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安古鎮位於赤水市中南部,丙安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距赤水市區25公裡。這裡古色古香,紅色文化彰顯,是紅軍四渡赤水的首渡地。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貴州省歷史文化名鎮,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地之一,以丙安古鎮為中心的丙安風景名勝區是赤水八大景區之一。
古鎮建在赤水河畔陡峭險峻的巖石上,背靠青山,三面環水。遊客進入古鎮,通常是通過鐵索橋。古鎮的懸索橋很特別,索式板橋橋面。橋北岸有一塊石碑。丙安紅軍渡口。當年,紅軍長徵第一方面軍紅二師跨過赤水河,在這裡北部拉開了四渡赤水戰役的帷幕。
貴州赤水丙安古鎮,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戰鬥地,值得去的紅色旅遊景點,尤其是紅軍紀念館讓遊人增加了對歷史了解,到丙安一遊,一堂課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中央軍委作出途經赤水縣境,在四川省瀘縣與宜賓之間渡過長江北上抗日的決定。1月24日,紅一軍團進入赤水縣境,26日,林彪率紅一軍團軍團部進駐丙安,將指揮部設在一王姓地主住所。
丙安古鎮地處赤水河下遊的赤水縣城,歷來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當紅軍在遵義休整期間,四川省主席兼「剿匪」總司令劉湘,在四川瀘縣設立川南「剿總」,加緊部署長江防務。
調整川軍一十二個旅三十六個團的兵力、堵截紅軍入川。1月中旬,川軍第一旅章平安部、第十三旅達鳳崗部進入赤水縣城河對岸的四川合江縣九支鎮和鄰近的先市鎮一帶,修築工事、警戒赤水河下遊一帶。1935年1月25日至29日這段時間裡,紅一軍團在赤水境內轉戰元厚、旺隆、復興等鄉鎮的地境,發生了黃陂洞戰鬥,復興場戰鬥,風溪口搭浮橋渡赤水河,紅一軍團軍團部進駐古鎮丙安等革命事件。
這裡三面被赤水河環繞,可以看到河邊建有許多由數百根圓木支撐的吊腳樓,十分壯觀。
丙安古鎮是個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場鎮,處於川黔古道上。丙安古鎮三面瀕臨赤水河,你可以看到河邊建有許多由數百根圓木支撐在巖石上的吊腳樓,非常壯觀,在這拍攝一些照片很不錯。
在鐵索橋上拍一張丙安古鎮全景。古鎮背倚青山,三面環水.砌石為門,壘石為牆,依山而建木質懸空吊腳樓,歷經百年風霜,仍然穩如磐石,堪稱奇蹟。
丙安古鎮依山傍水,古鎮保存地比較完整,有很多特色建築!住在吊腳樓感受多樣化的古鎮風情!
丙安古鎮古色古香,這裡三面被赤水河環繞,可以看到河邊建有許多由數百根圓木支撐的吊腳樓,十分壯觀。
丙安古鎮明清時建的兩座古寨門,很有特點。丙安場鎮建在距河灘10餘米高處,有兩座保存完好的石門牢牢地守著鎮子的東西場口。
上、下兩道寨子門均為寬2.1米,高7米,小巧別致。石階下面望上去,寨門仿佛懸於半空中。
走過太平門,一條狹窄的小巷子出現在面前,簡直就是「一線天」。轉角過後,豁然開朗。
丙安古鎮唯一的老街——葫蘆街。這條街的街牌號是丙安街,其實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葫蘆街。這一段路寬7米,總長70米左右。葫蘆街總長1500米,整個街道就像一個倒掛的葫蘆,上大下小,因而得名「葫蘆街」。
這裡是丙安古鎮紅色旅遊的精華所在。在上面說的葫蘆街的中段轉彎處有兩處陳列館。
丙安古鎮充滿紅色傳奇。2005年,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丙安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地,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丙安紅一軍團紀念館已成為紅一軍團在全國唯一的紀念館。
如果對歷史感興趣的遊客可以去紅一軍團陳列館參觀,了解紅軍四渡赤水的歷史。
紅軍四渡赤水的首渡就發生在丙安古鎮,紅軍的紅一軍團的團部就設在丙安古鎮。
紅一軍團的團長就是林彪,紅一軍團陳列館內有一張當年林彪曾經睡過的大床陳列著。
現在,古鎮設有紅一軍團紀念館,當年崢嶸歲月的歷史依稀可見。
丙安古鎮商業化不重,比較原始淳樸,只有一些古樸的小飯館,純粹的小鎮商業情調,樓房古色古香。
鎮上只有一條狹窄的石板街,長約400米,從古至今一直是周圍幾個村寨商品交易的重要場所。
這裡的商業氣氛也不是很濃,有各種當地特產和工藝品,古鎮還是保持著挺原始的狀態,很安靜,民風淳樸。
丙安古鎮裡到處都是紅軍文化,紅軍客棧,紅軍茶社,紅軍碼頭,很有歷史氣息。
丙安古鎮景色不錯,人不多,建築風格獨特,古鎮逛逛,感受當地的民風民俗和文化,感覺挺好的,趣味性強,性價比超高的,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