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松山日軍慰安婦視頻背後的故事

2020-12-16 人民網

7月5日,據韓聯社報導:韓國首爾一研究小組在5日公開了7名日軍隨軍慰安婦被俘後接受中美聯軍中國軍人詢問的黑白影像。影像只有18秒,拍攝於1944年的中國雲南省松山,是由研究小組花費兩年時間,在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的數百卷膠捲之中找到的珍貴資料。這段73年來首度公諸於世的視頻,是日軍隨軍慰安婦制度的鐵證,也是韓國慰安婦影像首次被發現。這一新聞迅速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而作為拍攝地點的雲南省龍陵縣臘勐鄉更是成為了焦點。那這段視頻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松山在今雲南省龍陵縣境內,西距縣城50公裡,主峰海拔2260米,和其它幾個山頭共同形成一個淺淺的高山小盆地,方圓10餘平方公裡。1942年5月,日軍進駐怒江西岸後,將松山作為警備中心、進攻據點和防禦支撐點三位一體的戰略目標,開始陣地建設。日軍戰略專家預見到松山作為支撐滇西和緬北防禦體系重要支撐點的作用凸顯為首位,遂擬將松山建設為永久性防禦要塞。緬甸方面軍15軍令第56師團派出56工兵聯隊,從中國滇西、緬甸、印度等地強徵民夫,在兩年時間內在此構築了非常堅固的陣地工事,同時在松山設立了慰安所。日軍56師團113聯隊長松井秀治曾在其回憶錄《波亂回顧》中的寫道:上級機關「敦促聯隊設置一個慰安所」,所以他就「勉強地選了一處地方」,由各部隊派出人員,建造了一個慰安所。而品野實在《中日拉孟決戰揭秘——異國的鬼》一書中披露,日軍在松山大埡口建起的慰安所為兩棟房子,位置在滇緬公路建設紀念碑與裡山陣地之間的空地上。但日方其他資料顯示,當時日軍在松山建有兩處慰安所:一個建在「紀念碑高地」與「裡山」之間,一個建在拉孟衛兵所「後面的峽谷」。這兩個慰安所成為「拉孟最氣派的建築」。

日軍對於松山慰安婦的情況均有記載,據日軍第56師團情報軍官石井皎在其《拉孟、騰越——玉碎的真相》一書中披露,遠徵軍進攻松山時,松山上尚有24名慰安婦。其中,應包括5名日本女人,15名朝鮮女人。多出來的4名,是1942年5月從緬甸帶來的四名女人,還是後來抓來的中國女性,不得而知。

儘管日軍提前得到了遠徵軍即將大舉進攻的消息,但沒有允許慰安婦從松山撤出,松山當時不像密支那、騰衝那樣孤立。實際上,日軍並未將慰安婦視為平民,她們沒有脫離部隊尋求避難的可能。在戰事將近之時,把慰安所建立在最前線的要塞中心,這一行為本身就很反常。據日本作家相良俊輔在其《菊和龍:為祖國榮光的戰爭》中的說法,拉孟守備隊長金光在戰鬥開始之前,曾「考慮將這些慰安婦轉移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帶」,但正當他「因為擔心轉移途中的安全問題而猶豫是否要這樣做時」,戰爭便開始了,於是在戰鬥中強迫所有朝鮮慰安婦自殺,只有9名朝鮮慰安婦乘日軍不備跳出戰壕逃脫或被遠徵軍俘獲而倖存。而當時全部5名日本籍慰安婦在日軍保護下,一個都沒有死,被遠徵軍俘獲後送入楚雄戰俘營,後被遣返回日本。在松山、騰衝戰場被俘虜的日軍上等兵早見正則及第56師團衛生兵吉野孝公,都在回憶中證實了這一點。就連品野實在其《中日拉孟決戰揭秘——異國的鬼》一書中也說:「這樣一來,軍國主義者們叫嚷的『日本慰安婦都安排朝鮮慰安婦逃走,自己化妝後自殺了』的高論,不就徹底被揭穿了嗎?」

執行第二次從空中補給松山日軍任務的第5飛行師團第4飛行團隊長小林憲一,如此描述當時所看到的慰安婦:

我執行上司的命令,起飛7次,為松山補充彈藥。 7月24日的空中運輸,共起飛了15架飛機。在那溫克機場起飛的有九九式軍用偵察機3架,擔負掩護任務的隼式戰鬥機12架,都裝了綁好降落傘的彈藥筒,飛向拉孟。我們飛進險峻的山嶽地帶,在拉孟的陣地上空盤旋,看到了半裸的士兵,將發煙筒點燃,橘黃色的煙拖著長長的尾巴從空中掠過。我們將吊著的彈筒向T形布板投下,心裡祈禱下面的人能順利收到。這時,有兩三個士兵仰著臉向我們的飛機揮舞雙手,再一看,是幾個穿著士兵上裝的、應該是慰安婦的女性,正舉著白布,拼命地向我們舞動。

在松山戰役期間,美軍164照相聯隊曾拍攝大量戰地照片。其中由韋特?蘭多爾在9月3日拍攝的一張照片中,左側是一位持槍的遠徵軍士兵,他身邊是4名剛剛被俘的日軍慰安婦,最引入注目的是右邊一位懷孕的慰安婦正是樸永心,這張照片後來成了國際上最著名最具震撼力的慰安婦照片,而在另一幅照片中,是一名年紀較大的慰安婦,並且身邊有一位中國士兵正在打電話向上級報告情況,這個女人是日本人,約35歲,名叫北村富子。據後來樸永心及松山當地老人指認,就是當時負責監督慰安婦的專職的日本女人。視頻中出現的慰安婦中有幾位均出現在美軍拍攝的照片當中,除了懷孕的樸永心外。這些慰安婦都是中國遠徵軍總預備隊新編第8軍攻克松山後俘獲的,北村富子同樣出現在了視頻中。戰後,這些慰安婦被分別送回本國,朝鮮的慰安婦因為韓戰的爆發而分散在了北朝鮮和韓國。值得注意的是,照片中被俘的慰安婦有的穿的是日軍夏季短袖襯衫,而視頻中均換了普通女裝,照片拍攝的地點和視頻拍攝地點也不相同。照片拍攝地點位於臘勐鄉大埡口村,而視頻拍攝地點位於臘勐鄉臘勐村村委會院內。

對於慰安婦被日軍殘殺和俘獲的情況,戰時均有資料記載:

1944年9月6日,第11集團軍總司令黃杰在日記記載:在松山「黃家水井」,發現了106名日軍屍體,其中包括1名官佐,「6名婦女」。日方資料記載,在戰壕中也發現了一些屍體,其中包括2名婦女。9月7日,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衛立煌發出的電報中記述,當日俘虜了「敵軍的5名婦女」。戰時美軍中緬印戰區內部報紙《CBI Roundup》的報導,共有10名日本和朝鮮婦女被俘,逃出的24名婦女中有14名在逃跑途中被炸死。一名被俘日軍士兵也證實,在拉孟被俘的慰安婦是10名或者9名。

那為何照片中出現的樸永心卻不在視頻中出現呢?在遠徵軍對松山發起攻擊後的近一百天血戰中,樸永心和其他的慰安婦縮在戰壕中,每天承受著遠徵軍猛烈的炮火覆蓋,在松山即將覆沒之際,日軍開始強迫慰安婦自殺,突然醒悟的樸永心不顧身懷七八個月身孕的危險,與其他3名朝鮮慰安婦乘日軍不備跳出戰壕逃跑。在勐梅河谷地,幸運地被一位熟悉的當地少年李正早搭救。拍攝時,樸永心已被送往遠徵軍第8軍野戰醫院做引產手術,故沒有出現在畫面中。

73年過去,松山日軍慰安所遭受戰火摧殘,早已不復存在。但龍陵縣龍山鎮董家溝日軍慰安所遺址依舊矗立,這裡正是樸永心等慰安婦們飽受日軍摧殘的地方,裡面的歷史文物和痕跡正訴說慰安婦們慘痛的過去……(饒 斌)

相關焦點

  • 歷史見證:雲南松山日軍慰安婦裸照
    歷史見證:雲南松山日軍慰安婦裸照
  • 抗戰照片:這名懷孕的慰安婦到底是誰?揭秘雲南松山日軍慰安所
    其實,這是1944年中國遠徵軍在攻克松山的時候,從日本人手裡解救出來的慰安婦,其中一名慰安婦還懷孕了,這幾名慰安婦是朝鮮女子,不通中文,所以,當中國遠徵軍和英美聯軍在趕跑日本人以後,被解救的這幾個慰安婦心裡還是充滿了惶恐和忐忑,不知他們又是一批什麼樣的軍人,所以旁邊軍人露出勝利的微笑,而這幾位慰安婦卻表情複雜,這也可以看出在日本人給她們留下了多大的陰影。
  • 日本松山大戰前強迫慰安婦自殺 殺光異族女人
    圖為中國慰安婦  日軍戰前即秘密殺害了中國慰安婦,戰鬥中強迫所有朝鮮慰安婦自殺,只有9名朝鮮慰安婦乘日軍不備跳出戰壕逃脫或被我俘獲而倖存而當時全部5名日本籍慰安婦在日軍保護下,一個都沒有死,被遠徵軍俘獲後送入楚雄戰俘營,後被遣返回日本。  國內關於松山戰役的著述雖然不多,遺憾卻不少。下面的兩則文字出自一部影響廣泛的「紀實文學」。這部作品中史實方面的硬傷不少,挑出這兩則,是因為它隱含的語境耐人尋味。  之一:「確鑿資料表明,松山大戰沒能抓到日本俘虜。
  • 侵華日軍慘無人道,為阻止慰安婦懷孕,逼迫其喝下高濃度食鹽水
    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隨著戰況不斷擴大,日軍開始對東南亞發起了進攻。1942年3月8日,日軍攻陷了緬甸仰光,日軍前往緬甸的作戰目的是為了切斷戰爭期間中國唯一一條國際大通道「滇緬公路」,斷絕英美兩國對中國軍隊進行物資援助的道路。
  • 松山戰役:日軍亞洲戰場的第一次「玉碎戰」
    日軍 1340人,還包括300多名傷員,日方沒有空軍,火炮少得可憐,沒有後援。有著壓倒性優勢的中國軍隊,卻在松山上苦戰了數百天,中日雙方的傷亡比率竟高達6:1!算是「慘勝」!第8軍103師準備向滾龍坡日軍攻擊。
  • 王銀泉教授領銜翻譯團隊協助揭示「慰安婦」歷史真相
    然後通過設置關鍵詞在英語網站反覆檢索,最終在英語國家和韓國的英文報紙上找到了一段由當年美國盟軍拍攝於1944年9月8日的一段18秒的黑白視頻以及幾張照片,證明樸永心的英文名字的正確拼寫應該是ParkYoung-Shim。那段視頻和那些照片由美國陸軍第164信號攝影隊的 Edwards C.
  • 黑龍江省首份侵華日軍慰安婦檔案 揭露綏陽日軍慰安所歷史真相
    生活報4月24日訊 慰安婦制度是二戰時期日本政府強迫各國婦女充當日軍士兵的性奴隸、並有計劃地為日軍配備性奴隸的制度,是日本法西斯違反人道主義、違反兩性倫理、違反戰爭常規的制度化的、無可辯駁的政府犯罪行為。這一歷史事實在我省檔案館檔案中有明確的記載。
  • 日軍摧殘亞洲數十萬「慰安婦」:連小學女生也不放過
    除此之外,日軍還在朝鮮通過誘騙手段大肆搜羅當地婦女充當隨軍「慰安婦」,甚至連小學的女生也被當作「慰安婦」拉到戰場。據韓國的一份資料顯示,僅在1943至1945年間,就有超過5萬名朝鮮女性被日軍抓走充當「慰安婦」。1937年後,日軍開始大規模在中國擄掠女性充當「慰安婦」,使中國和朝鮮成了日軍「慰安婦」制度的最大受害國。
  • 日本慰安婦資料館修訂二戰日軍慰安所地圖
    日本慰安婦資料館修訂二戰日軍慰安所地圖 涉及23個國家地區海外網12月23日消息,在位於日本東京都新宿區的「女性戰爭與和平資料館」內,展示了很多有關日軍二戰慰安婦問題的資料。最近,該館時隔10年修訂了記錄戰時日軍設置慰安所所在地的「日本軍慰安所地圖」,並在其官網上正式發布。
  • 韓國人假裝「臺灣人」說日語向「慰安婦」銅像吐口水,背後啥情況
    男子對少女像做出侮辱動作(SBS電視臺視頻截圖)1首先還得回顧下這一事件本身。海叔最初看到這消息是7月6日。韓聯社報導稱,韓國警方透露,當天凌晨,有4個可能是日本人的人,在安山向「慰安婦」少女像吐口水,其中一人還做了搖屁股的侮辱性動作。注意,這可是「韓國警方透露」的消息!韓國警方之所以推測這幫人是日本人,海叔覺得,有兩個原因。
  • 日本政要為何膽敢否認強徵過慰安婦
    」日本政府竭力想要撇清軍部與慰安婦招募之間的關係的心態,躍然紙上。 值得注意的是:該文件所具體針對的,只是日本本土慰安婦的招募。許多保護慰安婦權益的規定,並不適用於日本殖民地和日軍佔領區。
  • 慰安婦訴說日軍暴行:慰安所是座人間地獄
    昨日,在侵華日軍半個多世紀前修築的亞洲最大的軍事要塞——東寧要塞附近的一個偏僻的小村,75歲的慰安婦倖存者艾香,終於打開了一段塵封了56年的鮮為人知的歷史。  東寧曾運來1000多名慰安婦  東寧要塞坐落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境內,據縣文物館的領導介紹,「二戰」時,侵華日軍曾在這隻有3.5萬人的小縣裡囤駐關東軍3個師團計13萬人,從1933年至1945年建立了數百個現代化的軍事工程,被日本人稱為「永久的東方馬其諾防線」。面對這麼龐大的隊伍,為了穩定軍心,日本人便用火車運來了1000多名慰安婦。
  • 韓國擬將日軍慰安婦英文譯名改為性奴隸
    (圖片來源:新華社) 韓國外交通商部官員16日披露,韓國政府考慮在英文版官方文件中把日軍「慰安婦」(comfort women)這一「委婉」表述改為「性奴隸」(sex slaves)。韓國慰安婦權益團體說,政府應當讓日本政府就慰安婦問題誠心誠意道歉,而不是改變慰安婦的英文名稱。
  • 日衝繩縣決定刪除日軍戰壕介紹牌中「慰安婦」內容
    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據日本共同社2月24日消息,日本衝繩縣政府日前決定,將刪除日軍戰壕入口介紹牌上有關從軍慰安婦和日軍屠殺衝繩居民等內容。該戰壕是日軍陸軍第32司令部在太平洋戰爭末期的衝繩島戰役中設置於首裡城(那霸市)的地下戰壕。縣政府計劃下月在入口處放置介紹牌。據報導,5名專家組成的衝繩縣研究委員會2011年11月整理了介紹牌所用文章的內容,並提交縣政府。
  • 慰安婦倖存者憶日軍暴行:最漂亮的被剖心處死
    為了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日軍大肆掠奪當地的各種資源,並且奴役當地百姓充當勞工,構築工事、修築軍事設施。女人則被抓去白天做雜工、掃地、洗衣、做飯晚上充當日軍的「慰安婦」,  七十多年過去之後,當節目組前往海南島拍攝的時候,僅找到了十一位健在的日本性奴隸制度受害者。她們分布在海南各個偏遠的山區,如今都已是九旬左右的老人。  她們近況如何?
  • 日軍曾到南京一難民所提出挑選百名慰安婦
    就在這樣一幅日常生活的畫面旁邊,有一條連接中山東路和科巷的「利濟巷」,70多年前,利濟巷2號是日軍設立的一處慰安所,如今這裡仍然保留7棟房屋共2000平方米左右的舊址,是亞洲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舊址。  利濟巷大約300米長,並沒有門牌號,當被問及「利濟巷2號」在哪裡時,周圍的居民多表示不了解。
  • 「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吳奶奶去世 見證者又少一人
    20多萬個「她們的故事」,我們只知道很少一部分。如今,她們已經或正在離去,從20多萬到32、22……目前,中國大陸登記在冊的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不足20人。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視頻來自微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除了吳俸貞奶奶,今年已有五位
  • 二戰中松山戰役:激戰95天後,日軍被全殲(圖)
    松山戰役  激戰95天後,日軍被全殲  松山,位於雲南龍陵縣東北部臘勐鄉,雄踞怒江西岸,因其特殊的地形地勢,成為極為重要的軍事要塞。日軍守備隊在松山多地精心選取40多處互為犄角的據點,構築了被稱為「東方的馬奇諾防線」防禦工事,駐守著日軍56師團113聯隊3500多人。
  • 日本慰安婦資料館修訂二戰日軍慰安所地圖 涉及23個國家地區
    海外網12月23日電在位於日本東京都新宿區的「女性戰爭與和平資料館」內,展示了很多有關日軍二戰慰安婦問題的資料。最近,該館時隔10年修訂了記錄戰時日軍設置慰安所所在地的「日本軍慰安所地圖」,並在其官網上正式發布。
  • 松山戰役打得有多慘烈? 一位老兵: 我用6噸炸藥炸翻了松山頂
    日軍佔領松山,完全截斷滇緬公路,控制了怒江惠通橋附近的臘猛大渡。 松山地形險要,山高林密,大樹參天,濃蔭蔽日。日軍在送上利用大樹、陡坡修建了大量永久性的軍事碉堡和要塞,還在松山山體之中挖了大量的地下通道和掩體。除此之外,松山地處高原,氣候冷熱無常。當時正值夏天雨季,時晴時雨,一天數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