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行》赤水丙安古鎮,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戰鬥地

2020-08-16 邊凡

丙安古鎮位於赤水市中南部,丙安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距赤水市區25公裡。這裡古色古香,紅色文化彰顯,是紅軍四渡赤水的首渡地。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貴州省歷史文化名鎮,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地之一,以丙安古鎮為中心的丙安風景名勝區是赤水八大景區之一。

古鎮建在赤水河畔陡峭險峻的巖石上,背靠青山,三面環水。遊客進入古鎮,通常是通過鐵索橋。古鎮的懸索橋很特別,索式板橋橋面。橋北岸有一塊石碑。丙安紅軍渡口。當年,紅軍長徵第一方面軍紅二師跨過赤水河,在這裡北部拉開了四渡赤水戰役的帷幕。

貴州赤水丙安古鎮,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戰鬥地,值得去的紅色旅遊景點,尤其是紅軍紀念館讓遊人增加了對歷史了解,到丙安一遊,一堂課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中央軍委作出途經赤水縣境,在四川省瀘縣與宜賓之間渡過長江北上抗日的決定。1月24日,紅一軍團進入赤水縣境,26日,林彪率紅一軍團軍團部進駐丙安,將指揮部設在一王姓地主住所。

丙安古鎮地處赤水河下遊的赤水縣城,歷來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當紅軍在遵義休整期間,四川省主席兼「剿匪」總司令劉湘,在四川瀘縣設立川南「剿總」,加緊部署長江防務。

調整川軍一十二個旅三十六個團的兵力、堵截紅軍入川。1月中旬,川軍第一旅章平安部、第十三旅達鳳崗部進入赤水縣城河對岸的四川合江縣九支鎮和鄰近的先市鎮一帶,修築工事、警戒赤水河下遊一帶。1935年1月25日至29日這段時間裡,紅一軍團在赤水境內轉戰元厚、旺隆、復興等鄉鎮的地境,發生了黃陂洞戰鬥,復興場戰鬥,風溪口搭浮橋渡赤水河,紅一軍團軍團部進駐古鎮丙安等革命事件。

這裡三面被赤水河環繞,可以看到河邊建有許多由數百根圓木支撐的吊腳樓,十分壯觀。

丙安古鎮是個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場鎮,處於川黔古道上。丙安古鎮三面瀕臨赤水河,你可以看到河邊建有許多由數百根圓木支撐在巖石上的吊腳樓,非常壯觀,在這拍攝一些照片很不錯。

在鐵索橋上拍一張丙安古鎮全景。古鎮背倚青山,三面環水.砌石為門,壘石為牆,依山而建木質懸空吊腳樓,歷經百年風霜,仍然穩如磐石,堪稱奇蹟。

丙安古鎮依山傍水,古鎮保存地比較完整,有很多特色建築!住在吊腳樓感受多樣化的古鎮風情!

丙安古鎮古色古香,這裡三面被赤水河環繞,可以看到河邊建有許多由數百根圓木支撐的吊腳樓,十分壯觀。

丙安古鎮明清時建的兩座古寨門,很有特點。丙安場鎮建在距河灘10餘米高處,有兩座保存完好的石門牢牢地守著鎮子的東西場口。

上、下兩道寨子門均為寬2.1米,高7米,小巧別致。石階下面望上去,寨門仿佛懸於半空中。

走過太平門,一條狹窄的小巷子出現在面前,簡直就是「一線天」。轉角過後,豁然開朗。

丙安古鎮唯一的老街——葫蘆街。這條街的街牌號是丙安街,其實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葫蘆街。這一段路寬7米,總長70米左右。葫蘆街總長1500米,整個街道就像一個倒掛的葫蘆,上大下小,因而得名「葫蘆街」。

這裡是丙安古鎮紅色旅遊的精華所在。在上面說的葫蘆街的中段轉彎處有兩處陳列館。

丙安古鎮充滿紅色傳奇。2005年,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丙安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地,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丙安紅一軍團紀念館已成為紅一軍團在全國唯一的紀念館。

如果對歷史感興趣的遊客可以去紅一軍團陳列館參觀,了解紅軍四渡赤水的歷史。

紅軍四渡赤水的首渡就發生在丙安古鎮,紅軍的紅一軍團的團部就設在丙安古鎮。

紅一軍團的團長就是林彪,紅一軍團陳列館內有一張當年林彪曾經睡過的大床陳列著。

現在,古鎮設有紅一軍團紀念館,當年崢嶸歲月的歷史依稀可見。

丙安古鎮商業化不重,比較原始淳樸,只有一些古樸的小飯館,純粹的小鎮商業情調,樓房古色古香。

鎮上只有一條狹窄的石板街,長約400米,從古至今一直是周圍幾個村寨商品交易的重要場所。

這裡的商業氣氛也不是很濃,有各種當地特產和工藝品,古鎮還是保持著挺原始的狀態,很安靜,民風淳樸。

丙安古鎮裡到處都是紅軍文化,紅軍客棧,紅軍茶社,紅軍碼頭,很有歷史氣息。

丙安古鎮景色不錯,人不多,建築風格獨特,古鎮逛逛,感受當地的民風民俗和文化,感覺挺好的,趣味性強,性價比超高的,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黃陂洞紅軍戰鬥遺址閉園改造,效果圖曝光,四渡赤水赤水再起航
    黃陂洞戰鬥遺址距貴州赤水市區 12 公裡,位於赤水市天台鎮星光村。黃陂洞四周峰巒起伏、崖險溝深、地形複雜。1935 年 1 月 26 日清晨,紅一軍團紅一師派遣部分紅軍化裝成送鋪草的老百姓,準備混入赤水縣城,裡應外合。但當紅軍到達距縣城僅 12 公裡的黃陂洞時,由於口音原因,被敵軍盤查時識破,隨即發生遭遇戰。
  • 四渡赤水 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水似銀。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橫斷山,路難行。敵重兵,壓黔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的第四曲。
  • 紅軍四渡赤水戰鬥遺址
    紅軍四渡赤水戰鬥遺址即1935年春,紅軍轉戰黔北時,在茅臺、二郎灘、太平渡、土城渾溪口、元厚等渡口上來回四渡,與敵人迂迴戰鬥的遺址。當年這一帶所進行的戰鬥,就是紅軍戰史上彪炳千古的四渡赤水之戰。   赤水河是黔北重要水道,蜿蜒曲折,流經滇、黔、川三省邊區,全長420公裡,在四川合江縣注入長江。河水激流洶湧,濁浪滔滔,奔騰於烏蒙山山脈與大婁山山脈之間。
  • 貴州四大古鎮之一,紅軍四渡赤水之地,這座古鎮的文化內涵很沉重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古鎮情懷。赤水河畔,散落著無數大大小小的場鎮,但歷史卻一次次選中這裡,讓它成為赤水河西裡第一甲,成為中國西南鹽運的樞紐站,成為紅軍「一渡赤水」的據點。這裡,就是丙安古鎮,行水在劍北,煙籠足,一座座漂浮著的建築物牽引著我們在明朝萬曆年間建造的遠古東進,帶來了幾百年前的歷史,四道赤水,長徵路上紅色旅遊景點之一古鎮的一山一水。
  • 貴州習水舉辦紀念紅軍長徵四渡赤水80周年大會
    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長徵精神,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助力習水社會經濟發展,15日,貴州習水舉辦紀念紅軍長徵四渡赤水80周年大會暨第三屆紅軍節。1935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書寫了軍事指揮藝術的得意之筆。習水是四渡赤水的主戰場,中央紅軍在習水轉戰62天,第一、第二、第四次渡赤水河的行動發生在習水縣境內,留下了青槓坡戰鬥遺址、紅軍總參謀部、紅軍醫院及一渡、二渡、四渡等眾多紅軍遺址、遺蹟和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
  • 清明節,走進四渡赤水的赤水
    清明節,走進四渡赤水的紅色赤水,緬懷先烈!一、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赤水紅軍烈士陵園位於赤水市河濱西路杉樹壩,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現在,赤水紅軍烈士陵園也先後被命名為「遵義地區重點保護單位」「遵義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貴州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防大學現地教育基地」。
  • 四渡赤水第一渡——貴州遵義赤水市丙安古鎮
    丙安古鎮距離赤水市區25公裡,始建於北宋大觀三年(1109),清代為川鹽入黔仁岸著名驛站。丙安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貴州歷史文化名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擁有全國唯一的紅一軍團陳列館。2005年,丙安古鎮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丙安古鎮,坐落於美麗赤水河畔,雲貴川三地接壤地區
    因為當初紅軍長徵的時候,就有過「四渡赤水」故事,而這一段故事也激勵著又代又一代的青年。說到雲貴川,自然是離不開赤水河,因為赤水河的發源地在雲南省鎮雄縣西南場壩鎮的豆嘎寨山箐,途徑貴州、四川,最後在四川省合江縣匯入長江,屬於長江上遊的南岸之流。所以赤水河算是雲貴川三省的接壤地區。而這條河上也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名字,稱作「美酒河」。
  • 貴州最「值得」去的古鎮,曾是紅軍四渡赤水之地
    貴州省最「值得」的古鎮,曾經是紅軍四渡赤水的地方,離市區只有1小時。四渡赤水這句話,大家都想到過長徵,因為它是長徵路上的真實寫照。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貴州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離貴州市區只有一公裡。以海運聞名,是一座四渡赤水的土城。
  • 【重走長徵路】四渡赤水出奇兵
    ,可以清晰地看到最複雜的一段行軍作戰路線是在貴州遵義及其西北地區,這就是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戰。長徵組歌中有一句人們所熟知的歌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澤東本人也把四渡赤水稱為平生最得意之筆。那麼,四渡赤水到底「奇」在哪裡?80年後,《重走長徵路》攝製組沿著當年紅軍的步伐,尋找答案。   【一渡赤水背水一戰  化被動為主動】   一渡赤水,是在敵情嚴重、戰鬥失利的情況下進行的。這場戰鬥,就是土城戰役。
  • 長徵·光輝歷程:四渡赤水 老木孔戰鬥
    四渡赤水(1935年1月中旬至3月下旬) 蔣介石為阻止中央紅軍北進四川同紅四方面軍會合,或東出湖南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部署其嫡系部隊和川、黔、湘、滇、桂五省地方部隊的數十萬兵力,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進逼,企圖在遵義一帶圍殲紅軍。
  • 紅軍長徵遺址:婁山關、四渡赤水遊記
    看了展覽才知道,紅軍是兩次光顧婁山關。第一次是耿飈當團長、楊成武當政委的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南往北趕跑黔軍,守住婁山關,保衛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第二次是紅軍二渡赤水回來,由北往南攻打婁山關。通常說的婁山關戰役指的是這第二次打婁山關。婁山關戰役是紅軍長徵以來第一個大勝仗,殲敵兩個師八個團,意義堪比當年的大柏地戰鬥。
  • 紅軍四渡赤水紀念館重開 毛澤東朱德等子女蒞會
    當日,重走長徵路的開國元勳子女一行抵達紅軍長徵一渡赤水的貴州習水縣,尋訪長徵遺蹟。1935年1月,中央紅軍在習水縣土城幾個渡口西渡赤水河,經四川進入雲南扎西地區。這裡是紅軍一渡赤水河的地方。 中新社發 田地 攝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在行進過程中,出了點小插曲,畢節日報的劉燎主任有急事,高大濤記者因小孩生病,均沒有參與「感恩紅色·走進赤水」三省四市媒體赤水行生態文明建設(遵義段)的集中採訪,而是派王韻、張媛媛二位美女記者參加。但劉燎主任堅決不放棄對赤水河的擁抱與眷念,當他處理完家裡的急事,於今天上午義無反顧地趕赴古藺縣太平鎮,與大部隊會合。
  • 貴州最「值得」去的古鎮,曾是紅軍四渡赤水之地,距市區1h車程
    貴州最「值得」去的古鎮,曾是紅軍四渡赤水之地,距市區1h車程從四渡赤水這幾個字,大家是不是想到了長徵,因為它是長徵路上的真實寫照。我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就是位於貴州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距貴州市區1h車程。它是因為航運而出名,是一個四渡赤水的土城。在古代的時候,它因為在赤水河的鹽道上,也就是古代的碼頭和集散地而出名。
  • 土城古鎮四渡赤水紀念館,「紅軍菩薩」的傳奇故事
    接著分享我的習水土城古鎮行。古鎮內眾多的博物館、紀念館是一大亮點,要好好參觀學習了。說真的,以前對這段歷史知之甚少,在土城遊玩時很是汗顏,一定要把這堂愛國主義教育課補上。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在行進過程中,出了點小插曲,畢節日報的劉燎主任有急事,高大濤記者因小孩生病,均沒有參與「感恩紅色·走進赤水」三省四市媒體赤水行生態文明建設(遵義段)的集中採訪,而是派王韻、張媛媛二位美女記者參加。但劉燎主任堅決不放棄對赤水河的擁抱與眷念,當他處理完家裡的急事,於今天上午義無反顧地趕赴古藺縣太平鎮,與大部隊會合。
  • 中國長徵四渡赤水戰役發生地
    原創圖文七言律詩《貴州赤水河畔土城古鎮》土城古鎮千年曲,水繞依山鎖貴川。商賈集雲鹽道埠,民居疊宇木樓延。多幫墨跡文化罕,四渡赤河軍事巔。神韻滄桑流歲月,長徵不朽緬英賢。(平水下平聲一先韻)文/小巖土城古鎮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是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土城古鎮是川、黔、渝旅遊金三角核心腹地,是赤水河谷旅遊精品線上的黃金點。
  • 太平古鎮:"四渡赤水"轉戰地 老街名長徵街(圖)
    川南赤水河南岸,有一個自古以來十分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地——太平古鎮。  太平鎮隸屬四川古藺縣,與貴州習水市醒民鄉一橋相通。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商賈聚散的古渡口,境內房屋依山傍水,層層疊疊,素有「小重慶」之美稱。  古老鎮子,與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有著血脈深厚的關聯。
  • 騎行長徵之四渡赤水
    第二四渡赤水主要發生在貴州(四川和雲南只是一掠而過),這是紅軍長徵路上兜的最大的圈子。後來我們還是決定要去四渡赤水,長徵一路騎行,我們都是跟著紅軍的腳印在騎,如果沒有四渡赤水,那將是不完整的。前幾天我們度過了烏江,宣告了四渡赤水的結束,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貴陽市,接下來會往西南方向騎,到達雲南昆明附近,然後開始北上入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