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武穆名將:嶽飛排第六,高懷德第三,第一位功蓋郭子儀更蓋主

2020-12-20 慧福回眸

「武」和「穆」是中國古代諡號用字,《汲冢周書》稱:「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諡法》稱:「布德執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也就是說,保家衛國,有德有義有情者可諡「武穆」。自古以來,被諡「武穆」者共有七位,以年齡排名。

第七位:博羅歡(1236—1300)。元代名將,十六從軍,後隨伯顏攻宋。十四年,拜中書右丞,行省北京(今遼寧寧城西)。後以中書右丞,行省甘肅,累遷南臺大夫,又改河南行省平章、湖廣行省平章,移江浙,卒於任。累贈推忠宣力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加封泰安王,諡「武穆」。

第六位:嶽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中興四將」之首,南宋之軍魂,威震金國。有嶽飛在,金軍不敢越過雷池。嶽飛三次北伐,進軍朱仙,意圖收復中原,拿下燕雲十六州,迎回二帝。誰知壯志未酬身先死,被趙構賜死於獄中。宋孝宗繼位後,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為嶽飛平反,追封「武昌郡開國公」,諡「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四月,宋寧宗追封嶽飛為鄂王。從此,嶽飛便被尊為「嶽武穆」、「嶽鄂王」。

第五位:劉錡(1098—1162),南宋名將,「南渡十將」之首,排在嶽飛之前。劉錡擅使大刀,武藝出眾,箭法奇準,威震西夏。抗金時屢立戰功,險將金兀朮生擒。紹興九年(1139)宋金議和成功後,又在順昌城大敗金軍。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完顏亮調六十萬大軍南犯,全軍竟無一將敢向劉錡挑戰。因多年抗金,劉錡累得重病還朝,紹興三十二年(1162),吐血數升而死。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賜諡「武穆」(一說諡「武忠」)。宋孝宗時追封吳王,加太子太保。

第四位:曹瑋(973—1030),北宋名將,出身將門,沉勇有謀。任渭州知州時,親自率軍帶回歸降的河西大族,後又分兵滅撥臧於平涼,於三都谷大破吐蕃李立遵部,斬獲頗多。此後累遷至宣徽北院使、籤書樞密院事,官終彰武節度使,封武威郡公。死後獲贈侍中,諡號「武穆」, 配享仁宗廟庭,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後世遂稱其為「曹武穆」。

第三位:高懷德(926年-982年),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北宋開國大將,趙匡胤妹夫,曾參與平定李筠、李重進之亂。二十歲從軍,勇冠三軍,與南唐軍交戰時,率幾十騎兵攻破南唐軍營壘,以寡敵眾,擒獲南唐軍副將,又追南唐將,奪其槊而還。宋太祖繼位後,任殿前副都點檢。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七月去世,追封渤海郡王,諡「武穆」。

第二位:馬殷(852—930)。五代十國時後唐楚王,少為木工,後從軍,官至唐湖南節度使,五代後梁時,累官至守太師、兼中書令,封楚王,加天策上將軍,總制二十餘州,自署官吏,徵賦不供。後唐時,復授太師、兼尚書令、楚王,加守尚書令。後建立楚國,死後諡曰「武穆」。

第一位:李光弼(708-764)。唐朝中興大將,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他沒有郭子儀資格老,卻功蓋郭子儀,被稱為「中興第一」,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加司空、兼兵部尚書,封為魏國公,後改封鄭國公,進封臨淮郡王,賜免死鐵券,圖形凌煙閣。李光弼功高蓋主,後遭到宦官魚朝恩、程元振嫉妒陷害,最後憂鬱成疾而死。唐代宗為其輟朝三日國葬,遣使弔恤其母,追贈太保,諡號「武穆」。出葬之日,命百官送葬至延平門外。

相關焦點

  • 除了嶽飛外,南宋還有兩位名將也稱為「武穆」,他們是誰?
    大家都知道,嶽飛諡號「武穆」,所以有「嶽武穆」之稱。但是,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武穆」並非只是嶽飛一個人的專用諡號,而是遵循著內在的標準。不僅如此,「武穆」的諡號也被用於歷史上好幾位人物。其中甚至包括與嶽飛同時代的名將。「武」和「穆」都是中國古代諡法常用字。
  • 同嶽飛一樣諡號武穆 他是史思明天敵 更是大唐中興名將
    安史之亂爆發後,經郭子儀推薦,李光弼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安史之亂初期,郭、李主要在北線(河北一帶)與叛軍做戰。756年四月,郭、李聯手連續在沙河、嘉山大破叛軍名將史思明,切斷了叛軍前線與範陽老巢之間的交通線。
  • 唐朝「中興第一人」:諡號和嶽飛一樣為「武穆」,結局卻不同!
    唐朝「中興第一人」:諡號和嶽飛一樣為「武穆」,結局卻不同!李光弼: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將。安史之亂平定後,李光弼「戰功推為中興第一」。安祿山謀反時,注意扶植個人勢力。出身軍旅之家的李光弼受到郭子儀的推薦,進軍河北,騷擾叛軍的大後方。在一個名叫常山的地方,李光弼和史思明這兩個一生的敵人,在戰場上第一次相遇。首戰,李光弼勝!次戰,李光弼勝!三戰,史思明勝!四戰,李光弼勝!五戰,史思明勝。
  • 楊家將故事中的小角色,卻是北宋開國元勳,諡號與嶽飛相同
    這個人,名叫高懷德。在《楊家將傳》當中,高懷德出場的時間很早,第三回就已經登場亮相,但故事並不多。不是隨同宋太祖一起出徵,便是自己帶兵鏖戰沙場,總共也沒說上幾句話,最終還在第十五回中與弟弟高懷亮一起戰死沙場。
  • 盤點歷史上8位功高蓋主之人,嶽飛排第四,第一名典故流傳至今!
    這一規律是如此殘酷和血腥,令功臣名將們稀裡糊塗地就掉了腦袋。曾經無比英明的君主們為何突然變得如此糊塗,如此殘忍絕情、忘恩負義?一言以蔽之,功高蓋主是也!正所謂:「樹大招風,官大擔險。」就是因為你的能力太強、勢力太大,而且又不懂得收斂和低調,這個時候就成了老闆或上級眼中的刺,弄不好就刺得他滿手是血。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歷史上8位功高蓋主之人,嶽飛排第四,第一名典故流傳至今!
  • 南宋版「郭子儀」,一生徵戰立下赫赫功勳,嶽飛之死使他飽受詬病
    亂世之中,宋王朝內部名將輩出,生生抵住了女真人的進攻,使得宋王朝在南方得以重建,甚至一度有機會恢復中原迎回二聖。南宋境內出現了流民組成的軍隊,為了解除流民軍的威脅,趙構命令楊存中跟隨張俊一起討伐李成,在這場戰爭中楊存中展示出了他過人的才華,他也因功被升為宣州觀察使。楊存中在對外戰爭中也有立有很大的功勞。在北宋滅亡後,女真人在北方扶持起偽齊政權。
  • 中國古代最強歷史名將排行榜,嶽飛排第三趙子龍排第四誰排第一?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歷史,在這段歷史中,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戰爭,有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名將。那麼在這些名將當中,誰的能力最強呢?下面小編列舉一下自己心目當中最強的五大名將排行榜。第五名:飛羽將軍李廣李廣是古詩中提及最多的名將之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些古詩名句都是說的李廣,可見李廣在民間受歡迎的程度。李廣和匈奴抗爭多年,為保衛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排在這個位置當之無愧。第四名:武神趙子龍常山龍膽—趙雲 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
  • 嶽飛手下的4大名將,嶽雲僅排第四,第一比嶽飛都要強很多!
    嶽飛手下的4大名將,嶽雲僅排第四,第一比嶽飛都要強很多! 第四 嶽云:嶽雲是嶽飛的長子,是一位少年將軍,通過勤學苦練,可謂是文武雙全,善於使用雙錘,在戰場上非常勇猛,無人可擋。第三 楊再興:楊再興武功卓絕,自信,勇毅過人,曾與嶽飛一戰再戰,投降嶽飛後,立下了赫赫戰功,曾試圖單槍匹馬衝陣擒獲金兀朮,失敗後仍能單騎而還,後來與金人血戰小商河,慘烈而死。
  • 此人是大唐第一名將,超越韓信、衛青、嶽飛、徐達
    說到每個朝代的名將,想必大家都如數家珍,比如說秦朝的名將就是王翦、白起這些人。漢朝的名將則是衛青、霍去病、李廣、韓信等等。唐朝的更多,李靖、徐世績、蘇定方、郭子儀、李光弼等等。宋朝的孟珙、狄青、嶽飛、韓世忠也都是非常著名的。明朝開國的名將有常遇春、徐達、藍玉、朱文正等等。要是把這些大一統的朝代都加以對比的話,會發現各有千秋。一般來說,每個朝代都有他們最為稱道的名將。
  • 他享年85歲 是大唐的中興名將 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得以善終的名將
    他享年85歲 是大唐的中興名將 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得以善終的名將 他歷經七朝天子 是大唐的中興名將 於武則天當權時期考取武狀元 卻等到58歲才被重用 他就是郭子儀
  • 誰說宋弱無名將,宋朝七大名將排榜,排名第一的他最後還當了皇帝
    宋朝給人的印象似乎就是那積貧積弱的形象,沒有強軍,沒有名將。但真的是這樣嗎?恐怕未必吧。小編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宋朝中的七大名將。7、宋度宗麾下名將太師孟珙南宋優秀的軍事家、統帥,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曾祖孟安是嶽飛部將,祖父孟林亦是嶽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於隨州棗陽(今湖北棗陽)。
  • 南宋抗金名將嶽飛一生立下汗馬功勞,為何卻被殺害?
    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嶽飛的故事。傳說嶽飛出生時,有大禽飛鳴室上,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英雄 [1-3],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
  • 歷史上9大鼎鼎有名的軍事家,嶽飛只能排倒數,第一名實至名歸
    比如孫武、孫臏、白起、韓信、諸葛亮、衛青、霍去病、嶽飛、徐達這些歷史上鼎鼎有名軍事家,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但是很多朋友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如果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話,究竟誰更勝一籌呢?今天我們就來為這幾個風雲人物排排序,看看誰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第九名應該就是精忠報國的嶽飛了。
  • 民族英雄嶽飛精忠報國流芳百世
    嶽飛:南宋著名軍事家,武術家,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字鵬舉,諡武穆,後改諡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湯陰永和鄉孝悌裡人。 嶽飛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字,以期嶽飛日後能夠為國竭盡忠誠。
  • 中興名將郭子儀:年逾80仍縱情酒色,謹小慎微活到85歲
    一時間郭子儀的光芒萬丈,讓人很是忌憚,畢竟功高蓋主,自古名將基本上都不能善終。有些聰明的人,在戰爭過後,便交出了自己的兵權,來保全自己的性命。畢竟古代的皇位是世襲制,皇帝忌憚也是很正常,況且古代名將謀反的也不少,有前車之鑑,君王不得不防。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後,就遭小人進讒言,幸好他明智,縱情於聲色才得以善終。
  • 此人偷挖了郭子儀的祖墳,為什麼郭子儀卻對皇帝表示不予追究
    是大名鼎鼎的,被譽為大唐柱石的郭子儀的祖墳。   郭子儀號稱唐朝中期的「中興名將」,和李光弼一起匡扶大唐江山,挽大唐江山於將傾。   唐肅宗曾由衷對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後世更是給予了郭子儀極高的評價:「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
  • 再興大唐的名將郭子儀,年逾80仍縱情酒色,如履薄冰活到85歲
    公元755年,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了安史之亂,這場戰亂使唐朝的人口急劇下降,甚至差點給唐朝帶來滅頂之災,不過幸好大將郭子儀帶兵將其鎮壓,平息了這場戰亂,再造大唐盛世,所以在唐朝大將中的排名中,郭子儀排名前十,如果沒有他,安祿山和史思明兩人很可能就要改寫歷史,而那個曾經繁榮昌盛的大唐也就不復存在了。
  • 盤點歷史上被冤殺的4大名將,李牧是真的冤,而嶽飛冤不冤存疑
    所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古代,很多野心家或諸侯為了求得一員名將,那是煞費苦心,這點看看三國時期的曹操對關羽的態度就知道了;但也有些人,手中明明握有名將,卻不懂得珍惜;但這樣的後果也是很嚴重的,有兩個國家就因冤殺了名將,結果沒過多久就被滅了,可見名將,對一個王朝有多重要,現在來看看,歷史上被冤殺的四大名將都有誰吧。
  • 嶽飛手下十大抗金名將,楊再興屈居第二,第一實至名歸
    嶽飛手下十大抗金名將,楊再興屈居第二,第一實至名歸   嶽飛手下的排名第一的名將是高寵,他可謂是嶽飛手下的名將中的第一猛將了。
  • 此人武藝堪比楊再興,是名將羅成後裔,卻沒有得到嶽飛重用
    他是隋唐名將羅成之後,武藝非凡,早年在京師參加武考時,曾與楊再興打得難解難分,不分高下,後來又一同戲弄牛皋,並與嶽飛有過一面之緣。嶽家軍徵討同洞庭湖匪患時,羅延慶是楊么帳下的長沙王,在潭州城外和楊再興演了一出雙簧,隨後與嶽家軍裡應外合大破五方陣。不過,羅延慶加入嶽家軍後十分低調,只在大破金龍陣時擔任過衝陣的前鋒大將,之後便銷聲匿跡,去向不明。