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趟望江,收費六千;去次羅嶺,要價三千。在市區各大醫院門口,「黑救護車」車主獅子大開口的漫天要價,坑了患者,苦了家人。這種讓患者家屬叫苦不迭的現象,嚴重擾亂了市場,極大幹擾了醫療秩序。為改變這種「黑救護車」亂象,安慶市成立了非急救醫療轉運站,由市緊急救援中心統一指揮調度,市二院承擔全市非急救轉運工作。
非急救轉運站的運行填補了安慶非急救轉運工作的空白,開創了全省首家「120」開通急救轉運站並由公立醫院承擔非急救醫療轉運工作的先河。市二院以周到的服務、紮實的作風,親民的價格,在有效遏制了「黑救護車」亂象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真正有非急救轉運需求的群眾獲得感。
◆◆忠於職責勇於擔當◆◆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黑救護車」的存在也並非一天形成。其已經固化的利益鏈條,根深蒂固的潛在規則,哪怕有些許的觸碰就是動了他們已擁有的奶酪。毋庸諱言,這是一場地形複雜的高地攻堅戰。
承擔這一任務的市二院急診科,在各方支持下,主任王駿傾力打造了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轉運隊伍;以人員、設備、藥品配置齊全的6部轉運車輛;以有需要就無條件出車的承諾;以優質服務,低廉價格,迅速佔據了市區90%以上的市場。至今轉運共數千例,沒有一起投訴事件發生。
面對著運轉漸趨正常的市場,再苦再累都值得,用王駿的話說,「造福老百姓,還醫院一片淨土,值!」
◆◆堅守體現情懷◆◆
轉運範圍規定明確:區域內醫療機構間,短途和跨區域長途轉運;進一步康復的行動不便患者回家或去養老院、康復醫院轉運;放棄治療的患者回家轉運。
醫務人員或市民聯繫的渠道很明確:通過120平臺或撥打非急救專線電話預約。
收費標準制定明確,規範票據,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價格公開透明。
執行政策不走樣。嚴格遵守轉運範圍,人員、設備、車輛嚴禁挪做他用。管理措施前移,工作職責,書面籤字,車輛消毒,應急預案,服務對象或家屬籤字等形成系列流程。
執行價格不逾距。面對先前市場的收費亂象,市二院轉運服務價格嚴格按規定收取。對於轉運至外地醫院的患者,如有沒有順利住院治療,返程不收費。
執行任務不打烊。隨著市場的規範化,轉運業務量越來越大越來越多,而大多業務都在傍晚以後。轉運人員24小時開機,接受任務無條件出發。目前最遠的轉運地點在成都市大邑縣。多數轉運地點在上海、南京、合肥等地。因此,轉運人員永遠在路上是一種常態。
◆◆關鍵時刻顯身手◆◆
新冠疫情伊始,我市就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四集中」原則,明確新冠肺炎患者統一在市級定點醫院進行集中救治。轉運患者,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市二院急診科反應迅速,主動請戰。2020年1月23日,市二院七位同志組建了疫情期間全市唯獨一支新冠肺炎患者轉運隊伍,承擔起市區和下轄縣(市)區轉運任務。從轉運隊成立到3月1日任務結束,他們吃住都在賓館,用盒飯解決溫飽,用堅守克服不便,用擔當完成任務。前後39天,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在抗疫第一線轉運患者79例(全市共83例,其中一例確診患者專車送往省城合肥),他們心懷對生命的敬畏,日夜奔波,行駛在急救轉運的道路上。
臘月二十九,電話鈴聲滴鈴鈴響起,某縣醫院出現疑似患者,急需轉運。90後的馬文歡搶穿防護服,拎起醫藥箱,與主任王駿登車直驅目的地。
第一例轉運,情況未知,內心忐忑。
交接、溝通、攙扶、處理,一系列操作後已是全身溼透。好在有了這次經歷,奠定了他們後來一直保持不變的戰時狀態。也就是從這天開始,每個人開始了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司機秦尚林忘不了,連續的幾次出車,下車後雙腿仍在不自覺的抖動;男護士王建仍記得,搶運患者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和做工作……
轉運病例的任務通常在晚上執行,萬家靜寂,他們正是繁忙之時。空曠的城市鄉村,只有轉運車輪的沙沙聲。夜晚、深夜、凌晨,最遲時忙到凌晨3、4點,最長時連續七八個小時不能喝水或如廁。面對困難,面對危險,轉運工作負責人王駿說,「危難之際,我請纓出徵,不懼生死,竭盡所能,誓死不退,護佑安慶人民的平安與健康。」他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轉運任務結束後,王駿第一時間自願將自己估測的尚未領到手的臨時性工作補助和一次性慰問金1萬元全部捐了出去。
非常時期的頻繁出車,轉運人員精力、體力的高強度支出,但常規轉運任務絲毫沒有收到影響。他們的服務更精心,更周到,以致很多接受過或正在接受服務的患者和家屬都發自內心的稱讚:「市二院出車快、價格低、服務好!」
(潘麗 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