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據韓聯社報導:韓國首爾一研究小組在5日公開了7名日軍隨軍慰安婦被俘後接受中美聯軍中國軍人詢問的黑白影像。影像只有18秒,拍攝於1944年的中國雲南省松山,是由研究小組花費兩年時間,在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的數百卷膠捲之中找到的珍貴資料。這段73年來首度公諸於世的視頻,是日軍隨軍慰安婦制度的鐵證,也是韓國慰安婦影像首次被發現。這一新聞迅速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而作為拍攝地點的雲南省龍陵縣臘勐鄉更是成為了焦點。那這段視頻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松山在今雲南省龍陵縣境內,西距縣城50公裡,主峰海拔2260米,和其它幾個山頭共同形成一個淺淺的高山小盆地,方圓10餘平方公裡。1942年5月,日軍進駐怒江西岸後,將松山作為警備中心、進攻據點和防禦支撐點三位一體的戰略目標,開始陣地建設。日軍戰略專家預見到松山作為支撐滇西和緬北防禦體系重要支撐點的作用凸顯為首位,遂擬將松山建設為永久性防禦要塞。緬甸方面軍15軍令第56師團派出56工兵聯隊,從中國滇西、緬甸、印度等地強徵民夫,在兩年時間內在此構築了非常堅固的陣地工事,同時在松山設立了慰安所。日軍56師團113聯隊長松井秀治曾在其回憶錄《波亂回顧》中的寫道:上級機關「敦促聯隊設置一個慰安所」,所以他就「勉強地選了一處地方」,由各部隊派出人員,建造了一個慰安所。而品野實在《中日拉孟決戰揭秘——異國的鬼》一書中披露,日軍在松山大埡口建起的慰安所為兩棟房子,位置在滇緬公路建設紀念碑與裡山陣地之間的空地上。但日方其他資料顯示,當時日軍在松山建有兩處慰安所:一個建在「紀念碑高地」與「裡山」之間,一個建在拉孟衛兵所「後面的峽谷」。這兩個慰安所成為「拉孟最氣派的建築」。
日軍對於松山慰安婦的情況均有記載,據日軍第56師團情報軍官石井皎在其《拉孟、騰越——玉碎的真相》一書中披露,遠徵軍進攻松山時,松山上尚有24名慰安婦。其中,應包括5名日本女人,15名朝鮮女人。多出來的4名,是1942年5月從緬甸帶來的四名女人,還是後來抓來的中國女性,不得而知。
儘管日軍提前得到了遠徵軍即將大舉進攻的消息,但沒有允許慰安婦從松山撤出,松山當時不像密支那、騰衝那樣孤立。實際上,日軍並未將慰安婦視為平民,她們沒有脫離部隊尋求避難的可能。在戰事將近之時,把慰安所建立在最前線的要塞中心,這一行為本身就很反常。據日本作家相良俊輔在其《菊和龍:為祖國榮光的戰爭》中的說法,拉孟守備隊長金光在戰鬥開始之前,曾「考慮將這些慰安婦轉移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帶」,但正當他「因為擔心轉移途中的安全問題而猶豫是否要這樣做時」,戰爭便開始了,於是在戰鬥中強迫所有朝鮮慰安婦自殺,只有9名朝鮮慰安婦乘日軍不備跳出戰壕逃脫或被遠徵軍俘獲而倖存。而當時全部5名日本籍慰安婦在日軍保護下,一個都沒有死,被遠徵軍俘獲後送入楚雄戰俘營,後被遣返回日本。在松山、騰衝戰場被俘虜的日軍上等兵早見正則及第56師團衛生兵吉野孝公,都在回憶中證實了這一點。就連品野實在其《中日拉孟決戰揭秘——異國的鬼》一書中也說:「這樣一來,軍國主義者們叫嚷的『日本慰安婦都安排朝鮮慰安婦逃走,自己化妝後自殺了』的高論,不就徹底被揭穿了嗎?」
執行第二次從空中補給松山日軍任務的第5飛行師團第4飛行團隊長小林憲一,如此描述當時所看到的慰安婦:
我執行上司的命令,起飛7次,為松山補充彈藥。 7月24日的空中運輸,共起飛了15架飛機。在那溫克機場起飛的有九九式軍用偵察機3架,擔負掩護任務的隼式戰鬥機12架,都裝了綁好降落傘的彈藥筒,飛向拉孟。我們飛進險峻的山嶽地帶,在拉孟的陣地上空盤旋,看到了半裸的士兵,將發煙筒點燃,橘黃色的煙拖著長長的尾巴從空中掠過。我們將吊著的彈筒向T形布板投下,心裡祈禱下面的人能順利收到。這時,有兩三個士兵仰著臉向我們的飛機揮舞雙手,再一看,是幾個穿著士兵上裝的、應該是慰安婦的女性,正舉著白布,拼命地向我們舞動。
在松山戰役期間,美軍164照相聯隊曾拍攝大量戰地照片。其中由韋特?蘭多爾在9月3日拍攝的一張照片中,左側是一位持槍的遠徵軍士兵,他身邊是4名剛剛被俘的日軍慰安婦,最引入注目的是右邊一位懷孕的慰安婦正是樸永心,這張照片後來成了國際上最著名最具震撼力的慰安婦照片,而在另一幅照片中,是一名年紀較大的慰安婦,並且身邊有一位中國士兵正在打電話向上級報告情況,這個女人是日本人,約35歲,名叫北村富子。據後來樸永心及松山當地老人指認,就是當時負責監督慰安婦的專職的日本女人。視頻中出現的慰安婦中有幾位均出現在美軍拍攝的照片當中,除了懷孕的樸永心外。這些慰安婦都是中國遠徵軍總預備隊新編第8軍攻克松山後俘獲的,北村富子同樣出現在了視頻中。戰後,這些慰安婦被分別送回本國,朝鮮的慰安婦因為韓戰的爆發而分散在了北朝鮮和韓國。值得注意的是,照片中被俘的慰安婦有的穿的是日軍夏季短袖襯衫,而視頻中均換了普通女裝,照片拍攝的地點和視頻拍攝地點也不相同。照片拍攝地點位於臘勐鄉大埡口村,而視頻拍攝地點位於臘勐鄉臘勐村村委會院內。
對於慰安婦被日軍殘殺和俘獲的情況,戰時均有資料記載:
1944年9月6日,第11集團軍總司令黃杰在日記記載:在松山「黃家水井」,發現了106名日軍屍體,其中包括1名官佐,「6名婦女」。日方資料記載,在戰壕中也發現了一些屍體,其中包括2名婦女。9月7日,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衛立煌發出的電報中記述,當日俘虜了「敵軍的5名婦女」。戰時美軍中緬印戰區內部報紙《CBI Roundup》的報導,共有10名日本和朝鮮婦女被俘,逃出的24名婦女中有14名在逃跑途中被炸死。一名被俘日軍士兵也證實,在拉孟被俘的慰安婦是10名或者9名。
那為何照片中出現的樸永心卻不在視頻中出現呢?在遠徵軍對松山發起攻擊後的近一百天血戰中,樸永心和其他的慰安婦縮在戰壕中,每天承受著遠徵軍猛烈的炮火覆蓋,在松山即將覆沒之際,日軍開始強迫慰安婦自殺,突然醒悟的樸永心不顧身懷七八個月身孕的危險,與其他3名朝鮮慰安婦乘日軍不備跳出戰壕逃跑。在勐梅河谷地,幸運地被一位熟悉的當地少年李正早搭救。拍攝時,樸永心已被送往遠徵軍第8軍野戰醫院做引產手術,故沒有出現在畫面中。
73年過去,松山日軍慰安所遭受戰火摧殘,早已不復存在。但龍陵縣龍山鎮董家溝日軍慰安所遺址依舊矗立,這裡正是樸永心等慰安婦們飽受日軍摧殘的地方,裡面的歷史文物和痕跡正訴說慰安婦們慘痛的過去……(饒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