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巷子文化散談:李白杜甫登嶽陽樓的「仙聖」五律

2020-10-11 新嶽陽


嶽陽樓位於湖南省嶽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嶽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嶽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南朝宋元嘉三年(426),中書侍郎、大詩人顏延之路經巴陵,賦詩一首《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中有「清氛霽嶽陽」之句,「嶽陽」之名首次見於詩文。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嶽陽樓」。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嶽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嶽陽樓了。

嶽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歷史上經過多次的重修,最著名的就是北宋慶曆五年(1045)春,滕子京重修嶽陽樓,因範仲淹寫下膾炙人口的《嶽陽樓記》,使嶽陽樓更著稱於世。

中國詩歌史上兩大高峰李白和杜甫都曾經登上嶽陽樓,寫下千古名篇,而且都是在他們的晚年,詩藝爐火純青臻於造化之際,這種殊榮在江南三大名樓中,唯有嶽陽樓獨享!

李白登上嶽陽樓,是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李白因為在「安史之亂」中站錯隊,被流放夜郎。走到白帝城,傳來唐肅宗大赦天下的消息,李白也被赦免,重獲自由。李白迫不及待地登舟返回江陵,狂喜之下寫出《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李白沿長江順流而下,先是到江夏拜訪了老朋友江夏太守良宰,在此遊玩了一陣。然後在好朋友夏十二的邀請下,南遊洞庭,同登嶽陽樓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唐】李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夏十二是誰,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姓夏,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此時的李白已經59歲,一如既往地翩翩如仙,毫無暮氣。詩中的瀟灑疏狂,豪放浪漫,讓我們完全覺不出這是一個剛剛歷險的59歲老人的精神面貌。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首句氣勢頓開。天嶽山、洞庭湖,無限的風光景色盡收眼底,極寫樓之高。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詩人徘徊良久,流連忘返,直到傍晚,大雁南飛,月色降臨,不忍離開。玩興高,詩興亦高。遇赦的輕快心情仍縈繞心頭。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臥高樓,把酒望月,仿佛人間天上融為一體,李白正與眾仙飲酒言歡,飄飄欲舉。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最後回到現實,涼風忽起,高處不勝寒,詩人盡興而歸。

李白登樓賦詩,使嶽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三年之後,一代詩仙,李白然長逝。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在李白登樓賦詩九年之後,另一位大詩人57歲的杜甫登場了。

巧合的是,李白登上嶽陽樓那年,正是杜甫命運的轉折點。同樣是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的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並輾轉甘肅成縣等地。第二年的春天,杜甫在好友的嚴武的資助下,來到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在這裡,杜甫度過了一生中最安逸閒適的時光。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八月,杜甫的茅屋遭遇一場風雨,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想到戰亂以來的萬方多難,寫下膾炙人口的詩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好景不長,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嚴武暴病死於成都。杜甫的生活又沒了著落。杜甫離開浣花草堂,一路漂泊,來到夔州。這時候,中國唐代最偉大的兩個詩人李白和杜甫的晚年蹤跡重合了。夔州就是今天的重慶奉節縣,而白帝城就在奉節縣東面的白帝山上。在這裡,李白寫下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杜甫寫下千古絕唱《登高》,李白高唱「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杜甫悲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在夔州短暫停留,杜甫也像李白一樣,沿長江順流而下,最後流浪到嶽陽城。這時已是大曆三年(768)冬,杜甫先是創作了一首《泊嶽陽城下》:

江國逾千裡,山城僅百層。

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

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這時候,杜甫正可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表達的仍是自己飄蕩千裡而來,泊舟於浩渺的洞庭,傍臨高達百層的巍巍山城。在這風雪之日,雖然留滯異地,才華難以施展,但越是艱難的時候,我的意氣反而倍增。說不定我南下乘風破浪,還能像扶搖直上的九天鯤鵬有一番作為。

隨後,杜甫終於登上嚮往已久的嶽陽樓,為嶽陽樓再次題下流傳千古的詩篇:

登嶽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起句直接敘事,看似平凡,實則蓄勢待發。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寫過許多讚美李白的詩,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等等。如今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了偶像曾經賦詩的嶽陽樓。自然心情為之一振。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一句最顯氣象。登上嶽陽樓遠眺,望著煙波浩渺的洞庭湖,杜甫視通萬裡,思接千載,放言是洞庭湖將吳地(江蘇浙江一帶)遠遠地推向東邊,將楚地(湖北湖南一帶)衝到西南邊,好像吳地和楚地本來是連在一起的,想像奇特。「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萬物。「乾坤日夜浮」是說仿佛整個天地萬物都被湖水漂浮起來,仿佛天地萬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動漂遊。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詩人因壯景而生壯懷,因壯懷而傷身世。詩人渴望像鯤鵬展翅一樣大展才華,但現實情況是自己年邁多病,與親朋好友音信斷絕,苟活在一條小船裡。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憑欄遙望,想到關山以北國家戰亂未平,深感無能為力,唯有老淚縱橫。

寫下《登嶽陽樓》,兩年之後,一代詩聖,杜甫然長逝。

同樣是登嶽陽樓,同樣是五律體裁,同樣是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同樣是生活困頓不得志,同樣是極寫樓之高、景之壯,李白和杜甫帶給我們的感受完全不同。相同的是,這兩首嶽陽樓詩都流傳千古,受到人們的喜愛。不過如此多的機緣巧合,兩首詩難免會被人拿來比較。

宋代唐庚在《唐子西文錄》裡說:過嶽陽樓,觀杜子美詩,不過四十字爾,氣象宏放,涵蓄深遠……太白、退之輩率為大篇,極其筆力,終不逮也。也就是唐庚認為李白、韓愈都不如杜甫。宋代劉克莊在《後村詩話》裡說:嶽陽城賦詠多矣,須推此篇獨步,非孟浩然輩所及。劉克莊認為連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都不如杜甫。

其實杜甫在寫下《登嶽陽樓》的次年,又寫了一首《陪裴使君登嶽陽樓》,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嶽陽樓》,在題目上似乎更接近。如果以《陪裴使君登嶽陽樓》比《與夏十二登嶽陽樓》,杜甫不如李白。如果以《登嶽陽樓》比之,則李白不如杜甫。杜甫之所以勝出,關鍵在於一句,即「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句氣象太雄偉了。若無此句,杜詩立即顯得平平。總之,在氣象上,李白屬於正常發揮,杜甫屬於超常發揮。關於李白和杜甫的登嶽陽樓詩,究竟孰優孰劣,你怎麼看?

原載於今日頭條-顏亭月詩詞,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聲明:「新嶽陽」微信公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投稿郵箱:75075251@qq.com

相關焦點

  • 登嶽陽樓·杜甫
    作品鑑賞此詩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在詩中互為表裡。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鬱,卻不壓抑。反映了其關心民生疾苦的風格。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
  • 李白的經典五律,如清水芙蓉,巧奪天工,堪稱唐詩中的上品
    與七律相比,李白的五律創作甚多,風格多種多樣,有的豪放灑脫,有的清秀亮麗,有的樸素自然,但無不是自然天成,巧奪天工,足以和杜甫王維等代表著全唐五律的最高水平。清代詩評家沈德潛云:「逸氣凌雲,天然秀麗,隨舉一聯,知非王摩詰、孟襄陽詩也。」下面,精選幾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與大家一起分享。
  • 杜甫最精彩唐詩都是寫一個人的孤獨,這首詩更被譽為盛唐五律第一
    而在五言律詩的創作當中,杜甫同樣奉獻了最精彩的作品。今天談到的這首《登嶽陽樓》,就是他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更是被譽為盛唐五律第一。雖然杜甫的人生經歷比較悲催,但是在文學史上、在詩歌史上都收穫了絕高的人氣,收穫了後人難以超越的榮譽。
  • 安全東推選歷代五律400首(二)
    聽蜀僧浚彈琴唐·李白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夜泊牛渚懷古唐·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 都是在月夜乘船遠遊,李白和杜甫各寫下首經典五律,高下立判
    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卻終究擋不住大家對李白和杜甫誰是唐詩第一的爭論。如果用武俠人物將二人做一個對比,那李白或許就是楊過,他個性灑脫浪漫,出招不講究章法,憑的是出奇制勝;而杜甫則更像郭靖,他個性沉鬱耿介,出招穩健,憑的是硬實力。若這兩人真的打起來,誰勝誰負當真是未知數。
  • 落日來登嶽陽樓.「原創」
    [臨江仙.登嶽陽樓]佇望碧樓金字卷,橫天風雨春秋。洞庭萬裡故人休。厲風歸雁水,霞落嶽陽樓。若有詩聖依舊在,拍肩相問何憂。與君為國為民愁,憑欄兩鬢雪,壯志未能酬。都是著名大神,白居易、李商隱、範仲淹、李白、杜甫,如雷貫耳。都覺得來這裡不是旅行,而是進入一處聖殿。又經過「江上風清,北通巫峽」牌坊,經過「三醉亭」、經過雙聖祠,金黃琉璃瓦的嶽陽樓就在眼前了。嶽陽樓含臺基四層,純木結構,巨大飛簷,兩側各有一個藍色琉璃瓦的配亭,「望仙閣」與「仙梅亭」,也是飛簷四騰,與嶽陽樓相互輝映,金碧輝煌。
  • 杜甫作下的《登嶽陽樓》,如何將身世感與宇宙感合一?
    本文系作者等待是我的信仰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杜甫的《登嶽陽樓》這首詩,作於大曆三年(768)冬,杜甫由湖北公安沿江東下,抵達嶽陽,登上嶽陽樓,他憑欄遠眺,想到自己垂老飄零,憫時傷世,百感交集,遂寫下了這首詩。
  • 杜甫這6首傲視天下之作,寫盡了沉鬱雄渾,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韓愈心中,李白和杜甫的文學成就是無以倫比的。李白是我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巔峰代表,杜甫則是現實主義詩人的巔峰代表。杜甫寫的詩歌,極具格律,最得詩人之體。尤其七律,格局極為廣大,包藏宇宙。杜甫之詩,詩律之美,思想之深,境界之遠,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此,後世出現了千家注杜的盛況。
  • 李白詩喜用清酒,杜甫卻常用濁酒,一清一濁,原來正是仙聖之別
    讀唐詩,會發現李白和杜甫都是好酒之人,但杜甫詩中常用濁酒,而李白卻是清酒,這是為什麼呢?六甲番人認為,可以從現實角度和生命情懷兩方面進行分析。李白和杜甫一、現實生活中,李杜喝的酒品質就是不一樣的古代的濁酒就是不經過濾的黍酒,濁酒有酒渣在裡面,而清酒就是濾去渣滓的酒,所以常以酒的清與渾作為區別酒的質量好壞的標準
  • 杜甫五言詩八首: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此詩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鬱,卻不壓抑。反映了其關心民生疾苦的風格。《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不愛格律,五律卻寫得這麼好?
    然後再仔細讀李白的《渡荊門送別》,發現確實草蛇灰線,脈絡暗合,也就有了下筆寫這首詩賞析文章的角度。眾所周知李白的古風成就最高,而格律詩中則以七絕成就最高,五律也不錯。相對而言,七律就比杜甫要遜色些,排律就更不要講了。而我們今天來賞析李白、杜甫的作品,實際上是把古風和格律詩放在同等的地位上來考察他們的思緒、意境。
  • 杜甫給李白寫了12首詩,李白只給杜甫回了兩首
    起碼杜甫對李白不是。回顧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兩人聚了三次,晚上睡覺蓋一條被子,白天手牽手出去玩。三次會面,讓杜甫回憶了一生。隱娘總結了杜甫寫給李白12首詩,縱觀杜甫寫給李白的這12首詩,足見杜甫對李白的深情。
  • 晚年漂泊中的杜甫,寫下一首五律,孤獨清冷,讀完讓人垂淚!
    千年前的唐朝,是個以詩為樂的國度,不論達官府邸,還是平民陋巷,品唐詩、談唐詩的習慣,已經蔚然成風。也由此誕生了諸多詩詞歌者,成就了不少文人騷客,這當中有名的大詩人便有幾十個,李白、杜甫、王維、韓愈、白居易,每一位的名字都震古爍今。
  •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五律《送友人》賞析
    這是李白很有名的一首五律。我原來在賞評盛唐五律的時候,曾選此詩衝擊五律第一,可惜惜敗於杜工部的《春望》。但就詩本身來說,是極好的一首作品。,七律則遠不及杜甫及後來的一幫才子詩人。而深諳古風創作的李白,對五律的熟悉自然遠遠超過後來創造出來的七律、排律等體式。即使是五律,在李白的手中,風格依然與他的道家思想、古風作品一脈相承,是飄逸自然的。這也是他的詩風特別難學的原因。
  • 吳承恩《西遊記》寫水簾洞的五律原來是化用了李白的這首詩
    這首關於水簾洞的五律,對仗工整,格律嚴謹,對於瀑布的描寫生動貼切,不過讀起來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不錯,這首五律幾乎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化用。李白《望廬山瀑布》大概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唐詩了: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李白、杜甫、孟浩然……這些大詩人都對這個景點情有獨鍾!
    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嶽陽樓就在洞庭湖邊,是著名旅遊景點,也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關於說起嶽陽樓,大家會很自然的想起范文正公的《嶽陽樓記》,嶽陽樓上就有一幅長聯寫道:一樓何奇?
  • 李白一首奇詩平仄無誤似五律,卻無一處對仗,道盡了落寞失意
    這是杜甫對家國天下的憂患。一、真實的李白,只有杜甫讀懂了不過,更多的人,還是喜歡那個仗劍去國的李白。他好任俠,經常扶危救困。好飲酒,總是醉後狂歌。好交友,從來都是一擲千金。同時,他愛自由,放蕩不羈,天子呼來不上船,這樣的李白誰不愛?
  • 杜甫十首「淚詩」:那一滴滴眼淚是解讀杜詩的一把鑰匙
    」這就是李白的風格。「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這是杜甫的風格。李白的詩,向「外宇宙」無限擴張。杜甫的詩,向「內宇宙」無限深入。●簡評:這是杜甫為戰爭造成的山河破碎妻離子散而流下的家國之淚。杜甫《蜀相》(4)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
  • 詩人寫景抒情,題詩讚李白,表達自己對李白的崇敬之情
    登太白樓(明)王世貞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白雲海色曙,明月天門秋。欲覓重來者,潺漫濟水流。唐代偉大詩人李白一生漫遊天下,足跡遍布國中,後人為紀念他而修的「太白樓」何止一處!這首詩所題詠的「太白樓」,在今山東濟寧市,唐時為任城。李白曾在這裡居住並受到縣令賀某款待,此後這裡就成為一大名勝古址。一說為安徽牛渚山采石磯太白樓。
  • 杜甫經典律詩十二首,堪稱古典律詩的最高成就
    律詩是唐代的新型詩體,唐詩的成熟是以律詩的確立與完成為標誌的,而這個歷史任務正是由杜甫最終完成的,杜甫以其精湛的藝術修養和驚人的藝術才能在這方面作了重大的探索和努力,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五律名篇和七律佳作。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