相呼應,一舉打通了中印公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取得了意義重大的勝利。然而,勝利不是無代價的!滇西反攻以松山戰役最為慘烈,為了奪取這一要地,遠徵軍將士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現在,我們就來重憶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
  • 松山戰役:此仗打得十分慘烈,8000名抗日戰士犧牲,日軍無一生還
    松山戰役:此仗打得十分慘烈,8000名抗日戰士犧牲,日軍無一生還文/觀心通史1942年5月,中國援緬遠徵軍全線敗退,日軍趁機攻入雲南,騰衝瞬間淪陷,滇緬公路也被日軍切斷。1944年5月,抗日形勢發生重大的變化,中國在滇西集結20萬遠徵軍,準備重新打通滇緬公路。遠徵軍率先攻打了龍陵、騰衝和松山等要地。松山地處雲南龍陵縣東北部,雄踞怒江西岸,具有地形優勢,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抗戰時期,日軍守備隊為了守住松山,駐守了日軍56師團113聯隊3500多名士兵。並在松山建立了40多處互為犄角的據點,構築了被稱為「東方的馬奇諾防線」的防禦工事。
  • 歷時95天,十戰松山,我軍傷亡是日軍5倍,戰前博弈是關鍵
    滇西緬北戰役是抗日戰爭末期,我軍與日軍較量的關鍵一戰,由於東南沿海城市相繼被日軍佔領,我軍為了獲取國外的軍事資源,就不得不依靠滇緬公路與駝峰航線,為了切斷我軍在正面戰場的補給線,日軍在1942年攻入緬甸,為了保護這條生命線,國民黨軍組建了中國遠徵軍,開赴緬甸作戰,書寫了光輝的篇章。
  • 國軍出身的開國上將:十戰松山揚名世界,美顧問為之驚嘆
    1943年10月,孫立人率領新編38師由印度向駐緬日軍實施反攻,並打通了孟拱河谷的大門。新編第1軍和新編第6軍緊隨其後,對緬北地區的日軍實施毀滅性打擊。1944年夏,為了配合駐印軍之緬北攻勢,滇西反攻戰正式開始。反攻之初,遠徵軍的攻勢進行得很順利,先後攻下了松山、與龍陵間的鎮安街和黃草壩。
  • 餘戈:滇西抗戰三部曲
    ,在滇西反攻戰場上,日軍的防禦體系有三個支撐點:松山、騰衝、龍陵。1944年6月4日,配合西線戰場大反攻的需要,中國遠徵軍對松山打響了攻堅戰。這場戰役歷時95天,經過整整十場爭奪廝殺,最終,我方以傷亡7763人為代價,全殲駐守松山日軍第56師團下屬「拉孟守備隊」1250餘人。中國軍隊通過這場滇西最慘烈的戰役,拔掉了滇緬公路上最硬的「釘子」,打通滇緬公路,拉開了對日戰略反攻的序幕。
  • 歷時95天,十戰松山,我軍傷亡是日軍5倍,戰前博弈是關鍵
    滇西緬北戰役是抗日戰爭末期,我軍與日軍較量的關鍵一戰,由於東南沿海城市相繼被日軍佔領,我軍為了獲取國外的軍事資源,就不得不依靠滇緬公路與駝峰航線,為了切斷我軍在正面戰場的補給線,日軍在1942年攻入緬甸,為了保護這條生命線,國民黨軍組建了中國遠徵軍,開赴緬甸作戰,書寫了光輝的篇章。
  • 二戰中松山戰役:激戰95天後,日軍被全殲(圖)
    廣場一角的一座日軍殘存地堡,以及上面密布的彈孔,提醒著世人,這裡曾是血與火的戰場。  「70年過去了,一到晚上,你仔細聽,這裡仿佛還聽得到槍聲和戰馬的嘶叫。」在緬甸密支那,當地華僑中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1944年,滇西緬北戰役中的密支那戰役打響,中國遠徵軍展開了3個多月的對日作戰。最終,戰爭勝利,但近萬中國軍人長眠在這裡。留緬遠徵軍老兵李光鈿。
  • 松山戰役有多慘烈?上千「娃娃兵」犧牲,年齡最小的只有9歲
    1944年5月,中國為了打通緬甸公路,20萬中國遠徵軍集結在滇西,準備進攻松山、騰衝和龍陵。為了儘快與駐印軍取得聯繫,指揮官決定主攻騰衝,龍陵方向以防禦增援日軍為主。然而,因計劃早已洩密,日軍提前做了準備,故遠徵軍在進攻高黎貢和騰衝時損失慘重,只好改變作戰計劃。
  • 遠徵軍血戰松山:前進一千米犧牲兩千戰士!
    為打通滇緬公路,20萬中國遠徵軍集結滇西,進攻龍陵、騰衝和松山。經過四個月的鏖戰,光復了騰衝,而和騰衝戰役同樣以慘烈聞名於世的,就是松山血戰。在通往松山的一條1000米長的山路上,簡直是「白骨大道」。這1000米長的山路,就有超過2000名遠徵軍的戰士壯烈犧牲。松山為雲南龍陵縣內第一高峰,海拔2690米。
  • 抗戰題材電影三部曲之《血戰松山》9月3日全球公映
    據了解,《血戰松山》將以商業大片形式呈現中國遠徵軍開創的中國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最具意義的戰役。該影片取材於滇西抗戰松山戰役的真實歷史,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中國抗日軍民在抗戰沙場上,英勇殺敵、誓死保衛祖國大好河山的英勇群像,再現了戰爭給亞洲各國人民及中華名族帶來的沉痛災難的悲慘場面。
  • 松山戰役
    經過四個月的鏖戰,光復騰衝,而和騰衝戰役同樣以慘烈聞名的,還有松山血戰。松山為龍陵縣內第一高峰,海拔2690米。它聳立於怒江西岸,尤如一座天然的橋頭堡,扼住滇緬公路要衝,及怒江打黑渡以北四十裡江面,易守難攻,號稱東方的直布羅陀。日軍從1942年佔領松山,駐守此地的是第56師團下屬拉孟守備隊。
  • 解讀松山日軍慰安婦視頻背後的故事
    日軍戰略專家預見到松山作為支撐滇西和緬北防禦體系重要支撐點的作用凸顯為首位,遂擬將松山建設為永久性防禦要塞。緬甸方面軍15軍令第56師團派出56工兵聯隊,從中國滇西、緬甸、印度等地強徵民夫,在兩年時間內在此構築了非常堅固的陣地工事,同時在松山設立了慰安所。
  • 大反攻—滇西反攻戰役
    機械化精銳-第5軍1.國軍精銳編成中國遠徵軍,猛攻滇西日軍   為了打好這仗,向同盟國表明中國人民抗戰決心意志。並在緬北,滇西反攻戰役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血戰騰衝   此時,日軍殘敵一部倉皇南竄,其主力編成一個混成聯隊(3800餘人),由第148聯隊長藏重大佐指揮死守來鳳山及騰(衝)城;為避免第148聯隊被全殲,其第3大隊調往龍陵外圍,導致中國遠徵軍未能全殲該聯隊。騰衝為滇西最堅固的城池,有來鳳山為屏障。
  • 走進遠徵軍雕塑群,一起深入了解滇西最慘烈的松山戰役
    遠徵軍雕塑群,位於雲南省龍陵縣,滇西抗戰松山主戰場遺址南側幾百米處松山戰役歷時95天,中國遠徵軍以傷亡7783人的代價,擊斃日軍1200多人。一個排的戰士前往戰場,結果三十分鐘只剩下四人數萬將士的熱血灑入滇西大地,是那麼悲壯慘烈,他們是值得銘記的民族英雄這場戰役還有一群娃娃兵,上千名「娃娃兵」在戰場中遭到了敵人殘害,最小的娃娃兵九歲就倒在了血泊中。
  • 松山戰役有多慘烈?上千「娃娃兵」犧牲,年齡最小的只有9歲
    1944年5月,中國為了打通緬甸公路,20萬中國遠徵軍集結在滇西,準備進攻松山、騰衝和龍陵。為了儘快與駐印軍取得聯繫,指揮官決定主攻騰衝,龍陵方向以防禦增援日軍為主。然而,因計劃早已洩密,日軍提前做了準備,故遠徵軍在進攻高黎貢和騰衝時損失慘重,只好改變作戰計劃。
  • 【1944年】滇西緬北戰役、光復騰衝、松山戰役...
    【1944年】滇西緬北戰役、光復騰衝、松山戰役、龍陵戰役、胡康河谷戰役、孟拱河谷戰役、密支那戰役。 遠徵軍主要戰役:【1942年】同古保衛戰、仁安羌大捷、棠吉攻克戰、緬北大撤退。【1944年】滇西緬北戰役、光復騰衝、松山戰役、龍陵戰役、胡康河谷戰役、孟拱河谷戰役、密支那戰役。
  • 騰衝元素:滇西抗戰之【著名戰役】
    當時我雲南工兵總指揮部已令將惠通橋破壞,但敵軍並不停止前進,即於當日由怒江上遊渡過四、五百人,與第11集團軍第36師先頭部隊發生遭遇,經過3日之激戰,敵大部分被殲滅,小部分逃回怒江西岸,乃遏止了敵軍繼續東進的企圖,形成敵我隔江對峙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