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衝繩擬修改日軍戰壕"慰安婦"介紹牌惹議
環球網駐日本特約記者王婧報導,據日本新華僑報網4月24日消息,衝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作為「大本營」最後的防線。而舊日本軍 隊在衝繩的召妓、殺戮行為一直是衝繩歷史研究者非常關注的問題。認識舊日本軍隊在衝繩的所作所為同樣是戰爭認識問題的一個重要主城部 分。
-
解讀松山日軍慰安婦視頻背後的故事
7月5日,據韓聯社報導:韓國首爾一研究小組在5日公開了7名日軍隨軍慰安婦被俘後接受中美聯軍中國軍人詢問的黑白影像。影像只有18秒,拍攝於1944年的中國雲南省松山,是由研究小組花費兩年時間,在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的數百卷膠捲之中找到的珍貴資料。這段73年來首度公諸於世的視頻,是日軍隨軍慰安婦制度的鐵證,也是韓國慰安婦影像首次被發現。
-
黑龍江省首份侵華日軍慰安婦檔案 揭露綏陽日軍慰安所歷史真相
生活報4月24日訊 慰安婦制度是二戰時期日本政府強迫各國婦女充當日軍士兵的性奴隸、並有計劃地為日軍配備性奴隸的制度,是日本法西斯違反人道主義、違反兩性倫理、違反戰爭常規的制度化的、無可辯駁的政府犯罪行為。這一歷史事實在我省檔案館檔案中有明確的記載。
-
日本松山大戰前強迫慰安婦自殺 殺光異族女人
圖為中國慰安婦 日軍戰前即秘密殺害了中國慰安婦,戰鬥中強迫所有朝鮮慰安婦自殺,只有9名朝鮮慰安婦乘日軍不備跳出戰壕逃脫或被我俘獲而倖存而當時全部5名日本籍慰安婦在日軍保護下,一個都沒有死,被遠徵軍俘獲後送入楚雄戰俘營,後被遣返回日本。 國內關於松山戰役的著述雖然不多,遺憾卻不少。下面的兩則文字出自一部影響廣泛的「紀實文學」。這部作品中史實方面的硬傷不少,挑出這兩則,是因為它隱含的語境耐人尋味。 之一:「確鑿資料表明,松山大戰沒能抓到日本俘虜。
-
德國柏林市決定暫不拆除「慰安婦」銅像
新華社柏林10月15日電(記者張遠 任珂)據德國媒體日前報導,在韓國民間組織和當地民眾舉行抗議後,德國首都柏林一家法院裁定,暫不拆除市中心的一座「慰安婦」銅像。為避免「陷入外交糾紛」,柏林市原定於本月14日將其拆除,但因連日來不少韓國民間團體和當地市民在銅像附近示威抗議,柏林市法院隨後裁定暫不拆除。這座「慰安婦」銅像位於柏林市市中心米特區,於今年9月底揭幕。銅像刻畫一位少女身著傳統韓服,短髮凌亂,拳頭緊握。
-
日軍摧殘亞洲數十萬「慰安婦」:連小學女生也不放過
這造就了二戰中一支獸慾橫流的變態部隊。這支軍隊不僅要佔領別國的領土,而且要對英勇抵抗的當地人民進行瘋狂的報復。在日軍眼中,那些任其蹂躪的婦女的身體代表了她們的國家和民族,日軍把在戰爭中流的血,甚至險些喪命的仇恨,都發洩到了她們柔弱的身軀上。目睹此情此景,連日本的盟友——納粹德國的駐華外交官,在其發給德國外交部的報告中也不禁寫道:「槍殺無辜、強姦婦女和掠奪錢財的消息不斷傳來。
-
發現日軍戰壕 見證霧社事件慘烈
霧社事件八十周年前夕,仁愛鄉賽德克族長老昨日回到古戰場踏查,在獵人指引下至馬赫坡古戰場尋根,找到當年日軍構築的安達山戰壕,並發現刻印日本麥酒礦泉株式會社的空酒瓶。霧社事件後,日軍清理戰場,強迫遺族遷至平地,戰壕遺蹟很可能是當年霧社事件唯一完整保留的軍事遺蹟。
-
韓國擬將日軍慰安婦英文譯名改為性奴隸
(圖片來源:新華社) 韓國外交通商部官員16日披露,韓國政府考慮在英文版官方文件中把日軍「慰安婦」(comfort women)這一「委婉」表述改為「性奴隸」(sex slaves)。韓國慰安婦權益團體說,政府應當讓日本政府就慰安婦問題誠心誠意道歉,而不是改變慰安婦的英文名稱。
-
日本慰安婦資料館修訂二戰日軍慰安所地圖
日本慰安婦資料館修訂二戰日軍慰安所地圖 涉及23個國家地區海外網12月23日消息,在位於日本東京都新宿區的「女性戰爭與和平資料館」內,展示了很多有關日軍二戰慰安婦問題的資料。最近,該館時隔10年修訂了記錄戰時日軍設置慰安所所在地的「日本軍慰安所地圖」,並在其官網上正式發布。
-
日大阪市長橋下徹建議駐日美軍玩女人 稱慰安婦制度有必要
橋下徹的這一發言,預計會引起衝繩縣民的強烈抗議。「可以讓那些槍林彈雨中隨時可能喪命的士兵暫時放鬆」。他還說當時並非只有日本軍採用慰安婦制度,反問為何只有日本受到譴責。橋下徹說:「如果有證據證明日軍施以暴力、脅迫並強行帶走慰安婦,那麼我們必須反省。慰安婦是戰爭悲劇的結果。需要理解慰安婦的心情、給予溫暖關懷。」但他同時再次否認強徵慰安婦,聲稱:「2007年時安倍內閣的內閣會議已斷定沒有證據。」
-
慰安婦訴說日軍暴行:慰安所是座人間地獄
昨日,在侵華日軍半個多世紀前修築的亞洲最大的軍事要塞——東寧要塞附近的一個偏僻的小村,75歲的慰安婦倖存者艾香,終於打開了一段塵封了56年的鮮為人知的歷史。 東寧曾運來1000多名慰安婦 東寧要塞坐落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境內,據縣文物館的領導介紹,「二戰」時,侵華日軍曾在這隻有3.5萬人的小縣裡囤駐關東軍3個師團計13萬人,從1933年至1945年建立了數百個現代化的軍事工程,被日本人稱為「永久的東方馬其諾防線」。面對這麼龐大的隊伍,為了穩定軍心,日本人便用火車運來了1000多名慰安婦。
-
韓國通過法案 指定8月14日為「慰安婦紀念日」
中新網11月23日電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國會法制司法委員會23日表決通過「日軍慰安婦受害者的生活穩定支援法」修正案,指定每年8月14日為「慰安婦紀念日」。 報導稱,該法案內容包括:「慰安婦紀念日」當天在韓國各地展開各種紀念活動,譴責日本歪曲歷史,緬懷慰安婦受害者;政府在制定慰安婦受害者的權利和義務政策時,聽取受害者的意見,積極向民眾公開政策內容;為布置追悼空間和提供喪葬費補助提供法律依據等。 二戰期間,日軍強徵約20萬亞洲婦女充當「慰安婦」,其中許多人來自當時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
-
慰安婦少女像將於30日在美國格倫代爾落成
慰安婦少女像將於30日在美國格倫代爾落成。據韓媒7月27日報導,向全世界揭發二戰時期日軍強徵慰安婦充當日軍性奴的暴行的「慰安婦少女像」將於30日在美國加州洛杉磯附近的格倫代爾中央圖書館前的一個公園正式揭幕。這也是「慰安婦少女像」首次在海外落成。這座銅像與坐落在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的「慰安婦少女像」一模一樣,由相同的雕刻家製作。
-
日軍曾到南京一難民所提出挑選百名慰安婦
就在這樣一幅日常生活的畫面旁邊,有一條連接中山東路和科巷的「利濟巷」,70多年前,利濟巷2號是日軍設立的一處慰安所,如今這裡仍然保留7棟房屋共2000平方米左右的舊址,是亞洲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舊址。 利濟巷大約300米長,並沒有門牌號,當被問及「利濟巷2號」在哪裡時,周圍的居民多表示不了解。
-
「慰安婦」受害者現狀如何
韓國「慰安婦」倖存者 李容洙我不是「慰安婦」是日軍將我強行帶走把我變成「慰安婦」日本必須為我的遭遇負責必須承認他們犯下的罪行承擔法律責任作出賠償沉重的記憶同樣存在於日本有良知的人的心裡。2015年6月,日本記者土井敏邦導演的講述韓國「慰安婦」生活的紀錄片《與記憶共生》在東京首映。 事實上,從1994年開始拍攝到首映,整整過去了20多年,是什麼原因讓他決定在20年後公映這部紀錄片呢?
-
侵華日軍慘無人道,為阻止慰安婦懷孕,逼迫其喝下高濃度食鹽水
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隨著戰況不斷擴大,日軍開始對東南亞發起了進攻。1942年3月8日,日軍攻陷了緬甸仰光,日軍前往緬甸的作戰目的是為了切斷戰爭期間中國唯一一條國際大通道「滇緬公路」,斷絕英美兩國對中國軍隊進行物資援助的道路。
-
慰安婦憶被日軍逼當「四角牛」:利刃抵腹爬行
導讀:6月19日,海南「慰安婦」受害者、狀告日本政府原告之一的苗族阿婆鄧玉民19日下午4時10分在家中逝世,享年93歲。 林亞金,黎族,1925年生,80歲,保亭縣南林鄉羅葵什號村人。1943年10月被日軍抓走,第二天就被3個日軍輪姦,10天後又被帶到南林村日軍據點,關在一間小鐵皮房裡,繼續充當「慰安婦」。 近一個月來,由於採訪「慰安婦」,我常常被講述「慰安婦」故事的惡夢驚醒,失眠的毛病也越來越嚴重了。「慰安婦」們的悲慘遭遇總是歷歷在目。
-
日媒批韓慰安婦問題報告真實性 欲推翻河野談話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關超】日本政府於1991年12月開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日軍相關的「慰安婦問題」進行調查後,於1993年8月4日由時任內閣官房長官的河野洋平宣布調查結果。河野有關這一問題的講話被稱為「河野談話」。「河野談話」承認日本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在很多地方設置了慰安所,在那裡有很多慰安婦。
-
日本「慰安婦」中的男性:為了能有更好的服務,待遇很不錯
除了燒殺搶掠外,日軍還會抓捕一些女性,強迫她們做"慰安婦",專為日軍提供服務,而這些女性也淪為了日軍發洩性慾的工具。很多人對於「慰安婦」的印象都是女性,其實也有男性。"慰安婦"中的男性,同樣也是為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至今韓國、中國以及戰爭期間被日軍傷害過的慰安婦老人們還在與日本政府進行鬥爭到底。
-
慰安婦的刺青,每一筆都鮮血淋漓!歷史永不會忘!
最近一部觸目驚心的韓國漫畫在網絡刷屏它講述了一位慰安婦的親身經歷毒打、性虐、殘殺……種種暴行實在令人髮指!因激烈反抗右大腿筋骨被打斷終生不能直立行走只有依靠椅子才能一步一步地艱難挪動▽連手臂骨都被日軍踩斷湯根珍18歲那年被迫成為「慰安婦」不光被日軍把手臂骨踩斷還被他們強行灌藥,終生不能生育▽剛結婚就被日軍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