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洞紅軍戰鬥遺址閉園改造,效果圖曝光,四渡赤水赤水再起航

2020-12-12 慢遊赤水

近期貴州赤水市黃陂洞戰鬥革命遺址已經閉園,閉園時間為2019年4月至10月,閉園期間將進行黃陂洞戰鬥遺址的改造工程。此次改造投資791萬元,將在原來的基礎上新建旅遊廁所四座、寬1米的景區步道3.5公裡、紀念廣場1個,配套設施標牌200個、垃圾箱50個,以及安防和消防設施等。

黃陂洞戰鬥遺址距貴州赤水市區 12 公裡,位於赤水市天台鎮星光村。黃陂洞四周峰巒起伏、崖險溝深、地形複雜。1935 年 1 月 26 日清晨,紅一軍團紅一師派遣部分紅軍化裝成送鋪草的老百姓,準備混入赤水縣城,裡應外合。但當紅軍到達距縣城僅 12 公裡的黃陂洞時,由於口音原因,被敵軍盤查時識破,隨即發生遭遇戰。黃陂洞戰鬥過程十分慘烈,紅一師三團傷亡嚴重,增援的敵軍也越來越多,為了避開敵人優勢力量,紅軍決定撤出戰鬥,另擇通路。此次戰鬥紅軍犧牲戰士 300 餘名,當時就被赤水當地群眾分散安葬,部分傷員在當地群眾的掩護和救治下,傷勢得以痊癒並重返戰場。黃陂洞遭遇戰,是一場敵眾我寡、裝備懸殊、持續時間長、傷亡特別重、對紅軍極為不利的一場戰鬥。戰鬥中數百戰士壯烈犧牲,紅軍被迫南撤,未能實現佔領赤水縣城、會師川西北的戰略構想,亦是促使中央紅軍決定放棄在宜賓至瀘州之間北渡長江計劃,轉而形成「四渡赤水」戰役的一個直接的主要原因。

黃陂洞戰鬥遺址是赤水市城區附近的一個革命紀念地,每年建黨節、清明節,很多赤水本地群眾都會自發前來悼念這些革命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該項目建成後,可與赤水市城區周邊的赤水烈士陵園、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廣場、鳳溪口紅軍渡、復興紅軍戰鬥遺址等形成城市紅色旅遊線,再加上赤水丙安鎮、元厚鎮、長期鎮、官渡鎮、大同鎮、寶源鄉等地的紅軍戰鬥地一起,構築起赤水紅色旅遊文化體系,赤水的四渡赤水紅色旅遊將再度起航,紅遍中國。

四渡赤水渡口丙安古鎮
四渡赤水渡口丙安古鎮

各位你們對於未來黃陂洞戰鬥遺址公園有什麼建議和期待,以及未來將再次紅遍中國的那個四渡赤水的赤水有什麼建議和期待呢?歡迎給我們點讚和留言參與討論。

相關焦點

  • 紅軍四渡赤水戰鬥遺址
    紅軍四渡赤水戰鬥遺址即1935年春,紅軍轉戰黔北時,在茅臺、二郎灘、太平渡、土城渾溪口、元厚等渡口上來回四渡,與敵人迂迴戰鬥的遺址。當年這一帶所進行的戰鬥,就是紅軍戰史上彪炳千古的四渡赤水之戰。   赤水河是黔北重要水道,蜿蜒曲折,流經滇、黔、川三省邊區,全長420公裡,在四川合江縣注入長江。河水激流洶湧,濁浪滔滔,奔騰於烏蒙山山脈與大婁山山脈之間。
  • 紅軍長徵遺址:婁山關、四渡赤水遊記
    但去了遵義,繼續往北30公裡去婁山關,或者接著再往西北180公裡,去紅軍四渡赤水遺址的人就不多了。2015年8月,我們以自助遊的形式,用四天時間,從遵義去了上述這兩個地方,確實值得一走。第一天那時候,還沒有普遍使用高德、百度這樣的網上導航。
  • 清明節,走進四渡赤水的赤水
    清明節,走進四渡赤水的紅色赤水,緬懷先烈!一、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赤水紅軍烈士陵園位於赤水市河濱西路杉樹壩,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揮師北上,途經赤水,在境內打響了黃陂洞、復興場、箭灘等大大小小10多次戰鬥,犧牲了許多紅軍戰士,被當地群眾就地掩埋。為傳承紅軍精神,1995年11月,中共赤水市委、市人民政府將「赤水縣杉樹壩革命烈士公墓」改擴建為「赤水紅軍烈士陵園」,將紅軍烈士的遺骨遷葬到陵園。
  • 紅軍四渡赤水幹部學院掛牌成立
    原標題:紅軍四渡赤水幹部學院掛牌成立 6月21日,紅軍四渡赤水幹部學院在赤水市委黨校掛牌成立。 赤水市作為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目前,赤水市已建成赤水紅軍烈士陵園、復興場戰鬥遺址等近10個紅色革命遺址,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紅色旅遊經典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防大學現地教學基地等。同時,近年來,赤水市深入開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軍「四渡赤水」精神,做大做強紅色旅遊品牌,取得了良好成效。
  • 《貴州行》赤水丙安古鎮,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戰鬥地
    丙安古鎮位於赤水市中南部,丙安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距赤水市區25公裡。這裡古色古香,紅色文化彰顯,是紅軍四渡赤水的首渡地。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貴州省歷史文化名鎮,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地之一,以丙安古鎮為中心的丙安風景名勝區是赤水八大景區之一。
  • 紅軍四渡赤水紀念館重開 毛澤東朱德等子女蒞會
    當日,重走長徵路的開國元勳子女一行抵達紅軍長徵一渡赤水的貴州習水縣,尋訪長徵遺蹟。1935年1月,中央紅軍在習水縣土城幾個渡口西渡赤水河,經四川進入雲南扎西地區。這裡是紅軍一渡赤水河的地方。 中新社發 田地 攝
  • 總投資2500萬元的「紅軍四渡赤水紀念館」1月開館
    作為專抓紅色旅遊開發的領軍人物,為了確保「紅軍四渡赤水紀念館」在2007年1月28日準時落成開館,他連雙休日都搭進去了。在施工現場,人們經常看到他的身影,既要監督工程質量,又要跑缺口資金,還要和專家一起研究館內布展。  習水縣被列為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和省裡的6條紅色旅遊精品線後,該縣把紅色旅遊開發工作作為重點來抓。
  • 古藺太平古鎮:紅軍四渡赤水,留下了諸多珍貴的紅色遺址
    太平鎮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1935年紅軍長徵到達太平鎮一帶,四渡赤水,留下了諸多珍貴的紅色遺址。古鎮停車場在山上,先參觀附近的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館內珍藏著大量的文物和圖片。從陳列館再往下走,是古鎮的長徵街和紅軍街,有很多紅軍駐地遺址,可以參觀紅軍驛站、炊事房舊址、分果實會場(紅軍食堂)、毛澤東住地舊址(榮盛通鹽號)、毛澤東
  • 到習水土城體驗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戰役」
    9月6日,四渡赤水實景實戰體驗園景區在遵義賓館召開景區發布會。「四渡赤水實景實戰體驗園景區」於2019年落地習水土城古鎮,該景區首創的「沉浸式紅色旅遊」引發全場關注。「沉浸式紅色旅遊」以四渡赤水戰役為故事背景,拆分出若干真實歷史劇情,由遊客抽取隨機角色卡,在高度還原1935年真實場景的四渡赤水實景體驗園景區內,重返1935年,參與四渡赤水真實戰役,體驗真槍實彈。目前,有情報戰、物資戰、殲滅戰三種戰爭體驗,更有大型實景實戰演出,重現四渡赤水戰役。  據了解,目前全國紅色旅遊主題景區大多以參觀、遊覽為主,以紀念館、博物館等形式靜態展現。
  • 貴州習水舉辦紀念紅軍長徵四渡赤水80周年大會
    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長徵精神,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助力習水社會經濟發展,15日,貴州習水舉辦紀念紅軍長徵四渡赤水80周年大會暨第三屆紅軍節。1935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書寫了軍事指揮藝術的得意之筆。習水是四渡赤水的主戰場,中央紅軍在習水轉戰62天,第一、第二、第四次渡赤水河的行動發生在習水縣境內,留下了青槓坡戰鬥遺址、紅軍總參謀部、紅軍醫院及一渡、二渡、四渡等眾多紅軍遺址、遺蹟和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
  • 我們「二渡赤水」遊覽美麗風景,紅軍「四渡赤水」擺脫重兵圍困
    9年前學校組織的一次紅色旅遊,「二渡赤水」遊覽了赤水河畔的風景名勝;使我深入了解了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的戰略意義。2011年5月6日下午從學校出發,經長壽上長渝高速,從繞城高速路經江津、白沙、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宿合江縣九支鎮,入住酒店,分組入席晚餐。餐後幾位愛遊的同事邀約逛街,問當地人,什麼地方熱鬧,赤水。赤水?貴州地盤呀,不是很遠嗎。非也、拐彎穿過去就是。
  • 電影《四渡赤水》
    電影《四渡赤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8日 15:51 來源:     1935年1月黨中央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
  • 長徵·光輝歷程:四渡赤水 老木孔戰鬥
    四渡赤水(1935年1月中旬至3月下旬) 蔣介石為阻止中央紅軍北進四川同紅四方面軍會合,或東出湖南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部署其嫡系部隊和川、黔、湘、滇、桂五省地方部隊的數十萬兵力,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進逼,企圖在遵義一帶圍殲紅軍。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如果按照河流的流向,到了赤水,離瀘州距長江已經很近了,但根據採訪的安排,我們是先完成畢節、遵義的採訪,再轉戰四川。去太平古渡,我們還得從赤水河的下遊往回走,等於又走了一次元厚和土城,再渡過赤水。這種路線,有點當年紅軍二渡、四渡赤水的感覺。讓我最為高興的是,我們今天的採訪團成員全部集中,在太平渡口勝利會師。
  • 長徵途中精彩的軍事戰略,四渡赤水出奇兵,紅軍的四渡赤水在何時
    大家一定都唱過這句經典的紅歌歌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吧,四渡赤水可以說是紅軍長徵途中以少勝多的精彩軍事行動,是毛主席最精彩的軍事戰略。那麼,紅軍的四渡赤水都在哪裡渡過赤水河的呢?我們先來看看紅軍四渡赤水的背景。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如果按照河流的流向,到了赤水,離瀘州距長江已經很近了,但根據採訪的安排,我們是先完成畢節、遵義的採訪,再轉戰四川。去太平古渡,我們還得從赤水河的下遊往回走,等於又走了一次元厚和土城,再渡過赤水。這種路線,有點當年紅軍二渡、四渡赤水的感覺。讓我最為高興的是,我們今天的採訪團成員全部集中,在太平渡口勝利會師。按照方案,我們是以昭通日報社派出的記者牽頭,從源頭起,走遍赤水河全程。
  • 走進醉美中國茅臺,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
    茅臺標籤——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以紀念塔為基礎(塔總體高25米,寓意著紅軍長徵二萬五千裡),按照國家5A級景區進行設,是融紅色文化、酒文化、生態休閒於一體的紅色旅遊景區和紅軍長徵精神瞻仰地;茅臺標籤——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塔
  • 四渡赤水:毛澤東「最得意之作」
    貴州茅臺鎮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塔。記者 陳元才 攝 兵者,詭道也。 如果要問紅軍長徵最經典的成功戰例是什麼,四渡赤水幾乎會毫無懸念地當選。 青槓坡戰鬥催生一渡赤水 四渡赤水,原本不在黨中央、毛澤東計劃之內,甚至第一次也不是。 從地圖上看,在貴州西北邊境,赤水河自南向北流經茅臺、二郎灘、太平渡、土城等地。河的北部即是橫亙的長江,西邊即是四川、雲南邊境,東南方向是遵義、貴陽。 土城縣,是紅軍一渡赤水之地。
  • 四渡赤水 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上午,記者乘車從遵義市區來到赤水市和習水縣,先後前往元厚鎮「紅軍渡」、丙安古鎮和四渡赤水紀念館等多地採訪,重溫那場堪稱長徵史上最光彩神奇篇章的「四渡赤水」。生死較量    「紅軍長徵,哪段歷史最讓你印象深刻?」    「當然是四渡赤水了!」    在遵義會議紀念館,年紀最小的講解員、22歲的傅瓊瑩在完成近一個小時的講解後,這樣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四渡赤水戰役: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
    但由於敵情有誤(不是偵察的4個團6000千人,而是9個團1萬多人)、對川軍戰鬥力了解不夠,紅軍經過激戰,雖然予敵重創,但未能取得預想戰果,並遭到川軍瘋狂反撲。由於戰鬥形成對峙狀態,各路國民黨軍奔集前來,再戰將使紅軍的處境變得十分危險。於是,毛澤東建議迅速撤出戰鬥,渡赤水河西進。中共中央接受了他的建議。1月29日凌晨3時,中革軍委命令中央紅軍:「脫離接觸之敵,西渡赤水河向古藺南部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