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韭菜是野蔥花的媽媽,是生長於高山的一種野菜,農曆三月中旬是採挖季節,野韭菜可以做很多美食,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是醃製成鹹菜作為酸菜拌湯和酸菜面中的作料,另一種就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野韭菜包子了。
野韭菜包子的製作過程非常簡單,先將坡裡拔回來的韭菜去皮淘洗乾淨,再配上土豆絲、豆腐丁或者其他作料,起鍋燒油,將作料一併放進鍋裡翻炒均勻,放上鹽、花椒、五香粉,備用。
將作料經過攪拌之後澆上辣子油、醬油等作料上色,再用發酵的麵團擀制包子皮。
野韭菜味道鮮嫩,保質期較長,因為沒有使用化肥和農藥,實用安全,對人體有益。近幾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緩慢進程,牛馬數量在逐年減少,植被環境越來越好,野生韭菜也逐年增多,因為有著廣泛的食材採集空間,為製作特色山野菜美食奠定了基礎。
在家鄉農村,勤快的婦女總能滿足饞嘴孩子的食慾需求,於是採摘山野菜成為婦女們普遍的休閒娛樂方式,無論是醃製一缸野菜酸菜,或者是捏一頓野韭菜包子,甚至是地軟包子,羊肚菜燉雞肉等高山美食的背後,無不體現著偉大的母愛。
一道道純真的高山特色美食,曾經陪伴我們度過了歡樂的童年,增強了熱愛故鄉,留戀故土的自信,在繼往開來傳承創新的今天,隨著鄉村生態旅遊產業的全面發展,這些美食有望成為最具代表性的高山風味小吃,充實四方來客的舌尖。
圖片來源:高山貓微信朋友圈
撰文寫作:高山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